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6讲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目录一、考情分析 2TOC\o"1-2"\h\u【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 2篇目1:《陋室铭》 3篇目2:《爱莲说》 8三、方法总结 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 14四、考场练兵 15【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篇目1:《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内容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写居室环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4.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1)实:谈笑有鸿儒虚:往来无白丁(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7.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9.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10.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例题剖析】(2023·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君子亭记①(节选)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名】A.而名之曰“君子”()

B.有仙则名()(《陋室铭》)2.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物”之特点“物”之象征中虚而静,通而有间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1)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4.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篇目2:《爱莲说》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二、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

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5)中通外直

通:贯通。

直:笔直(6)香远益清

益:更加(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9)予谓菊

谓:认为(10)陶后鲜有闻

鲜:少(11)宜乎众矣

宜:应当三、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译: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译: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⑦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⑧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五、问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题刨析】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亭亭净植()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2.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画出两处)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4.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5.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异同点。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1.组词推断法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词,最常用的就是组词法,即单音节(文言)→双音节(现代汉语)。【例】未尝稍降辞色。【解析】辞:言辞。(《送东阳马生序》)2.据形索义法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例】沙鸥翔集。【解析】集:停息(《岳阳楼记》)。“集”字的甲骨文字形由“鳥”与“木”两个构件组成,造字本义当为:鸟栖止于树。3.字音推断法即用“同音代替”的办法解释词义,大多数通假字音同字形不相同,可以据此联想解释。【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解析】有:通“又”。(《〈论语〉十二章)4.成语推断法根据成语中该字的意思可进行推知。【例】今亡亦死。【解析】根据成语“亡命天涯”可推知,此处“亡”意为“逃跑”。5.语境推断法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应因文定义,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例】其两膝相比者。【解析】比:靠近。(《核舟记》)6.语法推断法根据该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例】其一犬坐于前。【解析】犬:像狗一样,修饰“坐”,作状语。(《狼》)7.结构分析法根据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判断。【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幽香:散发清幽的香气。繁阴:形成浓密的绿荫。8.联系常识法有些文言实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常识,形成约定俗成的词义,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和年龄、时间等的特定称谓。【例】黄发垂髫。【解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桃花源记》)9.教材迁移法联系教材中出现的义项,根据语境辨析确义。(2023·广东东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解释加点的词语。(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2)妻子不觌()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C.间有意欲起/其间千二百里 D.或栖于椟/或至不得行3.翻译下面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5.陋室主人刘禹锡和“书巢”主人陆游都堪称情趣高雅的“雅士”,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大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节选自归庄④《洞庭山看梅花记》【注释】①杂沓:聚集的样子

②舆:车

③游屐:指游人。

④归庄:明末清初文学家,明代学者归有光曾孙,明亡后抗清。事败逃亡隐居江苏昆山一带。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是很、非常的意思,写出了牡丹的受欢迎程度。B.“不蔓不枝”中的“蔓”“枝”指生藤蔓,长枝节,写出了莲挺拔秀丽的姿态。C.“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指少,感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叹息真正的隐士大少。D.“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中的“胜”在这里有盛开的意思,表现了玄墓、光复二山梅花盛开的美景。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根据甲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9.两文段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段用陶渊明“独爱菊”、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表达了作者。乙文段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表现了作者。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6讲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目录一、考情分析 2TOC\o"1-2"\h\u【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 2篇目1:《陋室铭》 3篇目2:《爱莲说》 8三、方法总结 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 14四、考场练兵 15【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篇目1:《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内容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写居室环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4.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1)实:谈笑有鸿儒虚:往来无白丁(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7.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9.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10.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例题剖析】(2023·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君子亭记①(节选)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名】A.而名之曰“君子”()

B.有仙则名()(《陋室铭》)2.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物”之特点“物”之象征中虚而静,通而有间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1)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4.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答案】1.取名,命名出名,有名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2)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意对即可)4.“也”加强语气;前者强调了竹子不愧为“君子”的称呼,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后者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取其名为“君子”。名:取名,命名。(2)句意: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出名,有名。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丝竹,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乙】文“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可知,王阳明从四方面提出了“竹君四德”:品行,节操,睿智,气度。对应表格提示筛选辨析填写即可。结合提示语“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可知,这里指竹子的“审时度势的睿智”,即“君子之时”,因此一空相对应的内容是: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思是: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作者从交往之雅和生活情趣两方面表现自己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4.本题考查虚词的表达效果。“也”属于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表示委婉的语气,也表示强调的语气。第一个“也”:“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意思是: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这里表强调,结合“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可知,“也”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第二个“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意思是: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强调亭因围种竹子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结合【注】①“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可知,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得神异。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说:“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明睿。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篇目2:《爱莲说》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二、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

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5)中通外直

通:贯通。

直:笔直(6)香远益清

益:更加(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9)予谓菊

谓:认为(10)陶后鲜有闻

鲜:少(11)宜乎众矣

宜:应当三、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译: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译: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⑦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⑧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五、问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题刨析】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亭亭净植()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2.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画出两处)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4.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5.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答案】1.竖立种植,栽培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3.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4.体态香气性直心空5.相同点: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答象征也可)。不同点:甲文运用了衬托,例如以“菊之爱”和“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而乙文没有运用衬托手法。【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2)句意: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树,种植,栽培。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予,我。何人,什么人。(2)见,看见。性,本性。则,就。不倚,不偏不倚。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夫如是”与后句构成因果关系,其后应断开。“为庭实焉”“君子人多树之”的目的,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是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得:体态。第二空: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香远益清”可得:香气。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竹性直,直以立身”可得:性直。第四空:根据乙文中的“竹心空,空以体道”可得:心空。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周敦颐借莲花表现了自己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志洁行廉的君子之风。白居易以竹喻人,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的高贵品质,决心坚定不移、正直无私、应心体道、砥砺名行的志向,同时渴望当权者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使他们得以施展才华,对于人才不被重视的现实流露了隐忧。两文都用到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作者除了提到莲花以外,还提到了菊花和牡丹,以菊花进行正衬,以牡丹进行反衬。乙文没有运用衬托手法。相同点: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答象征也可)。不同点:甲文运用了衬托,例如以“菊之爱”和“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而乙文没有运用衬托手法。【点睛】参考译文: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乙: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1.组词推断法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词,最常用的就是组词法,即单音节(文言)→双音节(现代汉语)。【例】未尝稍降辞色。【解析】辞:言辞。(《送东阳马生序》)2.据形索义法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例】沙鸥翔集。【解析】集:停息(《岳阳楼记》)。“集”字的甲骨文字形由“鳥”与“木”两个构件组成,造字本义当为:鸟栖止于树。3.字音推断法即用“同音代替”的办法解释词义,大多数通假字音同字形不相同,可以据此联想解释。【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解析】有:通“又”。(《〈论语〉十二章)4.成语推断法根据成语中该字的意思可进行推知。【例】今亡亦死。【解析】根据成语“亡命天涯”可推知,此处“亡”意为“逃跑”。5.语境推断法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应因文定义,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例】其两膝相比者。【解析】比:靠近。(《核舟记》)6.语法推断法根据该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例】其一犬坐于前。【解析】犬:像狗一样,修饰“坐”,作状语。(《狼》)7.结构分析法根据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判断。【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幽香:散发清幽的香气。繁阴:形成浓密的绿荫。8.联系常识法有些文言实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常识,形成约定俗成的词义,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和年龄、时间等的特定称谓。【例】黄发垂髫。【解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桃花源记》)9.教材迁移法联系教材中出现的义项,根据语境辨析确义。(2023·广东东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解释加点的词语。(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2)妻子不觌()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C.间有意欲起/其间千二百里 D.或栖于椟/或至不得行3.翻译下面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5.陋室主人刘禹锡和“书巢”主人陆游都堪称情趣高雅的“雅士”,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1.出名(著名)品德高尚妻子和儿女(子女)2.B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5.刘禹锡是个情趣高雅的“雅士”,从甲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看出平时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为乐;陆游的“书巢”满是书,且以读书为乐,读书之专注连外面刮风下雨都不知道,可见他也是情趣高雅的“雅士”。【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2)句意:只是我品德高尚。馨:品德高尚。(3)句意:妻子儿女不相见。妻子:妻子和儿女(子女)。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出名/命名;B.都意为“使……劳累”;C.偶尔/间隔;D.有的/有时候;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丝竹:世俗的乐曲;乱:扰乱;案牍:官府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进到屋中又出不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巢啊!”“既入又不能出”表意完整;“信乎”是对“其似巢也”的强调,二者均为“乃亦大笑曰”的内容;故断句为: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刘禹锡日常与知识渊博的学者往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以阅读佛经为乐,由此可见其情趣高雅;结合乙“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等内容可知,陆游每日与书籍为伴,房间堆满书籍,读书十分专注,连外面刮风下雨都不知道。由此可见,陆游是情趣高雅的“雅士”。【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地方。我饮食起居,病痛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