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4讲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目录一、考情分析 2TOC\o"1-2"\h\u【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网络建构 2篇目1:《渔家傲.秋思》 3篇目2:《江城子·密州出猎》 5篇目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篇目4:《满江红》 7篇目5:《十五从军征》 8篇目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篇目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篇目8:《过零丁洋》 11篇目9:《山坡羊·潼关怀古》 12篇目10:《相见欢》 13三、方法总结 14中考古诗词鉴赏主旨领悟做题技巧 14四、考场练兵 16【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篇目1:《渔家傲.秋思》【诗歌主旨】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诗歌赏析】1.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上阙: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景。下阙:抒情,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2.上阙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上阙紧扣“异”字描写,描绘了“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幅边塞异样的秋景。渲染了苍凉萧瑟的气氛。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画面描绘: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4.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不曾建功立业、有家难回、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是作者驻守边防时的感怀之作,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感情沉郁。B.上阕勾勒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边关虽寒冷,但有音乐相伴,生活并不艰苦。2.请对词中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合评价篇目2:《江城子·密州出猎》【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诗歌鉴赏】1.“狂”是这首词的词眼,结合文句分析作者“狂”在哪些方面?狂在外表: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狂在动作: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狂在神态:酒酣、胸胆开张狂在志向: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2.“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鬓微霜,又何妨”言外之意:我即使年事已高,又有什么关系呢?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作者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一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4.词的下阙“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情怀?
“射天狼”,天狼星在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亲射虎”“冯唐”“射天狼”的典故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B.“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出了狩猎气势宏大以及千骑奔行的神速,可见词人狩猎时的高昂情绪。D.“鬓微霜”描写自己年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这些易混点你知道吗?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要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篇目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主题思想】抒发了词人渴望赢得功名、收复失地、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理想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诗歌鉴赏】1.从词中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细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画面。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兵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4.赏析“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虚实结合,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2.作者为陈同甫赋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篇目4:《满江红》【主题思想】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诗歌鉴赏】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匡国济世的雄心壮志。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愿被女子身份束缚、宁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一番事业的巾帼英雄形象。2.“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蛾眉”指什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指女子。写出了作者对女性受压迫、被轻视的愤懑,对贵妇生活的蔑视,以及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3.赏析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运用“身”与“心”的对比,“列”与“烈”的谐音,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情感的转变。【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篇目5:《十五从军征》【主题思想】《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诗歌鉴赏】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后两句是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树、柏树来暗示老兵亲友的亡故。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是近景描绘,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派荒芜破败的景象。作者没说室中无人,而是描绘了野兔从狗洞出入、野鸡在梁上乱飞的情景;作者没直接写庭院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的“镜头”,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离家时间久远,人亡田荒的情景,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对“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进行赏析。2.本诗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和《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出门看”的行为,分别表现了老兵和木兰怎样的情感。篇目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诗歌鉴赏】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字句中含有广阔美丽的想象,又透露出蓬勃无边的春意。表现出诗人以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室外写到室内,写出了边塞军旅的苦寒生活。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军旅生活,写出了边地气候的奇寒。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沙漠坚冰纵横,乌云密布,勾画出瑰丽的沙漠雪景。以愁字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典型的送别环境。【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请发挥想象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展现的画面。2.本诗从“咏雪”到“送别”过渡自然,请结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作简要分析。篇目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诗歌鉴赏】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指时间之漫长和词人思绪
无穷无尽。“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长江滚滚流”,将诗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
长流不息的江水。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诗人运用了
借古讽今写法,歌颂孙权统率千军万马、不畏强权、奋发自强、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气概,反衬了南宋朝廷的
苟且偷安、懦弱无能。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采用设问手法,借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
鄙夷愤慨
之情。“生子当如孙仲谋”表现了作者期盼
出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率领千军万马,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中,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些地方都体现了苏轼的“狂”?(2)以上两首诗歌中都提到了孙权的典故,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篇目8:《过零丁洋》【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歌鉴赏】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入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对偶、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宋国运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悲苦。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设问方式,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感情。【例题剖析】(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善用修辞,请结合颔联简要赏析。2.一字一词总关情。请结合诗歌内容,任选一词,说说你的理解。篇目9:《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诗歌鉴赏】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首句表明潼关地势险要。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写出了潼关处在重重峰峦的包围之中,仿佛许多峰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怒”字,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不仅表现了水流湍急,也有力烘托了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突出了他的悲愤之情。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明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也是作者意踌躇的原因。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说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受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揭示了王朝更替对百姓的影响以及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例题剖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此曲开头先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有什么作用?2.有人说,元代文人张养浩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目光和认识。请从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篇目10:《相见欢》【主题思想】这首词巧借意象,传达出词人思念故国的离愁别绪,表达出词人深厚的思乡之情和亡国之恨。【诗歌鉴赏】1.巧借意象寄寓深情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2.离愁别绪,巧用谐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例题剖析】(2023·四川达州·统考一模)《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链接材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1)古代文人写诗填词是十分讲究炼字的。请结合链接材料,对这首词上阕中最为传神的“锁”字略作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中考古诗词鉴赏主旨领悟做题技巧【题型阐释】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闯关策略】例1.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例2.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理趣诗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原题答案: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辛苦道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十五从军征》一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来绘景写人,记叙了老兵返乡的所见所感。当老兵看到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的时候,其境况恐怕用《过零丁洋》颈联中的“”一词来形容最为贴切。2.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过零丁洋》是诗人在战争被俘后誓不投降的心声,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十五从军征》以返乡士兵的遭遇,表现出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流露出作者对于战争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4.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23上·河北唐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6.这首词和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021上·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7.请品析划线句“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的妙用。8.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4讲九下课标古诗词复习目录一、考情分析 2TOC\o"1-2"\h\u【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网络建构 2篇目1:《渔家傲.秋思》 3篇目2:《江城子·密州出猎》 5篇目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篇目4:《满江红》 9篇目5:《十五从军征》 10篇目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篇目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篇目8:《过零丁洋》 15篇目9:《山坡羊·潼关怀古》 16篇目10:《相见欢》 18三、方法总结 19中考古诗词鉴赏主旨领悟做题技巧 19四、考场练兵 20【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篇目1:《渔家傲.秋思》【诗歌主旨】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诗歌赏析】1.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上阙: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景。下阙:抒情,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2.上阙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上阙紧扣“异”字描写,描绘了“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幅边塞异样的秋景。渲染了苍凉萧瑟的气氛。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画面描绘: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4.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不曾建功立业、有家难回、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是作者驻守边防时的感怀之作,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感情沉郁。B.上阕勾勒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边关虽寒冷,但有音乐相伴,生活并不艰苦。2.请对词中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D2.这里运用东汉窦宪打败匈奴、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戍边将士虽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表现了他们立志要打退进犯外敌、确保边境安定的爱国、卫国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赏析。D.“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羌笛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演奏之乐移为边地乐曲,句中借此表现边关寒冷、生活艰苦,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优国的情怀。“生活并不艰苦”赏析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燕然未勒归无计”句意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这句话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和守边将士们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合评价篇目2:《江城子·密州出猎》【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诗歌鉴赏】1.“狂”是这首词的词眼,结合文句分析作者“狂”在哪些方面?狂在外表: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狂在动作: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狂在神态:酒酣、胸胆开张狂在志向: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2.“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鬓微霜,又何妨”言外之意:我即使年事已高,又有什么关系呢?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作者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一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4.词的下阙“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情怀?
“射天狼”,天狼星在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亲射虎”“冯唐”“射天狼”的典故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B.“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出了狩猎气势宏大以及千骑奔行的神速,可见词人狩猎时的高昂情绪。D.“鬓微霜”描写自己年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答案】1.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2.D【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自己的“狂”劲和豪兴来,表示自己勇武可用。“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而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热切的理想,所以是“狂”。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D.“表达词人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有误。“鬓微霜,又何妨”的意思是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故选D。这些易混点你知道吗?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要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篇目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主题思想】抒发了词人渴望赢得功名、收复失地、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理想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诗歌鉴赏】1.从词中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细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画面。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兵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4.赏析“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虚实结合,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2.作者为陈同甫赋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答案】1.D2.示例:①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②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有壮丽豪放的特点。(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D.“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词中“八百里”原意指牛,出自《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的卢”又作的颅。因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而成名,在历史上此马是刘备的徐州被吕布夺走后而投奔曹操的这段时间内由曹操赠与刘备,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地写出了军旅地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D。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赋壮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题材上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营生活,体现的是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面是激越雄壮的。从情感上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看剑,吹角,连营,分,翻,点兵”等可谓壮丽豪放。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篇目4:《满江红》【主题思想】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诗歌鉴赏】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匡国济世的雄心壮志。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愿被女子身份束缚、宁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一番事业的巾帼英雄形象。2.“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蛾眉”指什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指女子。写出了作者对女性受压迫、被轻视的愤懑,对贵妇生活的蔑视,以及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3.赏析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运用“身”与“心”的对比,“列”与“烈”的谐音,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情感的转变。【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示例一: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感叹祖国处于危难之中。示例二:“青衫湿”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落青衫的典故,感叹自己找不到知音。2.写出了词人理想抱负不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处境,表现了词人遭遇挫折和磨难时的豪爽胸襟。【解析】1.本题考查用典的作用。《满江红》这首词中,多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更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以古喻今,痛斥清政府腐败而招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中华的蚕食瓜分,中国前途危险。结尾一句“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结合前一句“何处觅知音”可知,词句表达了一种知音难觅的情怀;再从词的下片的内容分析,下片主要是词人回想以前的生活和以前生活在家庭里的情形,表达了词人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2.本题考查词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了解这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前后内容来分析其中的情感。“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的意思是: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这两句抒发了词人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也表达出即使遭遇磨难仍要以英雄自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篇目5:《十五从军征》【主题思想】《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诗歌鉴赏】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后两句是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树、柏树来暗示老兵亲友的亡故。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是近景描绘,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派荒芜破败的景象。作者没说室中无人,而是描绘了野兔从狗洞出入、野鸡在梁上乱飞的情景;作者没直接写庭院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的“镜头”,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离家时间久远,人亡田荒的情景,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对“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进行赏析。2.本诗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和《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出门看”的行为,分别表现了老兵和木兰怎样的情感。【答案】1.抓住“兔”“雉”“谷”“葵”四种意象进行描写,描绘出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家破人亡的悲惨情形。2.示例:《十五从军征》中“出门看”表现了老兵备好饭食却无亲人共享,茫然出门寻找,失落中更感孤独悲伤;《木兰诗》中“出门看”表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后,出门与火伴相见的兴奋喜说,心中的窃喜,意料到伙伴们会很惊奇。【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这四句中共出现了“兔”“雉”“谷”“葵”四种意象,由远看到近见,描绘了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情何以堪?这些描写有力地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2.本题考查诗句感情理解。《十五从军征》中“出门看”,结合“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可知,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烧熟了饭菜,却没有家人一起享用,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木兰诗》中“出门看”,结合前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和“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回家后回复女儿装后见伙伴的情形,可知,表现了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兴奋喜悦。篇目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诗歌鉴赏】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字句中含有广阔美丽的想象,又透露出蓬勃无边的春意。表现出诗人以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室外写到室内,写出了边塞军旅的苦寒生活。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军旅生活,写出了边地气候的奇寒。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沙漠坚冰纵横,乌云密布,勾画出瑰丽的沙漠雪景。以愁字为下文的送别作铺垫,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典型的送别环境。【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请发挥想象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展现的画面。2.本诗从“咏雪”到“送别”过渡自然,请结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雪花给树木披上了银装,放眼望去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无比奇丽壮观。(意思对即可)、2.“瀚海阑干百丈冰”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地转入下文的送别。(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为: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示例:北风扫荡大地,茫茫白草被摧折。边塞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八月就已是漫天飞雪。放眼望去,银装素裹,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十分美丽壮观。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为: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瀚海阑干百丈冰”一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对上文边塞壮丽雪景和冰天雪地的环境进行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诗人借写天上的惨淡阴云,暗指诗人内心对友人即将离别的忧愁牵挂之情,自然引出后文为友人送别这一内容。篇目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诗歌鉴赏】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指时间之漫长和词人思绪
无穷无尽。“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长江滚滚流”,将诗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
长流不息的江水。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诗人运用了
借古讽今写法,歌颂孙权统率千军万马、不畏强权、奋发自强、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气概,反衬了南宋朝廷的
苟且偷安、懦弱无能。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采用设问手法,借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
鄙夷愤慨
之情。“生子当如孙仲谋”表现了作者期盼
出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率领千军万马,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中,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些地方都体现了苏轼的“狂”?(2)以上两首诗歌中都提到了孙权的典故,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狂在“西北望,射天狼”。(2)示例:“亲射虎,看孙郎”写出苏轼决心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体现了作者的狂放和豪兴。“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出辛弃疾对孙权的热情赞颂,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表达他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中用典句和词人自况的句子来理解。“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写孙权曾亲乘马射虎,此句化用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写词人也要想孙权一样拉开弓箭射杀猛虎,表现了词人虽“鬓微霜”但是豪气未减,有少年“狂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乙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挽”在此是“拉”的意思,此人将弓箭拉成满月的形状,侧面展现词人力量之雄劲,虽然年迈却又十足的把握“射下天狼”,意指虽然年迈依然能够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充满信心与激情,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体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词人的“狂”也随之体现。(2)本题考查典故的运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此句运用典故,表明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词人的“少年狂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此词“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篇目8:《过零丁洋》【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歌鉴赏】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入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对偶、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宋国运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悲苦。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设问方式,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感情。【例题剖析】(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善用修辞,请结合颔联简要赏析。2.一字一词总关情。请结合诗歌内容,任选一词,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2.示例一:“辛苦”一词,慨叹作者科举入仕的不易,突出艰辛之情。示例二:“飘絮”一词,写出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突出作者的悲痛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句意: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入手,这两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地写出国家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的凄惨无依,把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句既是比喻句,也是对偶句,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韵律的美感。形象鲜明,感情挚烈。2.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首先选择一个词语,然后分析这个词在诗中的含义,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这个词的表达效果即可。示例:“惶恐”一词,一语双关,“惶恐滩”是一个地名,“惶恐”又是他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与难忘经历,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同时又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篇目9:《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诗歌鉴赏】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首句表明潼关地势险要。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写出了潼关处在重重峰峦的包围之中,仿佛许多峰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怒”字,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不仅表现了水流湍急,也有力烘托了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突出了他的悲愤之情。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明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也是作者意踌躇的原因。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说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受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揭示了王朝更替对百姓的影响以及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例题剖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此曲开头先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有什么作用?2.有人说,元代文人张养浩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目光和认识。请从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答案】1.开头以“聚”和“怒”写山与河的雄奇,表现出潼关地势的雄伟险要,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2.古人怀古,多从朝代更替入手,感叹世事,凭吊英雄,但作者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样轮流,最终苦的都是百姓。【解析】1.本题考查首句作用。开头一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聚”意思是“汇聚”,从视觉方面写潼关,运用拟人,化静为动,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形象写出潼关处于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意思是“发怒”,从听觉方面写潼关,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如人咆哮发怒。这两字突出潼关地势险要,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心情。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曲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古人怀古,多从朝代更替入手,感叹世事,凭吊英雄,但作者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样轮流,最终苦的都是百姓。篇目10:《相见欢》【主题思想】这首词巧借意象,传达出词人思念故国的离愁别绪,表达出词人深厚的思乡之情和亡国之恨。【诗歌鉴赏】1.巧借意象寄寓深情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2.离愁别绪,巧用谐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例题剖析】(2023·四川达州·统考一模)《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链接材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1)古代文人写诗填词是十分讲究炼字的。请结合链接材料,对这首词上阕中最为传神的“锁”字略作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答案】(1)“锁”字是锁住、笼罩、被囚禁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梧桐深院的萧瑟、秋意深重和凄清,“锁”字暗含着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孤独寂寞而又凄凉的感受。被锁住的不仅是清秋,更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2)用难理的丝麻比喻纷繁的离愁。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锁”字本义是指是锁住、笼罩的意思。依据本诗写作背景可知,句中的“锁”字指被囚禁的意思。“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意是: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据此可知,“锁”字采用拟人的修辞,不仅梧桐树被锁在了这深深院落里,而且“我”也被禁锢在这里,成为落魄的亡国之君,从中渲染了人“我”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依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意可知,意思是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的愁绪。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把无形之愁比喻为有形之物——丝麻。现在常用来比喻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中考古诗词鉴赏主旨领悟做题技巧【题型阐释】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闯关策略】例1.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例2.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理趣诗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原题答案: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辛苦道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十五从军征》一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来绘景写人,记叙了老兵返乡的所见所感。当老兵看到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的时候,其境况恐怕用《过零丁洋》颈联中的“”一词来形容最为贴切。2.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过零丁洋》是诗人在战争被俘后誓不投降的心声,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十五从军征》以返乡士兵的遭遇,表现出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流露出作者对于战争的。【答案】1.白描(或细节描写)零丁2.忠贞爱国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任选其二即可)厌恶(或“痛恨”)【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写景,由远看到近见,满眼凄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丽集市方案门头文案
- 煤矿企业技能提升方案
-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探寻
- 旅游会员销售方案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中学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五校联考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福建公务员面试模拟158
- 江西申论模拟46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简报范文
- 河南面试模拟34
- 武装工作电子汇报(30张幻灯片)课件
- 设计史论题目练习复习试题
- 《行政组织学通论》课件第09章行政组织目标管理
- 《过秦论》课文重点知识挖空练习+答案(校对版)
- 《丝网印刷技术》ppt课件
- 变频器说明书invt
- 南朝齐宰辅执政列表
- 关于实施定岗定责定员定薪的工作方案试行
- 洁净空调维护及保养记录
- 柴油供货运输服务方案(完整版)
- 员工晋升通道及晋升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