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2.知道古代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4.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5.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6.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7.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第17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时空坐标】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渔猎时期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2)生产工具:木、骨、石等材料制作(3)生活方式:①学会使用火②过迁徙群居生活③女性地位较高(母系)(1)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2)特点:①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②磨制石器;③定居、聚落;④男子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女子从事家庭劳动和家庭副业,从属。(3)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表现)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地域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东亚中国粟、水稻,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西亚小麦、大麦距今约9000年前,饲养山羊和绵羊中美洲玉米、甘薯和马铃薯距今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食物多元→经济多元→生活多元→文明多元①多元中心、多样性②交通限制、独立发展③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地区思考: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发展特点?①灌溉农业发达。②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活和生产科学技术生产关系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人类食物供应增加,生存条件改善,人口加速增长。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步形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农业出现的意义1.(2023·湖北高考·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解析】由材料“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可知原始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因此“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故选D项;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主张,道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在树木众多的地方进行农业生产,而非河、海环境下的渔猎采集,排除B项;形神兼备是书法家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与材料中农耕生产状况不符,排除C项。农业区划农业生产小农经济国家政策水利工程农业模式1.食物生产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和食物生产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时空定位】2、耕作工具石器时代石、木、骨、蚌等耕作工具新石器晚期青铜农具出现(少量)公元前15-14世纪赫梯掌握冶铁技术,铁质农具可能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用灌钢法制作的农具演变趋势①材质:石、木等—青铜—铁—钢;②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唐朝曲辕犁(标志步犁)非金属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1)耕作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战国:铁犁牛耕初步推广✭汉代:出现耦犁和犁壁,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理解人类耕作方式的演化历程距今约1万年前,在原始农业时出现,以石器为工具,把草木灰当肥料,靠天吃饭。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在新石器中期锄耕产生,人类大量以石器为工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曲辕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一牛一人(2022·广东高考·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解析】材料“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在春秋早期的晋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材料与结论之间能够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B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商朝时期统治中心在今河南及周边地区,内蒙古出现的个别商周青铜器不能证明商的统治中心发生转移,排除A项;材料“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冶铜业,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箭头说明秦朝军队使用铁制兵器,但不能说明“主要使用”,排除D项。原始社会末期春秋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东汉末年演变趋势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②从人力到自然力。(2)灌溉工具陶器翻车(马钧改进)筒车
桔槔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明清时期探究: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③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3.农业劳作方式劳作方式相关史实特点集体劳作
商周井田制中国战国鼓励男耕女织家庭式劳作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奴隶集体耕作。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在生理基础上的分工),是自然经济的标志。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对小农经济的评价:地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积极:①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极:
①小农经济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使人们形成安土重迁思想,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
②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是封建社会停滞的主要原因。
③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动荡、不断反复的根本原因。知识拓展:小农经济(2023·海南高考·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个体劳动取代了集体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人口的增长,也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规模的扩大,故选B项;军事理论只能影响作战的方式,对战争的规模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按照唯物观的相关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排除C项;地形地势属于客观自然条件,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明显变化,对当时人口规模和社会冲突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
(2023·高考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解析】由材料“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知百亩的耕地可以养活数口人的家庭,这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一般是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并繁衍生育人口的措施,孟子所处的时代诸侯兼并战争盛行,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导致井田制度瓦解,排除B项;战国时期,区域性的商业贸易繁荣,甚至出现大的贸易都市,排除D项。3.农业劳作方式劳作方式相关史实特点集体劳作
庄园式劳作商周井田制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坞堡(田庄)中国战国鼓励男耕女织家庭式劳作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奴隶集体耕作。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原因: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地方大量土地,并招抚大量依附农民为其耕种土地,这种劳作方式逐渐形成庄园经济。)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集体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人身依附色彩浓厚;生产力低下;中央权力弱而割据势力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青瓷坞堡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1986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1)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内产品齐全,一般很少参与市场交换。(2)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3)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都需要无偿地对其领主承担责任。相似性【历史解释】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1)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封建领主制。欧洲国王把土地和农奴赏赐给臣子,领主与农奴一般没有亲缘关系;而东汉的田庄是由皇帝赏赐及土地兼并而形成的,是封建地主制,大多聚族而居,实际上是经济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于一体的社会组织。(2)西欧庄园土地不能进行买卖,而东汉田庄土地可进行交易。(3)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独立性强,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而东汉的田庄主没有这样权力,汉代的中央集权相对于中世纪的西欧更加高效。(4)结果不同。庄园制瓦解后,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近代文明。而东汉田庄的消亡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差异性【历史解释】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知识拓展:美洲物种的外传1、推动美洲物种外传的因素:新旧大陆间物种交换示意图2、美洲物种外传的概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4作物引进①明朝时期,玉米从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从丘陵山地种植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②清代前期,玉米在全国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道光年间已遍布全国。③马铃薯甘薯也在明朝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1)粮食作物外传——传入中国4作物引进(2)蔬菜作物的外传——番茄①明朝万历年间,番茄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②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图3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解析】据图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西亚向东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传播,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南太平洋向南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传播,所以两种作物是小麦(西亚)、甘蔗(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群岛),故选C项;玉米原产于美洲,图中美洲是传入地,排除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美洲、中国是传入地,排除B项;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中国是传入地,排除D项。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工具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陶纺轮纺车提花机3万年前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后期陶纺轮(纺线)汉代纺车(纺纱);使用提花机元代以后织布机(织布)织布机2、制陶工具宋代老盏及匣钵半坡人制造的陶器工匠使用坯车制坯支钉最初泥条盘筑(制造陶器)新石器晚期坯车(制坯)南朝匣钵(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无损坯件)唐宋时期支钉(防止粘连)宋代五大名窑东京(官窑)钧州(钧窑)汝州(汝窑)曲阳(定窑)龙泉(哥窑)景德镇兴庆孩儿枕三足尊出戟尊贯耳瓶双耳瓶景德镇成为“瓷都”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民间谚语新石器时代商代东汉南北朝唐代元明清代3、金属冶炼工具冶金工具进步简表冶金方式冶金工具作用锻打(小型)铸造(大型)东汉土炉锤坩锅
范锉水排熔化金属原料打击金属原料磨平金属熔化金属定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冶铁鼓风工具类别含义特点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造纸作坊4、手工业劳作方式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交换的需要。(2)发展时间概况商周出现商人,商贸范围广,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____________”的格局被突破;出现私商工商食官概念阐释——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本质:政府对工商业垄断性经营的制度
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中心城市、工商业主富比王侯三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时间概况商朝出现商人,商贸范围广,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出现私商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中心城市、工商业主富比王侯秦汉唐宋元、明、清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瓦子;
纸币:交子汉武帝: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
推行均输平准;
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农业、手工业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明清时期商帮分布图三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的两次突破时间表现原因春秋战国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见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宋朝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低制也被打破,另外官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三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1)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国家间。(3)商人组织形式:从官商到私商再到地域性商人群体。(4)交易内客: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从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周时期,商品的种类以奢侈品为主,明清时期,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逐渐商品化。(5)商业政策:在封建社会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2)商业活动场所:从城市到农村:从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三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解析】由材料“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打破市坊界限,因此出现夜市的休闲娱乐活动,故选B项;玉米、红薯都是明朝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成为完全意义的货币,排除C项;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黄色”为皇室专用颜色,且棉织品成为普通民众的服饰出现在明朝,排除D项。(2023·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解析】据材料“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可知明中后期人们对商业的态度逐渐从排斥转向认可,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产生了冲击,新的市民价值观逐渐形成,故选D项;明朝时期的心学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儒学信仰,封建礼教纲常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逐渐发生动摇,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依然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B项;材料中马少卿的身份是缙绅,广义上属于传统士大夫阶层,排除C项。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三大商业工具商品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货币的实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三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夏:海贝可能是中国最初的货币商:开始出现铜铸币秦: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宝钞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明清:白银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明: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赋税改革,征银;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纸币(宝钞)的弊端。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入;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夏:海贝可能是中国最初的货币商:开始出现铜铸币秦: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宝钞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明清:白银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明: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有何特点?先秦: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秦: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宋元: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明清:从纸币宝钞到白银货币化(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増财转化。(2022·湖北高考·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说明铜铅锡专卖是刚制定的新政策,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解析】据材料“渔村......‘小苏杭’”可知,体现了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景象,这是因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故选C项;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作用有限,排除A项;据材料“东南沿海某港口......渔村”可知,展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中国信用借贷时期概况
西周春秋时期唐朝宋代明朝中期清朝《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实物信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除了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契约文书是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人们相信“空口难凭,立字为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在各类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凭”“立契存照(证)”之类的套语。——王云红《传统契约文书与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民间产业,其祖遗者,自有先世置买文契并祖父分书为据。若新置者,自有卖主契、中证画押为据。此乃天下之通例也。
——【清】李渔《资治新书二集》【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商业契约孕育有哪些精神?起到什么作用?自由、平等、守信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1.精神:2.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中国古代金融机构钱铺明朝中期当铺南北朝出现唐朝合法宋代清朝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业务:兑换银钱、经营存款、开发钱票、汇兑款项、发放贷款。银行票号晋商私人银行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经营性的放贷、有息存款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时期表现两汉唐宋明清丝绸之路中国中亚、西亚、欧洲、北非丝绸奇珍异宝海上丝路中国南洋各地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中国输入: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市舶司唐玄宗(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对外商采取保护政策。宋代在杭州、明州、泉州等地增设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管理外贸事宜,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供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朝设“广州十三行”,代理对外贸易事务3.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探究:依据图片、结合所学,说出从西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的
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变化①汉以陆路为主,海路发端;②唐海陆并举;③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2)原因①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已经有较大的发展;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中国与欧洲交往的路上通道;③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④统治者一直都推行开明的外贸政策。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异: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
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同:都是国家主导;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点【知识拓展】——解析“朝贡贸易”材料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贡国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名存实亡。——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特点:目的:影响:瓦解: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③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②.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③.清朝国力的衰落;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古希腊各城邦: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垄断商路。阿拉伯商人: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特征: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古巴比伦:商业繁荣总结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商贸活动的特征。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古代
的形成,与农业的出现密切相关;
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逐渐形成的;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加,出于防卫和商贸的需要,
出现了,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村落集镇城市村落: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P56学习聚焦)。8000多年前·内蒙古兴隆洼遗址6000多年前·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约9000年前·伊拉克北部耶莫遗址6000多年前·陕西西安半坡遗址11000—8500年前·浙江金华上山遗址7000—5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四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思考】你知道哪些古村落遗址?【思考】古代村落的选址特点?P62问题探究参考答案:水文、地形、气候等,受地理环境影响比较大【探究】古代村落的特点?①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②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③具有保守性;④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⑤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⑥讲究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因素(生产力)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宗族制度、文化习俗、政治权力)集镇:通常指乡村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多为商业、手工业中心生产力的发展(原因)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人出现手工业集聚地域经济中心聚居地筑垒设防形成集镇D农业税军事/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宋农业出现以后,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原始社会末期宋以前两宋元朝明清集镇雏形为军事目的而设立工商业集镇发展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工商业集镇兴起,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中国古代集镇发展概况明清时期集镇发展的特点:①经济功能增加,集镇发展各具特色②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③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④江南地区发展迅速,地区分布不平衡。知识拓展:宋朝前后“市”的变迁1.空间上2.时间上3.政府监管宋以前,官府设置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以前,市的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宋朝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宋以前,市是固定的,且市坊分开;宋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市坊不分。4.城市布局宋以前,整齐规范;宋朝时,不规则。5.城市职能宋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朝时,经济功能增强。思考:宋代集镇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政策原因: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市场“草市发展规模扩大①便利农村居民的商品交换,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②沟通和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③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考:集镇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3.中国古代城市(1).出现:公元前3500-3100,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农业区域(2).定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3).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商朝的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不同等级各有定制。市外朝市宫城宗庙社稷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特点:布局工整;突出王权;体现礼制、等级与尊卑。理念:皇权至上、礼制观念、追求天人合一、儒、道精神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功能:商业活动:规模数量:生产关系:生活观念:传统的政治、军事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城市布局从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到逐步打破坊市界限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和中小工商业市镇增多且商业繁荣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地域陆路表现中国①秦朝:②汉代:③唐代:④元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贯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驿道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2.水路交通的变迁(1)陆路交通地域内河航运(运河)表现中国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邗沟)②秦朝:③隋朝:④元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方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全长近1800千米(2)水路交通春秋时已开凿邗沟元朝隋朝截弯取直元京杭大运河改道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纲要上P63页原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大都成为政治中心意义:古代运河的发展见证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加强政治统治,扩大国内物品交换,也促进对外联系的发展。P73学思之窗: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2)水路交通地域海路表现中国(海上丝绸之露)①西汉:已初步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意向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 2024年办公室装修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医院净化工程集成吊顶合同
- 2024年公路绿化设计施工合同
- 2024年住宅小区土地转让合同
- 2024年专用合同:广告行业劳务协议
- 2024年个人高息借款合同(一次性还本付息)
- 2024年农作物机械化种植服务协议
- 2024年国内旅游咨询服务协议
- 海洋的形成与演变
- 销售到营销的转变
-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异性免疫课件
- 无人机现场服务方案
- 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 胶质瘤发病机制
- 某房地产公司项目定位分析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 ERAS理念下麻醉与镇痛的优化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路学校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3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真题 答案解析(上午选择 下午案例)全国计算机软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