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_第1页
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_第2页
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_第3页
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_第4页
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TOC\o"1-2"\h\u19587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264001.1网络安全现状 2233751.2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331674第二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321452.1防火墙技术 3278792.2入侵检测系统 4254312.3虚拟专用网络 42482第三章数据加密技术 5226723.1对称加密技术 5187753.2非对称加密技术 5136433.3混合加密技术 529511第四章认证与授权技术 6158004.1用户认证技术 6295484.2访问控制策略 6278164.3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 726010第五章安全漏洞防护 7291275.1漏洞扫描与评估 7146965.1.1漏洞扫描概述 7272585.1.2漏洞扫描技术 766735.1.3漏洞评估 8294025.2漏洞修复与加固 8250925.2.1漏洞修复流程 8223755.2.2漏洞加固策略 8246535.3漏洞防护策略 8136645.3.1预防策略 897325.3.2应急响应策略 81774第六章网络攻击防范 911166.1网络钓鱼攻击 9167646.1.1定义及危害 9266386.1.2攻击手段 981776.1.3防范措施 9259046.2DDoS攻击 9163006.2.1定义及危害 978686.2.2攻击手段 10118896.2.3防范措施 10203046.3网络病毒与木马 10145056.3.1定义及危害 1094566.3.2攻击手段 106666.3.3防范措施 1128622第七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132147.1安全事件分类 11257047.2应急响应流程 112557.3应急预案与演练 12295617.3.1应急预案 12259157.3.2应急演练 123730第八章安全审计与合规 12184708.1安全审计概述 1398118.2安全合规标准 13102368.3安全审计与合规实施 13224338.3.1审计工作准备 13202958.3.2审计实施 14100548.3.3审计跟踪 1410854第九章网络安全意识培训 14265929.1培训对象与内容 14251699.1.1培训对象 1410429.1.2培训内容 14119069.2培训方式与手段 15305349.2.1培训方式 1579829.2.2培训手段 15208749.3培训效果评估 15271829.3.1评估方法 15182519.3.2评估周期 15226009.3.3改进措施 155120第十章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5761510.1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 162841110.2区块链与网络安全 167610.3云计算与网络安全 16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网络安全现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网络攻击手段日益翻新。黑客攻击、网络病毒、钓鱼网站等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攻击者的目的也越发复杂,从最初的破坏性攻击转向以窃取信息、勒索钱财等为目的的经济犯罪。(2)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企业、个人等多个领域。这些事件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国家形象。(3)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尽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但许多用户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知仍然不足,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屡见不鲜。(4)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1.2网络安全威胁类型网络安全威胁是指可能对网络系统、数据和信息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根据威胁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网络安全威胁分为以下几类:(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恶意程序,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删除或篡改数据,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2)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络系统权限,进行破坏、窃取信息等行为。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包括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端口扫描、漏洞利用等。(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财产为目的的欺诈手段。攻击者通过伪造官方网站、邮件、短信等方式,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4)网络间谍:网络间谍是指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犯罪行为。网络间谍活动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5)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指以网络为工具或对象,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常见的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等。(6)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是指利用网络传播极端思想、实施恐怖袭击等犯罪行为。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网络安全现状和威胁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第二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2.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阻断非法访问和攻击,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包过滤型防火墙:通过对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字段进行过滤,实现对特定数据的拦截和放行。(2)代理型防火墙:通过代理服务器转发用户请求,实现对内部网络的保护。代理型防火墙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结构,提高安全性。(3)状态检测型防火墙:通过检测网络连接的状态,判断数据包的合法性。状态检测型防火墙能够动态识别合法连接,提高防护效果。(4)应用层防火墙:针对特定应用进行深度检测,防止恶意代码和攻击行为。2.2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工具,用于实时监控网络和系统的行为,发觉并报告异常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异常检测: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发觉与正常行为差异较大的异常行为。(2)误用检测:基于已知攻击特征,对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进行匹配,发觉攻击行为。(3)混合检测:结合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优点,提高检测效果。(4)协议分析:针对网络协议进行深度解析,识别非法操作和攻击行为。2.3虚拟专用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简称VPN)是一种利用公共网络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通过加密和认证手段,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VPN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远程访问VPN:允许远程用户通过公共网络安全地访问内部网络资源。(2)站点到站点VPN:连接多个远程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安全通信。(3)SSLVPN:基于SSL加密技术,为用户提供安全的Web访问服务。(4)IPSecVPN:基于IPSec协议,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安全通信。通过以上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企业和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第三章数据加密技术3.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也称为单钥加密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加密方法。在这种加密机制中,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相同的密钥。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计算开销小。但是对称加密技术在密钥管理和分发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称加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算法:(1)高级加密标准(AES):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01年发布的加密标准,取代了旧的数据加密标准(DES)。(2)数据加密标准(DES):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1977年发布的加密标准,采用56位密钥。(3)3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是对DES算法的改进,使用三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3.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也称为双钥加密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加密方法。在这种加密机制中,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不同的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安全性较高,但计算开销较大。非对称加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算法:(1)RSA算法:由RonRivest、AdiShamir和LeonardAdleman于1977年提出,是一种基于大整数分解问题的加密算法。(2)椭圆曲线加密(ECC):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加密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计算开销。(3)DiffieHellman算法:一种密钥交换协议,允许两个通信方在不安全的通道上协商一个共享密钥。3.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优点,以提高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和效率。混合加密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首先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加密数据,然后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加密对称加密的密钥。这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既保证了安全性,又提高了传输效率。混合加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案:(1)SSL/TLS:安全套接层(SSL)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性(TLS)是一种基于混合加密技术的安全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安全传输。(2)IKE/IPsec:互联网密钥交换(IKE)协议和IP安全性(IPsec)协议共同构成了一种混合加密技术,用于保护IP层的数据传输。(3)SM9: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混合加密算法,具有高功能、高安全性等特点。第四章认证与授权技术4.1用户认证技术用户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资源的合法访问。用户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认证方式,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访问系统资源。为提高密码认证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复杂的密码策略,如限制密码长度、要求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2)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结合了两种认证方式,如密码和动态令牌。用户在输入密码后,还需输入动态令牌的验证码,从而提高认证的安全性。(3)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是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理特征(如指纹、面部、虹膜等)进行认证。这种认证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4)证书认证:证书认证是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用户需要持有合法的数字证书,通过证书验证用户身份。这种认证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4.2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以下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BAC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在访问资源时,需要具备相应角色的权限。(2)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对用户访问资源进行限制。规则可以包括用户身份、访问时间、访问地点等。(3)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是根据用户的属性(如部门、职位等)和资源属性(如保密级别等)进行访问控制。(4)最小权限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要求用户仅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4.3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1)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保证合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2)权限管理:系统为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3)审计与监控:系统记录用户访问行为,便于管理员审计和监控。(4)安全事件处理:系统对安全事件进行报警、处理和追踪。常见的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有:(1)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LDAP):LDAP是一种目录访问协议,用于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2)RemoteAuthenticationDialInUserService(RADIUS):RADIUS是一种网络访问控制协议,用于对远程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3)SecurityAssertionMarkupLanguage(SAML):SAML是一种基于XML的认证和授权数据交换协议,用于实现跨域认证和授权。(4)OAuth:OAuth是一种授权框架,允许第三方应用访问服务器资源,而不需要暴露用户的密码。第五章安全漏洞防护5.1漏洞扫描与评估5.1.1漏洞扫描概述漏洞扫描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网络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以发觉存在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网络的安全风险,并为后续的漏洞修复提供依据。5.1.2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包括被动扫描和主动扫描。被动扫描是指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觉潜在的安全漏洞。主动扫描则是通过向目标发送特定数据包,触发目标系统的响应,从而发觉存在的安全漏洞。5.1.3漏洞评估漏洞评估是对扫描出的安全漏洞进行分类、排序和优先级划分的过程。评估过程中,需考虑漏洞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利用难度等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5.2漏洞修复与加固5.2.1漏洞修复流程漏洞修复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漏洞:对扫描出的安全漏洞进行核实,确认其真实性和影响范围。(2)制定修复方案: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3)实施修复:按照修复方案,对存在漏洞的系统进行修复。(4)验证修复效果:修复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再次扫描,确认漏洞是否已被成功修复。5.2.2漏洞加固策略(1)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2)强化访问控制:限制不必要的权限,保证关键系统资源的安全。(3)定期进行安全审计:通过安全审计,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5.3漏洞防护策略5.3.1预防策略(1)建立完善的漏洞管理机制:制定漏洞管理策略,明确漏洞扫描、评估、修复和加固的流程。(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3)采用安全开发框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安全开发框架,降低安全漏洞的出现概率。5.3.2应急响应策略(1)建立应急响应团队:组织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处理突发的网络安全事件。(2)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3)建立漏洞修复时间表: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制定漏洞修复时间表,保证漏洞得到及时修复。第六章网络攻击防范6.1网络钓鱼攻击6.1.1定义及危害网络钓鱼攻击是一种利用伪装成合法身份的邮件、网站或,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恶意软件或执行恶意操作的网络攻击方式。此类攻击往往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针对用户的心理弱点进行攻击,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的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6.1.2攻击手段网络钓鱼攻击的主要手段包括:(1)伪造邮件:攻击者伪造合法邮件地址,发送含有恶意或附件的邮件;(2)假冒网站:攻击者搭建与真实网站相似的假冒网站,诱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3)伪装:攻击者在中嵌入恶意代码,用户后会被引导至恶意网站;(4)键盘记录: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记录用户键盘操作,窃取敏感信息。6.1.3防范措施针对网络钓鱼攻击,以下措施可起到有效防范作用:(1)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用户防范意识;(2)使用邮件过滤系统,拦截可疑邮件;(3)定期检查网站安全性,防止假冒网站;(4)使用安全浏览器,防止恶意;(5)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恶意软件入侵。6.2DDoS攻击6.2.1定义及危害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服务器发起大量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资源耗尽,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的一种网络攻击方式。此类攻击对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信誉造成严重影响。6.2.2攻击手段DDoS攻击的主要手段包括:(1)僵尸网络:攻击者利用恶意软件感染大量主机,形成僵尸网络;(2)ICMPflood:攻击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ICMP请求,占用服务器资源;(3)UDPflood:攻击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UDP数据包,占用服务器资源;(4)SYNflood:攻击者利用TCP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漏洞,发送大量伪造的SYN请求。6.2.3防范措施针对DDoS攻击,以下措施可起到有效防范作用:(1)使用防火墙过滤可疑流量;(2)部署抗DDoS设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3)优化网络架构,提高服务器负载能力;(4)定期更新系统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5)与专业安全团队合作,共同应对DDoS攻击。6.3网络病毒与木马6.3.1定义及危害网络病毒与木马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恶意软件,它们可以破坏用户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信息,甚至控制用户计算机。网络病毒与木马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的信息泄露、财产损失和业务中断。6.3.2攻击手段网络病毒与木马的主要攻击手段包括:(1)邮件传播:攻击者通过发送携带恶意附件或的邮件传播病毒;(2)网页挂马:攻击者在网页中嵌入恶意代码,用户访问时自动病毒;(3)软件捆绑: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捆绑在正常软件中,用户安装时一同安装病毒;(4)利用系统漏洞:攻击者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远程执行恶意代码。6.3.3防范措施针对网络病毒与木马,以下措施可起到有效防范作用:(1)安装正版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2)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修复漏洞;(3)不访问不明来源的网站,不不明软件;(4)谨慎打开邮件附件,防止病毒传播;(5)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用户防范意识。第七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7.1安全事件分类网络安全事件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威胁或损害的各种事件。根据安全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网络攻击事件:包括DDoS攻击、Web应用攻击、端口扫描等,这类事件通常对网络系统造成较大影响。(2)数据泄露事件:涉及敏感信息泄露,如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3)病毒与恶意软件事件:包括病毒感染、木马、勒索软件等,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构成威胁。(4)系统故障事件:如服务器宕机、网络中断等,可能导致业务暂停或数据丢失。(5)网络入侵事件:非法访问、篡改数据等,对系统安全造成威胁。7.2应急响应流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事件发觉与报告:发觉安全事件后,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保证事件得到及时处理。(2)事件评估:对安全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制定应急响应策略。(3)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响应。(4)现场处置:应急队伍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初步排查,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5)信息收集与共享:收集事件相关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响应效果。(6)修复与恢复: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修复,恢复业务运行,保证网络安全。(7)总结与改进: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之处,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流程。7.3应急预案与演练7.3.1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架构:明确应急响应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职责。(2)应急响应流程:详细描述应急响应的各个阶段和具体操作。(3)应急资源:列出应急所需的设备、工具、人员等资源。(4)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具体条件。(5)应急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制定具体的响应措施。7.3.2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应急演练的主要步骤:(1)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等。(2)演练准备:准备演练所需的设备、工具、场景等。(3)演练实施:按照演练计划进行应急响应演练。(4)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5)总结与改进: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流程进行改进。第八章安全审计与合规8.1安全审计概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审计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安全审计旨在通过对网络系统、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的审查,评估企业网络安全风险,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提供依据。安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策略制定: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风险,制定审计策略,明确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2)审计流程设计:建立审计流程,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跟踪等环节。(3)审计工具选型:选择合适的审计工具,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4)审计团队建设: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审计团队,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5)审计结果分析: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8.2安全合规标准安全合规标准是网络安全审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2)国际标准:如ISO/IEC27001、ISO/IEC27002等。(3)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安全标准,如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安全标准。(4)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需求,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8.3安全审计与合规实施8.3.1审计工作准备(1)明确审计目标: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风险,确定审计目标。(2)确定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应涵盖网络系统、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3)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时间、地点、人员、工具和流程。(4)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8.3.2审计实施(1)数据收集: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系统日志分析等手段,收集审计所需的信息。(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3)现场检查: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等进行现场检查,验证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4)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详细描述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整改建议。8.3.3审计跟踪(1)整改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保证整改到位。(2)审计结果反馈:将审计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3)审计工作总结:总结审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4)持续改进:根据审计结果,持续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和措施,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水平。第九章网络安全意识培训9.1培训对象与内容9.1.1培训对象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面向各层级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IT部门员工、业务部门员工以及新入职员工。9.1.2培训内容(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2)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包括密码设置、数据备份、恶意软件防范、安全浏览等;(3)网络安全意识:包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网络安全行为规范、网络安全责任等;(4)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包括发觉安全事件、报告安全事件、配合处理安全事件等。9.2培训方式与手段9.2.1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网络安全意识培训课程,员工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进行学习;(2)线下培训:组织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班,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3)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网络安全事件,提高员工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9.2.2培训手段(1)培训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培训课件,提高员工学习兴趣;(2)培训视频:制作网络安全意识培训视频,以案例形式展示网络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3)互动游戏:设计网络安全知识问答、竞赛等互动游戏,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9.3培训效果评估9.3.1评估方法(1)问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