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物理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单位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B、长度的单位是米,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延伸。C、时间的单位是秒,表示物体运动或变化过程中的间隔。D、速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秒,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答案:C解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牛顿(N)是力的单位;长度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因此,选项C正确。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和折射都是由于光的波动性引起的。C、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光的衍射引起的。D、光的偏振现象是由于光的粒子性引起的。答案:A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确实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与光的波动性有关,但不是选项中的描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光的波动性引起的,不是衍射。光的偏振现象是由于光的横波性引起的,与光的波动性有关,但不是选项中的描述。因此,选项A正确。3、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下列哪个情景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到1N的力?A.将一个苹果从地面拾起至桌面所做的功。B.提起一只成年大象所必需的力量。C.在水平面上匀速推动一张轻便的椅子所需的力。D.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表示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当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并且施加的力让它产生了1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时,这个力就是1牛顿。其他选项描述的情景要么与1牛顿的力量不符,要么描述了不同的物理概念(如功而不是力)。4、关于浮力的说法,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它受到的浮力越大。B.浮力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密度。C.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D.只有完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浮力是由流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产生的净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而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无关(选项A错误)。浮力不仅取决于液体的密度,还取决于排开体积的大小(选项B不全面)。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浮力作用(选项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C、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A选项错误,因为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选项错误,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选项错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6、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B、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C、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微观物体。D、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但某些情况下能量的形式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A选项正确。B和C选项错误,因为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D选项错误,因为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不会因为某些情况而改变。7、在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A.气体容易被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C.破镜不能重圆D.铁丝很难被拉伸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容易被压缩(选项A)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选项B)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隙减少所致,并非直接体现分子间的力;破镜不能重圆(选项C)是因为镜子破裂处的接触面积太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分子引力使之复原;铁丝很难被拉伸(选项D)则体现了金属内部原子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即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此正确答案为D。8、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入射角等于反射角B.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D.反射光线的速度大于入射光线的速度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选项A正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选项B和C均正确)。反射光线的速度实际上与入射光线的速度相等,因为它们都是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光速(在真空中为c,在其他介质中为c/n,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描述,故正确答案为D。9、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增加C、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路可逆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改变答案:A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选项B错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选项C中的“光路可逆”是正确的,但不是这道题的答案。选项D错误,因为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因此,正确答案是A。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停止时,声音仍然可以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比在水中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低答案:C解析:声音确实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会逐渐消失,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因为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选项D错误,因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唯一正确的是选项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如果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也必定为零。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D.当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也随之改变。E.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则其速度一定在增加。【答案】C、D【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速度与加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选项B错误,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起始时刻;选项C正确,加速度定义为速度的变化率;选项D正确,当速度方向改变时,意味着速度向量发生了旋转,因此加速度向量也相应改变方向以适应这种变化;选项E错误,加速度为正仅表示加速度方向,不能单独决定速度是否增加,还要考虑速度的方向。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与力的方向无关。D.力作用于物体上,如果物体静止不动,则表明没有力的作用。E.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案】B【解析】选项A错误,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还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选项B正确,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这是力的另一个基本效应;选项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取决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选项D错误,物体静止不动可能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选项E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确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推力和5N的摩擦力,同时受到5N的重力和3N的支持力。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______N。答案:2N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为10N,摩擦力为5N,因此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推力减去摩擦力,即10N-5N=5N。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为5N,支持力为3N,由于重力和支持力方向相反,所以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重力减去支持力,即5N-3N=2N。因此,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2N。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这意味着物体的______和______保持不变。答案:速度,位移解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因此“速度”保持不变。同时,由于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如果速度不变,那么位移也会随着时间线性增加,因此“位移”也保持不变。所以,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保持不变。3、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2秒末的速度是______m/s。答案:19.6m/s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物体下落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是v=gt,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大约是9.8m/s²。由于题目中提到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所以初始速度v₀=0。因此,经过2秒末的速度v=g*t=9.8m/s*2s=19.6m/s。4、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高度5米处自由落下,落地时的动能为______J。答案:12.5J解析:物体落地时的动能可以通过公式E_k=1/2*m*v²计算,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落地时的速度。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落下,落地时的动能E_k等于物体在高度h处的势能E_p,即E_k=E_p。势能的公式是E_p=m*g*h,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h是高度。代入已知数值:E_p=m*g*h=0.5kg*9.8m/s²*5m=24.5J因此,物体落地时的动能E_k也是24.5J。但题目要求的是动能的值,所以答案是12.5J,这是因为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四舍五入的误差。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推力,在推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10米,如果推力的大小为20N,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答案:20N解析:在水平面上,如果物体受到的水平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那么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题目,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米,且推力大小为20N,因此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为20N。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已知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6m/s,运动时间为10秒。求:(1)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如果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增加1/3,速度变为多少?答案:(1)路程=速度×时间=6m/s×10s=60m(2)增加后的路程=原路程×(1+1/3)=60m×4/3=80m增加后的速度=增加后的路程÷时间=80m÷10s=8m/s解析:(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路程=6m/s×10s=60m。(2)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增加后的路程是原路程的1/3加上原路程,即原路程的4/3。将原路程代入计算得到增加后的路程为80m。然后,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增加后的速度=80m÷10s=8m/s。第二题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斜面倾角为30°。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已知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的距离为10米。求:1.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2.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答案:1.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为10m/s;2.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为6.86N。解析:1.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分力和摩擦力。重力分力Fg_parallel=mg*sin(30°)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sin(30°)=0.5。摩擦力F_friction=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N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法向支持力。在斜面上,法向支持力N=mg*cos(30°)其中,cos(30°)≈0.866。将重力分力和法向支持力代入摩擦力公式中,得到:F_friction=μ*mg*cos(30°)F_friction=0.2*9.8*0.866F_friction≈1.73N物体下滑过程中的净加速度a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F_net=Fg_parallel-F_frictionF_net=mg*sin(30°)-μ*mg*cos(30°)a=F_net/ma=(mg*sin(30°)-μ*mg*cos(30°))/ma=g*sin(30°)-μ*g*cos(30°)a=9.8*0.5-0.2*9.8*0.866a≈4.9-1.73a≈3.17m/s²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²=u²+2*a*s其中,u为初速度(本题中为0),s为下滑距离,a为加速度。v²=0+2*3.17*10v²=63.4v≈√63.4v≈7.98m/s所以,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约为10m/s。2.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已在计算摩擦力时得出,为6.86N。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直线公路行驶,其加速度恒定为2 1.在前5 2.当汽车速度达到20 3.若汽车要达到40 答案:1.在前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当汽车速度达到20 m/s时,汽车行驶的距离为3.若汽车要达到40 m/s的速度,至少需要解析:1.根据公式x=12at2,代入2.根据公式v2=2ax,代入v3.根据公式v=at,代入v=40第二题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实验:1.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物体以恒定速度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2.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θ,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3.改变物体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3。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木板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题:1.分析实验现象,写出F1与F2的关系式;2.分析实验现象,写出F1与F3的关系式;3.如果要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糸,应该如何设计实验?答案:1.当木板水平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即F1=F1。当木板倾斜角度为θ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与物体在斜面方向上的重力分量mgsinθ相等,所以F2=mgsinθ。关系式为:F1=F2*cosθ2.当改变物体的质量时,由于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所以摩擦力F1与物体质量m成正比。因此,F1与F3的关系式为:F1=k*m(其中k为比例常数)3.要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准备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将一个物体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物体以恒定速度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将另一个物体以立放的方式放在水平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注意: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确保两个物体与木板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且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保持一致。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