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识到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和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2.道德修养:认识到科技能够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3.责任意识:懂得科技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也会带来危害;认识科技的价值。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故事,感受科学家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科学精神及意义。(重点)2.通过三位航海家的故事,知道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难点)3.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是重大的科学突破,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崇尚科学不盲从1.献身科学为求真(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银河系、太阳系地球)(2)提问: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着地球转?预设:地球是行星,围着太阳转。(3)过渡: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是现代人们熟知的科学知识。但是在500多年前的欧洲,限于当时对世界的认识,人们普遍接受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反对任何其他学说。在这样迷信、教条的氛围中,却有一位科学家勇敢地站了出来,指出“地心说”是错误的。他是谁呢?让我们打开教材,阅读第58页“活动园”第一段内容,一起去“拜访”他吧。(学生阅读有关哥白尼的内容)(4)提问:在当时人们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哥白尼率先提出了“日心说”,冲破了“地心说”的束缚。后来,他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遭受了磨难,大家知道吗?预设:哥白尼因为“日心说”,被教会以亵渎圣经罪处死。点评:哥白尼宁愿被处死也不愿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真是一位勇敢且意志坚强的科学家。追问:古今中外像哥白尼这样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同学们还知道有谁?预设: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后来他被判处火刑,葬身大火之中。点评:这些科学家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令人敬仰。(5)小结:科学家们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追求真理。2.坚持真理不盲从(1)提问:(出示伽利略的图片)大家认识他吗?(一种可能:学生认识)预设1:他是伽利略,意大利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预设2:他被人们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另一种可能:学生不认识,教师简单介绍)伽利略是意大利人,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2)过渡: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因为一次斜塔实验,轰动世界。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故事视频)伽利略坚持真理,从不盲目崇拜权威。在那时的意大利,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被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但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的结论是错的。于是他跑到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用试验结果告诉人们:亚里士多德说错了。(3)提问:从伽利略的所说所做中,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预设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伽利略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预设2:他没有因为亚里士多德是权威而盲目相信他。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伽利略就是这样一位不迷信权威,有着独立人格,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所以后来面对教会要他放弃自己的新学说,他宁愿终身坐牢,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3.传承精神促进步(1)归纳:哥白尼、伽利略等这些科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在人类认识自然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1:没有哥白尼这样的科学家,也许现在的人们还处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谬误中。预设2: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人类就不能取得进步。点评:说得真好。这些科学家也在警醒着今天的我们,不要盲从和迷信权威。(2)小结:正因为有了科学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才使得新的科学理论不断地产生,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正是这些不断探索求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家们,带领我们认识了世界。(板书: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二、活动二:探索世界促发展1.改变认知的环球航行(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是在古代,限于认识,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古巴比伦人认为地是圆的,大地周围是河流;欧洲大多数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平面,海的尽头是无底洞……就在人们对地球形状争论不休时,有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却用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让我们去看看。(播放“麦哲伦海上环球旅行”视频)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环球航行。船队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越过佛得角群岛,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历时1082天,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2)体验:看完视频,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拿小纸船实验道具,沿着麦哲伦的航海路线,跟随这位航海探险家也来一次环球航行吧!(学生分小组进行体验活动)(3)点拨:我们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最后大家回到哪里了?预设:我们又回到出发的地方——西班牙了。点评:瞧,我们坐着船一直往前进,又回到了原点,这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科学探索真有意思!(4)提问: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了环球航行成功,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为什么这么说?预设:因为麦哲伦这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点评:是的,这也是在人类探索世界的科学史上,麦哲伦船队此次航行的最大价值。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船队首次横渡了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它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它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5)小结:新航路的开辟,加快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步伐,提升了人类的认知。2.郑和下西洋(1)引导:让我们把视线转回比麦哲伦环球航行还要早100多年的中国。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名叫郑和。我们来看看。(播放电影《郑和下西洋》片段)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7次率船队远航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郑和留下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2)提问:想一想,如果你是郑和航线沿线国家的居民,船队的到来,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预设1:我见到来自遥远国家的大船,知道了中国。预设2:我终于喝到了中国的茶叶。预设3:我用香料、珊瑚,换取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点评:郑和下西洋不只是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同时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贸易往来以及人类文明的传播。3.小结不论是麦哲伦,还是郑和,这些航海家们不断探索世界,开辟并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他们开辟的新航路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活动三:认识自身不迷信1.过渡人类在认识自然界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对于“人的起源”这个问题,古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说法。你知道最早关于人类起源有哪些说法吗?预设1: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预设2:东方认为是女娲造人。2.追问你赞同这两种说法吗?为什么?预设:不赞同,我从书上了解到人类是由猿类进化来的。3.引导自然进化论是科学界认可的一种说法,认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请大家自主阅读学习材料《向上帝发起挑战》,找找答案。(出示《向上帝发起挑战》文本)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5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他又花了20年的时间去求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进化论——《物种起源》这本书。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主义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学习材料)4.交流反馈(1)引导:现在说说你的答案吧。预设:“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是达尔文提出的。(2)点拨:为了弄清楚生物的起源,他是怎么做的?预设1:他参加了英国的环球航行,做了5年的科学考察。预设2: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他做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不断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预设3:他花了20年的时间去求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进化论——《物种起源》这本书。(3)引导:了解到这些,请你谈谈达尔文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预设1:不迷信权威,为了探索真理,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预设2:即使有了结论,也要小心求证。(4)补充: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继“日心说”后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5.小结在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中,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他们崇尚科学,不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用科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板书: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板书设计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识到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和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2.道德修养:认识到科技能够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3.责任意识:懂得科技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也会带来危害;认识科技的价值。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重点)2.通过对身边新科技成果的亲身体验,直观感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这些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点)3.讨论科技的利弊,懂得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课前准备教师制作音视频。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对比图片说发现1.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标明了不同时期的图片)A.照明:油灯、蜡烛——电灯、LED灯B.交通工具:马车——汽车、高铁、飞机C.通信方式:写信——发电报——手机发短信、打电话——邮件、QQ、微信、钉钉预设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照明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节能。预设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出行用到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快捷舒适。预设3:我们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样,信息的传递越来越便捷。2.点拨大家刚才说到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带来的?预设:科学技术的进步。3.小结是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板书标题:科技改变世界)活动二:工业革命我知道1.过渡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有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第60页“阅读角”,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以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轴线,围绕“三次工业革命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整理、交流。(板书:三次工业革命)2.小组合作学习,绘制时间轴3.学生展示时间轴,反馈小组学习收获(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反馈收获。引导:说说你们的整理结果吧。预设1:200多年前,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代替了人力、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这是科技的第一次飞跃。预设2: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点评:蒸汽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难怪它的出现,会被称为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②比一比,知巨变。提问:你能从这组对比照片中,说出蒸汽机的应用带来了哪些巨变吗?(相机出示组对比照片:马车——火车、人工纺织——机器纺织、木船——蒸汽机轮船)预设1:与马车、人力划的小船相比,用上蒸汽机的火车、轮船的速度提高了、装载量成倍增长,人们出行省时了,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预设2:由人工纺织改为机器纺织,不仅省力了,产量也大大增加了。据有关资料显示,蒸汽机的运用,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从1766年到1789年)增长了5倍,为英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并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③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首次实现了用机器代替人工,大大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反馈收获。引导: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第二组带来的学习收获。预设1:100多年前,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预设2:电力的运用,让人类插上了翅膀,飞向了电气化时代。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其核心成就是电力的运用。②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变化呢?预设1:电和白炽灯泡的发明,使人们摆脱了黑暗。预设2:洗衣机、电熨斗的研制成功,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预设3:留声机电影、照相机和无线电广播的使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③带电"的游戏。引导: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这次革命至今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游戏开始了!你能快速说出与“电”有关,带“电”字的发明吗?预设1:有轨电车、电灯、电话。预设2:电力机床、电视。预设3:电力火车、电扇、电熨斗。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过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继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离我们最近,请看视频介绍。②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③提问:看了介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科学技术让你印象深刻?预设1:原子能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预设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太神速了。预设3: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人类飞向了太空。预设4:生物工程很神奇。④提问:这些科学技术又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预设1:原子能被利用于发电,弥补了电力需求的大缺口。当然,人类反核战争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预设2: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预设3: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生产活动。点评:这次革命的影响更大更深、更快。4.小结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推动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跟着发生重大的变革。5.工业革命背后的精神财富(1)引导:三次工业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教师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2)提问:爱迪生只受过三个月的学校教育,却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有人说他是天才,对此你怎么看?预设1: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家的每项发明和创造都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预设2:如果说爱迪生是天才,那也只能说是勤奋好学、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可贵品质造就了一位天才。点评:你们透过一个人辉煌成就的表面,看到了他成就背后潜藏的可贵品质,你们是善于思考的人。(3)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从中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预设1:瓦特就是受蒸汽顶起壶盖的启发,才在后来改良了蒸汽机。从他的故事中,我感受到进行科学研究时,要善于观察,我们平时要做个善于观察的人。预设2:爱因斯坦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的人。有个住在他家隔壁的小女孩曾请求他帮她做作业,但这位平时和蔼的爷爷却说:“孩子,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别人。”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时,他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4)小结: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而托起这辉煌成就的,正是科学家们身上这些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活动三:科技就在我身边1.引导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就在我身边”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一起来看看新科技带来的改变与影响。2.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组内每位同学应举例说明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组织大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可选择多种方式在全班汇报,如表格展示、图文展示、实物展示、模拟表演、视频解说……3.全班交流(1)表格展示小组。新科技成果的名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好评度(星级)移动支付再也不用带钱包了☆☆☆☆指纹锁出门不用带钥匙☆声控电器不需要动手,很方便☆☆………………(2)图文展示小组:将新科技成果用图片粘贴的形式,制成简单的推广牌,在成果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3)实物展示小组:展示新科技成果实物,配上演讲词,现场演示其功能,进行交流。①智能扫地机器人。(播放视频)妈妈在家打扫卫生,趴在地上打扫沙发下的灰尘。爸爸看到后,说最近市场上刚出了一款扫地机器人,不妨试一试。机器人开始工作,把家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妈妈开心地直夸“真好”!预设1:妈妈为什么这么开心?预设2:因为有了扫地机器人,妈妈可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不用那么辛苦了。②机器人小×同学。预设1:今天我带来了我的好朋友。你们看,它是什么?它叫小×同学,它的本领可大了。每天它叫我起床,告诉我当天的天气;在我踏进书房前,它可以打开台灯……小×同学不知疲倦,任何时候呼唤它,它都会严阵以待地听候我的调遣。有时它还陪我聊天呢!预设2:这么神奇啊,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小×同学的本领吗?(学生与小×同学互动,感受小×同学的神奇)4.引导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新科技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预设2: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小结: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这些新科技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创造了学习、信息发布、娱乐、交流的新平台。(板书:新科技)四、活动四:科技是把双刃剑1.科技带来烦恼(1)引导: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烦恼。你能举例说说吗?预设1:农民使用农药除虫、灭杂草省时省力,但会给土壤、水、农作物带来污染。预设2:核能发电解决了用电难问题,可是核电站一旦发生核泄漏,就会酿成灾害。预设3:电子垃圾已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凶手”。(2)小结: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只有更好地利用它们,它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2.善用科技(1)点拨。(出示材料)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你认为作为科学家还应该懂得什么?预设1:科学家不能只埋头研究,还应关心人类本身。预设2:科学家应制止科技危害人类,应让科技造福人类。(2)小结:科学研究不仅要求真",还应该“求善”,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才能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3.法律来约束(1)提问:做到善用科技,除了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外,还应该有哪些措施?预设1:加强管理和监督。预设2:相关国家、相关组织可以制定公约来共同执行。预设3: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2)引导:大家的建议很好!在我国,为做到善用科技,不仅有新闻媒体的监督,还有专门的法律条例进行约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学生读一读)4.总结科学家的道德自律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可以减少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板书:善用科技造福人类)板书设计科技改变世界三次工业革命新科技善用科技造福人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识到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和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2.道德修养:认识到科技能够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3.责任意识:懂得科技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也会带来危害;认识科技的价值。课时安排3课时。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探究,体会科技的巨大推动力。)重点2.借助中国太空圆梦的历程,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心和决心。(难点)3.积极参加科普活动,从小培养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聚焦时间轴,细数飞天历程1.谁将幻想变成实现(1)激趣导入。(播放动画电影《海底两万里》中潜艇航行的片段)(2)介绍:这是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同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改编的动画电影。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他在1869-1870年间发表了《海底两万里》。故事中的这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其实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出示电影中的潜艇截图)。瞧,根据凡尔纳的想象,这艘潜艇利用海水发电,它上面的人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3)对比:大家再来看看这艘潜艇(出示潜艇图片),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艘潜艇,它出现在1914年。这艘潜艇是真正能参与实战的现代潜艇,采用柴油发电作动力,构造与凡尔纳幻想的潜艇差不多。(4)提问:从凡尔纳1869年开始创作小说《海底两万里》,到1914年这艘作战潜艇出现,之间相隔了45年,是谁跨越几十年,将幻想变成现实?预设1:科学家。预设2:科学技术。点评:是的,是科技让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5)提问:同学们还能列举其他科技让梦想变成现实的例子吗?预设1:我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看到人工智能,现在,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已随处可见。预设2:法国作家西哈诺·德·贝热拉克在他1657年创作的小说《另一个世界》中,首次提出以火箭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幻想,而如今,幻想早已变成现实。点评:感谢你们的广泛阅读,为我们带来广阔的视野。2.梦想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的(1)过渡:人类从来不缺少改变生活的梦想,科技是怎样推动这些梦想,一步步把它们变成现实的?让我们跟随人类探索飞行的步伐,一起去感受科技的力量吧。(2)提问:教材第64页“活动园”有一组关于人类飞行探索的图文记录,请大家阅读,并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发现可以用时间轴的方式,对这些人类的飞行探索活动进行排序。早在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就实现了氢气球的首次载人飞行。直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才首次试飞成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2021年,国家航天局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所搭载的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3)引导:你这个学习方法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预设:我还知道,现在飞上太空的,不仅有火箭,还有航天飞机。美国、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航天局。(4)追问:大家的补充使时间轴上的信息更丰富了。请仔细观察时间轴(相机出示人类飞行探索时间轴课件),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或者说你们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我发现人类对飞行的梦想很早就已经产生了,但足足经过了1700多年,才通过查理的氢气球实现了这个梦想。点评:看来为实现这个梦想,人类努力了很多年。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梦想实现的彼岸。预设2:人类一开始只是想飞上天空,实现这个梦想后,人类又开始梦想飞向宇宙。点评:是科技的力量,增强了人类不断探索追逐梦想的信心与力量。(5)小结:从人类的飞天梦想产生,到在彗星上成功登陆,漫漫长路,见证了科技推动人类梦想成真的巨大力量。(板书:科技让梦想成真)二、活动二:重温“航天记”,中国太空圆梦1.过渡在人类飞天的进程中,也有中国人逐梦的身影。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直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才正式拉开了中国航天圆梦的序幕。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播放视频)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长征一号火箭装载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发射基地发射升空。10分钟后从各个观察站传来令人振奋的报告——卫星准确入轨。21点50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向全世界播放《东方红》乐曲。乐曲环绕太空,响彻全球,它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飞船带着中国首位太空使者杨利伟绕地球14圈、飞行21小时23分后,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虽然中国起步晚,但完全是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完成所有航天技术的,神舟五号已经达到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2.提问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预设1: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发展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预设2: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展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点评:这种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劲头、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中国航天得以圆梦而骄傲!(板书:探索永无止境中国飞天圆梦)3.太空课堂(1)引导:瞧,在2013年,“太空教师”、航天员王亚平阿姨的太空课堂开始向全国的学生授课啦!让我们快去看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片段回放)(2)提问:听了王亚平老师的太空课,大家有什么感受?预设1:太空课堂真神奇。预设2:太空实验真有趣。点评:这就是科技的神奇魅力,是科技帮助我们中国人圆了航天梦。4.“你点我说”游戏(1)引导:通过王老师的太空课堂,我们稍稍体验了一回航天技术的神奇。其实,人们对航天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太空,也涉及我们生活的方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你点我说”游戏——你们来说出生活中的神奇变化,老师来揭秘它背后的航天科技。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开始享受哪些航天技术。(2)交流反馈。预设1:预报天气运用到什么航天技术?回答:气象卫星。预设2:我爸爸开车靠导航去了陌生的地方不怕迷路,我妈妈在手机里可以查到公交车即时位置信息,这又是什么神奇的技术?回答:北斗卫星能为我们定位、导航,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到达目的地。预设3:我爷爷前几天买回一种小西红柿,很好吃。爷爷说是太空的礼物,这是什么意思?回答:这种西红柿是由太空种子结出来的。(3)引导:从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是不是对航天技术的生活应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你觉得神奇吗?说说你的体会。预设1:太神奇了。没想到航天技术早已广泛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预设2:“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航天技术太神奇了,我长大后也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为我们的生活添光彩。点评:梦想是美好的,生活的梦想一旦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就会迎来美梦成真的那一天。5.补充我国的航天技术不仅应用广泛,还在积极追求国际合作。看看下面这个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吧。(播放采访视频:中国空间站首批国际合作项目)预设1:中国空间站的建立,给全球航天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我觉得中国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让世界震惊,这让我非常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预设2:中国的航天技术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会让世界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点评:科学不分国界,为了人类的梦想,中国在作着自己的贡献。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杨利伟飞上太空,我们用了33年:从载人航天成功到空间站的国际共享,我们用了17年。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婚内背叛离婚合同样本版
- 测试信号课程设计
- 微机时钟课程设计
- 泰勒课程设计理论实例
- 《生产主管职业化训练教程》
- 稻谷干燥系统课程设计
- 电镀课程设计总结
- 美少女头像绘画课程设计
- 骨科护士工作总结
- 金融行业客服岗位总结
- 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检测和应急预案
- 报价经理岗位职责
- 汝州某燃煤热电厂施工组织设计
- 猪场配怀工作安排方案设计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GB/T 2-2016紧固件外螺纹零件末端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 安全生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
- 冠心病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单元自测8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