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_第1页
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_第2页
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_第3页
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_第4页
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新闻摄影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从无到有新闻摄影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以前。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火灾,大火一直燃烧了四天,使三分之一的城市变成废墟。当时,主要用银版法拍摄人物肖像的德国人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进入火灾现场,拍摄了一组记录火灾劫难的照片——《汉堡大火废墟》REF_Ref39886232\r\h[1]。这一次拍摄活动拍摄的摄影照片是世界上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这在当今被人们所公认。在后来的一百七十多年里,新闻摄影发展紧跟着摄影技术的迭代以及其他一些相应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初,摄影技术发明出来是不适用于新闻活动的,准确的来说,不适用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原因在于摄影设备的不易携带和技术上的不成熟。在初期,摄影设备繁多且大多数不易携,体积庞大且重。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摄影设备的曝光时间非常长,可以想象当一件新闻事件在你身边突然发生,即使你恰巧随身携带着摄影设备,当你摆弄好机器,几个小时过去了,事件仍在发生,但是拍摄下的照片确是一片残影,因为曝光时间太长了(原理像是如今的数码相机快门速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是烧了数天的火灾现场的原因,时间跨度长、火灾现场不会移动。第二阶段:技术发展但事物发展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摄影机器的迭代、摄影技术的进步,摄影逐渐适用于新闻活动,甚至发展到现在,新闻摄影已成为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从“日光蚀刻法”到“银版摄影法”再到“胶卷时代”和现在的“数码电子时代”,拍摄一张照片需要的曝光时间越来越短、相机的重量也越来越轻,让摄影可以运用在一些突发新闻场景上,这极大地扩展了可以运用新闻摄影的场景范围。第三阶段:地位上升摄影设备技术的更迭让摄影在新闻传播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好用的过程,但这并不是新闻摄影发展的唯一推动原因,研究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需求也是推动新闻摄影发展的推手。“需求”指的不是单一方面或者单一群体的需求,它涵盖了新闻传播的需求和民众的需求。新闻传播需求,指的是新闻传播发展的需求,新闻传播的媒介从单一的文字到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广播、照片、视频等等,其中,照片在新闻传播里的重要性愈加重要。以报刊为例,之前报刊的编辑在排版时,为了让版面更吸引读者,加入了一些漫画、题花、刊头、照片等,当时新闻照片只是点缀作用,为文字服务。发展到后来,新闻工作者愈来愈发现新闻摄影是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一环。1990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成为了大会的办报方针,开启了中国新闻媒体的视觉传播REF_Ref39886325\r\h[2]。然而,在接下来的阶段,是群众的需求,把新闻照片的地位推上更高的层次。第四阶段:读图时代二十一世纪,社会给人的感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变快了,周遭的东西都变快了,读者的耐心也更少了,如果一则新闻没有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到读者,那读者将会快速略过这则新闻,而新闻照片及时的满足了读者的瞬时感官需求,一张有爆点的新闻照片,能马上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继续了解这张新闻照片背后的新闻事件,最让人能感受明显区别的例子,都市类报纸如果有一张有爆点的新闻照片排版在封面,那天的销量一定暴增。在新媒体领域更是如此,现在的大众新媒体领域都依附各大社交平台存在,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社交性强的APP。在每日都发生信息爆炸的社交平台里,大众对图片的审美阈值愈来愈高,这对新闻摄影工作者带来更高的挑战,在满足大众对图片的审美需求和求知需求等各种需求外,还得坚守真实性这一生死线。1.2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新闻媒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都会引起新闻媒体的调整与变化;反之,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例如引导舆论、社会监督等,可以说新闻媒体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F_Ref39886809\r\h[3]。经由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已不满足仅仅用单一的文字来做新闻的载体,1842年,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连续烧了四天的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赶到现场,拍摄下火场的很多照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摄影活动。到现如今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催化了新闻媒体受众的读图需求,更加强了新闻摄影在新闻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在新媒体或者一些网络平台上,一张直击人心的新闻照片,带给看众的冲击力要比单一的文字,起效要快得多。即使在传统纸媒上,“图文并茂”更是发展趋势,如果将当今的报纸与十几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做对比,你会发现如今的新闻媒体都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把新闻照片做成封面式的头版,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放在头版,能更吸引读者购买。随着新闻摄影的地位不断提升,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和创作效率也相应提升。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不仅要具备专业性(真实性、时效性、新闻五要素),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构图、光影、美感),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笔者围绕新闻摄影的表现力这个课题,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为例,分析获奖作品的突出点、成功点,获取优秀新闻作品的成功经验,再与一些相同场景下的一般新闻图片做对比,总结规律,深入探究新闻摄影工作者可取的成功之道。1.3选题研究现状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实则是新闻摄影的传播价值研究,表现力也可以笼统解释为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但对新闻摄影的研究里有一部分理论研究存在极而言之的情况,从以前的去艺术性,发展到现在存在的某些唯艺术性理论,都走上了一头倒、有局限性的道路。《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一文中指出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新闻摄影就是事件真实的报道,不是艺术创作。按照这种看法,似乎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唯一标准,而美不美,艺术不艺术,则是可有可无的REF_Ref39887169\r\h[4]。再看另外一“头”,当新闻摄影工作者用轻视新闻照片的真实性,过于追求艺术性,就会容易入“歧途”。香港《摄影杂志》总编辑伍振荣提出:中国太多的摄影记者混淆自己的身份,时以摄影家自居、时想打入艺术家的圈子,极易使自己的错误堕入假新闻照片的境地REF_Ref39887463\r\h[5]。可幸的是,新闻摄影界长久以来的大多数观点是追求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相结合。我国的资深摄影记者洪克在《新闻摄影的双重性》中指出,新闻照片是具有双重性的。即:优秀的新闻照片,是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照片;是艺术性强的新闻照片。对优秀的新闻照片来说,它的新闻性是第一性的,艺术性是第二性的REF_Ref39887765\r\h[6]。另一在新闻摄影深耕多年的记者王胜利在《构建新闻摄影美学的几点思考》中说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新闻摄影是以直观可视形象报道新闻事实,那必然要涉及到形式美的问题。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不仅要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而且还该有能够表达作品主题和内涵的形式美REF_Ref39887920\r\h[7]。希拉·瑞弗斯在自己的一篇名为“重新审视摆拍的道德问题:美国媒体摄影记者协会(ASMP)普通会员的观点”的文章中说道:编辑的特定要求与摄影职业的基本要求传递出具有双关意义的信息,这条信息就是:“要拍出一张真实性与艺术美价值兼备的照片”REF_Ref39888085\r\h[8]。如此多的理论信息表明,新闻摄影界对待新闻性与艺术性两者的主流观点即是两者应当相结合,在坚持新闻性第一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性,两翼齐飞。1.4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本文会通过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作为案例来阐述本课题内容,分析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的表现力要素。对比分析法:本文将以同件新闻事件不同作品,分析获奖作品相对于一般作品的突出点。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查找新闻摄影以及纪实摄影相关文献和书籍,从而获取相对全面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理论作为自我观点的佐证与支撑,以增强研究课题的说服力。文献的出处主要有期刊、报刊、学术论文等;文献主要是设计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摄影艺术等。跨学科分析法:新闻摄影包含新闻传媒、摄影艺术、美术等学科内容,结合各学科整体分析新闻摄影的表现力,扩宽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2章新闻摄影的特性和与纪实摄影的区别2.1新闻摄影的概念如果从字义上解读“新闻摄影”,“新闻”意指用于新闻传播上,是一种用途和目的;“摄影”意指以照片做媒介,是一种技术手段,两者放在一起理解即是以摄影照片做媒介,用于新闻传播。所以新闻摄影应该是侧重于新闻二字,即有了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即是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技术手段的高低可以排在第二。2.2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没有很明显的界定,弄清楚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更好得理解新闻摄影的概念,并能更准确理解新闻摄影的表现力,从而更能抓取一张照片的新闻价值。真实性是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最大共同点,并都赖以为生,没有了真实性,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都没了“树根”,整张照片就没有了“生机”。还有另一重要的共同点是都在传达一种意义,旨在引发看众的思考,有象征性。看新闻摄影照片和纪实摄影照片都可以发现,两者都意欲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让主题呼之欲出。新闻摄影强调新闻传播价值,美学价值可以没那么讲究,纪实摄影意义上来说是突破了绘画的美学上的牢笼,纪实性是要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再者,新闻摄影强调时效性,“新鲜出炉”的新闻摄影照片更有新闻价值,纪实摄影照片不侧重时效性,好的新闻摄影照片可以流行很久,当今被人津津乐道的纪实摄影照片,有可能是一百年前的一幕。正因为时效性的关系,新闻摄影缺少纪实摄影的深度,纪实摄影总是花费了纪实摄影师大量时间精力去对一种文化、群体或事件的长期深入研究,而新闻摄影只侧重传播价值。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虽然有着很明显的异同,但也有着相互包含的关系,一张新闻摄影照片随着事件的发酵或者时间流逝,是有可能成为一张纪实摄影照片,一张纪实摄影照片,因为影响力的扩大,登上媒体,也是有可能变为一张新闻摄影作品。2.3新闻摄影的特征 2.3.1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恪守的第一原则,这是新闻摄影与其他摄影方式有明显区别的特点。新闻摄影照片允许一定程度的为了美观目的的修饰,例如构图、调色等等,但决不允许以改变客观事实的方式去“制造”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这应当被每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所遵守。当然,讨论真实性就无法避免讨论新闻摄影创作者的主观性问题,新闻摄影与新闻传播其他媒介一样,无法避免创作者带有主观性的问题。一篇新闻报道,编辑会在立场上带有自己的主观性,而一张新闻摄影照片,摄影师会为了突出主题,会选择性放大能体现某一现象的象征事物,在选择的时候就容易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因素。不得不承认,这种主观性是无法避免的,新闻摄影工作者能做到的就是保证真实,用第三方立场来尽量保持客观2.3.2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体蜂拥抢占第一时间报道的时效性高低,竞争激烈。新闻摄影作为新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REF_Ref39888335\r\h[9]。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摄影照片能够保障该新闻摄影照片的传播效果会更好。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工作者通过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并借助摄影设备的升级迭代,愈加缩短了新闻摄影照片的创作时间,保证了时效性,极大地增强了传播效果。2.3.3新闻摄影的典型性新闻摄影是以新闻内容通过摄影技术来呈现,它具有新闻和摄影两者的基本属性,所以,新闻摄影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和与其他摄影方式都有区别,这体现了新闻摄影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和与其他摄影方式相比的典型性。新闻摄影除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和与其他摄影方式有其典型性外,新闻摄影作品也需要典型,即有明显的主题,尽可能得突出。一张新闻照片需要拍摄的主体和形象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新闻摄影瞬间把握,贵在神速,难在典型性和表意性。典型性与很多要素相关,确定选题后的主题挖掘和深化、光影和构图、主题的选择等等。

第3章新闻摄影的五个要素3.1新闻摄影照片的表现力21世纪因为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新闻进入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照片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其表现力研究日渐被新闻摄影工作者重视。在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基础上,一张可用于新闻传播用途的照片的作者,已不局限只来源于专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在这种背景下,会发现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其实有它的局限性,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在场,往往从现场传来的有价值的新闻照片是在场普通人用自己的手机拍摄的,虽然这些照片很粗糙,但因为是最先从现场传出的资讯,有其很大的新闻传播价值,往往比某些后到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照片传播范围和效果还要好。这时对于新闻摄影有了争论,是否只要够快速产出就是一张足够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这就间接引出了新闻摄影照片的表现力问题,什么样的新闻摄影照片是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体现在哪里?在这之前要弄清楚新闻摄影照片的表现力这个概念。《大眼睛》新闻摄影照片的表现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张或一组新闻摄影照片的传播价值,一张或一组新闻摄影照片的表现力越强,其传播价值就越高,传播范围就越广,传播效果就越好。例如这张由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新闻照片《大眼睛》,其背景是在中国,有着因为贫困而无法上学的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需要受到社会的关注,而这张照片让在深山、荒原的穷苦孩子得到了更高的曝光率。这张新闻摄影照片是一张非常成功的新闻摄影照片,成功不止在于传播范围之广,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不止让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改变了自己贫穷生活,从一个山村女娃有机会蜕变成一名银行白领并在2017年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更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因贫穷而失学的儿童,让他们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善心人士的帮助。这张照片能产生这么强的影响是与其表现力息息相关的,其表现力来源在哪里?从这幅《大眼睛》你会找到答案。这幅作品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主体的抉择,主体是新闻摄影照片中的主要表现对象,也是主体思想的体现。这幅照片主体的选择是一名质朴的山村小女孩,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山村孩子渴望读书、渴求知识的一种状态,让人引起极强的共鸣。再者,这张照片的光影和构图都很巧妙,摄者借助了课桌的反光为小姑娘的脸部进行了补光,让主体和环境的明暗对比让主体更加突出。构图上摄者选用了特写景别,减少了不必要因素的干扰,同时使用长焦镜头让前景背景虚化,更突出主题,有利于主体的表现,这三点要素解读了让一张新闻摄影照片突显表现力的原因。3.2新闻摄影的五个要素3.2.1主体的选择强烈而鲜明的主题是新闻摄影照片中最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鲜明的主题,让别人看得云里雾里,这根本算不上是一张新闻摄影照片。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需要完整反映出其内含的新闻事实,这时如何选择被摄的主体可以涵盖更多的新闻要素或其他关键要素,考验的是摄影记者的水平及经验。选择主体即是选择可以代表新闻事实的人、物或者事件,代表性越强,则表现力越强。做好主体的突出和选择主体一样重要,常用的方法除了直接地把主体放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还有对比和用构图来视觉引导。3.2.2光影和构图为了让新闻摄影照片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要善于运用摄影技术中的光影和构图,这是提高新闻摄影照片艺术性的绝好办法。光影的本质是明暗的对比,用对比的差异化来突显主体,为主体服务。构图也是同理,也是为主体服务,摄影构图有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引导式构图等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运用了突出、对比、引导等方式引导看者的主要视线。对称式构图,使画面具有对称美和平衡感,让画面的主体与环境相互映衬;对角线构图,将画面的对角线处进行划分,将主体放置对角线处,以对角线的视觉冲突营造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中心构图,主体在照片的中心文职,使主题更为突出;引导式构图,巧妙运用指向性事物将视觉引导向主题或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延伸向主体。3.2.3相关度不止新闻摄影,其他新闻传播媒介都有这个共性,对所有人的相关性越强,传播效果就越好。特别是新闻摄影照片,与人们的相关性越强,越容易引起共鸣,被吸引。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一份报纸或者电视节目的受众可能各式各样,怎么能让自己拍摄的新闻摄影照片靠近大部分受众,这时就考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经验和能力,在发生新闻事件后,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去寻找哪些点可以引发社会的更多关注度。3.2.4时效性在一件事件发生后,从现场里越早传播的照片,其传播价值越高,其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就越好。新闻摄影照片,关键就在“新”字。在从前信息闭塞的时代,人往往只能了解邻里的信息,但在信息时代,人可以关注远在千里之外的突发事件,这让每时没刻都有新闻事件发生被世界各地人们所知,导致每个人可以接受的信息时海量的,相应的,人们对信息的遗忘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这导致如果一件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摄影记者所排出的照片不能很快出现在看者眼前,那这张新闻摄影照片的传播价值会大打折扣。随着科技发展,当今摄影设备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进一步缩减了一张新闻摄影照片的制作时间和传输时间,但是除了技术支持,新闻摄影工作者快速反应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最快赶到现场,最快构思摄影照片思路,及做到及时也要做到满足其他新闻摄影的要素,这极其考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3.2.5故事性突出故事性,是增强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不止文字报道需要讲清楚何时、何人、何事,新闻摄影照片最好也能包括这些新闻要素。一张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能带给人的不止是一种瞬间震撼,更要将照片内容背后可以反映的背后的故事让看的人可以引发深思,甚至做到一种历史见证的程度。要做到突出故事性,需要的是新闻摄影记者在按下快门之前,先确定自己这张新闻照片的主题,是想表达什么,确定主题之后再给这个主题确定一个决定性瞬间,什么样的画面可以突显这个主题,再然后尽可能地完善照片的新闻要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可以看出这张照片里的主体发生了什么事,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最后,可以在新闻摄影照片下配上说明词,补充照片里的故事,带给看众更多的触动力。

第4章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解读中国新闻奖由中国记协主办,创立于1990年,已走过29个年头,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关注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体现了中国的主流新闻价值观。中国新闻奖有关新闻摄影的专题设有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六个三等奖。4.1《握手成交》(说明词: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只仿生机械手与一位观众的手握在一起。这只仿生机械手来自于德国雄克公司,这只仿生机械手此前还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这张新闻摄影照片的背景是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摄者瞄准了大事件的小细节,选取一位观众的手与一只机械手握手的瞬间为主体,让看众很明确的接受到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是这次中国国际博览会的主题的讯息,很有典型性。再者摄者的巧妙之处在于,让两手相握可以让看者产生更多联想,机械手是科技的具象化,握手是合作的表象,与人类手的相握可以解释为人类与科技相辅相成的关系,科技因为人类而进步,人类也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彼此需要,这是摄者表达给看者的深层次含义。除了主题的选择摄者有巧妙之处,摄者在这张照片采用了中心对称式构图,使主题更加突出,让画面更有对称美和平衡感,用长焦镜头拍摄,更好地把背景虚化,突出了两手相握的主体,运用了特写的景别,让看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手相握的主体上。4.2《2018年开训动员》在新闻照片的背景,正值隆冬、寒意正浓,相比于荒芜的绝漠,训练场上的队员们气势蓬勃、热情涌动地在列队集训,这是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全军开训动员大会,习近平主席向全军部队发布训令,主会场7000余名官兵,气吞山河,士气高昂地展开训练。这名摄影记者选择行进中的列队官兵为主体,完整地展现了官兵矫健威武的身姿和千人列队行进的气吞山河。在构图上摄者很巧妙地使用了三分法构图展现了宏伟的场景,选择高机位、长焦距抓拍、俯视取景将被摄画面的前、中、远景依次递进地表现出来,更好地表现了照片的纵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场恢弘的演训。4.3《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说明词:在克拉玛依市西月潭小区西侧的戈壁上,一只前腿拖着兽夹的狐狸在雪地中逃生REF_Ref39966892\r\h[10])该新闻摄影照片的背景是在克拉玛依市当地的野生狐狸误踩兽夹,当地民警接警后立刻赶往现场打算逮住并送去救治,但是野生狐狸怕人,因担心狐狸在被围堵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民警不得不放弃救援。最后,狐狸的一截腿连同兽夹一起脱落。这是一张决定性瞬间的照片,摄者抓拍了狐狸在逃跑过程中警惕的盯着镜头的画面。画面中侧前方的日光射向狐狸的方向,在雪地无过多杂物的背景里起到了突出主体的作用。另外摄者采用了长焦镜头用以不影响主体的活动,用中心构图突出主题,直视镜头的眼神以及腿上的兽夹,成为了画面的核心内容和焦点,有效地传递出新闻主题,让大多数看者不由自主引发思考。4.4《南粤水灾》

(说明词:2018广东汕头连降暴雨,三天降雨量达到340毫米,五十年一遇)这不是单独的新闻摄影照片,是一组有叙事性的系列新闻照片,摄者深入遭遇洪水袭击的南粤,记录下了南粤人民与一线军警共同抗击洪水灾害的英勇壮举。主题的选择上摄者不仅选择了拍摄大场面的当地受灾情况,用以体现在当地的受灾害程度,还选取了在当地抗灾第一线的一些抗灾温暖瞬间,用人性的光辉平和了灾害的无情,做到了忠实记录和人文关怀的统一。在构图上,这组新闻摄影照片有两张是用航拍角度拍摄的受灾情况的全景,用宏观的场面让看者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大致情况。这两张航拍照片都运用了对称式、网格式构图,整整齐齐的楼房呈网格式排列,底色已经变成洪水的颜色,两者颜色冲突对比之下,突显出洪水的猛烈,也让整张画面有了几分壮观的美感。该照片优秀的地方不止在构图上,摄者对现场的细节的刻画和展现记录了在灾害下每个人都相同或相异的举动与情绪,表现了人们在灾害困难之下的团结和勇敢的抗争。

结语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在本质上就是探究新闻摄影照片的传播价值,表现力越好,传播价值越高。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的载体,研究透彻新闻的表现力,有助于运用在具体实践中,练就在新闻摄影行业里较强的竞争力。虽然做好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研究对未来新闻实践中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理论里浸泡过久也不是好事,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表现力的研究需要实践的操验,多锻炼多实践,才能增强新闻摄影工作者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新闻摄影作为摄影技术的一种,但是于其他摄影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新闻摄影首先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是对于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所以在研究新闻摄影的表现力的同时,需明确真实性是第一准则,其艺术性只是起到非必要的修饰作用。特别在读图时代的来临,图片的来源之多不可计量,由此引发的真实性、客观性问题不容小觑。这篇论文在探究新闻摄影表现力的具体体现之余,也探求增强表现力的方法论,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提供尽可能的参考。

参考文献:甘险峰.中国新闻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07.任希佳.纪念蒋齐生百年诞辰追思他与新闻摄影的不了情[J].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12-29.阙素霞.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J].2020-04-26.秦玉.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新闻摄影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新闻业务,1963-03-02.陶春.假照片——新闻摄影之痛[J].中国新闻摄影网,2009-11-05.洪克.新闻摄影的双重性[J].新闻战线,1981-04-16.王胜利.构建新闻摄影美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新闻界,1998-08-15.肯尼思·科步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涂静怡.新闻摄影时效性的价值体现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8-06-01.江池、李浩然.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J].克拉玛依日报,2018-1-10.

致谢至此,论文完成已接近尾声,感谢张怡千老师、叶静宜老师对我论文孜孜不倦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这四年来艺术与传媒系的老师无论在学识上或为人处世上对我的培养,让我能有机会成为对国家有建设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次论文完成过程,因身体健康情况影响加上对完成论文这一工作的整体上不认识,论文完成效率低下,但张怡千老师仍很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在此再次对张怡千老师表示感谢。在完成这篇论文后,也昭示着我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对未来的希望,来源于对昨日的感谢,最后感谢这大学四年的生活,虽然不是充实,但仍很有意义,谢谢大家。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一)典型例子

企业管理中时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比如企业信用结果的得出,就是采用定量分析法,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