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_第1页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_第2页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_第3页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_第4页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概况xx县位于xx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的东北部。地穿县境。截至2000年底,全县总人口为4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万人,国土面积2509.73平方公里,折合亩,其中山地亩,水面383994亩,耕地564690亩,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丘陵县。县境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60公里,中部最狭处22公里,形似哑铃。赣江分县境为东西两部分,赣江以东(简称水东)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4%,属低山丘陵区,赣江以西(简称水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6%,为平原低丘。第二节水文气象xx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东亚季风特点,春季温和,盛夏炎热,伏秋干旱,冬季寒冷,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县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8.2℃,月平均气温为6.5℃。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528.4mm,但由于受季风影响,在地域和时间分布上不均匀,东南部低山高丘地区大于西北部低丘平均地区10%左右,丰水年比年平均降雨量高30%左右,枯水年比年平均降水量少30%左右。年内变化一般4—6月为雨季,降水集中,约占年降水量64.6%左右,其特点是强度大、面广、雨量多、历时长,7—10月常有台风侵入,形成台风雨,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538.2mm,其年际变化在1037.4—1806.3mm间,境内风向随季节而异,多年平均最大县内河流属赣江水系。赣江过境段流程53公里(西岸线长38公里年平均流量1566m3/s,年平均径流量493.85亿m3。较大支流有孤江(又名泷江乌江(又名恩江)、同江和住歧水。县境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20.46亿m3。第三节地形地质县境地貌为武夷山、武功山余脉和赣江水系所构成,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平原,以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最高点为赣江东岸大东山,海拔891.3m,最低点为赣xx岸盘谷乡杨家村南,海拔为38.1m。县域地层出露较全,由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岩组成褶皱基底,露南面积约1154.48km2,占县区总面积46%,主要分布于县区东部及东南部。盖层由泥盆系至白垩系、第四系组成,主要分布于县区西北部及其边缘地区。第四节经济社会其中农业人口36.72万人,非农业人口9.52万人。xx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工、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是全国的百佳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之一,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县工业主要有原煤、水泥、化肥、酿酒、木材等。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2.01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3962亿元,农业总产涉及水东10个乡镇(包括永丰县古县镇、青原区富滩镇72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161.02km2,占总面积的总人口为8.719万人,非农业人口1.0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86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32.8万元,农业产值13418.9万元,区域内工业和乡镇企业较少,工业产品主要以原煤、木材等为主。第二章山洪灾害特征及防灾形势第一节山洪灾害防治现状xx县各防治区小流域范围内现有非工程防治体系较薄弱,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工具还十分落后,如有险情,在城镇,防汛指挥系统主要靠电话和有线电视、广播在短时间内把信息及时传送各家各户,但在农村,由于有线电视网络没有建设和程控电话没有普及,信息传输到村后,只能通过原始工具——锣、号等传送给各家各户,如遇山洪灾害,通信、电力中断,所有的信息在各环节上只能靠人工传送,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送速度,严重影响抢险时效。同时,在13个小流域防治区范围内仅有大龙小流域(GJJS008)中白沙镇区和石狮头小流域(GJJS002)附近设有水文站外,其它小流域范围内均未建立水位观测站点,也没有雨量观测站点,水雨情信息的采取与传输都较落后,尚未形成有效的通信、报警网络。县防汛指挥部和各有关乡、镇政府以往每年汛前制定的防洪防灾预案中,其主要内容常以明确县、乡(镇)、村各级对小型水库的防洪责任,其中缺少预防山溪突发性洪水及相关的非工程措施。流域内层峦叠嶂,河溪纵横,水系发育。江河小溪依山洪冲击自然形成,致使河道弯曲,淤塞严重,而河溪两岸没有堤防工程,两岸地势低洼处常遭受山洪灾害。流域内现有防治山洪灾害工程主要有小型水库84座,山塘653座,桥梁462座,公路320公里。其中威胁区小型水库22座,塘坝171座,桥梁121座,公路83.8公里。这些水利工程在以往山洪灾害中发挥了较大抵御灾害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工程大都修建于二十世纪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病险工程不断增多,加之历经多次山洪一旦山洪灾害暴发,防不胜防。目前在各流域内,各行政村之雨天通行较困难,跨沟跨河的桥梁与道路不配套,遇大洪水时不能满足群众撤退要求。目前我县山丘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第二节山洪灾害成因及特点xx县内13个小流域都位于山丘区,其内山洪主要是由集中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因小流域面积和河道的调蓄能力小,坡降较陡,一遇山洪,河道水位急涨,而散布于山丘区的小城镇和居民点多位于平川谷地,基本处于无当地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以致于在河道边、山洪出口一带建住房、搞开发,不断侵占河道,乱弃、乱倒、乱建、乱挖,以致河道不断淤塞,泄洪能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损失。县内小流域内山洪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山洪持续时间短、涨幅大,洪峰高,洪水过程线呈多峰尖瘦峰型,成灾速度快,损失点多面广,受灾区大多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口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预报、保护和救护难度第三章山洪灾害威胁区山洪灾害防治区是指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山丘区,也就是我县本次规划的范围。在防治区内,山洪暴发会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进行防治。本次山洪灾害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分为13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161.02km2。山洪灾害威胁区是防治区的一部分,是指山洪灾害防治区中可能受到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由于我县山丘区缺乏山洪基础资料,山洪灾害威胁区的确定为小流域中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区域,也就是最高洪水淹没范围。本次规划的具体保护对象就是山洪灾害威胁区的人员财产等。根据对13个小流域山洪的调查,我县山洪灾害威胁区面积为122.94km2,其中涉及到22个行政村,6325人。威胁区内由于山洪灾害的影响,经济较薄弱,工矿企业较少。全县威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317.4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08.2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34万吨,主要农产品产量3649.73吨。由于不同风险区因灾害风险程度不同,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也有差异。根据山洪特点,考虑实用性和风险图可操作性,按照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可将典型区域分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等3个区域。所谓危险区是指山洪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将直接造成区内房屋、设施严重破坏以及人员伤亡的区域,此区域应严格管理,严禁在此区域搞开发建设;警戒区是指介于常遇山洪和稀遇山洪影响范围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山洪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在此居住和修建房屋必须有防护措施,以减轻灾害危险。该区域当降雨达临界雨量或雨强时,区域内人们应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号,紧急有序地撤离,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区是指不受稀遇洪水影响,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该区亦是危险区及警戒区内人员避灾场所。本规划对各流域3个区的具体划分是:危险区为受1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警戒区为危险区以外,受10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区域;安全区为不受100年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骨坡威胁的区域。由于我县山丘区山洪基础资料缺乏,难以通过频率计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的范围,我们将常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范围划为危险区,将危险区以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稀遇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威胁范围以内的区域划为警戒区;将危险区和警戒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划分为安全区。第四章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为预防山洪灾害,事先做好防、救、抗各项工作准备的方案。由于我县山洪灾害成灾速度快,受益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人口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预报、保护公路应尽量避开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成灾暴雨发生时人应及时一、防灾预案制定原则1、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2、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3、反映各流域山洪灾害的致灾原因和致灾特点,对山洪灾害主要是采用预防和躲避措施的原则。4、通过预案的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二、防灾预案主要内容1、成立xx县山洪防灾抢险指挥部,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武装部长、水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及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在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设立防灾抢险分指挥部,由该乡(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镇)长任副指挥长。县山洪防灾抢险指挥部为县人民政府负责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计划、财政、水务、国土、气象、广电、交通、农业、林业、城建、乡(镇)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领导,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各相关乡(镇)分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分指挥部设置指挥通讯、宣传动员、后勤保障、监测灾情、抢险转移等5个工作小组,并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区域内每个村组根据本村灾害易发程度及人员分布情况确定一定数量的信号发送员。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组织制定、完善全县范围内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的各项工作,收集全县各地雨、水情,险、灾情等资料,掌握全县山洪险情动态。定期进行全县范围内险工险段等隐患的监测,认真执行上级命令,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各乡指挥部负责制定完善本区域(相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本区域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的各项工作,收集本区域内雨、水情和险、灾情等资料,掌握本区域内山洪险情动态,并上报县指挥部。定期监督本区域内险工险段隐患,动员、组织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避险。认真执行县指挥部命令。2、xx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降雨量时空变化显著、分布极不均匀,4—6月累计雨量占年降水量的50.5%,其特点是强度大、范围广,雨量历时长,7—10月常有台风侵入,形成台风雨,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雨量集中,在山丘区易造成山洪灾害。建国以来,山丘区遭受较大山洪灾害有1969年、1977年、1992年,都给当地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乌江、孤江山洪猛涨,淹没农田57335亩,村庄20个,灾民降大暴雨,孤江、乌江等河流山洪暴发,使145225亩农田、198个村庄被淹,52542亩晚稻暴粒无收。冲倒山塘水库106倒山塘水库73座,房屋61栋,桥37座。3、根据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的划分原则,经调查统计,我县防治区内现有行政村72个,人口8.719万人,耕地13.9043万亩,其中危险区行政村23个,人口0.6325万人,耕地0.7973万亩,警戒区行政村8个,人口0.2145万人,耕选择最有利路线向附近安全区组织转移。4、加强山洪灾害监测系统,通讯预警系统建设,明确避灾的预警程序、警报信号的传递方式和责任人,各乡(镇)、村、组要事先确定转移路线、转移人员的安置办法和地点,制定人员转移的原则和纪律,并上报县指挥部。5、加强对山洪易发区人员的宣传、培训,使人们了解避灾的有关预警程序、报警信号和转移线路等信息。三、救灾措施县指挥部和有关乡(镇)分指挥部要加快提高山洪易发区人们对山洪灾害的认识,普及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成立抢险突击队,落实补偿和除险措施等,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1、提高对山洪灾害的认识,普及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相关乡(镇)分指挥部设立宣传动员小组。宣传动员小组除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协助指挥救灾外,在平时反复深入开展防御山洪灾害和自救常识的普及教育,宣传讲授本地山洪灾害隐患的存在和分布变化情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指挥部及分指挥部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改造和完善本辖区的交通、通讯设施和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领导体系,提高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各分指挥部组织本辖区村民开展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互助互救活动,制定并完善互助互救方案。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救灾方案。县指挥部和各相关乡(镇)指挥部是县、乡(镇)人民政府抢险救灾的指挥和实施机构,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县指挥部及分指挥部按照本地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指挥救灾的抢险方3、落实救灾措施,成立抢险突击队。通过对当地形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救灾措施,尽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后转移警戒区人员,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类型以及人员数量成立机构抢险队,抢险队由民兵组成,听从分指挥部调动。抢险队平时要进行安全转移线路上的扫障、开路、架桥等训练,以熟悉救灾的方位、地点、预警信号和安全转移线路,掌握水库、山塘抢险用砂石土料搬运堆放的基本知4、做好灾后补偿和灾后重建的工作。做好灾后的防疫救护和安抚工作,杜绝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实行救灾补偿或实行保险理赔、帮助灾民进行灾后重建,但尽量避免将房屋建在危险区、警戒区内。第五章山洪沟治理规划第一节基本情况我县各小流域因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每次山洪灾害都将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制约了我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的日益破坏,山洪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愈来愈严重,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愈来愈惨重。本次规划治理的小流域共有13个,区域内现有人口8.72×104人,流域面积0.12×104km2,耕地面积13.9×104亩,其中威胁区域内人口0.63×104人,流域面积0.012×104km2,耕地面积0.79×104亩。第二节治理规划一、非工程措施为了更好地防御山洪灾害,必须加强对山洪易发区的水文、气象和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警,在出现险情时以利于居(村)民的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山洪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1、水文监测系统:水文监测主要对山丘区溪沟的水位进行观测,遇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下游沿河地区进行防御和转移。2、气象监测系统:在流域内建立自动雨量观测站。3、地质监测系统:对崩塌滑坡体的稳定性、危险性,致灾因素的复形破坏的方式、方向、规模、时间及成灾状况进行监测预报,同时采用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监测相结合。4、通讯、预警系统建设为了把监测系统有关观测数据传输到指挥系统,进行分析决策,并将指挥系统的指令和警报传输到基层,同时在山洪威胁区建立有效的通讯、报警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在山洪威胁区周围选择合适的高山设立广播发射差转台,每个村(组)设立警报器。村、组长家中5、躲灾避灾措施临时转移主要把山洪易发区在山洪暴发期间,就近安置到安全桥梁16座,设立指标牌52个。6、山洪灾害防御预案a、成立山洪灾害防御的组织机构,确立责任人,明确职b、结合地质普查和历史资料统计,列出易发区存在的病险隐患,阐明易发区的暴雨洪水特性,以及历史上出现山洪灾害的情况。c、明确安全区、警戒区和危险区的划分。d、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警报信号的传递方式和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人员的安置办法和地点。e、对山洪易发区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人们了解避灾的有关预警程序,报警信号和转移线路等信息。7、其他非工程措施规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xx省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b、加强山洪防治区范围内进行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估,并由点防线,从全流域的角度进行评估,严禁在危险区内建房、建厂,加强山洪防治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调整山洪防治区土地使用结构。c、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印发宣传册、制作宣传碑。加强群众山洪灾害的风险意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防灾、避灾的措施,采取主动避让措施,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加强河道管理,疏通洪水宣泄通道,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妨碍行洪的建筑物。二、工程措施本次各流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排洪渠、堤防、绿化、种草、谷坊。1、水库除险加固:整个流域内拟进行水库除险加固23座,需完成土石方开挖36.75万m3,土方回填14.25m3,钢筋混凝土3953m3,砌石5.82万m3,工程投资4069万元,实施年限见附表8-2-1。2、河道疏浚:为了加大河道泄流量,共疏浚河道37.3公里,投资311万元,实施年限见附表7-2-2。3、排洪渠:为了减少农漫淹,增设排洪渠31公里,投资238万元,实施年限见附表7-2-2。投资339万元,实施年限见付表7-2-15、为增加降水入渗、补给水壤,减少洪水流量,治理水保林12102ha,种草207ha,封管禁育9797ha,灌排渠56km,万元,其工程量和实施年限见附表10-2-2。三、水土保持措施(一)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全县13条小流域流域面积共为1161.03km2,根据x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13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26.82km2,占整个面积的19.54%;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98.17km2,占各小流域流失面积总和的27.26%;强度流失面积57.54km2,占各小流域流失面积总和的25.37%;极强度流失面积7.26km2,占各小流域流失面积总和的3.2%;剧烈流失面积2.02km2,占各小流域流失面积总和的0.89%。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有的小流域山势较缓,植被较好,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轻,但有的小流域山高坡陡,植被稀疏,在径流的作用下土壤极易被冲刷,产生大量泥沙。另外各条小流域的山洪沟狭卡,沟岸坡陡,在水力的冲刷和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岸和滑坡。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土壤生产力降低,河岸崩塌,泥沙淤积河道、水库,造成河床抬高,河水漫淹。给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二)地貌、植被、土壤13条小流域主要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低山主要由石英砂岩、砾岩、千枚岩,千枚状板岩、页岩等组成,山脊多呈尖棱状,山势陡峻,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多呈“V”字型,河岸基岩裸露,河谷常见砾石堆积。植被茂密,杂草丛生,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植被类型有杉、柳杉、毛竹、木荷、樟树、马尾松等阔、针叶混交林,间或有土山楂等,杂草类主要有刺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白茅、画眉草等。土壤多为黄棕色或棕色,风化土层较厚,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丘陵地貌主要由石英石、石英砂岩、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片岩、红砂岩及新生代碎屑岩组成。山顶海拔高300-600米,相对高差200-400木荷、樟树、马尾松、杞木、苦楝、茅粟等阔、针叶混交林,杂草类主要有香茅、白茅、刺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画眉草等。植被生长好的高丘,坡面无沟蚀现象,水土流失较轻,也因质地偏重易产生地表径流,残积物风化层也较薄。再者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日甚,林木过量采伐,植被受人工破坏较大,尤其本县五十年代因大炼钢铁,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破坏,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再加上本县农村能源结构单一,燃料多以薪柴为主,植被遭到常年破坏,森林自然恢复能力减弱,致使土壤流失,水土流失严重。(三)防治规划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开发,突出重点,近期与长远,开发与治理等方面的关系。3、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建设、治理、保护并重,生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四)措施布局根据各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以及不同侵蚀类型和水土流失程度,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规划原则,合理布局各项治理措施达到预期治理目标。1、在轻度流失区:以封禁治理为主,并选择部分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山地,发展经济果木林,经济果木林都应整成水平条带。2、中、强度流失区:在中度流失区内,在坡度较缓的稀疏林地以疏林补植和种植草为主,在坡度较陡处以营造水保林为主。在强度及强度以上流失区内,主要营造水保林,并结合开挖节流沟,以拦截降雨径流,减少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同时可以拦水蓄水有利于植被的成活和生长。水土保持林应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以营建复层林相为主。造林密度为亩植220株或疏林补植80株左右,即4行针叶树,1行阔叶树。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穴规为0.4×0.4×0.4米。节流沟的布设应沿等高线开挖,每条节流沟截径流。节流沟内每隔2-3米,筑一道略低于沟埂的土档。3、在各侵蚀沟内,从上游到下游,视各地形而定,布设大小不一的谷坊群。以拦沙蓄水,减少泥沙下泄。谷坊要布设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此所有谷坊均采用土谷坊。谷坊的大小应视谷坊拦截来水量的大小而定,谷坊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设计。为了尽快减少谷坊本身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应对谷坊边坡进行夯实,并在边坡上种植草和胡枝子。4、灌排渠的布设:在所有小流域内山洪沟岸旁都应布设灌排渠,一是有利于山洪的排泄,减少对沟岸的冲刷,防止沟岸的崩塌;二是有利于农作物需水用水的灌溉。但因有的小流域灌排设施齐全,在山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规划中不再作布置。本规划只对灌排渠水利设施不齐备的小流域进行补充和设计。灌排渠应布设在离山洪沟岸旁15米左右。灌排渠的断面设计应尽量满足上游来水量排泄的要求。(五)投工、投资概算完成13条小流域山坡水土保持防治治理任务,共需投资km2,封禁治理面积97.97km2,开发经济果木林0.2km2。修筑谷坊5790座,开挖节流沟920km,开挖灌排渠56km。第六章典型区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xx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按一般要求编制,无典型区域山洪灾害规划内容。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第一节概述xx县本次规划治理十三个小流域中,大多在该县的东部山区,山洪灾害极具破坏力,多发生在中小河溪,且县点多面广,分散的村乡区。当发生山洪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绝收、疾病、饥荒等社会不安定因素相继发生。通过采取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山洪灾害进行防治,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该区域的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第二节投资估算一、基础资料2、材料概算单价按本县市场价确定二、编制依据1、重要依据:采用xx省水利厅1983年编制的《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定额》编制。2、工程量及资金概算(见付表7-2-1、附表7-2-2、附表三、投资概算本次小流域规划治理投资主要包括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系统工程、通信系统工程、预警系统工程和法制、法规方面宣传册的印发。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排洪渠、堤坊、河岸护坡、绿化、种草、谷坊、水保林。总投资为9677万元,其中非工程措施263万元,工程措施9414万元,实施年限分三期:第一期2005~2010年,第二期2011~2015年,第三期2016~2020年,10-2-2。第三节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xx县十三个小流域威胁区内的耕地面积为7973亩,人口6325人,年生产总值2317.4万元。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