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屠呦呦B.张青莲C.拉瓦锡D.门捷列夫

2.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

轨道。要完成的下列任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发射B.快速交会C.开启舱门D.展示国旗

3.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B.积极倡导公交出行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D.产生的纸质垃圾直接焚烧处理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Ne:表示一个短原子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D.Fe3+:表示3个铁离子

6.现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一次性鉴别出这四种气体可用

A.燃着的木条B.水

C.澄清石灰水D.带火星的木条

7.维生素C(C6H8O6)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维生素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维生素C是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

的是

A.干冰、氧化铜、消毒酒精B.氧化镁、液氧、氮气

C.金刚石、生铁、稀有气体D.水银、冰水混合物、石油

9.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

试卷第1页,共8页

10.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一一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食物腐烂变质一一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11.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质量/g110274

反应后质量/g1a023

A.a的值是8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4□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试卷第2页,共8页

C.将t?□时甲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t?□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13.学习化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保护气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CO和CO2都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加热一定高镐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氧A

气月型剂

质/2“»,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无催化剂

O

反应时间’S

C压

一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kcpa

时间

气体体积,「mL

Hi

2

D.电解水一定质量的水

1

0反应时间,s

二、课内填空

1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

和”,其中“碳”指的是

三、填空题

16.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3页,共8页

(1)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扑灭。

(2)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油库、面粉加工厂都有

的字样或图标。

17.2021年7月20日巩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为自

救,采取以下净水措施,请回答。

⑴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硬水中过多的(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以得到软

水。

(2)用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zFeO,来净化水,其中Fe的化合价。

(3)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请指出图中的错误o

18.凡。6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回答:

(I)N4O6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

⑵152gN/)6中氮元素的质量是go

⑶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NO+3NH=5X+6HO,则X的化学式

46242----------------

四、流程题

19.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⑴图中□是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口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口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已知20口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计算此时母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4页,共8页

五、推断题

20.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丁四

种物质均含相同的元素,其中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丁所含元素相同,丙为黑色固

体,则

(1)乙的化学式o

(2)写出乙一甲的化学方程式o

(3)写出乙T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简答题

21.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

2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O表示碳原子

(1)图中共有几种氧化物?

(2)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卷第5页,共8页

Y型管

Y型管Y型管

(1)图1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图3的对比试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哪种因素有关?

七、实验题

24.请结合下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中A装置可用于高钛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2)用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C装置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八、综合应用题

25.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41Zn|~~|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1)请在表中口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

(2)粉末状的伯黑能吸收大量氢气。伯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双选)

试卷第6页,共8页

a.伯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b.可以推出钳的中子数约为117

c.伯的核电荷数为78

d.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

(3)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HC1-不反应、

Y+HSO=YSO+HT、Z+X(NO)一不反应,则X、Y和Z三种金属活动性和(H)

2442一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

(4)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口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5)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

如图所示:

□当加入锌的质量为a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口当加入锌的质量d克时,过滤得到固体,为验证固体的成分,做以下实验,请把表

格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象固体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______有气泡产生

试卷第7页,共8页

⑹某实验室欲制取2L氢气(应的密度为0.09g/L),用足量的稀硫酸与含锌40%的粗

锌反应,需要这种粗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有效治疗方法,故选项错误;

B、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重要贡献,故选项正确;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点火发射,是火箭的燃料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快速交会时飞船和核心舱位置距离发生变化,未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思;

C、开启舱门是门的位置发生移动,不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展示国旗是宇航员的动作,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B

【详解】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不有利于生

态文明建设,不符合题意;

B、积极倡导公交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大量的化石资源并产生白色污染,不有利于生态文明建

设,不符合题意;

D、产生的纸质垃圾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不有利于

生态文明建设,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4.C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故选C。

5.A

【详解】A、Ne可表示就元素,一个就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这种原子的个数,则C$0表示一个CGO分

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而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第1页,共10页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可表示为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

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

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Fe3+可表示为1个铁离子,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6.A

【详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种气体中,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

气,正常燃烧的是空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B、氧气、空气和氢气均难溶于水,无法鉴别,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空气、氢气与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无法鉴

别,此选项错误;

D、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二氧化碳、氢气中都会熄灭,无法鉴别,此选项错误。

故选Ao

7.C

【详解】A、从宏观上看,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

宏观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

B、从微观上看,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

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是由C、H、。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6):8=9: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铜是由氧元素和

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消毒酒精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氧化镁是由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属于单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铁含有碳和铁,属于混合物,稀有气

体含有氯气、速气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答案第2页,共10页

D、水银是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属于化合物,石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

9.C

【详解】A、在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扣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物品应该放在左边托盘上,右边托盘放祛码,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称量液体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D错误。

故应选C。

10.A

【详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二氧

化碳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小。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C.金刚石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

同,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从微观看有新的分子生成,分子的性质发

生了改变。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本题考查计算。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丙从27g变成0g,是反应物,丁从4g增加到23g,是生成

物,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所以推算出乙的质量应该是27g-l9g=8g,写出该

反应的方程式为:丙-丁+乙。

A、因为生成乙的质量为8g,所以a应该是8+10=18,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不符合题

思;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乙生成了8g,丁生成了19g,所以质量比为8:19,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即可。

12.C

答案第3页,共10页

【详解】A、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影响不大。A正确。

B、据图可知,§口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于一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

C、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有

晶体析出;将t?□时甲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则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C错误。

D、据图可知,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即t2包时100g水最多溶解70g甲物质,所得

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所以,t?□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

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3.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该选项叙述属于“真”,符合题

意,故A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常用作火箭推进的助燃剂,不可作火箭推进

燃料,该选项叙述属于“伪”,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所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红磷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该选项叙述属于“伪”,不

符合题意,故C错误;

D.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CO2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金,该选项叙述属于“伪”,

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14.A

【详解】A、加热高锌酸钾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锌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

少,完全反应后仍有固体物质镒酸钾、二氧化锦存在,固体质量不为零,故A符合题意;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比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

要的时间较短,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放出

热量,使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反应结束后,瓶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变小,当

瓶内温度不再变化时,瓶内的压强也不再变化,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最终瓶

内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4页,共10页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

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5.氮气##凡二氧化碳##CO?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氮气

(N,);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

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

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

(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

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

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o

16.(1)湿抹布

(2)严禁烟火(或禁止吸烟等,合理即可)

【解析】(1)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填:湿抹布;

(2)油库、面粉加工厂都有严禁烟火(或禁止吸烟)的字样或图标,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填:严禁

烟火(或禁止吸烟等,合理即可)。

17.(l)Ca2+

(2)+6##+6价

(3)未用玻璃棒引流

【解析】(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即钙离子和镁离子,故填:⑦";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

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1'2+》+(-2%4=0,犬=+6,故填:+6或+6价;

(3)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

答案第5页,共10页

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

如图所示,未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未用玻璃棒引流。

18.(1)7:12

⑵56

⑶N2

【解析】(1)凡。6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x4):(16x6)=7:12;

_"|4义4

(2)152gN4O6中氮元素的质量=152gx说不而彘xioo%=56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10N,60,12H,反应后,12H,60,所以5X含

有ION,X的化学式N?。

19.⑴蒸发

⑵B

(3)26.5%

【解析】(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海水提取粗盐,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

法,故图中□是蒸发池;

(2)A、海水进入贮水池,此时还未蒸发,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B、在口

中,即蒸发过程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是氯化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C、

在口中,即蒸发过程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D、蒸发过程中,氯化钠

结晶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

意。故选B;

(3)20口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即母液中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36.0g+100gx100%®26.5%。

20.(1)O2

点燃

⑵2H+0------2HO

22

点燃□

(3)3Fe+2O^=FeO或2Cu+O=2CuO

2342

答案第6页,共10页

【分析】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是水,甲、丁所含元素相同,则丁是过氧化氢,丁能反应

生成水和乙,则乙是氧气,水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能燃烧反应生

成水,乙能生成丙,丙为黑色固体,丙可以是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铜,也

可以是氧气和铁燃烧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

铁,氧化铜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铜,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可知,乙是氧气,其化学式为:。2;

(2)乙是氧气,甲是水,可以是氧气和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是氧气,丙可以是四氧化三铁,乙一丙可以是氧气和铁点燃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

占燃

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FeO或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铜,反

234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0=2CuO。

2

MnO

21.(l)2KMnO-KMnO+MnO+0T(或2KC10=^2KC1+3OT或

4242232

MnO

2HO=3=2H0+0T)

2222

⑵FeO+3CO-1-^2Fe+3CO

232

【解析】(1)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镒酸钾来制取氧气,高镒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锌酸钾、二

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KMnO+MnO+0T,故填:

42422

A人

2KMnO=KMnO+MnO+OT。(或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镭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分

42422

MnO

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2KC1+3OT,故填:

2

3A

MnO

2KC1O-^2KC1+3OT;或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

3A2

答案第7页,共10页

MnOMnO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O-^2HO+OT,故填:2HO0+0T0)

22222222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是赤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

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3C0-2Fe+3CO,故填:

232

高温

FeO+3CO------2Fe+3CO

232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学生根据工业炼铁、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

程式的能力,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要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2种

点燃

(2)CH+20+2HO

4222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含有氧元素的

物质是。、其中、也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氧化物。

2COrH2O,CC>20

所以共有2种氧化物。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

点燃

学方程式为CH+20=CO+2H0。

4222

23.(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无色酚醐溶液变红

⑶溶剂的性质

【解析】(1)一段时间,在80口中,与空气接触条件下的Y型管左管白磷燃烧,Y型管右

管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酸

试液变红色,所以现象是无色酚酸溶液变红;

(3)可以看到,植物油和汽油能够互溶,形成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

液,溶质都是植物油,溶剂分别为水和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24.(1)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答案第8页,共10页

⑵CaCO+2HCl=CaCl+HO+COT

322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高铳酸钾是粉末状的,且制取氧气产生氧气速度较快,如果试管口没有塞一

团棉花,固体粉末会随气流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故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

导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aC。+2HCl=CaCl+HO+C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