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1页
内力作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2页
内力作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3页
内力作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4页
内力作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新高考专用)

07内力作用

i.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

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

【答案】1.D2.A3.A

【解析】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推出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

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图示半岛为勘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

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

压,D正确,故选D。

2.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活能源利用。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解答本题

需要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图中多火山,说明地热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

题,A正确,故选A。

3.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地纬度较高,受台风的影响较小,D错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

大陆周围,C错误;该半岛纬度低于极圈纬度,所以该地7月昼长夜短,但是不会出现极昼现象,B错

误;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但是该地山脉高度可以达到4750米,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尽管

是夏季山顶气温仍然低于0℃,所以可能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A正确。故选A。

(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

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5.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4.D5.C

【解析】4.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

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

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

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5.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

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

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

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

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

其形成,D错误。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7.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答案】6.D7.A

【解析】6.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

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

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

7.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

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平拉张会

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

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

(2021・辽宁•高考真题)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

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三]淤泥回“酱缸包"匚3粉砂、粉细砂2坡积洪积物0

8.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

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

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

9.“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

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

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

【答案】8.A9.C

【解析】8.由材料可知,该湖为断层陷落湖,湖的东西两岸的湖滩和台地主要是由沉积物构成,可知东

西两岸的宽度差异主要是沉积物的多少而造成,排除BD,该地位于东北,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明

显大于风力沉积,A正确,C错误。故选A。

9.由图可知,“酱缸包”主要分布在湖的西侧,西侧沉积物相对东侧要少,A错误;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

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位于断层带,地下泉水丰富,喷涌而出,使沉积物被软化,形成软泥层,C

正确;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细,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沉积物砾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

IIL」

新-------------------------->老

io.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10.B11.A

【解析】10.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

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

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

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

11.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

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

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2.(2012・安徽•高考真题)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

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断块山洪积一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

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

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

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断块、洪积—冲积平原,从图中断层陡坡范围

可知A地、B地分别为断层的两侧,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

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2)根据材料二中提示“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则这些将被破坏,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

要从湿地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来回答。占用耕地和湿地,影

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膜揪级7

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在山脉

顶部常有槽分布,形成一山二岭一槽的形态。下左图为平行岭谷局部卫星遥感影像,下右图为山脉横剖面

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平行岭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后形成一系列岭谷B.谷地是由地壳断裂后的地堑形成的

C.流水侵蚀是形成平行岭谷的主要作用D.山脉是储油构造适宜大量开采石油

2.山脉的顶部常形成“槽”,是由于()

A.向斜槽部岩石较坚硬不容易被侵蚀B.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C.冬、夏季风强盛风力侵蚀作用强烈D.大冰期气候寒冷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LA2.B

【解析】1.根据材料“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

皱山地带”,结合所学,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背斜部分形成了山脉,向斜部分形成了谷

地,A正确,B错误。内力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流水侵蚀,C错误。该地山脉是背斜,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储油的背斜需在地质时期曾为石油生成的理想沉积环境,该地无法判断,D错误。

故选Ao

2.结合上题分析,山脉是背斜构造形成的,A错误。背斜的岩层向上弯曲,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断裂后

易受外力侵蚀,B正确。结合所学,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更加显著,而风力侵蚀作用主

要作用于干旱地区,C错误。冰川侵蚀常形成“U”型谷,从剖面图看“槽”并不是“U”型谷,并且资料中也没

有信息判断此处受曾受到过冰川侵蚀,D错误。故选B。

降水是气候的重要要素之一,降水量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与地形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成因判断,图示岛屿为()

A.大陆岛B.火山岛C.沙洲岛D.珊瑚岛

4.该岛屿的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5.造成该岛屿降水差异的岛屿因素是()

A.曲折海岸线B.地形格局C.森林覆盖率D.岛屿轮廓

【答案】3.B4.C5.B

【解析】3.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上且距大陆遥远,不可能是大陆岛。根据最高海拔为

800米以上判断,该岛屿不可能是珊瑚岛和沙洲岛,应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B正确。ACD错误。故

选B。

4.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时间长,水汽主要来自东北海域,由地形分布图可

知,丙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丰富,C正确;甲、乙、丁均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B、D

错误。故选C。

5.该岛屿面积较小,造成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地分布,使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正

确;由图可知,该岛屿海岸线较为平直,且海岸线特点对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较小,A错误;图文材料无

法判断该岛屿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特点,C错误;岛屿轮廓是一个整体特征,不会对区域差异产生影

响,D错误。故选B。

对不同年代河湖相沉积物的研究,对于研究地质发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是非洲东部某凹陷盆

地内部河湖相沉积物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中

新世

■1000

中3

断层

世火山岩-2000

区滨浅湖相岩

冲积扇相岩,

0a河流相岩

EE0三角洲相岩

扇三角洲相岩

渐新世nmn半深湖-深湖相岩

6.该凹陷是由()

A.东西两侧挤压形成的向斜B.南北两侧挤压形成的向斜

C.西侧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D.东侧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

7.该凹陷东西两侧沉积物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沉积物物质来源不同B.地形坡度不同

C.外力作用类型不同D.气候特征不同

8.沉积物的类型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由此推测该凹陷沉降速度最快的时期最可能是()

A.渐新世晚期B.早中新世早期C.早中新世中期D.早中新世晚期

【答案】6.D7.B8.D

【解析】6.读图可知,该凹陷盆地内部河湖相沉积物,东侧部分沉积物从深到浅是河流相岩一滨浅湖相

岩一半深湖-深湖相岩,说明沉积环境水深增加,推测该凹陷东侧地壳下沉,为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D正

确,排除ABC。故选D。

7.读图可知,该凹陷最下层岩层东侧沉积物为河流相岩,西侧沉积物为冲积扇相岩。岩层向上为东侧沉

积物湖相岩-三角洲相岩,范围大,西侧沉积物为冲积扇相岩-扇三角洲相岩,范围小,由此推测,东侧坡

度大,流速快,沉积物搬运沉积范围大;西侧坡度小,流速慢,搬运沉积范围小,B正确。东西两侧沉积

物来源都是流水沉积,C错误。区域尺度不大,气候差异不大,D错误。环境沉积物物质来源不同,受两

侧地形、河流环境有关,A错误。故选B。

8.该凹陷沉降速度最快的时期,地势越低,沉积物沉积越多越厚,结合图示可知,早中新世晚期该凹陷

沉降速度最快,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地质学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进”,反之称为“海退”。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

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深度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深度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下图示意海

进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图中aa\bb,表示垂直剖面,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时间变化顺序。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材料图文信息可判断()

A.图a表示海进过程,图b表示海退过程B.形成图a沉积序列过程中海平面下降

C.图a陆地面积缩小,图b陆地面积扩大D.形成图b沉积序列过程中地壳上升

10.关于海退沉积序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粗②新岩层面积大于老岩层

③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细④新岩层面积小于老岩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海退序列常常不如海进序列保存完整,是因为海退序列()

A.不易被海水淹没B.形成时间较短C.易受外力侵蚀D.沉积物数量少

【答案】9.B10.B11.C

【解析】9.根据材料中“图中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时间变化顺序”,可推知图a从1到4表示海平

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为海退过程,B正确,AC错误。图b从1到4表示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

小,为海进过程,D错误。故B正确。

10.海退沉积序列为图a。根据材料“深度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可知,海退期间,海水深度变浅,则沉

积物颗粒变粗。即早期海水较深时形成的沉积层颗粒较细,覆盖在底部,后期海水较浅时形成的沉积层颗

粒较粗,覆盖在上层,因此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粗,①正确。海退期间,海洋面积变小,即早期海洋面

积较大,形成的沉积层面积较大,后期海洋面积较小,形成的沉积层面积较小,④正确,所以B正确,

ACD错误。故B正确。

11.海进过程中陆地被海水淹没,海退过程中海底出露成为陆地,A错误。无法判断形成时间的长短,B

错误。海退过程中海底出露成为陆地,易受外力侵蚀,从而破坏沉积序列的完整,C正确。入海泥沙数量

影响沉积层的厚度,不影响沉积层的完整性,D错误。故C正确。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崖沟红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脉深处,谷壁陡峭,谷中有谷,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