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单选题)1.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以来的各种神树图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扇形阔叶菩提圣树是以求仙问道的玉树崇拜贯穿主线。这体现出南北朝时期(
)A.佛道文化交融互鉴 B.农耕生态环境良好C.佛教社会地位低下 D.佛教本土化的趋势2.“变文”最初是唐代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所依据的文本。唐代中后期,变文发展出了新的形式,它们全篇大量使用白话,没有用来吟唱的韵文,而且以讲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都市中。“变文”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A.民众教育水平的提升 B.士大夫审美情趣变化C.佛教日益中国化趋势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3.从汉末直至两晋,原本地位崇高的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地位一落千丈,被视为闲职,成为名士不耻为之的“浊官”,以至于“多使微人教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选拔制度发生变异C.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 D.军阀混战政局不稳4.公元624年以及643年前后,应朝鲜高句丽王朝的邀请,唐朝两次派出使团前往朝鲜传播道教。据说使团由道士组成,他们带去了道教神灵的图像,并且讲授《道德经》。高句丽的学生还被允许到中国来学习道教,正如他们的同胞以及各国人民来中国学习佛法一样。据此可知(
)A.唐朝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对外交流以宗教传播为主C.道教在唐朝的地位高于佛教 D.中朝间文化双向交流频繁5.唐代的诗歌繁荣、种类丰富,其中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质。如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说明唐代讽喻诗(
)A.具有经世精神 B.促进监察体系的完善 C.有效限制皇权 D.推动科举制度的繁荣6.魏晋时期,以曹植为首的魏晋名士开启了“任诞放达”之风,曹植在其《赠丁翼诗》中写道:“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该诗主要体现了(
)A.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没落B.魏晋士人对虚伪礼法名教的批判C.魏晋文学注重对现实的探寻D.儒学思想推动士人自我意识觉醒7.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强调以虚静之心观物,从而达至“畅神”的美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
)A.植根于特殊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南北方文化交融C.导致了魏晋玄学的产生 D.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8.唐代敦煌壁画中大至宗教、音乐舞蹈、世俗生活等场景,小至器具、服饰、妆容、纹样等物象,也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主题与表现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丰富的审美融合视域。由此可推知,唐代(
)A.文化交融丰富了文学元素内涵 B.宗教价值影响艺术表现形式C.生活物象成为诗歌的主要题材 D.敦煌壁画注重吸收中原文化9.医书《黄帝内经》在历史上几经编修。王冰为其作序:“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时大唐宝应元年(762年)。”当代其书序言如下:“将遗篇根据注本补入……于1957年做了一次修订……希望同志们提供改进意见和批评。”这反映了(
)A.社会环境稳定促进书籍编修B.社会矛盾发生剧变C.书刊发行被广泛接受与传播D.传统医学不断发展10.流行歌曲《烟花易冷》的歌词创作灵感源于北魏时期杨街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书中描述了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其中歌词“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中“伽蓝”一词(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是佛寺的统称。这反映出北魏(
)A.佛教发展,此时已经完成本土化 B.市井繁华,都城中多有寺庙修建C.治理昏庸,帝王朝廷中奢靡盛行 D.文化繁荣,百姓普遍信佛求永恒11.汉代以后,“五德终始”学说逐渐定型,汉承秦为火德,东汉改“洛阳”为“雒阳”而都,以避与炎汉相冲。此后,魏承汉为土,晋承魏为金……为历代所用。这表明当时(
)A.阴阳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统治阶级盲从封建迷信C.多用五德宣示正统地位 D.天命变更说法深入民心12.《世说新语》中记载,阮籍母亲过世,好友裴楷来吊唁,阮籍“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这一现象可以折射出(
)A.魏晋玄学的思想解放作用 B.封建礼教趋向于彻底瓦解C.佛道兴盛超越了儒家地位 D.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的个性13.前秦君主苻坚在位时“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遣受业。”他还经常亲临太学,考评学生经义优劣。这些措施体现了(
)A.民族之间的隔阂消失 B.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C.选官方式的重大变革 D.国家治理模式有所改善14.唐宪宗从法门寺迎佛骨入皇宫供奉,后又下令长安各寺庙轮流供奉,“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韩愈识为“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故上《谏迎佛骨表》旗帜鲜明地表达反佛立场。韩愈的上表(
)A.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B.深受了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C.折射了三教并立的基本格局 D.印证了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15.唐政府规定:喜爱或擅长书法者“即入(弘文)馆内学书”,学成的善书者则分充各馆任抄经书手,他们没有官衔品第,相当于“胥吏”,所抄经书,多发各州道以供师法。唐政府的规定(
)A.拓展了科举取士的渠道 B.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D.促进了印刷技术进步16.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17.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8.唐朝开窟造像达到了高潮,除了继续在前朝已开发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等多处雕造佛像外,还在邯郸响堂山、济南千佛山、广元皇泽寺等处开凿石窟,唐朝佛像呈现出多样化、世俗化、一体化的趋势。由此可知,唐朝(
)A.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 B.三教合流开始形成C.佛教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19.隋唐时期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②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③国家颁行的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本草》④蔡伦改进造纸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0.在莫高窟的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主要是以佛为中心,入朝佛像礼拜;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该变化说明(
)A.纲常伦理观念逐渐淡化 B.政治形势影响艺术创作C.政教合一稳定封建统治 D.排佛运动影响佛教发展21.东晋南朝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隐逸的文化精神风貌: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游离于现世、遁入空门;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等。这一状况(
)A.促使佛道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源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有利于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D.反映出南北社会发展差距缩小22.2020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掘了一批唐代纪年墓葬。在其中一座编号为M13的带有围沟和封土的5天井单室砖券墓中,墓道壁画所绘的驯马、牵驼者皆为胡人形象,这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胡人大量迁徙至中原地区C.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 D.经济重心南移23.唐朝皇帝姓李,唐初尊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自称弥勒佛转世,大兴佛教;这一时期儒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唐代(
)A.出现了佛教本土化的现象 B.出现三教并行的文化局面C.儒家思想呈现哲学化倾向 D.中外文化的交流盛况空前24.唐朝时期,中亚康国农事有关的民间歌舞——“泼水乞寒”曾盛行于长安地区,其乐曲“苏幕遮”因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被民间曲子所吸收。据此可知唐朝(
)A.农业发展影响艺术创作 B.对外交流推动艺术发展C.因俗而治繁荣文化市场 D.西域文化受统治者重视25.年号关涉封建政权的正统地位与合法性,不可丝毫错用和妄用,但身在北魏的郦道元却于《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晚期)中屡次使用南朝年号,如“元嘉”在《江水注》中出现三次、在《温水注》中出现四次。这反映了作者(
)A.对南朝优秀文化的向往 B.追求天下重新统一的旨趣C.对北朝日渐衰微的失望 D.历史地理融合的学术追求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受到了汉代神树图样的影响,这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家对佛教文化的借鉴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朝时期生态环境良好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佛教社会地位下降的相关信息,与南北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提到的“变文”最初是唐代寺院里用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文本,后来发展成全篇通用白话的人物故事且出现于都市之中,这种变化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变文”的形式和应用场景的变化,这与民众教育水平提升没有关联,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士大夫审美情趣,排除B项,唐代“变文”形式发生变化是为了适应白话文讲述人物故事,并不是为了传播佛教,故不能反映出佛教中国化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汉末至两晋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施,选拔官员的制度发生了变化,不再完全依赖于学术成就或儒学知识。九品中导致了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无法通过传统的儒学教育途径获得官职,而那些通过九品中正制获得官职的人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或能力。因此,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的地位下降,被视为闲职,不再是名士追求的目标,B项正确;在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的收到冲击,但是这对于政治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末直至两晋时期的政治变化,不是当时的文化教育水平现状,无法得出“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的结论,排除C项;军阀混战政局不稳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与“太学博士”地位下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624年以及643年前后”。据题干可知,唐朝应朝鲜高句丽王朝的邀请派出使团传播道教,他们带去了道教神灵的图像,并且讲授《道德经》。高句丽的学生还被允许来中国学习道教,正如他们的同胞以及各国人民来中国学习佛法一样。这体现了唐朝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说明了唐朝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唐朝向朝鲜传播道教,但不能得出唐朝对外交流以宗教传播为主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比较道教和佛教在唐朝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唐朝向朝鲜传播道教,还允许高句丽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道教,但未体现中朝间文化双向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可知,白居易认为诗歌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意思是说,讽喻诗的创作要为社会现实服务,因而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但与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表明白居易主张讽喻诗要为现实服务,C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白居易认为讽喻诗要服务于现实,与科举制度的繁荣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俗多所拘”则指出当时社会风气受到许多约束,这些约束往往指的是儒家的礼法名教。而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曹植对于当时社会中过分强调儒家礼法名教的现象持有批判态度,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追求更广阔的道德和智慧,而不是被世俗的礼法所束缚。因此,这首诗主要体现了魏晋士人对虚伪礼法名教的批判,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部分士人对于儒家的看法,不代表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没落,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文学受玄学影响,注重对现实的逃避,排除C项;材料确实反映魏晋时期,部分士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但是推动其觉醒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不是儒学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朝宗炳指出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形成植根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未涉及南北方文化交融,排除B项;这一理论的形成体现了魏晋玄学,但并不是它导致了魏晋玄学的产生,排除C项;此时经济重心还未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壁画中的素材和物象也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主题与表现元素,这说明文化交融丰富了文学元素内涵,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反映的是宗教,还有其他场景和物象,排除B项;生活物象成为诗歌的主要题材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敦煌壁画与中原文化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冰为唐朝人,处于封建社会,“君臣请问”一句反映的是皇帝制度和封建礼教,是统治者压迫底层人民的统治工具,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当代序言作于1957年,是社会主义时期,且“希望同志们提供改进意见和批评”具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言特色,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社会风貌,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B项正确;安史之乱时间为755—763年,大唐宝应元年为762年,即王冰写此序言时社会动荡,排除A项;推动书籍广泛传播是编修者写序言的目的而非反映的时代背景,排除C项;序言中提到编修者的工作只是整理前人的学术作品,而非发展传统医学,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由“伽蓝寺”泛指洛阳的众多佛寺可知,北魏洛阳城内已有多处寺庙布局,B项正确;本题为佛教的本土化过程始于东汉时期,并在隋唐时期完成了本土化,排除A项;材料“伽蓝寺”未体现皇室治理昏庸,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百姓普遍信仰佛教,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材料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利用五德终始、天命变易的思想维护自身统治,强调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主流思想为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借五德学说巩固统治,不能体现统治者盲从迷信,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获得“深入民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阮籍不符合丧礼的行为,是政治和社会动荡冲击时人道德观念的一种反映,部分文人名士放荡不羁的言行并不能说明礼教的彻底崩溃,因此D项解析合理,D项正确;材料主题是阮籍不守礼法,而非探讨玄学影响或者佛道影响,排除AC项;“彻底瓦解”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前秦君主苻坚广修学官,亲临太学,考评学生经义优劣,体现了对儒学的重视,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模式,D项正确;隔阂消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变化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上《谏迎佛骨表》旗帜鲜明地表达反佛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愈不顾皇帝大力推崇佛教,上疏反佛,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程朱理学出现于宋朝,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道教,不能得出三教并立,排除C项;儒学统治地位受到挑战,但未动摇,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政府支持擅长书法者入馆学习,学成者为抄书手,所抄经书供人学习,故唐政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C项正确;据材料“学成的善书者则分充各馆任抄经书手,他们没有官衔品第”等信息可知,抄书手没有官职,不是官员,只为官府抄写经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文书工作制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抄书手主要以手抄方式抄写经书,与促进了印刷技术进步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既总结有北方传统农学成就,也有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不是南北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间的交流,不能得出阶级矛盾的缓和,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齐民要术》这一农学成就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与传统科技的转型无关,中国古代也未实现传统科技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可知,魏晋时期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农业获得大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B项正确;《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排除A项;《天工开物》出现于明朝,并非最早,且其属于科技巨著,排除C项;《农政全书》出现于明朝,并非最早,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唐朝开窟造佛像很多,唐朝佛像呈现出多样化、世俗化、一体化的趋势,反映出唐朝文化在兼容并包下新发展的特色,A项正确;三教合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形成,排除B项;佛教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不符合史实,佛教的传播不分地域,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儒学,排除D项。故选A项。19.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所学可知,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高宗时期《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因此①②③项正确,B项正确,④项错在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并非在隋唐时期,排除ACD项。故本题选择B项。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至五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主要是以佛为中心,人朝佛像礼拜;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可知礼佛画内容的变化是由以佛为中心到突出地方长官的地位,结合所学的时空背景可知,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问题严重,由此可知政治形势影响了佛像画的内容和主题,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纲常伦理观念淡化,不以佛为中心不能表明伦理观念淡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政教合一,也得不出晚唐五代时期封建统治稳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佛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2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时期的文化发展受到佛道影响,出现一种有别于秦汉文化精神的新风貌,这有利于文学艺术推陈出新,C项正确。据材料“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游离于现世、遁入空门;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等。”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佛道盛行,但仍不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思想的发展源于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提倡不是根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南朝出现文化精神风貌特点,南北社会发展的差距缩小与材料表述不一致,排除D项。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库租赁合同经典版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交易合同:某知名游戏版权的交易条件和权益分配
- 2024年度水上乐园快艇司机雇佣合同3篇
- 2024年度电梯电路板维修与更换合同
- 年绿化劳务合同范本
- 2024版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授权合同
- 2024版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含专利、商标与著作权)
- 宁波市二零二四年度半包装修工程合同终止合同
- 二手单位房产交易合同2024年度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基片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风险研究报告
- 基于核心素养长链条培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
- 《新媒体视角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探究: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开题报告4100字
- 诺如病毒的护理查房
- 混凝土实习报告(15篇)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课件(新教材)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ICS国际标准分类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