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2025届开学考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8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的石蒜(Lycorisradiata)陆续开始冲破土面,迎来每年的
高光时刻。它们在烈日下高高地举起一支支花序,在碧绿的草地上绽放出艳如火球般的花朵一一
这是独属于植物的“多巴胺穿搭”。
“石蒜”这个名字对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它在佛教中的名称一一“曼珠沙华”,以及在
日本文化中的名称一一“彼岸花”,却凭借着独特的神秘感令人印象深刻。石蒜在分类学上隶
属于石蒜科石蒜属,其拉丁属名“Lycoris”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海神Nereus和Doris的一名
女儿(50位海仙女之一)的名字“Lycorias”,而其种加词“radiata”则指的是辐射状。石蒜
的花呈鲜红色,每个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被裂片向后(反卷,并在边缘有)因皱缩而形成的
波浪形裙边。它的花蕊细长且略向上弯曲,长度明显长于花被裂片而伸出于花冠,像是一位位
穿着华丽舞裙的舞女,展开柔若无骨的双臂,舞姿轻灵,步步生莲。
石蒜同它在厨房中的亲戚“大蒜”一样,隶属于石蒜科,但石蒜在石蒜属,大蒜却在葱属,
因此石蒜并不是一种“大蒜”。它的鳞茎内有多种生物碱,虽不可直接食用却有很好的药用价
值。例如,其中的石蒜碱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同时具有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功效,而其中
的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则是治疗小儿麻痹症的重要成分。石蒜属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约10个可育
的二倍体物种,而我国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属内约90%为中国所特有。这些物种的花色囊括常见
的红色、金色、黄色、白色等,甚至海滨石蒜(Lycorisinsularis)还会出现迷人的蓝色渐变。
石蒜的叶片呈狭带状,混生在草丛中时十分不起眼。每到春夏交替之际,石蒜的叶片便会慢
慢枯萎,进入一个短暂的休眠期。由于夏季足够的高温以及充沛的雨水,石蒜的种球会在某一日
突然苏醒,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地举起一支支的花序绽放美丽的花朵,直至花果期的落幕。石蒜
的叶片会在秋季重新萌发,形成一轮循环,即“花叶老死不相见”的奇妙特征。正因如此,民间
寓意它为“相念相惜永相失”,赋予它一种“永远无法相见”的悲伤。无独有偶,在西方国家,
由于这种独特的生长方式,石蒜属的物种又被称为“Magiclilies”或"Surpriselilies”-
一“奇妙百合”。另外,因为它总是在风雨之后开花,故也有“Hurricanelilies"——“飓风
百合”之称。
石蒜常见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多生长于林下山坡以及溪沟边。得
—1—
益于基部用于储存营养的肥大鳞茎,石蒜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因此自古以来就常有人家
在房前屋后种植。此外,石^还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即使将其鳞茎切割,只要基部仍保留
一部分根盘,即可重新生根,开始生长。因此,即使是在田边地头等有强烈人为干扰的环境之
下,也常能看到成片的石蒜。
石蒜被古人唤作“金灯花”,因独特的造型以及艳丽的花色而得名。北宋著名诗人晏殊曾
作一诗来赞美金灯花一一
金灯花
兰香燕处光犹浅,银烛烧时焰不馨。
好向书生窗下种,免教辛苦更囊萤。
在晏殊的这首诗中,他将金灯花与兰香、银烛相比,赞叹金灯花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弥补
了兰香焚烧时不够亮堂、银烛燃烧时没有芬芳的缺点,若是能种一些在书生的窗外,便可免去
其囊萤夜读的辛劳。诗人用浪漫又夸张的反衬手法衬托出金灯花开花时香气四溢且又明艳动人
的景象。实际上,包括忽地笑在内的多数石蒜属植物几乎没有香味,反倒是小部分种类如长筒
石蒜(Lycorislongituba)有淡淡的香气。
艳丽奇特之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对象,而石蒜因独特的生活习性,更是被文人
们赋予了诸多比喻象征意义。例如,在唐代,金灯花有“俗恶之花”之称,笔记小说集《酉阳
杂俎•卷十九》有言,“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而南朝
著名文学家江淹则在《金灯草赋》中描述它为“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字里行间都
充满着对它的赞美。
时至今日,国内的花卉市场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外来“石蒜”,常见的如原产于南非的尼
润石蒜属(Nerine,有趣的是,该属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50位海仙女的统称“Nereid”)。它
们不仅开花时有叶,而且花瓣厚实,花期非常持久,花瓣表面在阳光下甚至能呈现出如珠宝般
的璀璨光泽,因而也有“钻石百合”的别称。此外,尼润石蒜的花径也相比石蒜更大一圈,在
鲜切花市场上深受花艺师的喜爱。而在2021年切尔西花展中惊艳全场的“Amarine”[由尼润
石蒜属与孤挺花(Amaryllisbelladonna)跨属杂交而得]更是以大花、丰花的特点令人赞不绝
口。
石蒜虽美,但莫要随意折枝。如果皮肤接触其花秆流出的汁液,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会产生
过敏反应,所以在观赏时需尽量避免触碰和误食。华南植物园内石蒜属植物有石蒜和忽地笑两
种,前者在8——9月盛开,游人若是错过,可在9—10月观赏花期较迟的忽地笑。
(摘编自(红艳似火的“彼岸花”,是属于夏末初秋的热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A.“多巴胺穿搭”在文中是指在碧绿的草地上绽放出艳如火球般的花朵的一种独属于植物的
靓丽“穿搭”。
B.石蒜是一种花呈鲜红色,每个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被裂片向后反卷,并在边缘有因皱
缩而形成的波浪形裙边的植物。
C.“花叶老死不相见”在文中是指石蒜的叶子一般在秋季生长,而花却在夏季开放,有花没
叶,有叶没花的情形。
D.“金灯花”是石蒜因独特的造型以及艳丽的花色而得的美名,更因北宋诗人晏殊的《金灯
花》一诗而声名远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全世界约10个可育的二倍体石蒜物种的分布中心,石蒜主要常见于我国浙江、江
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的林下山坡以及溪沟边。
B.石蒜不仅美,而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强,在任何环境中都可随遇而安,只要基部
仍保留一部分根盘,即可重新生根,开始生长。
C.文中引用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卷十九》的说法及南朝江淹的“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
而不群”,表明古人赋予了石蒜比喻象征意义。
D.南非的尼润石蒜,打破了传统石蒜“花叶老死不相见”的特性,不仅开花时有叶,而且花
瓣厚实,花期非常持久,也被称为“钻石百合”。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蒜像一位位穿着华丽舞裙的舞女,展开柔若无骨的双臂,舞姿轻灵,步步生莲,也因它
的顽强生命力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对象。
B.虽然石蒜的叶片十分不起眼,但其花朵却很美丽,因此石蒜被西方人称为“奇妙百合”;
又因为它总是在风雨之后开花,又获得了“飓风百合”的美称。
C.石蒜造型独特,花色艳丽,开花时香气四溢且又明艳动人,所以我国古人将石蒜唤作“金
灯花”,认为它超越兰香、银烛,盛赞其诸多优点。
D.石蒜历来为人称道,但游人最好只观赏而不要折枝,尤其一些过敏体质的人要尽量避免触
碰和误食,不要去接触其花秆流出的汁液,以免过敏。
4.“石蒜”和“大蒜”有什么不同?“石蒜”有哪些实用价值?(4分)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解放后第一次发作刘潮德
—3—
新中国成立以后,老牛筋的绰号还保留着,老牛筋的脾气却不轻易发作了。减租退押时
节,他很积极;土地改革时节,他更积极一一斗地主时斗得狠,挖底财时办法多。当时工作同
志老于,准备培养他入党。他直截了当地说:“老于同志,你看我这份性子能够做党员吗?老
天爷老大,我就是老二。别人做错事可以认错,我啊,硬是不行,干不来,心里明知干错了,
急得想哭,可是嘴巴子抵死也不认。我这份人入了党,一定给党添麻烦。老于同志,等我改改
再说吧。”因为翻了身,心情愉快,窝心事再不临到头上,十年以来,①他仅仅发过两次老牛
筋脾气。
我们已经知道:老牛筋是个“宁折不弯”的汉子,他一辈子不服软,不认输,不向贫苦低
头,不对阔人说小话。他挨过反动派的毒打,瘫在地上不求饶;受到荒年的饥饿,蹲在家里不
讨口,耿直,真诚,不小气,不占别人一点小便宜。合作社土地入股,高级社土地公有,他从
没闹过情绪。但是到了1957年,松青社展开粮食大辩论,他的老牛筋脾气又发作了。右派分子
社总支副书记谢林,趁社主任和总支书记不在家的时候,居心不良地煽动群众叫粮。在社员大
会上,富裕中农王长海,端来一甑子蒸菜放在院心,老婆淌眼抹泪地说,他们早就没米吃了。
王家两口一出头,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也跟在中农屁股后面“叫苦”,一时间,弄得乡政府乌
烟瘴气。谢林为了“壮大”声势,想再找个能放大炮的社员,接着再轰一下,来一个火上加
油,让叫粮的劲头达到“高潮”。他向群众当中看了一眼,立刻找到了老牛筋。他觉得老钮是
个有威信的社员,又是农业模范,如果戳他一火,让他在会上吼上几声,大辩论就会出现个新
的热闹场面,县委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了。他以为这个主意和这个对象都不错,当即站起喊道:
“老钮大爹,你家缺多少粮,可以当众说一说。”
他脸上做出关心的表情,②两只小眼睛,闪着鬼祟的亮光。
老钮早已憋了一肚子的气。一些颠倒黑白的叫喊,气得他眼珠子快要翻转过来。几次想要
发作,看见社干部、党员们都没出气,他认为,也许运动刚才开头,所以咬紧牙关忍住了。听
到谢林点了他的名,知道找他当炮手,再也压不住心头的冲动。他站起来,拨开人群,几大步
走到甑子跟前,抬起黑道道的眼睛,眼眉毛像两条毛辣虫似的,直向一起鼓拥。他大声大气地
说:
“你问我吗?告诉你:我们完全够吃,一点也不缺!”他大喊着重复一声,“一点也不
缺!"喊完,眼睛向叫粮的人们闪电般一扫。
这时,人群中有人小声咕啷着:“看,老牛筋要发作了。”
谢林吃了一惊,想道:“我把对象找错了。”立刻说,“这可真怪!人家许多户都缺,只
有你们……”
③不等谢林说下去,老牛筋大手一举,插上来说:“这有什么可怪的!不缺就是不缺!”
“每人粮食四百斤,是大家同意,会上通过的。可是有些人,白天三顿不饱,要吃上四
顿;晚上开开‘消夜',就是五顿。有些人,卖去粮食换酒喝;有些人,拿着粮食整黑市,粮
食是这样不够的。你这支书可好,不问大家为什么缺粮,单问大家粮食不够吃!我敢说,你整
错了!”说着,猛然一转身,一脚把甑子踢得满地乱滚一一
谢林又急又气,跳起来指着老钮大喝:“好哇!你扰乱会场,破坏辩论,民兵呐,来!
维持秩序!”
老牛筋并没被他吓倒。⑷他像一座雕像似的,屹立在谢林面前。民兵走到身边,看到老牛
筋眼中迸着火星,攥紧的两只大手,生仿两个大铁锤,哪里还敢捆他。他们说了不少好话,让
他回家去了。
第二天晚上,老牛筋仍然出现在套墙上高力架坐在原来的老地方。谢林看他重又到会,为
了争面子,要老牛筋当众检讨,并且威吓他:如果不肯检讨,就把他送到县上。那些叫粮的
人,也帮腔助威,喊着要他检讨。老牛筋站起来,走到台阶下面,指着上面的谢林,厉声问
道:
“是你让我检讨吗?告诉你,谢林,你整错啦!我钮进金活了五十三岁,在反动派面前也
没认过输,现在是人民当家,我没有错,不能检讨!就是错了,共产党、人民政府要我检讨,
我也不在你面前检讨。我敢说:将来我两个说不定是谁来检讨!”
钮大妈站在一边,吓得全身打抖,死拖活拖地把老僧牵出会场。
第三天晚上,老牛筋还是大摇大摆地在会场上露了面。人争正气,鱼争上水,老牛筋可不
是临阵退缩、胆小怕事的人。临来之前,大妈看见老僧又要闯上乡政府,她横拦竖挡了好一
阵,不但没起作用,反倒遭老信大吵一台;既然拦挡不住,只好陪着他来“冒险”了。走在路
上,大妈一个劲劝说:“小新他爹,今晚如果让你检讨,你就检讨吧。"老钮回转身来,道:
“你当我故意跟谢林扯筋捣蛋吗?我是为了‘三定‘!他说粮食不够吃,我偏要说够吃!我
要跟他见个实。他再让我检讨,我背起家里的余粮,跟他到县委会上去讲理!我检讨个球!”
他又理直气壮地闯进乡政府。
走进乡政府一看,会场上的气候变了。今晚上主持会场的是总支书记,县委副书记也在
场。谢林气瘪瘪地坐在一边,脸色白沙沙的,脑壳垂在胸前,好像不敢看人。那些叫粮最凶的
人,一齐躲在人背后,缩头缩脑的,不像前两天那样眉飞色舞了。
今晚发言的,是另一派人。他们说出的话,又直道,又真实,而且每个人在讲话里都提到
他一一老牛筋,说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老钮长长吁了一口气,立刻心平气和了。
辩论的结果一一不缺粮。
—5—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牛筋对自己的脾气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虽然爱党、护党,但是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正
脾气,始终不愿入党。
B.新中国成立前的老牛筋勇敢反抗地主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的老牛筋依然不失顽强抗争的精
神,坚决反对错误的“叫粮”行为。
C.右派分子谢林居心不良地煽动群众“叫粮”,还想利用老牛筋,老牛筋看穿了这一阴谋,气
得发作了“老牛筋脾气”。
D.虽然谢林威逼利诱老牛筋,钮大妈也三番五次乞求老牛筋,但是固执的老牛筋坚定认为自己
没有错而不愿意检讨。
7.下列对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仅仅”一词强调了老牛筋后面发脾气次数少,说明土地改革使老牛筋满意。
B.句子②中“闪着鬼祟的亮光”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右派分子社总支副书记谢林的狡诈。
C.句子③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老牛筋在面对恶势力时直率和毫不妥协的态度。
D.句子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雕像的姿态作比,表现了老牛筋刚正不屈的形象。
8.本篇小说塑造老牛筋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4分)
9.本篇小说的情节不止一次突转,请指出并分析其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文公攻原,襄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日:”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
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材料二:
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禁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猎
山,下临方淮,其乐他人遗老而忘死“王曰:"荆台乃
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怒而击之。于是令尹子西驾安车四马,经于殿下,
—6—
曰:“今日荆台之游,不可不观也。”王登车而拊其背曰:“荆台之游,与子共乐之矣。”步
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不敢下车,愿得有道,大王肯听之乎?"王曰:“第言之。”令
尹子西曰:“臣闻之,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为人臣而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
诛也。若司马子蔡者,忠臣也;若臣者,谀臣也。愿大王杀臣之躯,罚臣之家,而禄司马子
蔡。"王曰:“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令尹子西
曰:“欲禁后世易耳,愿大王山陵崩陋,为陵于荆台,未尝有持钟鼓管弦之乐而游于父祖之墓
上者也。”于是王还车,卒不游荆台。孔子从鲁闻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谏之于十里
之前,而权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乐使人遗A老而忘死B人C君游者D尽E以亡其国F愿大王G勿往H游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文中指约定,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终期于尽”中的“期”意思不相同。
B.“士有从原中出者”,定语后置句,与《荀子•劝学》“筋骨之强”中的文言句式相
同。
C.“引辔而止”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引壶觞以自酌”两句中的“引”意思相
同。
D.第,文中是“只管”的意思,与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中的“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攻打原国,十天没有攻下,便按照原计划,在原国正粮尽力竭的情势下鸣锣收
兵;他这一诚信之举,使原国人和卫国人归降了他。
B.楚昭王想要到荆台游玩,司马子禁劝说他不要前去,楚昭王却认为荆台是自己的领地,
拥有领地并且游览那里很正常,不应该受到阻止。
C.令尹子西说,就算是最严酷的刑罚也不足以惩罚阿谀君主的臣子;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
臣子,希望楚昭王杀死朝中这些阿谀君主的臣子。
D.孔子在听到晋文公放弃攻原的事情后,赞扬了晋文公在听了令尹子西劝谏楚昭王的事情
后,赞扬令尹子西的策略能够影响到后世子孙。
13.把材料中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4分)
(2)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4分)
—7—
14.晋文公和楚昭王面对臣子的进谏时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暮春感怀戴叔伦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①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②去后韶华①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注]①剩水残山:原指人工开凿的池塘和假山,后来也用以指国土分裂,山河不完整。②
东皇:司春之神。③韶华:春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题目交代了时间,同时也点明了诗歌内容:抒发暮春时节的情怀。
B.杜宇凄凉的叫声就已勾起诗人漂泊之愁,登楼眺望更增思乡怀远之情。
C.“歌扇”“舞衣”两词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往昔的欢乐美好时光。
D.诗歌通过春天的逝去揭示出时光的流逝,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怀。
16.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明写作文时想引用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似的两句古诗文,他想起了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Ao
(2)小刚喜欢随意转发网络新闻和段子,从不考虑常识,也不多方求证,好友小明说,这样
不好,毕竟我们刚学的《石钟山记》中说“▲,A。
(3)“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唐宋诗词中,文人常
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如“▲,▲”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四十年轮椅生涯,肉身的痛苦可想而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充满力量的无形心魂去战胜和
超越这种有形的痛苦。幸与不幸,要纵观一生的心路。把活着当作奖赏,依然心怀感恩,才能
创造很多的可能性,就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轮椅
—8—
上,史铁生将他对生和死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对身与心的思辨等都写成文字,他从
肉身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用智慧的双眼观察世界,以纯洁的心魂感悟生活,他活成了一束光,
并且光芒万丈,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人永远在路上,要做的就是①地走好人牛之路,而不是轻言放弃,这就是过程的
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谁②做,谁的痛苦就更多些;谁欣然前行,谁的快乐就更多些。
有时读史铁生,像是进了一条悠远而变幻莫测的隧道,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用智慧的双眼观察世界,有许多生活感悟,引导许多人
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田本相先生提出:“曹禺诗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如《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
不仅标志着中国话剧成熟,而且也是诗化现实主义传统形成的标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
视为中国话剧由他者变为本家的标志。作为综合的舞台艺术,中国话剧①,不仅是戏
剧文学实现蜕变的过程,而且是从戏剧文学到舞台艺术各主要艺术门类整体实现质的飞跃的过
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以张骏祥、陈鲤庭等为代表的一代话剧导演,不仅以各自艰苦卓
绝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对话剧舞台整体艺术的共识,而且在戏剧美学观念上有了整体的提升,从
而形成了不同的导演思想和导演风格。其中,黄佐临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中西融合的导演风
范,张骏祥、陈鲤庭、贺孟斧等在《北京人》《屈原》《风雪夜归人》中对中国式诗化戏剧的
各具个性的表现等,都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审美足迹。与导演们的奋进同步,这
一时段的中国话剧代表性表演艺术家们也在舞台上打出了一片艺术新天地。话剧舞台上,涌现
出了屈原、林冲、婵娟等人物形象。大量事实表明,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起步于田汉等
人的浪漫主义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已经②。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向
世人昭告:此时此刻,话剧不再是中国文化的他者,而是③。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人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事实,或者虽然有所察觉却未
能予以重视并对它做进一步的思考。这使话剧无形中就被视为一种保留着顽固的异质性的艺术
样式,一种几乎不可能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戏剧的艺术样式。在某种程度上,这实际上是一种
类似古人所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保守的心态和文化意识、观念的反映。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打”与文中加点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
B.我在隔壁超市买了一封铅笔。
—9—
C.早上起床太早,他不停地蓑哈欠。
D.年轻人要敢打敢拼,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2个字。(6分)
22.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
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
(改编自张艺然的《榜样》)
材料二:
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
土,还是钦佩他在奋斗之路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
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鹫?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0—
1.D(“更因北宋诗人晏殊的《金灯花》一诗而声名远播”于文无据)
2.B(“在任何环境中都可随遇而安”说法绝对)
3.D(A项,偷换概念,应该是石蒜的花蕊,像一位位穿着华丽舞裙的舞女;文人墨客自古对石
蒜艳丽奇特的花津津乐道并非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B项,“花朵却很美丽,因此石蒜被西方
人称为‘奇妙百合’”强加因果,被西方人称为“奇妙百合”,是由于石蒜独特的生长方式。
C项,“开花时香气四溢”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实际上,包括忽地笑在内的多数石蒜属植物
几乎没有香味”可知)
4.第一问:石蒜隶属于石蒜科,但并不是一种“大蒜”,大蒜在葱属。第二问:石蒜有很好的药
用价值。其中的石蒜碱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同时具有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功效,而其中
的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则是治疗小儿麻痹症的重要成分。(每问2分)
5.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②风趣性:如“在碧绿的草地上
绽放出艳如火球般的花朵一一这是独属于植物的'多巴胺穿搭'”。③通俗性:如“花叶老死
不相见”“正因如此,民间寓意它为‘相念相惜永相失’,赋予它一种‘永远无法相见’的悲
伤”,将专业性很强的科普语言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每点2分,能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即可)
6.A(“但是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正脾气,始终不愿入党”理解错误。根据“等我改改再说吧”
等可知,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正脾气”,也没有“始终不愿入党”)
7.B(“动作描写”错误,应是“神态描写”)
8.①体现坚忍不拔的品质,弘扬正气和勇气。老牛筋不向恶势力低头,坚持原则和正义,敢于在
公众面前坚持真理,不畏强权,表现出极大的正气和勇气。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身边的人,也
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和勇气。②反映社会转型中的个体坚守。老
牛筋在新社会中的积极表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个体的觉醒和坚守。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始终
站在正义的一边,体现了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③揭示社会斗争中的正义与邪恶。
小说通过描写老牛筋与右派分子谢林的对立,揭示了社会斗争中的正义与邪恶。通过老牛筋的
坚持和斗争,最终正义得以彰显,邪恶势力被揭露和打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9.①第一次:谢林本以为老牛筋会帮助“叫粮”,不料得到了老牛筋的一番控诉,表明老牛筋认
清了谢林的阴谋诡计,体现老牛筋不愿助纣为虐的刚正形象。②第二次:谢林本以为老牛筋在
自己的威逼利诱之下会当众检讨,老牛筋却刚正不屈不愿检讨,表明老牛筋不畏强权,坚决维
护党和国家的粮食政策。(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10.BDF[(原文标点)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11.C(A项,“遂与大夫期”中的“期”为“约定”的意思,“终期于尽”中的“期”为“及、
至”的意思。B项,两个短语都为定语后置句。C项,“引辔而止”中的“引”是“拉”的意
思,“引壶觞以自酌”中的“引”是“举、拿”的意思。D项,“第言之”中的“第”是“只
管”的意思,“这次第”中的“第”是“光景、情形”的意思)
12.C(“希望楚昭王杀死朝中这些阿谀君主的臣子”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愿大王杀臣之
躯,罚臣之家,而禄司马子泰”可知)
13.(1)于是下令撤兵离开原国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晋文公这样
讲信义的君主,怎可不归附他呢?”(得分点:“去”“信”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我能够停止(这种游览的行为),听从你的话,也只不过能够禁止我游览罢了。(得分
点:“听”“独”各1分,句意2分)
14.①臣子劝谏晋文公趁机攻打原国,但是晋文公没有听从,他想做一个讲诚信的君主。②司马
子泰劝谏楚昭王不要到荆台游玩,楚昭王怒斥了司马子禁。③令尹子西劝谏楚昭王,楚昭王
听从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1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限攻下原
国。可是攻打了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有个从原国
回来的战士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臣子们也劝谏说:“原国
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晋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
跟大夫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
到。”于是下令撤兵离开原国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晋文公这样
讲信义的君主,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人纷纷翩翩攀晋亮云。答音再次他听到这件事,便
说:“有像晋文公这样讲信义的君主,怎能不跟随他呢?”于是也归降了晋文公。孔子听说了,
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材料二:
楚昭王想到荆台去游玩,司马子禁劝谏他说:“假如去荆台游玩,左侧有洞庭湖,右侧有
彭蠡湖,南侧可以看到猎山,台下紧挨着方淮,这种游玩的乐趣会让人忽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
老去并且忘却死亡。前去游玩的君王,都会因此葬送自己的国家。希望大王不要去那里游
玩。”楚昭王说:“荆台是我的领地,拥有领地并且游览那里(很正常),你为什么阻止我游览
呢?”生气地斥退了司马子蔡。在这时令尹子西驾着四匹马拉的车,直接来到殿前拜见楚昭王,
—12—
说:“今日荆台之行,不能不去观赏啊!"楚昭王上车拍着他的背说:“此次荆台之行,我与
先生共同赏乐。”马行走了十里路后,令尹子西拉住辔头使马车停下来,说:“微臣不敢下
车,希望说一些有关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话,不知大王能不能听一听呢?"楚昭王说:“只管
说吧。”令尹子西说:“微臣听说,身为臣子而效忠于君王的人,高官厚禄都不够赏赐给他;
身为臣子却对君王阿谀奉承的人。再残酷的刑罚也不足以诛杀他。像司马子蔡这样的人是效忠
于君王的,像微臣这样的人是对大王阿谀奉承的。希望您杀死微臣,查抄微臣的家,用来赏赐
司马子蔡。”楚昭王说:“如果我能够停止(这种游览的行为),听从你的话,也只不过能够禁
止我游览罢了。后代游览荆台,没有节制的时候,怎么办呢?”令尹子西说:“想要禁止后代游
览荆台很容易,到大王逝世之时,将陵墓建在荆台,好像从来没有拿着助兴的乐器在祖先之墓
上游玩的子民吧。”于是楚昭王驾车还宫,再也不去荆台游玩了。孔子在鲁国听说后,说:
“真好啊,令尹子西!在十里之外劝谏昭王,还能谋虑到百代之后。”
15.C(“歌扇”“舞衣”两词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舞女)
16.①借助典型意象抒发情感。诗人选取了“杜宇”“落花”“飞絮”“歌扇”“明月”“舞
衣”“彩云”等典型意象表达情感,含蓄委婉。②运用借代,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诗人以
“歌扇”“舞衣”代女子,既简洁又直观,情韵悠然。③巧用对比,强化情感。昔日游览时
的落花飞絮、多情女子、美好情怀和今日的孤寂飘零、凄凉寒冷形成对比。④情景交融。诗
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感怀。比如“杜宇声声唤客愁”
“落花飞絮成春梦”,通过杜鹃鸟的啼叫和落花飞絮的景象,渲染了暮春时节的哀愁氛围,
情景交融,情感与景物互相映衬。⑤运用典故。诗中运用了典故,如“杜宇”指杜鹃鸟,传
说杜鹃鸟的啼叫声中含有“归去来兮”的悲鸣,象征着思乡之情;“东皇去后韶华尽”中的
“东皇”指春天的主宰,春天过去了,韶华也随之消逝,借用典故表达时光飞逝、青春不再
的感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17.(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②唉声叹气(长吁短叹)(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
可给分。①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②唉声叹气:因伤心、愁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
的声音)
19.①原句使用对偶,“用智慧的双眼观察世界,以纯洁的心魂感悟生活”句式整齐,朗朗上
口,强调了史铁生是如何从肉身的痛苦中挣脱出来而活成一束光的。(2分)②原句使用比喻,
—13—
把“他”比作“一束光”,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文章、思想和人格魅力散发出光芒,照亮了许
多人前行的路,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分)③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没有生动的描绘,内
容简单,只是叙述他引导许多人前行。(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
情给分)
20.D(D项加点的“打”与文中加点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均为动词,意为“奋斗、拼
搏”。A项加点的“打”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心得体会分享
- 贷款电销培训
- 《民法典》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 航空航天器部件重量优化策略
- 幼儿园各类安全预案
- 二零二五版授权经销协议书
- 外籍教师招聘合同
- 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合同
- 年薪制劳动合同法
- 二零二五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
- 2025年03月黑龙江绥化市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公开招聘116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计划
- 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青岛版(2017)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4.14《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课件
- 直击重点的2024年ESG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5年审计监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nginx面试题及答案100道
- 综合与实践+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非营利组织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 家电行业品质部门的质量提升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