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四川省苍溪试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确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化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选择有实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3.西周人认为:上天无上尊严,但管不到人间每一人的私事,只有天子有资格与上天沟通。但天子的恳求,不是天子一人的要求,而是代表公共利益。这一观念A.蕴涵着确定的民本色调B.减弱了“家国一体”的基础C.扩大了“天人感应”的影响D.旨在限制周王专制权力4.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孟子则认为圣人因其道德修养“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方能称之为圣人:而荀子提出“君子至德,默然而瑜”,意在颂扬遵循道德的人。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同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道德完善是实现政治统一的关键D.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5.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可以相识的6.两汉时期,政府虽多次严禁百姓私自为血亲报仇,但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官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也往往对血亲报仇者宽大处理,甚至予以褒扬。这说明两汉时期A.官员没有法律意识 B.社会冲突尖锐C.儒家伦理观念强化 D.中心集权减弱7.自昭帝、宣帝到西汉末年,丞相共22任,其中齐鲁人占8人次,人数所占比例相当可观。这表明A.汉代开国元勋多为齐鲁人士B.其他地域士人缺失从政途径C.儒学具有特别地位D.门阀制度基本形成8.汉律允许某些亲属之间相互首谋躲藏,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唐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这反映出汉唐法律A.忽视了社会秩序稳定B.体现了伸礼屈法思想C.消退了家庭内部冲突D.凸显了仁政治国理念9.儒学发展史上出现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宗法制逐步瓦解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汲取糯合诸子学说D.程朱理学兴起10.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更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化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1.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B.理学重礼轻法C.礼制繁琐严苛D.礼制趋向世俗化12.南宋儒生宋伯仁爱梅、种梅,长期视察、记录梅花各种形态,绘成了梅谱。他曾在视察到梅花有的花形像一把扇子时,联想到这个是儒家教化天下,并赋诗说明。这反映了宋伯仁A.践行格物致知主见B.坚持独特的求理方式C.对儒学相识的僵化D.认为“宇宙便是吾心”13.阳明心学反思程朱理学,旨在通过对心性的强调,使外在的天理内化为人的自然情感。这一变更A.解决了人欲泛滥的问题B.颠覆了人们对理的相识C.确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知行合一的求理方法14.古代中国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写作重点内容的这一变更,暗合了明末A.近代科学方法的产生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C.西方科技成果的传入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家探讨科技的动机大致有三:其一,出于国计民生的须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经学的目的。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技艺先进B.重理论C.儒学化D.体系完整1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历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爽”,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大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爽”、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17.“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见,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这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渐渐成为社会主流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D.儒学起先汲取佛道思想18.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19.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嬉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深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0.秦朝时囚徒程遂整理和再造的隶书,得到政府的确定。这是出于当时A.王朝初建文化宽松B.文字统一的须要C.国家事务日益繁杂D.书写材料的革命21.如下图为元朝王冕的《墨梅图》(局部)。画面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作者以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该画作者旨在A.表达个人情感B.描写真实景象C.反映多彩生活D.颂扬旺盛盛世22.元朝仕途中,由宫廷亲军入仕者约10%,吏员入仕者约85%,以儒晋身者约5%。这客观上有助于A.扩大统治基础B.发展戏曲副业C.提升官员素养D.消退冗官冗兵23.明末冯梦龙自己科举未中,但出版了很多与科举有关的畅销书,而且还出版了不少通俗文学,包括戏曲、歌谣、小说、笑话集等。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考试关注通俗文化B.文人价值出现根本转折C.社会文化需求多元化D.文人入仕途径变更24.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阅历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精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务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变更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25.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起先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心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独创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7.阅读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数不胜数、异彩纷呈的珍品。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汉赋B.楚辞C.话本D.散曲28.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扩散(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观赏。汉武帝在长安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沟通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相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确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30.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探讨历史的史料价值第=2\*ROMAN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探讨。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莫非舜不阻挡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挡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欢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行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很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依次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确定人们欢庆“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详细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精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更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说明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探讨表明,所记日食绝不行能发生。日食记录尽然因政治上的缘由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期概况商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两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不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丈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隋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互一般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确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士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CCAABCCBDC11-20DACBCACADC21-30ABCBCBBBCC1.【答案】C【解析】“自然没有了”符合道家的顺其自然,“严惩严管”属于法家的严刑峻法,德’和‘礼’属于儒家的主见,“从平民百姓中选择有实力的人”属于墨家的尚贤,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宗”,是一个会意字,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像宫室屋宇之形,则“”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答案】C3.【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周王代替天子管理民间事务,天子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故说明周王有“敬天保民”的天人观,蕴含了民本思想,选A;周人的天人观强化了周王地位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解除B;“天人感应”思想形成于汉代,解除C;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除D。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至关重要,荀子颂扬遵循道德的人,这体现了三位思想家对个体应当自觉追求道德自律的强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同等的意义;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道德完善对实现政治统一的作用;D选项错误,这些思想观点并非只针对国君,而是对社会中全部成员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答案】B【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化,“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所以本题选B。CD两项所反映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并非家共同的主见,所以可以解除C和D。材料的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并不涉及政治主见,所以A项是错误的。6.【答案】C7.【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自昭帝、宣帝到西汉末年的宰相任职人员主要出自齐鲁。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齐鲁是孔子的家乡,宰相任职人员大部分出自齐鲁主要和儒学独尊有关,C项符合题意;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已经是西汉中期了,A项解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是可以通过察举制出任政府官员的,解除;门阀制度的形成是在魏晋时期,D项解除。8.【答案】B【解析】汉代到唐代法律,允许躲藏罪犯由亲属扩大到部曲等人,表明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加深,这也是关注家庭秩序稳定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解除;C项属于过度解读该政策,解除;仁政是强调统治者实行与民养息 的政策,解除D项。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理学经过朱熹改造后,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其中儒学经典以朱熹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主,体现的是儒学发展向“四书时代”的转变,D项符合题意;宗法制体现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A项解除;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B项解除;理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糅合诸子学说的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主旨不符,C项解除。10.【答案】C【解析】“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礼(等级秩序)”,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人伦”,所以“周孔之道”被“孔孟之道”取代的缘由是程朱理学的推动,故选C。A项不是缘由,B项“深化人心”太确定,D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不能成为变更的缘由。11.【答案】D【解析】由“士庶接纳”可以推断出礼下庶人,士庶皆用一套礼制程序,体现的是礼制的世俗化趋向,故选D;理学注意格物致知,强调的是自律,A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礼但并非轻法,解除B;材料未言及礼制详细的程序,解除C项。1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曾在视察到梅花有的花形像一把扇子时,联想到这个是儒家教化天下,并赋诗说明”可推断宋伯仁的求理方式是:通过探究梅花获得理的认知,体现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故选A项;宋伯仁的求理方武与朱熹主见一样,都是格物致知,解除B项;儒学僵化是在明清时期,解除C项;D项为陆九渊的主见,解除。13.【答案】C【解析】材料“旨在通过对心性的强调,使外在的天理内化为人的自然情感”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力气,认为人通过内心的反省来明理,故选C项;A、B项属于确定表述,解除;王阳明主见知行合一,解除D项。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一向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故历史农书颇多,但同时轻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体现的是《天工开物》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出现的“工商皆本”思想相符,B项符合题意;近代科学方法是以试验和推理为特征,材料未体现,A项解除;材料未涉及西方科技成果的传入,C项解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记是雇佣关系的出现,D项解除。15.【答案】C【解析】由民本、仁、孝、经学等得知科技受儒家思想影响,C项符合题意;技艺先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解除;中国古代科技轻视理论,B项解除;中国古代科技未形成完成的体系,D项解除。16.【答案】A【解析】周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服装在周代礼乐制度上的表现,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分封制和宗法制渐渐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渐渐形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服装的变更趋于“清爽”。唐朝政治安定,经济旺盛,对外沟通频繁,人们的服装也显得“丰满华丽”。宋朝统治者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理学兴起,人们的穿着不再彰显特性,突出了服装的“理性美”。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7.【答案】C【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故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时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B项错在“社会主流”二字;儒学起先汲取佛道思想起先于东汉以后,故D项错误。18.【答案】A【解析】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更而变更,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藏书》是李贽的代表作,A项正确。19.【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2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统一文字是小篆,但是小篆书写较为困难,不利于文字传播效率的提高,因此民间通行更便捷的隶书,C项符合题意,B项解除;秦朝实行文化专制,解除A项;书写材料的革命是西汉早期发觉的造纸术,解除D项。2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作者以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A项符合题意;文人画强调的是写意,不写实,B项解除;材料未涉及多彩生活和歌颂旺盛的盛世,CD项解除。2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元朝仕途中,由宫廷亲军入仕者约10%,吏员入仕者约85%,以儒晋身者约5%”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不重视科举制,甚至一度废除科举,文人仕途被堵塞,被迫投身戏曲事业,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元朝选官的封闭性,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A项解除;元朝对学问分子的不重视做法不利于官员素养的提高,C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选官方式,与冗官冗兵无关,D项解除。23.【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社会关注科举文化或通俗文学,分析得出当时社会不再是以科举文化为重,说明文化需求多元,故选C;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并非关注通俗化,解除A;B错在“根本转折”;明清时期的选官方式仍旧是科举制,解除D。24.【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阅历证,证明西洋历法更精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确定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25.【解析】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行能独创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正式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C2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实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行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27.【答案】B【解析】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属于先秦文学作品,故选B项;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解除A项;话本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解除C项;散曲是宋元时期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解除D项。28.【答案】B【解析】由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观赏,汉武帝在长安实行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从秦二世到汉武帝,从贵族统治者到一般民众、乃至从汉人到西域人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宠爱,体现了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选B项;材料主要提及秦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