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据考古发现,与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风
格相似的楚文化土坑竖穴墓和陶俑、器物出现在苏南、浙江一带,代替了本地吴越文化的土墩墓和印文
硬陶、原始瓷器。这表明()
A.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
B.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
C.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致
D.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产生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信息表明,楚文化对苏南、浙江一带吴越文化影响深刻,反
映了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贡献,D项正确;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当前考古尚未确
定,排除A项;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与史不符,排除B项;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
致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代中医学成就突出,以至于正统中医学被称为汉传中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等典籍是这一时期中医学的突出成果。这些著作()
A.记载了青蒿抗疟的方法B.反映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C.展现了中医实践的经验D.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记载了青蒿抗疟的方法的是东晋《肘后备急方》,反
映了中医药学的成就的是《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的是《黄帝内经》。因此,所涉中医著作
都总结了中医实践的经验,C项正确;记载了青蒿抗疟的方法的是东晋《肘后备急方》,不能反映其他中医
学成果,排除A项;反映了中医药学的成就的是《神农本草经》,不能完全反映材料,排除B项;奠定了中
医理论的基础的是《黄帝内经》,和材料不完全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以下为唐朝天宝(742-756)至大历(766-779)年间某地户籍资料所见民户受田情况统计表(数量单
位:亩),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永业田口分田园宅地
合计应受已受未受
应已未
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
受受受
61户846928865584172015241966610129853121184474
已受或
未受数
与应受-33.866.2-88.611.4-19.680.4-3763
数之比
(%)
A.政府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赋税征收主要依据田亩多寡
C.土地兼并之风得到有效遏制D.赋税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
“唐朝天宝(742-756)至大历(766-779)年间某地户籍资料所见民户受田情况统计表”可知,题干史事
所涉时间在780年以前,内容为民户受田情况统计,表明均田下民户受田严重不足,导致赋税负担不均,
由此得出赋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D项正确;两税法实施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弱化,排
除A项;赋税征收主要依据田亩多寡是两税法实施的结果,排除B项;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并未
得到有效遏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苏轼《赤壁赋》有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文中的“壬戌”年即1082年,宋朝经历的重大史事是()
A.熙丰变法B.绍兴和议C.庆历新政D.靖康之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干支纪年壬戌年对应年号纪年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
宋朝重大史事为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因其处在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故称熙丰变法或熙宁变法,
A项正确;绍兴和议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B项;庆历新政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C项;靖康之变在
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
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赞誉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
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A.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C.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D.开辟了中西交流的新通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唐宋至明清
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茶马》诗中“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的赞誉,说
明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文化的认同,这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边疆治理能
力得到提升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茶马古道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关系,
排除C项;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的道路,并不是中西交流的新通道,排除
D项。故选B项。
6.下图为1872年詹天佑出国留学前,家人和政府签订具结书(保证书)的内容。这反映出()
具结书
兹有子天佑情愿赴宪局带往花旗国(美国)建业,学习机
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派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
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
曾祖文贤,祖世鸾,父兴洪
A.民众对留学教育已趋之若鹫B.中体西用观念影响对外交流
C.政府主导学堂选官制度变革D.近代化教育由此拉开了大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
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派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信息,可知詹天佑
出国留学前,家人和政府签订的具结书,说明当时清政府对出国留学的限制,反映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影响,
B项正确;材料中詹天佑出国留学前,家人和政府签订的具结书,不能说明民众对留学教育趋之若鹫,排
除A项;材料主旨“中体西用观念”,而没有涉及主导选官制度的改革,排除C项;近代化教育开始于洋务
运动时期,此时近代化教育已经开始了,不是由此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7.山西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协同庆票号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分庄遍布全国,多达33个。下表为
民国二年(1913年)协同庆的主要存放款统计表(单位:两),据此可知()
分
庄平遥长沙汉口成都重庆西安三原凉州兰州
总号
存
742724170324256451227448326218027487491887359895
协
款
同
放
庆
12539741050181680325435215850187543720895598986217
款
A.信义为本促进经营迅速扩展B.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齐头并进
C.西南西北地区获得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平遥协同庆票号分庄重点分布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原
(今属陕西咸阳市)、凉州(今属甘肃武威市)和兰州等西南、西北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为这一区
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项正确;商业经营迅速扩展主要是市场发展的结果,信义为本不是其主要原因,
排除A项;在近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比西部地区高,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齐头并进”与主旨不符,
排除B项;材料主旨“西南西北地区获得发展机遇”,而“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与主旨不符,排
除D项。故选C项。
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
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
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这表
明中国共产党()
A.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B.宣示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
C.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东北对于中国革
命事业的重要性。他强调了如果中国共产党能够拥有一大块包括东北在内的整个根据地,那么中国革命胜
利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c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
线是在建国后提出的,与材料中1945年中共七大时间不符,排除A项;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是在七届
二中全会上指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但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9.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的外交成就。据此可知,新中国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形势
1949年10月1950年9月At冰
①保加利亚194910
2y马尼亚194910
③捷克戴洛戈克194910
④旬牙利194910
•MSR1AWS1M910
@用尔巴尼亚IM911
。丹夏19505
H瑞士19SO,9
9则支配t«19509
A.得到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支持B.与欧美大国外交关系得到改善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外交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
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第一年的外交成就是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项正确;“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支持”属于取得外交成就的表现,
排除A项;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一边倒”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欧美大国外交关
系并未得到改善,排除B项;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从以下两幅反映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漫画中,可以判断小楚同学历史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从物资紧缺到供给充足B.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对内改革到对外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上世纪60年代”“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粮票”等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计
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据“上世纪90年代”“握着钱不知买东西”以及货架上货物琳琅满目等信息可知,
其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影响,所以小楚同学历史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从计划
经济到市场经济,C项正确;“从物资紧缺到供给充足”是表面现象,没有体现背后的本质,排除A项;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在全国的变动,而不是区域性的变化,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对外开放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1.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
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
酒传入中国。材料表明古代世界()
A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
B.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明显多元特征
C.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联系和影响
D.整体世界的发展使各地建立起直接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
中葡萄酒的先后出现地、先后传入地、逐步传播地等信息可知,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的联
系和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
并未强调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
为一个整体,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中世纪前后期西欧基督教堂建筑风格迥异,前期罗马式建筑风格严峻、清寒、简朴,后期逐渐取而代
之哥特式建筑风格复杂、讲究、雅致。哥特式建筑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
城市的文化标志。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罗马文化的逐渐没落B.教权王权的此消彼长
C.封建城市的兴起发展D.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
题干信息“严峻、清寒、简朴”“复杂、讲究、雅致”可知,中世纪前期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
主义的神学居于统治地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再加上蛮族入侵导致社会局势动荡,所以当时的教堂风格
比较简单、清寒,但是中古欧洲的欧洲社会局势逐渐稳定,封建王权逐渐增强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城
市和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冲击了传统神学的统治地位,所以当时的教堂变得雅致和讲究。由此可见,社会
环境的巨大变迁对教堂建筑风格产生着重要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罗马文化逐渐没落的结论,
排除A项;“教权王权的此消彼长”并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封建城市的兴起发展”
仅涉及题干反映的部分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把没收的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用十年分期付款方式卖给农民;1804年
拿破仑颁布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整体看来,这些措施()
A.打破封建枷锁并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B.赢得农民支持革命但迟滞国内市场扩大
C.推动农民将命运与拿破仑政权紧密相连
D.导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雅各宾派把没收的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用十年分期
付款方式卖给农民;拿破仑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整体看来,这些措施赢得农民支持革命
但迟滞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B项正确;打破封建枷锁并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与史实不符,小块土地,使小农经济发展,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排除A项;材料中此项措施从雅各宾派
执政时期颁布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拿破仑失败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4.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
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
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服从无产阶级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摆脱民族压迫并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
C.实现政治民主和社会经济的自主发展
D.通过对外领土扩张建立民族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并所学可知,1916年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文中“民族自决”
内涵包括,一是反对民族压迫,二是主张民族平等,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俄国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团
结的需要,结果是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苏俄和苏联,实现民族的自愿平等与联合,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
“民族自决”的作用,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实现政治民主和社会经济的自
主发展是民族自决的结果,不是民族自决本身的意义,排除C项;材料主旨“民族平等与团结”,而“以
对外领土扩张建立民族主义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下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反映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过程中()
A.英美存在明显的分歧B.浮动汇率制度被采用
C.金本位制已全面恢复D.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
际货币体系,取代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这与材料中“身穿护士服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喜形于色”相符,而英格兰银行与凯恩斯的反映“它不
是我们的孩子,它有金色的头发”相吻合,说明以美国强权为基础的经济秩序形成,而英国对于这个秩序
表达出了不满,英美存在明显的分歧,A项正确;浮动汇率制度被采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材料时
间不符,排除B项;“金本位制已全面恢复”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在两极格局
解体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今存洞穴492个,壁画4.5
万平方米,彩色雕像2400多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材料一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
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胡商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
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
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1900年5月,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引起世界轰动。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
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时局混乱,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
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进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破坏敦煌壁画遗迹,大量敦煌文物就此流散
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在现代,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敦煌
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
——摘编自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角度分析说明晚清时期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
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答案】(1)特点:内容极为丰富,体现多种文化交融及并存的色彩;表现盛唐审美情趣和繁荣气象;着
色以浓郁华丽为主;整体风格积极健康;世俗化倾向明显。(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答案不拘泥于本表
述)
(2)因素与说明:①史料因素:敦煌莫高窟中保存大量壁画、雕塑,出土大量文物,为研究古丝路民族、
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②时局因素:列强入侵,政局动荡,时局混乱,不利于
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③政府因素:政府应对措施不力,西方国家掠走和破坏大量敦煌文物,造成“敦
煌学在外国”的局面。④经济因素:经济落后,制约了敦煌学发展。⑤学者因素: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
与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敦煌学研究之中。认识: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
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前期(中国)。据材料一“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这
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可知,内容极为丰
富,体现多种文化交融及并存的色彩;据材料一“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
现世的幸福”可知,世俗化倾向明显;据材料一“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
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可知,着色以浓郁华丽为主;整体风格积极健
康;据材料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可知,唐
前期敦煌文化表现盛唐审美情趣和繁荣气象。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小问主要因素与说明,据材料
“1900年5月,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引起世界轰动。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得出史料因
素:敦煌莫高窟中保存大量壁画、雕塑,出土大量文物,为研究古丝路民族、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
的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据材料二“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时局混乱,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
为由,拒绝这一提议”可知,时局因素:列强入侵,政局动荡,时局混乱,不利于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
究;经济因素:经济落后,制约了敦煌学发展;由材料二“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
进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可知,政府因素:政府应对措施不力,西方国家掠走和破坏大量敦煌文
物,造成“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从材料二“在现代,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敦煌在中国,敦煌
学在世界”的局面。”得出学者因素: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与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敦煌学研究之
中。
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得出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从文化遗产的作用得
出,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从我们应该采取
的措施的角度得出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17.【农村政策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nmn地主
E3农民
目富农
-I中农
O贫农
注: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11月颁布):②《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
决定》(1942年11月制定);③《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颁布)。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
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
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
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
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
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赵鳏《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百年回顾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
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改革政策。
【答案】(1)示例L选①、②两个法规;变化:频率增长。原因: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
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根据地以“三三制”作为根据地政权建设
的原则;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示例2:选②、③两个法规;变化:频率下降。原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解
放战争的推进;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深入;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逐渐废除。
(2)评价:切实保障了农民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革
命胜利进程;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农村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或答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为建国以后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历史经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题目要求选择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说
明变化并分析原因,如选择①、②两个法规;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主”一词频率增长。据材料中“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11月颁布)””②《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1942年11月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的巩固等
角度去分析,如: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需要;根据地以“三三制”作为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原则;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也可
以选择②、③两个法规,分析原因时结合当时形势的变化去分析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并结合所学可知,切实保障了农民
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革命胜利进程;据材料“进入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
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社会主要
矛盾变化调整农村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或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
合的产物);结合所学可知,为建国以后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历史经验。
18.【能源消费的变迁】
材料一长期以来,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中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
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
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
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
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
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
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
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
基石之一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羯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
美国政府的帮助。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材料二
时间事件
美国政府制定《矿产租让法》,迫使荷兰给予美国公
1920年
司在印尼的石油生产特权
1954年美国控制了中东一半以上的石油生产
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额限制,同
1973年
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
20世纪80美国政府在海湾国家建立大批军事基地,加强对海陆
年代运输通道的严密控制
21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果日益显著,政府借机重塑全球
石油地缘政治的新优势
——根据王佩云等《百年石油中国策:从石油战争走向全球治理》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以来美国石油政策的转变。
【答案】(1)背景:冷战形势下美苏对立,美国需要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
输出国组织停止石油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全球性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巨大;美国原
有的石油政策存在弊端,不适应石油危机背景下美国的需要;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美国对
华政策调整,放宽了石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限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石油开采能力的上升。
(2)述:由尚未形成正式与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到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由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到积
极寻求并控制石油生产地;由石油公司生产供给到官方介入其中。评:政策的转变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是造成国际局势动荡的诱因之一;反映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
额限制,同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国际局
势,石油市场,石油政策,对外方针以及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从国际局势上看,冷战形势下美苏对
立,美国需要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从石油市场看,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停止石油
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全球性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巨大;从石油政策看,美国原有
的石油政策存在弊端,不适应石油危机背景下美国的需要;在对外方针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
正常化,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放宽了石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限制;在科技发展看,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了石油开采能力的上升。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题干“简要评述20世纪以来美国石油政策的转
变”可知,从“述”与“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述”角度看,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
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与“该委员会的主要任
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尚未形成正式
与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到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根据材料一“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
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与“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
助。”可知,由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到积极寻求并控制石油生产地;根据材料一“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
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与“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
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可知,石油公司生产供给到官方介入其中。
从“评”角度看,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制定《矿产租让法》,迫使荷兰给予美国公司在印尼的石油生产
特权”可知,反映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根据材料二“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
额限制,同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策的转变受到
国际局势的影响;根据材二“美国政府在海湾国家建立大批军事基地,加强对海陆运输通道的严密控
制”可知,是造成国际局势动荡的诱因之一。
19.【法律制度】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与思想,在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或有相似之处,或有明显差
异,有时还是文明交流的产物。
材料
中华民国
铸刑书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临时约法
H-I——I-I-------1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集中流转合同协议
- 声乐辅导合同协议
- 塑料井安装劳务合同协议
- 天然气epc合同协议
- 天花材料店转让合同协议
- 土地抵押贷款合同协议
- 型钢构件代加工合同协议
- 土方招标车队合同协议
- 外墙装瓷片合同协议
- 商铺分块出售合同协议
- 2024无障碍设施行业趋势分析
- 2023年茶艺师(中级)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分析余华《活着》中的人性与生存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 小米汽车发布会
- 《神笔马良》课本剧剧本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道教文化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冀少版下册期末测试卷(一)
- 标准预防及分级防护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
- TL-PMM180超低烟尘使用及维护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