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件_第1页
《岳阳楼记》课件_第2页
《岳阳楼记》课件_第3页
《岳阳楼记》课件_第4页
《岳阳楼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总复习——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详解一、《岳阳楼记》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初中三年汇总1.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3.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3)看,细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5.归:(1)归去、返回(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2)在一起(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国:(1)国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2)国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3)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也)《得道多助》(4)国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6.号:(1)háo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8.会(1)会合,聚合(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2)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3)必然,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4)定将(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猎》/会当凌绝顶《望岳杜甫》)7.和:(1)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2)和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3)混和(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9.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王命急宣《三峡》)(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11.居:(1)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记》(2)居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3)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10.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2)尽、到(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非常、最(初极狭《桃花源记》)12.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2)具有,具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3)准备饭食或酒席(故人具鸡黍)《过故人庄》(4)准备(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5)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14.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2)放晴(连月不开)《岳阳楼记》(3)打开(旁开小窗)《核舟记》13.景:(1)景物(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2)通“影”,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15.以:(1)把(屠惧,投以骨)《狼》(2)用

①能以径寸之木《劝学》②必以信《曹刿论战》

③蒙辞以军中之务《孙权劝学》(3)拿、用(悉以咨之《出师表》)(4)凭借

①何以战《曹刿论战》②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5)按照、根据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6)凭、靠(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7)来、用来

①静以修身《诫子书》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③盖以诱敌《狼》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⑤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⑦以观沧海《观沧海》

⑧歌以咏志《观沧海》

⑨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8)因为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④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⑤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9)以致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10)动词,认为

①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1)连词,相当于“而”①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②计日以还;③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16.其:(1)人称代词①它们的,代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②的人③他,代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④他们的,代桃花源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⑤他的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⑥它的仁在其中矣《论语》⑦它,代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⑧它,代草堆屠乃奔倚其下《狼》⑨他的,代屠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狼》⑩他,代指陈尧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⑪它的,代葫芦以钱覆其口《卖油翁》⑫他,代指愚公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⑬它的,代指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2)指示代词,那①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②那,代指桃花林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③那,指小石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⑤其中的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⑥这其间千二百里《三峡》(2)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3)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耶?《马说》(4)表示选择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北冥有鱼》(5)表示祈使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6)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7.则:(1)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便、就/原来是、已经是”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连词,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要是……、就、那么、便、就”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都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就”的意思,或不译。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宋苏洵(4)连词,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句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5)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6)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就是”“是”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7)名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①《论语》六则(8)名词,准则,法则。①以身作则18.然则:

“然则”是指示代词“然”与连词“则”的连用。“然”字承接上文事实,“则”字引起下文的阐述或论断,含有“既然如此,那么(那就)”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19.夫:(1)名词,意思是成年男子或丈夫。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译文:于是带领儿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②未几,夫齁声起。(《口技》)译文:不久,丈夫的呼噜声想起来了。③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译文:这是庸人.发怒,不是士发怒。(2)“夫”与“子”连用,组成“夫子”一词,表示对男子的尊称。①夫子何命焉为?(《公输》)译文:先生对我有什么吩咐呢?(3)助词,读作“fú”,可以用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在句中所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可以不要翻译。如:①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遮盖了月亮。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有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他们有埋伏。用在句中,只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初中此用法极少)如:①岱宗夫.如何?(《望月》)译文:泰山是什么样的呢?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唉”等。(初中此用法极少)如: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啊。(3)指示代词。读作“fú”,相当于“彼”、“此”,可译为“这”、“这个”、“那”、“那个”等。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译文:我看这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20.之:(1)用作代词[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2.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狼》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论语》4.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狼》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狼》6.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7.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8.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10.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2)用作助词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例句: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例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4.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③句式倒装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A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B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例句:1.马之千里者。《马说》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④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例句: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2.怅恨久之。《陈涉世家》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用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例句:1.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吾欲之南海,何如?“去”《为学》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1.而:(1)“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它一般表示以下关系:①并列关系。例: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接前后并列的分句,表并列,可不译)《邹忌讽齐王纳谏》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而”连接前后并列词语,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②顺承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③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例句: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④修饰关系。“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而”肯定表修饰。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句:1.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分别是“往”“归”的时间状语。《醉翁亭记》2.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3.默而识之“默”表示“识”的方式。《论语八则》4.执策而临之《马说》5.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西南”意思是“向西南”表方向。⑤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有两个句子:例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2)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B“而后”,相当于“然后”。例句: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例句:1.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D“而或”,相当于“有时”。例句: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22.为:“为”有三种用法:名词、动词和介词。作名词:例句:或异二者之为?为:心理活动,(上述两种心情)《岳阳楼记》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成为”,“雕刻”,“是”等。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桃花源记》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例句: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因为”、“为了”。例句: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3.于: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例句: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3.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4.其一犬坐于前。《狼》——在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在(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例句: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给3.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给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到(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受制于人”。(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例句: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比24.乃:(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

例句: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例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4)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5)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例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5.微:(1)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无;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6兴:(1)起、起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2)兴起。“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3)兴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4)兴盛。“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7.一:(1)全。“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2)无;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数词,一。“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4)副词,第一次。“一鼓作气”《曹刿论战》(5)副词,与“何”连用,多么。“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8.属:(1)连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所属的。“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4)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29.求:(1)需求,要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奢求。“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要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4)探求。“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二、《岳阳楼记》中出现的常用文言文言句式初中三年汇总(一)省略句——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予”前省略了主语“滕子京”)(2)(《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3)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4)(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5)(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6)(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7)(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8)(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9)(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一)省略句——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10)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12)(鲁师)遂逐齐师。((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13)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一)省略句——省略主语2.对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二)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1.“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2.“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二)判断句3.“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4.“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也”。(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出师表》)(5)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