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F/24/wKhkGWbeJ9mABBZJAAHrQQ0D-9k137.jpg)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F/24/wKhkGWbeJ9mABBZJAAHrQQ0D-9k1372.jpg)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F/24/wKhkGWbeJ9mABBZJAAHrQQ0D-9k1373.jpg)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F/24/wKhkGWbeJ9mABBZJAAHrQQ0D-9k1374.jpg)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F/24/wKhkGWbeJ9mABBZJAAHrQQ0D-9k13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1期)
・考点预览一^
考点34明朝的统治
考点35明朝的对外关系
考点36明朝的灭亡
考点3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考点38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40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
考点34明朝的统治
1.(2024年重庆市A卷)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
A.长城成为明朝与勒程的政权部族界B.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C.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D.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可知,南海诸岛、小琉球等在地图上清晰可见,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D项正确;通
过地图左下角图标可知,长城与政权部族界是两条不同的线,所以长城并不是明朝与勒粗的政权部族界,
排除A项;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清朝完全形成,排除B项;根据地图可知,明朝时期存在建州女真部,但是
这并不能说明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明朝建立时,元朝已经灭亡,排除c项。故选
D项。
2.(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明成祖时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
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这些制度设计旨在()
A.强化专制皇权B.增强监察职能
C.精简政府机构D.防止宦官专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明成祖时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
体制,还逐渐形成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及地方的督
抚制度,都是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排除A项;题干所述重在加强皇权,不是增强
监察职能,排除B项;题干措施并未精简政府机构,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政府的管理,与宦官专权无
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解决倭患B.强化皇权C.增强国力D.发展科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
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
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
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B项正确;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倭患形成于明朝中期,
排除A项;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增强国力不是其
目的,排除C项;明代科举采取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有利于巩固统
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年福建省)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
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这导致明朝()
A.物价不断飞涨B.与清军作战失利
C.官员职权范围缩小D.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
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可知,从太仓库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区分开来,到明神宗时,皇帝可以取太仓
银入内库,这说明国家财政制度被破坏,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国家财政体制问题,并不能直接推出物
价飞涨,排除A项;明朝是被李自成所灭,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体制问题,并不能说明官员职权的变
化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
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C.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15世纪初,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可知“15世纪初,明朝国力雄厚,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是对“明朝国力”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
客观叙述,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230年,孙权
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属
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35明朝的对外关系
6.(2024年陕西省A卷)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B.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C.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开始输往西方D.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
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而不是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排除A项;15
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
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实
际上给明朝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排除B项;火药、指南针等在宋元时期外传,而不是这时期,排除C项。
故选D项。
7.(2024年湖南省)“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
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贸易B.获取财富C.宣扬国威D.增长见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
更重要。”可知,材料中明朝看重天朝的声望以及异域的臣服,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的
国威,C项正确;开展贸易,即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贸易,而材料轻视“物质”,排除A项;获取财富属于
经济目的,而材料轻视“物质”,排除B项;增长见识,即更多的去了解海外,让自己的见识不断的增加,
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朝时,领导抗倭战争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左宗棠
C.林则徐D.关天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
更重要。”可知,材料中明朝看重天朝的声望以及异域的臣服,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的
国威,C项正确;开展贸易,即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贸易,而材料轻视“物质”,排除A项;获取财富属于
经济目的,而材料轻视“物质”,排除B项;增长见识,即更多的去了解海外,让自己的见识不断的增加,
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位著名将领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是()
A.郑成功B.戚继光C.林则徐D.左宗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
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但愿海波平”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希望维护我国沿海安宁的宏愿,B项正确;1662年郑功成打败荷兰殖民
者,收复台湾,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诗句,排除A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他的著名诗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排除c项;左宗棠
收复新疆,“与“海波平”的意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
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羌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D.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
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B项正确;为人类航海事
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是郑和,排除A项;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C项;促使签订中
俄《尼布楚条约》的是康熙帝,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4年新疆)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郑和宝布(模型)《物玛制遗©解国》或K光像
A.元朝的政治统治B.明朝的对外关系
C.元朝的科技文化D.明朝的中外交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郑和宝船(模型)”“《榜葛剌进麒麟图》”“戚继光像”和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
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中国
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它
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明朝的对外关系,B项正确;郑和属于明朝时期的人物,而不是元朝,排除AC项;戚
继光抗倭不属于中外交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36明朝的灭亡
12.(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有学者写诗赞扬一位明朝末年坚守扬州城的名臣:“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
花岭下秋。”该名臣是()
A.张若虚B.高朗亭C.史可法D.盛白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是郁达夫对史可法的评价。史可法为明朝末
年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走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继
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
可法拒降遇害,尸体不知下落,C项正确;张若虚是唐朝诗人,排除A项;高朗亭是清代戏曲演员,排除B
项;盛白沙是革命烈士,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3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3.(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的一系列研学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
查阅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尼布楚条约》
实地考查承德避暑山庄、伊犁将军府
参观博物馆金奔巴瓶、《平定准嚼尔图卷》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文学和艺术的高度繁荣D.边疆内地管理方式一致
【答案】B
【解析】据题干“《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尼布楚条约》,承德避暑山庄、伊犁将军府;金奔巴瓶、《平定准
喝尔图卷》”和所学知识可知,提干信息内容都是清朝时期我国对西藏、东北、西北的治理,因此该活动的
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清朝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文学
和艺术的高度繁荣主要涉及《红楼梦》、昆曲、京剧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涉及边疆管理
信息,没有涉及内地管理信息,无法得出边疆内地管理方式一致的结论,且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
B项。
14.(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朝代人物事件结果
明朝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明末清初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抵御少数民族B.开展友好交流
C.反抗外来侵略D.进行边疆治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分别是对日本倭寇、
荷兰殖民者、沙俄入侵军队等这些外来侵略的抗击,c项正确;题干内容描述的是对外来侵略的抗击,不属
于少数民族,排除A项;题干内容描述的是战争,不是友好交流,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维护国家主权
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争,不涉及边疆治理,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下面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主题:______
西域都护
澎湖巡检司
设置驻藏大臣
A.科技报国B.变法革新C.边疆治理D.中外交往
【答案】C
【解析】结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是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的管理台湾地
区的机构,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因此,题干机构都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科举发明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排除A项;变法革新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等,排除B项;中外交往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6.(2024年山西省)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走近明清遗迹.感知民族交融”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
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A.唐蕃会盟碑B.敦煌莫高窟C.台湾赤城楼D.新疆伊犁将军府
【答案】C
【解析】结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是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的管理台湾地
区的机构,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因此,题干机构都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科举发明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排除A项;变法革新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等,排除B项;中外交往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4年重庆市B卷)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筹划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
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
A.使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B.平定准喝尔部喝尔丹叛乱
C.加强清朝对西北地区管辖D.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时期,清军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管辖,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
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C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他们联合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之后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
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康熙时,蒙古族准
喝尔部首领喝尔丹发动叛乱,最终被平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
特部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
辖。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置()
A.台湾府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时期,清军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管辖,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
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C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他们联合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之后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
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康熙时,蒙古族准
嚼尔部首领嚼尔丹发动叛乱,最终被平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
特部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9.(2024年天津市)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
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
A.背景B.措施C.作用D.目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属于清政府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众多举
措之一,B项正确;册封西藏佛教首领属于管辖措施,而不是背景、作用和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宣政院印”印文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宣政院印'印文,金奔巴瓶”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的佛教规定,达
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防止蒙藏责族操纵转世灵量,清廷特别颁发金瓶,规定选定转世灵
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金奔巴瓶中,由驻
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因此,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C项正确;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说法错误,是西藏不是新疆,排除A项;
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排除B
项;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说法错误,题干涉及的地区是西藏地区,排除D项。故选
C项。
21.(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就西藏地区而言,清朝政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手段,以下能为其提供实证
的是(
A.A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
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项正确;兵马俑军阵与秦
始皇有关,排除A项;宣政院印与元朝有关,排除B项;锦衣卫印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排除C项。故选D
项。
22.(2024年云南省)下表是同学们整理的清朝前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康熙:多次打败嚼尔丹、平定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妥善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A.巩固了西北边疆B,稳固了东南海防
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康熙:多次打败喝尔部、平定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
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
多次战役中打败嘎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
卓发动叛乱,形成的割据势力;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
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
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
篇章。所以,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西北边疆,A项正确;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排除B项;册封达赖、班禅;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等,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排除C项;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
题,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38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3.(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观察下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A.农业稳步发展B.苛捐杂税繁重C.官僚机构臃肿D.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清朝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增长,说明农业稳步发展,A项正确;
耕地面积的增加与苛捐杂税繁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官僚机构臃肿与耕地面积无关,排除C项;题
干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4.(2024年重庆市A卷)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钱币形制的沿革体现了我国古代()
秦圆形方孔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清康熙通宝
A.文化的多样性B.思想的开放性C.文明的延续性D.外交的和平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形制的沿革,基本都沿袭
了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的外形,体现了我国古代钱币铸造文明的延续性,C项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
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钱币形制的沿革,而不是思想的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钱币形制的沿革,属于国内
钱币的演变,而不是与外国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4年湖北省)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是()
明朝最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A.市民文化丰富B.禁海令的颁布
C.手工工场成熟D.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人口的
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
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
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前期人口比明朝时期人口大幅度增
加,体现不出市民文化的丰富,人口增长也与市民文化无关,排除A项;禁海令的颁布涉及的是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题干清朝前期反映的是人口增长情况,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好,国力强盛。与禁海令无关,排除B
项;手工工场成熟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题干数据也无法体现手工工场成熟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
D项。
26.(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该图描绘了苏州的市井
风情。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房屋2000余
栋。该图反映了当时()
A.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B.尖锐的人地矛盾
C.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D.繁华的城市风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据统计,图中共绘有人物12000有余,船近400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中式
房屋2000余栋”和所学可知,《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当时苏州繁荣的城市面貌,D项正确;题干说明的是苏
州城市风貌的繁荣,并未体现当时的对外政策内容,排除A项;题干说明的是城市风貌,并未涉及人地矛
盾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有说明中式房屋的数量,但并未说明其建筑风格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7.(2024年江西省)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人地矛盾突出B.农业生产恢复C.阶级矛盾激化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中期1753年至1851
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说明清朝中期人口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A项正确;人多
地少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恢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地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排除C项;人均耕地
减少是因为人口增长,不是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A项。
28.(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816年,英国派使团访华,因使臣不愿叩头行礼,嘉庆皇帝拒绝接见并令
其即日回国。这说明清朝统治者()
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B.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C.推行开明民族政策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16年,英国派使团访华,因使臣不愿叩头行礼,嘉庆皇帝拒绝接见并令其即日回国”
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英国使臣不愿叩头行礼,对天朝是不敬,这体现了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D项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没有涉及文化专制政策,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
国观念,不是强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排除B项;唐太宗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
中反映的是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3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9.(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以歪曲解释,
制造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A.罢黜百家B.重文轻武
C.“八股文”D.“文字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
加以曲解,借题发挥,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D项正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董仲舒提出
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
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没有联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是宋朝实行的政策,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
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没有联系,排除B项;“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
试的一种文体,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
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40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
30.(2024年云南省)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
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明长城D.北京城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
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
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
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这项工程是明长城,C项正确;都江堰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大运河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题干反映的是军事防御工程,与题意不符,排除B
项;北京城是元明清四代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与题意不符,排除D
项。故选C项。
31.(2024年河南省)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廿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廿薯疏》,指
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
点,介绍其种植方法''可知,”从福建引来甘薯种”体现他注重实践,“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
介绍其种植方法”体现他注重农作物种植经验方法的总结,D项正确;“关注科学理论”没有完全包括材料信
息,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徐光启注重实践与总结,体现不出得到百姓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
徐光启注重实践与总结,不能体现他重视数据分析,排除C项。故选D项。
32.(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在“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小明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
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齐民要术》书影泥活字版《天工开物》插图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
C.交通事业的发展D.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
农书,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
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交通系统合作协议标准文本
- 2025年信息安全与数据合规合同范本
- 2025年共同推进户外休闲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个人企业合作经营年协议
- 2025年二手住宅融资协议
- 2025年交通工具租赁合同互转协议
- 2025年劳动合同保密管理协议书
- 2025年个体工商户店面装修协议
- 2025年中学体育人才培养协议范例
- 2025年二手车抵押贷款协议书策划范本
- 2023数联网(DSSN)白皮书
- 消防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社区养老驿站运营方案模版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餐饮行业品牌介绍商务宣传PPT模板
- 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调查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全册
- 质量源于设计课件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