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_第1页
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_第2页
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_第3页
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_第4页
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再造新动能运营压力越来越大,公立医院进行高质量发展,夯实区域医疗中心地位,似乎越来越倚仗新技术开展和精细化运筹。“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7月19日晚19时,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强生医疗科技特别支持的“远见-医管者说”栏目,以“新技术助力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为题,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线上沙龙应时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黄二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闫勇、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朱元方、上海市肺科医院医务处处长曹卫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潘胜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务处处长陶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务部主任吴勇、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杨秀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陈明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福建省立医院医务部主任林孟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晓岩、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魏锋、上海市胸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郑悦、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处长应娇茜,以及《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执行主编许定河、强生医疗科技爱惜康伤口闭合事业部副总裁张正国等专家、医院管理者齐聚线上,共论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多科室协同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连与意义。本次沙龙的上半场由闫勇主持,下半场两大讨论主题分别由许定河和朱元方主持。“公立医院下一阶段的运营压力将越来越大,真正的出路在于创新。”黄二丹在演讲中表示,包括新冠疫情和高质量发展的严指令,以及精细化运营和绩效国考目标下,公立医院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一情境之下,各公立医院应按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国家卫健委相关要求,落实医、教、研、防、管一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夯实区域医疗中心定位和功能。他解释,落实“医教研防管”,需要创建全院的协同平台,以新型体制和机制做支撑。而医院学科引领的动力,以前靠的是做大做强和专科的不断细分,打造品牌,但随着未来医保支付和DRG及国考的要求,再通过规模做大做强,难度反而越来越大。如何在保证现有规模基础上做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表示,在外部经济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医教研防体系建设并非阻力,而是动力,因为有了压力才能转化为动力。高度整合的医教研防体系建设策略之一,是打造医联体和医共体的专科联盟。例如肿瘤专科联盟创建并运行后,海量的患者全生命周期数据,将对医院进行临床研究非常有利。此外,新一轮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也意在打造专科特色,符合未来的“两层六级”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架构。“当然,所有规划的落实,都需要人去落实,各项任务也要更为科学、具体地分解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黄二丹最后表示。“感谢各医院在当下疫情仍处常态化防控阶段所作出的努力。”张正国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医院管理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之后他表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元宇宙等各种新兴技术的层出不穷,可以看到,新的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他强调,新技术的有效开展,可以助力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重大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一家单位、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可以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张正国表示,强生医疗科技正在孵化大型的创新中心,是亚太地区的第一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同类别中心。中心发展的主旨之一,是加速提升中国基层医疗,尤其是基层临床外科的专科技能。未来三年内,强生将目标确定为培训一百万名基层医护人员。同时,企业还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强生的行业领军作用,更好服务中国医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形成区域均衡布局和有序的就医格局,这是十四五时期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许定河表示,2022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着眼于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而建设高质量的区域医疗中心,毫无疑问,重中之重的工程,是要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和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推进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以及新策略的产出和落地。许定河最后强调,实现以上目标,医院包括医务、绩效办、财务等行政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紧密协同至关重要。统一在医院整体战略之下,多部门的联动将对前沿技术的落地和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激发医院高效运行的新动能。新环境:运行压力是医教研防协同的动力还是阻力?新体系:高度整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对医教研防协同是否有利?新技术:在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和集采广泛实施下,对医院新技术开展有哪些影响?针对讨论环节的第一项议题,曹卫军、潘胜东、陶澄、吴勇、杨秀林等医院医务负责人先后发表了观点。曹卫军做了十年医务管理工作。在她看来,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一样,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她介绍,上海近年的DRG改革,目标在于引导医院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同时节约成本增大产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而新技术开展的同时,其所在医院正不断加大对医疗行为和药耗使用的规范,并在考核上不断加码。此外,医院也对新技术,尤其获奖技术开创者加大鼓励。值得高兴的,是基于以上目标,近年来,上海市医保部门也在新技术入组前,适当上调了相关权重的考量。“在运行压力之下,有的学科发展可能面临萎缩,有的可借势壮大。”潘胜东表示,新技术的开展,医院加大投入是必要的。近年来,医院先后落地两个“五千万工程”,主要针对优势学科的临床科研攻关,加之用于技术创新大赛的奖励。这些举措,将为医院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而高度整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首要条件也是医疗水平的提升,否则谈不上科研成果的产出。接下来,医院正加强与医联体和医共体的联动,将公卫职能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思路转变。”在陶澄看来,适当的压力可以推动医院发展。医教研防体系创建的过程中,全员思维的转变事关医院的顶层设计落实。全员理念与国家要求一致后,多科室协同才能转变为动力。他还举例,医教研防体系像一架飞机,医疗是主体,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医院运营要顺应医保改革大势,而新技术开展,也不能因为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退缩。“当下的顶尖技术,就是未来的普通技术。”陶澄表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将目光放得长远。“勒紧裤带”也要发展新技术,因为这是医院立身之本。“并非对立面,而是互相制约。”吴勇表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医保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控费,节约医保资金,降低患者费用。如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难点。在他看来,医院的发展一直靠创新驱动,解决与医保之间的难题也是如此。药品和耗材的使用,是确保医院诊疗水平的基础和抓手,没有这些工具,何谈患者诊疗能力?他强调,医保当下其实为医院留了部分“腾笼换鸟”的空间,例如当下部分患者诊疗仍可按项目来结算。医院就此可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以及纳入集采的药耗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支付医院开展新技术之上。“医生水平的提升是医教研综合能力进步的根本。”在杨秀林看来,跻身三级公立医院的第一方阵,学科发展的高质量离不开综合人才体系建设。有了人才,才能更好开展与医院能力相适应的高难度手术。在绩效国考指标应对过程中,也能更好开展四级手术和实现CMI值的提升。为此,医院近年来不断引入新技术,同时加大医联体建设力度,将更多可以在社区和基层开展的诊疗及手术“下沉”,做实分级诊疗的同时,更多患者也才被留在当地。新定位:针对各类医院医教研防清晰定位、精准保障的难点?新评价:医院在人才评价中落实医教研防协同有什么挑战?新技术:在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和集采广泛实施下,针对医院新技术开展的影响医院有哪些应对措施?针对这一议题,陈明卫、景抗震、林孟波、王晓岩、魏锋、郑悦、应娇茜等分别表达了个人见解。针对医、教、研、防一体化建设,陈明卫认为,省级和地市龙头医院均可驾驭,但“防”做起来较难,因为其大大超出医院此前运营范畴。他以当下新冠疫情防控为例,认为疫情的监测和快速反应,需要公卫专家和医疗专家的紧密沟通与合作,也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为长久应对紧急公卫事件,甚至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疾病预防目标,设立“公共卫生科”很有必要。否则,医院医务部门未来仍将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在疫情管理上面,这势必影响此部门此前专注业务领域的工作成效。“区域中心建设,强调技术的输出和解决更多临床实际问题,这在医院管理者中已达成共识。”景抗震表示,近年来,医院多措并举,以期在全员中强调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医院的具体做法是,对标申请并获得医院外部科研成果奖项的标准,“双通道”,在医院内部设立同等级别奖项。目标,旨在实现相关技术评审结果的应用,一改以往的职称评审只与论文挂钩状态,让科研更多从临床问题出发,再将成果回馈到临床。“除了医教研,'防’对医院是新课题。在这一领域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势必对现有的医院运行机制带来一定影响。”强调这一点之后,林孟波还表示,在“研”这一领域,希望政策在当下暂时不对二级医院“加码”。因为对多数二级医院来说,实力尚难以企及。针对新技术的开展,林孟波的思路是,虽然医保有很多合规要求,但医院在事实上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因为事关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凡事马虎不得。必要情况下,甚至要加强与地方医保部门的“深度”沟通。众所周知,北京天坛医院以神经专科诊疗闻名全国。近年来,医院先后挂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医学中心名头。在王晓岩看来,正因如此,过往十数年间,医院曾存在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不过时至2018年,医院从北京二环内整体搬迁至四环外后,学科发展思路转变为“强专科、大综合”。在这一思路下,医院近年来一方面继续强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新技术应用,同时也在相关学科“卡脖子”技术上进行攻关。近年来,在DRG改革全面展开后,医院的四级手术占比等指标应对一直非常优秀。“吃透政策,同时不被眼前的病种分组和医保付费瓶颈影响,持续与医保部门保持积极沟通,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医院此前是DRG试点医院,下个月将开始实施DIP改革。”魏锋强调,医院此前一直以DRG为主,为不断提升CMI值和医疗质量,以及难度系数,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他表示,强调这一点,不止出于效益考量,更主要的是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一目标下,更好满足患者的医疗福祉。为此,近年来,医院定期召集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对新技术的开展进行定期审核。此外,医院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在相关机制运行之下,医院学科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此前注重发展,现在注重高质量发展。”作为来自上海的医院医务工作者,郑悦首先向在此前数月间前往上海支援的医务工作者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后他举例,医务工作,重点之一,是在年底协助医院进行科室和医师的“贡献”评定。近年来,医院在以往的工作量、药耗占比等指标评定之外,增加了科研床位的占比,不同科室按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这其实是相当难的。”他强调,因为每一个人对某一医师的年度贡献评定结果都可能不一样。因此,最近,医院修订了一些指标的评定标准,其中便包括对外科医生的三、四级手术比例评定。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在不断催促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我修为”,帮助其在进行临床科研和基本医疗的过程中找到平衡,信心不受打击。“如何实现疾控部门的防控体系与医院的防治体系相融合,各方仍需努力。”在应娇茜看来,作为医院医务部门工作人员,她期待上层的联动机制更早创立;同时,在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上,也需要行业创建相关规范。因为无论如何,更为科学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多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