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探究的文献综述8000字】_第1页
【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探究的文献综述8000字】_第2页
【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探究的文献综述8000字】_第3页
【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探究的文献综述8000字】_第4页
【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探究的文献综述8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2245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87621.1国外研究现状 131031.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 1215672.关于工程质量监管的研究 2202963.关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研究 2130321.2国内研究现状 3238141.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 397582.关于不同类型工程政府监管差异性的研究 5248763.关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研究 6263521.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评 8777参考文献 91.1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19世界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市场化国家出现应用了现代监管体制。这一时期现代监管集中于经济学在公共产品领域的运用,也更多的强调公共政策的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规制理论得到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主要提出者GeorgeJ.Stigler(1968)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理的实证研究认为,政府规制并没有在具体的产业中发挥作用,相反却使部分产业发展受阻,对产业的发展施加了不利的影响。他主张放松对部分产业的规制。继乔治·斯蒂格勒之后,政府监管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微观的经济学和产业组织,而是蓬勃发展,推陈出新了许多政府规制的重要理论。如公共利益理论,MasuUekusa(1992)主张认为政府规制是政府基于市场机制体制来禁止部分企业的行为,为了纠正和改善市场体制中不利的因素,政府对各经济主体的业务做出一定的干预,从而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Hantke-Domas(2003)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也提出政府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失灵的领域实施监管,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比如有监管政治理论,JamesWilson(1984)认为政府能够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利益以及政府自身的利益,实现不同类型的资源配置。从政府监管立法和监管手段方面而言,监管立法领域国外比较注重行业的立法,强调严格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详细规定监管方的监管职责、监管的范围和被监管方的责任义务。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欧美国家针对公路工程的建设颁发了若干的法律法规,用来指导政府对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管。监管的手段来看,Atwell、J.Evans(1978)主张精简政府监管的程序,但在决策的过程中强调要严格根据法律制度来操作。J.Rees(1988)、C.Park(1994)则认为,政府监管应该更加宽松,需要更加重视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作用,例如行业组织能够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规范起到制约作用,包括企业内部的一些制度规范也能达到自律的目的等。与此同时他们主张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进而减少监管中的“延迟”,在监管过程中也要注意某些环节给公众带来的利益是否与法律规定的初衷是否一致。从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来看,ElinorOstrom(1993)认为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在平衡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自我监管的动态平衡。学者RonenShamir(2011)认为政府监管的改革应该“去行政化”,过多的行政化会造成效率优势损失严重,但是去行政化并不代表着放任市场行为自流,而是用更整体、宏观的眼光有机结合政府和市场,进行更为细化和科学的动态调整。Connolly(2011)也指出政府需要改善监管的职能职责,通过采取与“第三部门”合作等方式,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2.关于工程质量监管的研究RosertP.Elliott(1991)主张通过激励机制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他认为监管者的激励承诺和市场的正向需求导向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具体而言就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促使建设人员自觉产生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观意识,进而促进社会监管机构和建设单位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履约行为,有效改善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Tom、Emzen(2008)认为,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管过程中,通过对建设工程主要承包商开展正向激励的举措能让其拥有足够动力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Kraft、Molenaar(2008)提出了“激励”对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充分激发参建各方的主观能动性。FlorenceLing(2004)等人则提出应该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水平。Klemt-Alberetal.(2018)认为当前的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应该借鉴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的监管特点,且应重点关注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工序,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3.关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是对工程质量实施政府监管,特别是在工程建设质量领域,有着较完备的监管体系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专家学者也有诸多成果。一是针对工程特点:Hatcher、Lambert(2012)认为政府的监管机构在实施质量监管时应结合不同的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管。MustafaMaherAltayeb(2014)在研究工程建设政府监管问题时,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质量安全计划等8个方面。二是针对人为因素:Ludivineetal.(2012)认为政府质量的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的建设全过程时期加强参建单位及个人的质量责任意识。GaryD.Holt(2016)在对应该工程建设质量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时,提出了政府监管部门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行监管时,需要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一个宽松的监管环境,激发工程建设各方自律性。三是针对资金保障因素:EmiliyaSuprun、Stewart(2015)对俄罗斯工程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政府在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管时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从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四是针对监管手段:Guanetal.(2008)则认为,政府在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参建各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只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才能做到降低监管机构的监督压力,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五是从法律体系的角度,欧美发达国家的教授也开展了相关研究。Haupt、Coble(2004)通过研究提出了绩效性法规观点,即工程质量规范性法规将会被绩效性法规取代。他们认为政府需要为工程质量法律法规确定一个最低标准,这个标准需满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正常生产需求。Hancheretal.(2002)认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需要建设完善的质量监管法律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过程中的监管。1.2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相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政府监管理论而言,我国的政府监管理论研究起步略显较晚,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在经济市场化占主导的变革背景下,国内许多学者对于政府监管的理论研究颇丰。政府监管学科发展方面:国内的学者在法学、公共规制经济学以及政府管制经济学领域对政府监管理论展开了研究。陆磊(2000)认为,在政府监管的过程中,市场化的竞争与开放的经济机制能够防控既得利益集团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笪素林(2006)认为,法治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监管者被“俘虏”的现象会比较严重。当前尽管我国的学者已将政府监管作为了单独的学科之一,但在监管理论体系的建立上还有待完善,目前仅将政府监管应用于具体领域和比较现实的问题上。政府监管的立法方面:田立帅(2007)指出了政府的监管立法必须建立在市场化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起草法律时要充分考虑到监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他认为法律的规定不仅仅要起到约束被监管者的行为作用,还要做到为监管对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监管者与被监管对象的合作关系。刘亚平(2011)认为,我国的政府监管治理体系尚处于落后的状态,在安全生产、环保检查等方面,都还处于比较单一的情况,无论是监管主体和手段,往往局限于提高准入门槛、不定期开展检查或是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措施之中。这就导致了政府对于社会生产往往通过规则进行干预,而规则都需要行业专家进行制定。政府监管的机构和监管手段方面:吴庆玲(2008)提到,我国现行的政府监管体系还不太完善,由于监管主体的众多以及各主体间分配的监管权力不均,监管效率总体还较为低下,他建议政府监管机构的改革方向应从大的行政层级来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以此来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质和监管专业的高水平。田立帅(2007)表示,当前政府的监管手段较为传统且单一,针对细节的执法规定较多,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兼具监管和服务的双重功能,用监管手段的多样化来适应监管实际需求。王丽英、邱法宗(2008)认为除了创新政府基本的监管手段外,还因引入公众以及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各自优点,以此来满足政府监管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杨炳霖(2014)认为,政府应由监管者转变为“构建者”,政府监管主要监督其他主体的自我监管行为,积极引入非政府组织协助开展监管,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监管中的比较优势。刘嫣姝(2018)在对政府监管改革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监管是指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发出行为的主体进行的调节和规制,最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但政府监管并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相反要随着时代和现实情况的变动而不断调整,进行不断地改良尝试,从而适应现代化政府监管要求。徐国冲(2019)指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便是监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在的中国式监管困境主要是重事前审批,却没有做到后续的跟踪监管。张子轩(2019)认为,我国目前的传统监管思维已经阻碍了新兴业态的发展,如果还使用事前监管等传统监管概念对于全新业态进行监管,将会对新兴业态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传统的监管工具已经难以满足现实中越来越增大的监管需求。故而,必须要通过创新政府的监管方式来提升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一是要建立更加宽容审慎的监管理念;二是要通过云端互联等新兴网络产物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监管体系,推动数据共享,提升大数据对监管的正面效能;三是要积极邀请个人、第三方机构等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监管,多方共同实现协同治理的局面。武鹏、胡家勇(2020)认为,一是要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合理把握政府监管的范围和方式,二是要提高理论和建设行政能力的水平,进一步减轻行政的服务成本,以此来更好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提升政府监管的水平和效率。2.关于不同类型工程政府监管差异性的研究从投资的角度,划分工程项目的标准可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非政府投资项目两种类型。国内学者关于政府投资的工程有许多专门的研究。如李小冬等(2010)综合对比国内的政府投资工程监督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督机制优缺点后,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监督机构联动的制度,明确资金的责任等优化措施。倪娇姣等(2014)通过对我国香港地区采用对公共工程与私人工程实行分类管理的模式开展分析后认为,政府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监管工作应更加集中化、专业化,监管的过程中重点体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监管,并逐步实现监管的程序、手段公平公正等。他建议国内应加强集中监管政府投资的工程,由政府成立独立的部门实施管理与建设工作,以此来补充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付嘉(2019)认为,政府投资工程中政府的角色应由“建管”变为“监管”,把监管的目标从项目管理转移到对代建单位实施监管,与此同时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如第三方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加强管理的力度。相对于非政府投资的项目而言,政府则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政府直接监管的部分削减为市场秩序的管理及项目安全、环保等。按照是否会产生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政府投资工程分为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两种,并且政府监管应结合是否为经营性项目而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刘伊生(2008)建议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可采用法人责任制,让投资的企业自行管理负责投入产出的平衡,一方面凭借政府的特许权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加强工程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积极引入外资或民间社会资本来参与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的管理。如使用PPP模式建设管理工程,政府则对此类项目展开严苛的风险评估,在招标投标的阶段公开透明,通过加强对参与单位履约行为约束及法律意识培育等方面的管理来促进工程建设。对于以公路工程为典型代表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金磊铭(2016)提出逐步淡化与工程项目过于紧密的联系,政府监管的重点应逐步从具体项目的监督中转向行政区域内执法监管,汲取信用体系建设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优势,实现差别化管理,建立完善监管过程中对监管对象和执法人员的随机抽取机制,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专业的技术力量来填补政府监督的专业水平的不足,从而加快提升政府监管的细化程度。赵程(2019)认为近年来兴起的代建制的工程建设模式能够调补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监管的不足,传统的政府监管模式一边是监管机构显得臃肿重复,另一边却是对工程监管的缺失,代建制的模式能够改革建管养用为一体的模式,使之转变为建用分离的科学高效监管模式。3.关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研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相关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左右,以郭汉丁为代表的学者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等做了系统性的分析。郭汉丁(2005)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特点,指出我国的政府改革方向是调整自我的角色定位,过去执行的由政府直接审查检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做法不再适应新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需要,为了适应发展应改革为竣工验收备案的制度。政府的职能职责不应该是作为质量责任的主体来管理工程质量,而是要站在质量责任主体之上,是“监管者”的角色,一方面对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开展监督约束,另一方面对参建单位做出的工程质量开展符合性验证。主要采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的有效实施。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内容及方式方面的研究。张士胜、吴新华(2011)认为,政府应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保证监管的链条连续。刘伟俊(2017)从监管方式的角度对政府质量监管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的质量监督工作也必须吸收“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建立动态化的监督数据库,加强质量监督的实效,进而实现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全天候监督和动态化监管。毛捷(2017)也认为,政府质量监管在建立监测平台的同时还能及时的公布监管的数据等信息,确保政府监管行为的公平公开,有效激发社会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宋利明(2018)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提高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方面的效率,一方面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收集建设工程的各项数据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具体工程现场的质量监管,要充分发挥参建单位作为质量责任主体的监督作用,运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持续改善公路工程政府开展质量监督的效率。郭汉丁等(2019)通过构建参建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函数,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调的博弈模型,他在文中指出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要结合协同治理的理论成果,加强与多方质量监督主体的合作,应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执法能力。董文斌等(2019)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政府对工程质量施行全过程监管的制度及方法,他主张政府质量监督应建立健全“3(体制)+5(机制)”的监管模式,结合PDCA循环管理等理论,修改完善政府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制度框架,持续推动政府质量监管朝着法制化、标准化的方向良好健康发展。关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革的研究。高盛立、徐华(2009)在研究中发现,工程质量监督的费用已经被国务院明确于2009年开始停止征收后,政府的质量监督部门及其现行实施的监督管理模式都应该跟随新的形势需而做出一定的变革。他建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首先应该行政化,只有作为专门的行政监督部门才能使政府的监督行为变得权威,执行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周慧东(201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调查结果利用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了质量监督相关的影响因素,他认为质量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质监体制的健全、和工程实体投入要素的保障是实现质量有效监督的重要前提。他建议构建完善“3+2+1”的质量监督体系,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对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等质量行为开展规范,对承包商及其从业人员开展质量激励,完善质量参与单位的监督系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监督。施亮星、赵晓帆(2016)通过对比国内上海模式、重庆模式、深圳政府质量监督模式后指出政府的职能逐渐淡出,监管的职能得到强化。政府的质量监督工作要始终体现服务性与社会性的鲜明特点,要推动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最终加快“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性政府实现。曾祥江(2016)认为,虽然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受政府的委托,代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但是它的性质、定位以及监管的目标与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自我监管是有明显的不同。现实情况是工程质量发生问题后不论是质量倒查的部门还是社会群众的第一反应都是质量监督部门没有履职尽责,社会群众对于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认知上还存在较大的误区,对于监督机构的角色定位也还有一定的错位。淦江(2017)结合了自身多年从事政府质量监管工作的经历后发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水平的高低与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监督人员自身的业务不精、水平不高也是妨碍质量监督工作高效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应该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兜底,保证监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条款,用制度规范监管人员学习频次和效果,进而改善监管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孙婷等(2017)认为当前质量监督机构行政处罚权缺失,造成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她建议要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法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全方位”监管。薛楠楠等(2019)结合国内各地工程质量监督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在监管的机制上下大力气改革,重点在加强质量行为的管控、工程实体质量开展全过程监管、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市场化的监管和质量监管后评价奖励5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用监管机制的改进来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高水平。朱倩玉、郑明凯(2020)的观点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效果是直接作用到工程本身的质量和投资效益上,也与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休戚相关。政府必须强调对工程实施主体的监管,并结合监管效果的评价体系来反思当前监管的效果,进而为政府的质量监管改革提供方向。1.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评通过以上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后,笔者总结得出目前国内外关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的理论研究颇为丰富。但就研究的成果来说,部分的研究是旨在通过技术的变革更新来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水平,部分学者是主要从建设工程的角度出发思考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相对而言,针对公路工程这一具有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工程公益性强等特殊特点,从某一个地区或者城市入手,针对如何建立与公路工程建设改革相适应的质量监管体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不够。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兴起给传统的质量监督方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结合新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改革政府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质量政府监管的科学高效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本文重点从成都市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该地区实证调查,针对性的发现成都市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关理论指导和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新时代下如何高质量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制度,结合对国内外采取的公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理念、方式、内容等的分析,为加快推进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实现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成都市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政府监管改革发展提供可能的方向。参考文献[1]AtwellJE.DrawbacksofFederalNaturalGasRegulation[J].TULawDigitalcommons,1978(13):751[2]AltayebMM,AlhasanatMB.Implementing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inthePalestinianconstruction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Quality&ReliabilityManagement,2014,31(8):878-887[3]C.Park.TheOpenCorpration:EffectiveSelf-regulationandDemocracy[J].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4]Connolly,Ciaran,Wall,etal.TheglobalfinancialcrisisandUKPPP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SectorManagement,2011.24(24):533-542[5]EmiliyaSuprun,Stewart.ConstructioninnovationintheRussianFederation:Barriers[J].ConstructionInnovation,2015,15(3):278-312[6]FlorenceLing.Howprojectmanagerscanbettercontroltheperformanceofdesign-buildproj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4,22(4):477-488[7]GaryD.Holt.HistoricalBritishantofconstructionprojectandsocial[J].ConstructionInnovation,2016,16(1):46-66[8]GuanJC,YamR,MokCK.DiscussionontheQualitySupervisionofBridgeEngineering[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6,170(3):971-986[9]HancherD,LambertS.Quality-BasedPrequalificationofContractors[J].Journalof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2001,1813:260-274[10]Hantke-DomasM.ThePublic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Non-ExistenceorMisinterpretation?[J].EuropeanJournalofLaw&Economics,2003,15(2):165-194[11]J.Rees.ReformingtheWorkplace:Astudyofself-regulationinOcupationalSafety[J].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88[12]Klemt-AlbertK,OstermannJ,MunderlohM,etal.Digitalapprovalofreinforcementasacontributionforqualityenhancedsitesupervision[J].Bautechnik,2018,95(3):189-197[13]KraftE,MolenaarK.Projectqualityassuranceorganizationselectionforhighwaydesignandconstructionproj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15.33(1):126-39[14]Ludivine,Calamel.Inter-organisationalprojectsinFrenchinnovationclusters:Theconstructionofcollabor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12.30(1):48-59[15]Nutavootpongsivi.Regulationofpubl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