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学情调研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最初是充满神秘性的敬畏。《山海经》中的山神祭祀、《诗经》中“陟彼高山”的艰辛,《周易》中“涉大川”的谨慎,便出于早期中国百姓对山之高、水之险的无限畏惧。这种畏惧的背后,却有隐隐约约的期待:山中有奇花异草,川泽有珍禽异兽,既是风雨渊薮,可以物阜年丰;又有神仙栖息,让人超凡脱俗。这样,在期待中增加的想象,赋予了山川有灵的传说;在生活中增加余闲,体察到山水景物的秀美,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山水审美意识。中华文化最早是以敬畏之心去面对高山大川的。大禹治水中采用降丘宅土,既是导水远去安居于丘的水土治理,也是设立山川之神进行祭祀,以求生活安定,五谷丰登。正因为意识到山川之险,早期中国尤其注重观测山水的走势朝向。公刘迁豳时营造居所,“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大雅·公刘》)。便是借助太阳来观测山川走向,以阴阳向背来确定居住环境;通过流泉来查看水利灌溉。在实践中,山水之形便成为居住环境的首要考量。这便形成依山傍水处最适合耕作、山水有情处最适宜居住的观念认知。古代中国的度地之说,尤其注重观察山水之间的呼应关系,主张山要有远势之来,地要有近形之止,常在山水翕合处营建村落,修建居所,形成了山水形法的诸多说法,将阴阳、五行、四象、干支、节气、星宿等元素融合起来,以实用眼光来判断山水的善恶吉凶。对山水之形的审美,是人在山水外,以物观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现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格外重视灵山秀水的旖旎、重山复岭的逶迤、三山五岳的巍峨、砺带河山的气势。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言:“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概括了山水审美的基础,是千山万壑的自然风光给予的视觉震撼。天高地迥、山穷水复的自然天成之美,让人体会到自身的渺小,自然而然地放下了生活中的是非恩怨,开始获得心灵的安慰。山水之意的感知,是以我观物,不仅在于山水的形色,更在于人与山水有息息相通的道德、玄理和禅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远山近水背后蕴含着观看者的情思意会。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言道德体验与山水之间不约而同的冥契,正是任重而道远的君子人格写照。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山水皆在天地运化之中,人与物可以等量齐观,物与我可以冥契相通。山水不仅可以寄畅情志,更能寄托人生感悟。于是,在对有形山水的模山范水之外,尤其注重对无形山水的刻雾裁风。东晋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使其俯仰天地,体味山水之中的玄意,正是老庄心与物游的深化。在物我合一的山水审美中,人与山水情理相通,山水被赋予了所有美好的期待,成为心心相印的知己,山水之美感便超越了有形之态,构建成了无形意境。山水之趣,是在物我双观视角下对山水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正借助山水来建构起有意味的审美范式,表达超脱于有形山水和无形山水之上的艺术形态。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于能够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将其中最有趣味、最有美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于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他在《山水论》描述了雨后、早晨、傍晚、春、夏、秋、冬不同条件下山水色彩的差异,用红日、蓝天、绿水、白云、青山等,概括了山水中特有的美感,确立诗歌和绘画中山水审美的范式,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艺术审美,需要有一双能够滤汰原始物象的眼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粗细等物象组织起来,使之能够和谐共生,形成协调统一、自如自得的审美观感。从意境的角度理解山水见气韵的流动和情调的变化,这些自于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山水不再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倪瓒画山水,多构图平远,墨色清淡,轻重相生,他将师法自然与中得心源结合起来,注重画面趣味,富于装饰趣味,山水显得格外亲切,可以视为精神的原乡。董其昌则喜欢浑然一体的山水印象,其所绘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墨色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代表着文人趣味山水审美。由此来看,有形的山水在于眼中,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无形的山水在于心中,可以淡绿深青一万重;艺术审美中的山水,则以有形存无形,以无形化有形,可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种经过情绪体验、理性思考和艺术创造之后的山水审美,既是艺术创作的呈现,更是精神生活的方式。(摘编自《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对山水的畏惧背后反映了他们的期待,由此而生的想象加上体察到山水的秀美,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山水审美意识。B.大禹治水采用与其父“堵”不同的“导”的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早期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的思想。C.“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对山水之意的感知,以我观物,不仅在于人与山水间内在相通的道德、玄理和禅思,而且在于山水的外在。D.山水审美是对自然加以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的过程,这种审美下的山水不再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人修建居所,安置坟茔常常将阴阳、五行、四象、干支、节气、星宿等元素融合起来,以实用眼光来判断山水的善恶吉凶。B.文中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语句可以体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与物可以等量齐观,物与我可以冥契相通的山水之意的感知。C.倪瓒画山水,将师法自然与中得心源结合起来,注重画面趣味,富于装饰趣味,山水显得格外亲切,其山水作品可以视为精神的原乡。D.有形的山水在于眼中,无形的山水在于心中,艺术审美中的山水,将有形与无形辩证融合,山水审美,既是艺术创作的呈现,更是精神生活的方式。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山水之意观点的一项是()A.《管子·度地》:“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B.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苏轼:“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D.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结合材料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5.元代画家黄公望中年因受他人牵连入狱后入道隐居卖卜为生,晚年定居浙江富春江,有感于富春山水,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最能代表宋元山水艺术,成为国宝级名作。请结合材料的观点分析此画作成功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工厂、楼房、街道、公共汽车、行人……上海,越来越近,越来越具体了。陈信的眼眶湿润了。心,怦怦地跳动起来。在农村,他拉犁,拉耨,收麦,挖河,跑招工,跑招生……后来终于上了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了,分到一所中学。然而,他似乎觉得目的地还没到达,当“四人帮”打倒后,大批知青回上海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目的地究竟是什么。为了归来,他什么都可以放弃。于是,一听说妈妈要退休,他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是要恢复知识青年的身份,至于上学、工作这一段历史,不要了,抹去吧,只要争得几只公章。他看见了弟弟,弟弟也看见了他,跟着火车跑着,笑着叫:“二哥!”他的心不由缩了一下,升起了一丝歉意。可他立即想起十年前,火车开动时,哥哥这么追着火车,给他送行,他的心又平静了。哥哥、嫂嫂、囡囡都在出口处等着。进门,妈妈叫了声:“阿信。”便低下头抹眼泪。陈信环视了一下房间,见这间以前他们三兄弟合住的屋子变了许多。墙上贴着淡绿的贴墙布,装饰着壁灯、油画。新添的一套家具十分漂亮,式样完全根据房间的大小长短样式做的,颜色也很别致。“生活得不错!”陈信兴奋地说。大哥抱歉似地笑着,半天才答非所问地说:“好了,你总算回来了。”嫂嫂端了菜进来,笑着说:“回来了,该找对象结婚了。”桌子上已经满满地摆了十几样菜:肉丁花生,酱排骨,鲫鱼汤……大家都往陈信跟前夹菜,连囡囡也夹,似乎为了补偿老二在外十年的艰辛。“文化革命”,他和哥哥同时面临分配,政策很明确——两丁抽一。愁坏了妈妈,陈信看不下去了,说:“我去插队。哥哥老实,出去要吃亏的。让哥哥留上海,我去!”吃过饭,哥哥立即泡来了茶,嫂嫂去天井里的“违章建筑”为他整理床铺,弟弟到浴室帮他排队……当他酒足饭饱,洗了个热水澡,躺在那张同弟弟合睡的大床上时,他感到舒适得像醉了。哦,家,这就是家。一早就出门,去劳动局办了手续,弟弟带他穿过一条街,这街上是个热闹的自由市场,有菜、鱼、鸡、鸭;有羊毛衫、拖鞋、皮包、发夹;有生风炉炸油墩子的,卖小馄饨的……陈信忍不住笑了,他没想到,大上海也会有这样的“集”。弟弟说:“现在上海这种地方可多了,政府还鼓励待业青年自找出路呢!”上班了。妈妈的工厂很远,路上需要转三辆汽车,花一小时另二十分钟。厂里分配他开车床,这是他从来没接触过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大家在妈妈睡觉的六平方小屋里围着饭桌吃饭。大嫂挑开了话题:“我们局里成立了‘青少年之友’,其实就是婚姻介绍所呀。阿信要不要我去帮你领张表格?”陈信勉强笑着说,“我不想结婚。”“瞎讲!”妈妈说话了,“人怎么可以不结婚。我就不信像你这种相貌人品,会找不到老婆。”想到明天还是早班,便站起来,睡觉去了。黑暗中突然响起弟弟的声音:“二哥,要是爹爹还活着就好了。我顶替姆妈,你顶替爹爹,爹爹的工作好,是坐办公室的。”陈信突然鼻子发酸了,妈妈退休,本来可以让弟弟顶替的,可就因为他……这天晚上,妈妈厂里的一个老姐妹沈阿姨将要带个姑娘来给陈信过目。一家人都很起劲,从下午起便开始准备了。决定在哥哥房间里进行,嫂嫂把房间扫了一遍,抹了一遍,弟弟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姑娘走了。沈阿姨送出弄堂回来,笑着对陈信说:“人家说,看你的意思如何。小姑娘看样子蛮喜欢你的。”陈信笑着不回答。沈阿姨似乎会意了一点什么,又说:“这姑娘家里条件蛮好的,她爸爸妈妈说:不看男方的条件,只要人好,要是没房子,可以住我们家。他们有一间双亭子间……”全家把沈阿姨送至弄堂口,才回来。“姆妈,我看这姑娘还不错。”嫂嫂对妈妈说,“再说条件也好,有房子。上海的房子可是很要紧。”陈信感到无聊极了,睡觉去了。睡梦中,有一双眼睛在对着他笑,这是一双黑黑的,弯弯的,象月牙儿似的眼睛。这眼睛分明在笑,笑得很甜,很温柔。每天早上,他去食堂吃饭回来,总是看见有一辆自行车从校园驶过,从后门向前门驶。她总是回过头看他,那眼睛……他又想起了他的学校,那是一个很宽阔的公园。校园里有一条林荫道,一片小树林。他有一个班的学生,学生对他很忠实,常常把家里做的食物送给他。这天早上,哥哥忽然向妈妈提出,把户口分开。妈妈没说话,抬起眼睛看着哥哥,哥哥却把脸避开了。下班,回到家,他便听见妈妈在和大哥说:“这户口不大好分。因为这房子有一半是阿信的。阿信在外苦了十年,要是他结婚,你们要让出半间,你说是吧?”嫂嫂端菜进来了,将菜碗放在桌子上。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碗底发出很响的一声:“砰!”第二天是厂礼拜,他天不亮早饭没吃,谁也不告诉一声,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上海总感到气闷。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很茫然,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来。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有删减)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陈信做农活和上大学、做老师的经历暗示了他对自己曾经的知青生活经历及在艰苦中奋斗努力的自许。B.对于上海街头热闹的像“集”一样的自由市场的描写,暗示了那个时代待业青年之多以及时代正在变化。C.睡梦中对于那一双月牙儿似的眼睛的描写,暗示了陈信曾经有过恋爱的对象,这个爱情经历正是他回到上海拒绝相亲对象的原因。D.弟弟说“要是爹爹还活着就好了”的话反映了他对工作的向往和对于本来可以顶替妈妈工作却被哥哥取代这事的不平。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上海在火车站看到弟弟跟着火车跑,陈信心里“升起了一丝歉意”,可想起十年前哥哥这么追着火车给他送行,他的心又平静了,给小说设置了悬念,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B.小说多次写到嫂嫂劝陈信找对象相亲,既暗示了兄嫂对于陈信当年代替哥哥插队辛苦十年愧疚与补偿,也含蓄表现了不甘放弃房子精致利己上海人式的精明,显示了小说强烈的批判性。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暗示人物。如大哥答非所问暗示了他对于房子权属的心虚,相亲前嫂子把扫抹房间表现了她对陈信婚事的热心,嫂嫂端碗发出“砰”的响声显示了对于让出半间房要求的不满。D.文中有多处插叙描写,如知青生活的经历、睡梦中月牙样眼睛女孩子的美丽,有助于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揭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顺叙与插叙结合使小说故事叙述摇曳多姿。8.王安忆自叙:“这篇小说写过两稿。第一稿在艺术上较多地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写好后总感到深度不够,缺少艺术力量,结果重新写了第二稿,我竭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力求以生活本身的面目来打动读者。”请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的。9.这篇小说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具有启示录性质,请结合内容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节选自《元史》卷之十)【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谥A忠B定C父D老E请F留G葬H会I稽J不K得L乃M立N祠O祀P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被儒家尊奉为典范的著作,后跟史、子、集一起成为图书目录分类,这里的经字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意义相同。B.癸丑,干支名称。干支是中国传统的纪时方式,以六十为循环周期,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辰。从“癸丑”看,当年是牛年。C.中统,元世祖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终身可以有多个年号,如开元、天宝。D.焉,在句中常作句末语气词、代词、兼词,本文和《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字用法相同。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出身耕读之家,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恩赐。B.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时,做官独守清廉;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地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D.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被杀害;当地百姓请求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4.古代谥号的“定”字,有“安民法古”之意,请从安民的角度概括所采取的措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即曹操。15.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开头起势平淡,不似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B.“万骑临江貔虎噪”句,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军队阵容强大与战争场面的宏大,展现了联军高昂的气势。C.下片末尾三句,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表达了自己面对美景无心欣赏的感慨,含蓄蕴藉,意味深长。D.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16.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瑜,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的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2)白居易是描写的高手,《琵琶行》中以比喻的手法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琴声清脆圆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曾经官场生活的反思。(4)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今天的理念,古人也有类似的思考,《劝学》“____________”能唤起我们对“活到老学到老”的启迪。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A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是的,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愿埋骨乡梓,甚至不屑以他的同胞为伍,这难道不会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B了吗?真的是不配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出现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