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_第1页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_第2页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_第3页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_第4页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1黄自及《思乡》创作背景简介 22歌曲《思乡》的音乐特点 32.1歌词的创作简介 32.2歌曲的旋律分析 42.3钢琴伴奏织体的音乐特点 53歌曲《思乡》的演唱设计及风格把握 63.1歌曲的演唱速度 63.2歌曲的咬字吐字 73.3歌曲的音色变化 73.4歌曲处理的融合统一 84小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特点—以《思乡》为例摘要:我国近代著名音乐人黄自,在作曲、音乐教育以及音乐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虽然他的创作生涯非常短暂,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艺术理念,他的创作涉及很多方面,但艺术价值最高的要属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我选择了黄自先生创作的《思乡》作品为例来浅谈一下自己对歌曲和对黄自艺术歌曲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其风格特征和演唱方式来进行自身学习过后的阐述。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演唱分析Abriefanalysisofthestylecharacteristicsofhuangzi'sartsongs--acasestudyofhomesicknessAbstract:Huangzi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modernChinesemusichistory.Heisafamouscomposer,musiceducatorandmusictheoristinChina.Inhisshortcareer,heleftusalotofvaluablemusicalworksandartisticideas,hiscreationinvolvesmanyaspects,butthehighestartisticvalueisthecreationofartsongs.Amongtheseworksofart,IchoosetheworkofhomesicknesscreatedbyMr.Huangziasanexampletotalkaboutmyunderstandingandunderstandingofsongsandhuangzi'sartsongs,andtoelaborateonitsstylecharacteristicsandsingingmethodsafterlearning.Keywords:Huangziartsong;Homesickness;Singinganalysis引言(前言)“艺术歌曲”歌词来源于经典古诗,歌曲采用复杂的表现手段,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人物内心,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起到烘托整体意境的重要作用。它采取的织体和音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艺术歌曲的这些鲜明特点是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发展而形成的,最终著名音乐家舒伯特正式确立艺术歌曲体裁。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共同影响,我国部分去欧洲留学的青年人积极提倡西方先进理念。当时非常成熟的西方艺术歌曲对国内音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黄自先生有着在欧洲学习作曲技法的经历,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富含明显的西方音乐元素。《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作品的歌词都来源于中国古诗,运用古诗和音乐进行组合创作的思路完全受到西方音乐创作的熏陶。中国艺术歌曲具有明显的积极元素,充分表达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黄自老师的作品完美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先进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往往同时兼备优秀的东西方音乐元素。在上世纪初期,由于战争、灾难、工作等原因,很多人民不得不逃命天涯,远离家乡,过着颠沛流离,家庭支离破碎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怀念家乡的感情就溢于言表,描述思念家乡的歌曲就应用而生。更多的歌曲都充满了思念家乡的热情,都表达出积极投身于抗口战争之中,希望早口与家人团聚,山河统一。例如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思乡》。1黄自及《思乡》创作背景简介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黄自一生音乐成就显著,但是其成功的艺术人生非常短暂,他出生于1904年,于1938年去世。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多个层面。因此他被人们誉为20世纪三十年代最负盛名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和作曲家。在众多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无疑是他创作中的经典。特别是《思乡》是这首歌曲他的优秀作品之一。无论是旋律创作、伴奏技巧、和声运用、还是曲式结构,都是其创作的精华。如今许多声乐艺术家的表演及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都一直将他的艺术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可见黄自先生在艺术歌曲方面的造诣之深。他的音乐创作不仅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传统音乐文化表现手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不同的创作精华,他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的和声、曲式、配器、体裁、作曲技法等融于一体,创作出很多既具有自身传统风格又兼具西方艺术特色价值的作品,特别是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他的声乐艺术作品几乎都是声乐曲目的典范,传唱程度广,艺术价值高。韦瀚章先生是歌曲《思乡》的作词,他是我国近现代时期,第一批现代歌曲的作词大师,这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艺术歌曲,也是韦瀚章先生的声乐作品之首秀。作为韦瀚章先生的同事黄自先生,特别欣赏他的人品以及才华,他俩在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在一起合作创作。“诗乐交融”更是黄自先生对韦瀚章先生艺术创作的最高评价。韦瀚章先生生于广东香山,1932年春天先生旅居上海并在那里教书,工作单一、内心孤单,心情孤寂,当他靠在栏杆欣赏窗外的景色时,便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诗词《思乡》,他将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全部寄托于这首词之中。同年,黄自先生为《思乡》创作旋律,由于当时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首曲子同样寄托了黄先生对祖国的希望和崇高的理想。面对国土的沦丧,家园的破碎不堪,黄自先生将自己擅长的音乐作为激发群众斗志的武器,将自己的爱国情绪寄予音乐中并喷发出来,以表达出自己无限的爱国热情,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战斗中。2歌曲《思乡》的音乐特点2.1歌词的创作简介《思乡》的歌词作者韦瀚章先生运用的是吟诵调,浅吟低唱,他将古体白话诗歌和音乐美学的韵味相结合。把具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歌词中与生动悦耳的音乐旋律相融合,更进一步体现出艺术歌曲中歌词的雅致。《思乡》中歌词一开始的“柳丝系绿”首先刻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暮春时节,而在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风习,韦瀚章先生在创作这首歌词时触景生情,古代就有“折柳”来挽留亲人朋友的习俗,当他看到眼前的柳树时,更加勾起了他的思乡情。“独自个凭栏无语”作者自己一个人靠在栏杆上不说话,更体现出他当时身在异地的孤寂,再次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更那堪墙外鹃啼”更难以忍受墙门外杜鹃鸟的一声声挽留春天的啼叫。古代就有“杜鹃啼血”的典故,据说是杜鹃整夜啼血,是为了将流逝的春天唤回来,它的叫声就像在说“不如归去”。在这首歌中,也更加的深切的写出词作者当时热爱祖国以及对故土深深的思恋。听到这杜鹃的声声啼叫之后,词作家的思绪万千,对家乡的不舍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随之而来。看到流水中的落花便问道是否随着流水去向南方?我也愿意和这落花一同前去。更是借用动态的流水和落花将自己的思念待到亲人的身边。词作家将自己尽收眼底的一事一物全部融入到了思念家乡的深情中,触景生情,更深的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留恋。2.2歌曲《思乡》的旋律分析整首歌曲的旋律曲调优美典雅、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完整,是典型的单二部曲式,前后但虽然只有五句,但同样由前奏、间奏、尾声组成。歌曲前奏由3小节组成,歌唱旋律从第3小节第3拍后半拍的“柳丝系绿”弱进开始,从一开始就把整首歌曲的主题乐思呈现出来,并以此贯穿全曲。(如图1)图1A段分为两句,以景寄情,细腻含蓄、娓娓道来。第一句有三个小节连续的相同的弱起模式,乐句都是上行平稳进行然后下行二度收尾,由短到长,由分到总,深刻表达出主人公循序渐进的悲伤、孤寂与愁绪。随后的第二乐句继续将第一乐句的基础音调为基础并延伸,达到一个小高潮,三连音的加入,以及同音E的反复进行,更强调出作者坚定的思乡情。而乐句结尾的“不如归去”由之前演唱逐渐变为平稳的朗诵曲调。接下来再由一个4小节的间奏将乐曲带B段,B段分为三句。紧接之前朗诵的音调进入间奏,逐渐的加入激动亢奋的情绪,与之前A段形成强烈对比,第二句的“问”字更是达到全曲的最高音G,这一句由高音开始慢慢下行,而最后一句要和第二句形成对比,慢慢的轻轻的唱出作者对故土的无限思念,通过乐曲的传唱,更能将全国人民的心凝聚到一起,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保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在感情方面更要通过对家乡的思念进一步表达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祖国的炽热的爱。(如图2)图2这首艺术歌曲在旋律创作方面相同的是都运用了弱起的写法,旋律线条流畅,意境高雅优美,将演唱者及欣赏者的情绪慢慢带入音乐中,伴随着音乐的发展进行,循序渐入、层层递进的将感情升华到最高点。由于时代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响,《思乡》通过音乐对环境、心情的表达,在歌曲B段时,旋律的发展到了高潮部分,带动了听众的情绪,更着重表现出于对人民群体的号召,呼吁大家应该团结一致,为了祖国的安定,民族的希望,应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为祖国安定,民族繁荣而努力。2.3钢琴伴奏织体的音乐特点艺术歌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诗”、“歌”、“乐”融为一体,这里的“乐”指的也就是伴奏。艺术歌曲的伴奏不止是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起着推波助斓的作用,当它单独作为钢琴曲演奏时,也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钢琴独奏作品。《思乡》的钢琴伴奏在前奏部分左手分解和弦,右手为单音和双音相结合的形式隐含着演唱的旋律,不仅刻画出了演唱的意境,更为之后的演唱做铺垫。当A乐段声乐主旋律响起时,伴奏织体发生变化,左手、右手同为分解和弦,在行板的速度和弱的力度之下,描绘出一幅孤身一人倚靠着栏杆,看着户外清明刚过,柳树发芽,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的画面。紧跟着之后右手的单音进行变为双音,力度也随着双音的出现慢慢加深加强,与之前第一句形成情绪上的对比,使演唱者在钢琴伴奏的推动之下由“更”深入到“墙”,随着三连音节奏“一声声”的加入,更让演唱者体会到当时作者内心泛起的层层涟漪,就像杜鹃鸟彻夜啼叫将美好的春天留住。与之后的间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杜鹃啼叫的模仿及和声、速度、力度的变化,将乐曲推入了B乐段。(如图3)图3歌曲由A乐段的分解和弦转入到柱式和弦,随着伴奏层次的加深、和声的的丰富变化、左手八度半音下行,都在节奏、情绪、力度、表现等方面都将歌曲推向了高潮,特别是将“问”字进行了保持,将歌曲渲染到最高。最后一句又将伴奏织体变为分解和弦与开头相呼应,突出主题,最后随着情绪慢慢变弱,慢慢消失,让人走进无线的思念中去。3歌曲《思乡》的演唱设计及风格把握3.1歌曲的演唱速度要想把一首歌曲的风格表达准确,除了熟悉它、了解它之外,还得将他的演唱速度做合理设计。整体应该是快还是慢,是强还是弱,这些都是我们演唱时所要做的工作只有把整首作品分析的完整详细透彻,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表现作品。歌曲《思乡》在速度方面,黄自先生选用了行板的速度,66拍/分,也就是稍微缓慢的速度,在这个速度的前提下与优雅的情绪相结合来进行演唱,整体属于中慢板。这样的一个速度就非常适合我们演唱歌曲时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明显加快的速度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节奏从“惹起了万种风情”开始逐渐变快,表达了逐渐激动的情绪,“满怀别绪”进一步加快的速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未下一句的高潮做好铺垫,这几句速度轻重缓急比较明显,是整幅作品的高潮,作品尾句“我愿与他同去”在与节奏吻合的前提下,自由延伸。演唱这幅作品的关键是气息的正确运用,让埋藏心底的思乡之情随着音乐由衷的流露出来。3.2歌曲的咬字吐字唱歌非常注重咬字吐字,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要对字头、字腹、字尾每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吐字时快还是慢,强还是弱,都关系到这类歌曲的风格表现。只有注意细节的把握,才能更精准的表达作品。这首歌去在演唱时,歌曲整体的速度是稍慢,情绪是思念的,娓娓道来的,所以在咬字吐字时应在气息的支撑配合下自然、连贯、圆润。字头轻轻带过,但要清楚,不能含混不清。字腹是每个字在演唱发音时的主要部分,相比较字头演唱时值长,是声音表现的主要组成部分。字尾也就是我们在声乐演唱中经常提到的归韵,所以字尾要收好,不能拖沓。在演唱《思乡》时,歌曲开始的前两句,咬字时要轻、柔,吐字速度稍慢,声音跟随气息贴着上愕慢慢唱出。到了“更那堪”这句时,由于情绪高涨,要把这几个字的字头着重强调,突出重音。“不如归去”再次回归到自然连贯。间奏之后的“惹起了”和“万种闲情”也是同样强调字头,收尾要快。最后的“同去”要圆润自然,结合气息唱出意犹未尽、思绪万千的感觉。3.3歌曲的音色变化全曲始终围绕着思念家乡这个主题展开,无须表达激昂的情绪,所以该作品不需要音色铿锵有力。曲子从头至尾饱含忧郁深情的基调。所以讲求音色的内敛、平和与安静。弱起的变化为整首曲目的开端,把握好第一个音准在演唱时是非常重要的,眼前异乡的景色会引起对于故乡的思念而引发的失落情绪。所以要用平稳的音色延长上行曲目,注意要用明亮一些的音色演唱小高潮“更那堪墙外鹃啼”,此时要便显出相对激动的情绪,用最为柔弱的气息演唱“一声声道”,切记一定要轻柔,从内心深处抒发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之情,要对“道”字短唱,要重点突出“不如归去”的归字,中肯的思乡之情逐步深入。急促伴奏音型下的第二部分,我们会发现缓缓加强的力度伴随着逐步明亮的音色,“问落花”达到整部曲子的最高音部分,深入表达了作者借助落花从而迫切回归故乡的心情倾情演绎出来。平静、内敛的音色要适用于最后一句“我愿与他同去”,此时要适当防高声音位置,预示着作者在音乐意境下回到了故乡,接下来音乐在逐步减弱最后收尾,体现出作者重新回归无法回家乡失望现实中来的无奈心情。3.4歌曲处理的融合统一音乐美的享受是听觉美的享受,更是声音艺术美的享受。所有演唱最后达到的目的就是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表达。在演唱思乡类艺术歌曲时,我们应将诗情画意的歌词,高雅流畅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与钢琴伴奏和感情相结合,五者合一,才能更完美的演绎作品。在演唱时我们要将诗歌意境之美,和旋律线条之美与感情想融合,通过伴奏的烘托之下,充分表达出作者远离故乡、思念故乡之情。在演唱歌曲((思乡》前两句时,要将古体白话文的诵读与旋律线发展相结合,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之下,用歌唱的表达方式,加入思念的情感,刻画出春意盎然的清明过后,作者独靠栏杆,思念家乡的画面。从第七小节开始,随着伴奏中双音的加入,歌唱的情绪与之前相比,略有一丝高涨,旋律中“墙”字的音高与时值的强调,结合歌词中“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而这一句在情绪的抒发上要比上一句更加直接明了。通过间奏模仿杜鹃声音及和声变化进入歌曲B段,在伴奏织体的丰富变化下,低音下行的进行和力度的渐强下,将演唱者的情绪进一步升华,突出全曲的高潮,将演唱者思乡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4小结本文深入分析作品《思乡》,我们可以充分理解领悟到黄自老师过人的才华,同时每欣赏一次先生的作品,内心就会受到一次新的启迪。黄自先生在上世纪前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兼顾文学素养和抒情特质。他的所有作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这些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领域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在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通过细致分析,我对黄自老师以及黄自老师的作品认识更加深刻。第一,黄自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面旗帜,当时我国音乐发展水平很低,黄自的艺术歌曲从根本上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大发展,虽然他的艺术创作均出现在我国艺术歌曲的初始阶段,但在当时他的作品水平之高、成就值高令人赞叹,甚至有些歌曲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确达到了后人难以匹及的高度。另外,深入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演唱黄自老师的作品,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深入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也要了解整个创作国成永恒,做好力度、速度、音色以及咬字几个细节。从表象上来讲,黄自的作品难度不大,但是要想真正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意境的确难度颇大,因此要求演唱者深入领会歌词深层含义,同时要对音乐结构细致分析,类别各异的艺术歌曲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抓住这些细节才能顺畅驾驭黄自作品。其次,黄自的艺术歌曲不讲求演唱风格的波澜壮阔。文学性艺术歌曲非常注重诗的意境和音乐之间完美结合,演唱时要充分表现古典之美。情感、情绪的抒发表达是艺术类歌曲的特点。集中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艺术歌曲在表现形式上要体现出豪迈激昂的特点,要以磅礴之势表达信念的坚定。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发声技巧,在我国传统音乐当中巧妙地融入这种发声技巧,把多元化的艺术元素融入中国作品之中,这是我们每位声乐专业学生的任务。黄自老师的艺术歌曲讲求清晰明了的语言运用、声音的通常连贯、更要十分注重酣畅淋漓地表达人物情感,黄自老师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对于情绪转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学习研究这些优秀作品,为以后提升自己练习创作难度做好铺垫。参考文献:[1]王春燕.故园曲中思故乡[D].山东艺术学院,2019.[2]曲子瑶.浅析黄自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9,39(13):110+112.[3]林俊生.中国艺术歌曲的思乡情结——以歌曲《思乡》分析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69-70.[4]平凡.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18.[5]郭越.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词、曲、唱[J].戏剧之家,2018(18):59+61.[6]邢岚枫.黄自《思乡》的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致谢: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撰写草稿到反复修改,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本论文得以完成,得益于我的老师、同学和亲人的鼓励和支持。借此论文,我想向所有人表达我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胡世荣老师,得恩师言传身教,我才能开阔见识,摸索到学问的趣味,心境豁达。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总是在我最慌乱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为我遮风避雨拂去阴霾。在求学生涯中,因为他们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够有机会汲取知识,也才有了这篇论文的诞生。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和建议,同时给了我一段和睦、融洽的学校生活,陪伴我走过了这段学生生涯最有价值的时光。感谢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们,人生路上能够有如此美好的你们的是我一生的幸运。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一)典型例子

企业管理中时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比如企业信用结果的得出,就是采用定量分析法,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的结果。

(二)研究步骤

1.建立指标

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

2.搜集数据

根据所建立的指标,确定如何搜集资料并付诸实施。

3.分析数据

在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数据以后,根据一定的目的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认识。

(三)特点

定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