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第六十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瓜熟蒂落”的过程体现了乙烯和脱落酸的两重性B.上述现象说明植物激素控制植物的所有生命活动C.喷洒高浓度植物激素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D.光、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可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下列描述中对绿藻和蓝藻都符合的是()A.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B.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C.能够在DNA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D.在线粒体和拟核中和NADH反应生成3.适宜温度和光照下,在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水稻幼苗,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当补充镁盐时,培养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补充镁盐后该幼苗叶肉细胞内NADPH的合成速率降低B.该实验说明镁是构成水稻幼苗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C.该实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D.该实验的对照组可用含该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株4.水分子存在两种跨膜运输机制,一种是通过脂双层的自由扩散,另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研究者据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分为两组,甲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理盐水配制的蛋白酶溶液;乙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量的X。将甲、乙两组制成装片,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显微镜下观察在相同时间内两组细胞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组为对照组,其中的X为生理盐水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方式C.若甲组细胞破裂数小于乙组,则说明水分子仅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若甲、乙两组细胞破裂数差异不大,则说明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5.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先天性眼病,俗称“雀蒙眼”。某先天性夜盲症高发群体有男女各300人,经调查,该群体中有女性夜盲症患者20人,男性患者48人,且群体中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则该高发群体中女性夜盲症基因携带者有()A.8人 B.36人 C.56人 D.78人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码子B.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标记基因中不能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以防止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D.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7.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8.(10分)下列细胞中的结构所对应的成分,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 B.中心体:蛋白质和脂质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 D.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二、非选择题9.(10分)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OsPHDI(水稻内原本也存在该基因>过量表达的水稻植株,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如抗干旱、抗高盐)。回答下列问题:(l)为了验证OsPHDI基因的表达是否受逆境诱导,实验组需要给两叶期水稻设置_______条件,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说明OsPHDI基因的表达受逆境诱导。(2)为了培育OsPHDI基因过量表达植株进行如下操作:①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量OsPHDI基因,该操作的前提是_______。②将OsPHDI基因与含有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载体结合,此处GFP的作用是_______。③常用_______法将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若受体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能否说明OsPHDI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④最后利用_______技术培育出完整的抗逆性植株,该技术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10.(14分)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和______等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来调节机体的稳态。(2)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下丘脑某区域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组织细胞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3)分别向正常小鼠和甲亢小鼠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分别连续取血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发现甲亢小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与正常小鼠相比无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_。(4)研究表明,老年人皮肤毛细血管弹性降低,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由此推测寒冷条件下老年人体温较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11.(14分)今年年初,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在该环境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Pl”“P2”或“P3”)。(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在蝗灾爆发初期,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12.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1)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A.前者需要尿素作为唯一的氨源,后者需要以纤维索为唯一的碳源B.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C.两个过程中都需要梯度稀释D.刚果红染色法也可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2)为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尿素的分解菌。研究人员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氨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为______培养基(从用途角度分析)。在分离纯化、计数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__法接种,该计数法统计的活菌数一般比实际活菌数低,原因是____________。除该活菌计数法外,__________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实验过程中还需设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___________等特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但是激素不能控制植物的所有生命活动。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乙烯和脱落酸不具有调节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B错误。C.喷洒高浓度植物激素2,4-D会疏花疏果,所以不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错误。D.光、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可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文需识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乙烯和脱落酸等激素没有两重性。2、C【解析】

绿藻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详解】A、绿藻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蓝藻无叶绿体,因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绿藻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蓝藻无细胞核,B错误;C、绿藻和蓝藻都以DNA为遗传物质,能够在DNA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C正确;D、绿藻在线粒体和NADH反应生成,而蓝藻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故选C。3、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适宜条件下,在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水稻幼苗,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说明缺少的无机盐使得叶绿素合成减少;而补充镁盐时,培养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消失,说明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详解】A、补充镁盐后该幼苗叶肉细胞内缺绿症状消失,说明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则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NADPH的速率将增加,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说明镁是构成水稻幼苗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B正确;C、该实验中缺镁导致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C正确;D、实验组用的是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因此对照组可用含该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株,D正确。故选A。4、C【解析】

题意分析,本实验中的蛋白酶的作用是要破坏肾小管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结合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实验中若甲组和乙组破裂的细胞数目基本相同,说明水跨膜不需要通道蛋白,进而可知水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若甲组极少的细胞发生破裂,说明无通道蛋白水就不能跨膜,进而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依赖水通道蛋白吸水,若出现甲乙两组均出现一定破裂的细胞,且甲组破裂的细胞数量比乙组少,说明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两种方式吸收水分。【详解】A、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知,乙组为对照组,其中的X为生理盐水,A正确;B、根据实验操作中蛋白酶的作用可知,蛋白酶会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分解,可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方式,B正确;C、若甲组细胞破裂数小于乙组,则说明水分子除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外,还会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C错误;D、在甲组水通道蛋白被破坏的情况下,甲、乙两组细胞破裂数差异不大,可推测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正确。故选C。5、C【解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详解】设由该群体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根据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可得(20×2+x)/(20×2+x)300×2=48/300,进而20×2+x=96,x=56。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中需要考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取信息,设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再分别计算女性中夜盲症基因频率和男性中致病基因频率,根据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结论。6、B【解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启动子,A错误;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依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B正确;标记基因中可以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为了防止标记基因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的限制酶应该不具有识别标记基因中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的能力,C错误;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因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胰岛素进行加工,所以不能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D错误。7、C【解析】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B错误;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D错误。故选C。8、B【解析】

1、细胞中的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由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3、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酸(RNA)组成,A正确;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脂质,只有蛋白质,B错误;C、线粒体内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组成,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干旱,高盐(逆境)实验组(逆境)植株OsPHDl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适宜条件)组(需要一段已知OsPHD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作为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人受体细胞)农杆菌转化不能,有可能导入了不含OsPHDl基因的GFP载体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

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复制

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详解】(l)通过个体水平上验证OsPHDI基因的表达是否受逆境诱导,实验组需要给两叶期水稻设置干旱,高盐(逆境)条件,如果实验组(逆境)植株OsPHDl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适宜条件)组,说明OsPHDI基因的表达受逆境诱导。(2)①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量目的基因,需要加入相应的引物,故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量OsPHDI基因,该操作的前提是合成引物。②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便于后期的筛选。③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若受体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不能说明OsPHDI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因为有可能导入了不含OsPHDl基因的GFP载体。④植物组织培养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完整的抗逆性植株。【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其核心步骤,注意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10、神经递质激素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所有细胞甲亢小鼠体内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产生反馈抑制皮肤血管收缩能力下降,散热量较大;骨骼肌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量减少,导致产热量减少【解析】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具有感受刺激、传递兴奋、作为神经中枢、分泌激素等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详解】(1)下丘脑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激素等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来调节机体的稳态。(2)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功能,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所有细胞。(3)甲亢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高于正常小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升高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即便是给甲亢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4)寒冷条件下,机体为了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据题干信息,老年人皮肤毛细血管弹性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能力下降,因此散热量较大;寒冷的时候,细胞代谢增强。但老年人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减少,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量减少,导致产热减少,故寒冷条件下老年人体温较低。【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1、(负)反馈P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N0×1.0510【解析】

1、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鸭将蝗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影响水稻产量。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公式是Nt=N0λt,N0是种群起始数量,λ是今年种群数量是上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详解】(1)由分析可知: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种群数量是围绕P2所代表的数量进行波动,所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P2所代表的数量。(2)在种群特征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可预测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由“J”型曲线公式Nt=N0λt得,λ代表倍数,所以由题信息,λ=1+5%=1.05,所以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N0×1.0510。【点睛】本题的知识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模型,食物链分析,利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进行计算,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正确理解公式模型及各参数的含义。12、D选择稀释涂布平板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接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有一个菌落显微镜直接(或血细胞计数板)验证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水不溶性或不与水混溶纸层析【解析】

本题考查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植物色素的提取内容。鉴定出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