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民族交融中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请问被称为“六朝古都”的是哪座城市?南京大家知道是哪六朝吗?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彼时的南京,有过“建业”、“建康”等称呼。除去西晋的37年,六朝361年里,南京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324年,可以说南京这座城市的兴起与繁荣见证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这段历史。东汉魏220西晋266东晋317蜀221吴222263280宋、齐、梁、陈420589南朝

十六国前秦

北魏

短暂统一

439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581北朝统一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在图中方框中填入正确朝代,记忆关键朝代的时间节点。2、从图中你能得出这一时期的什么阶段特征?核心考点突破魏晋时期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的实现,使汉族接受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成分,所以在经济、文化上不仅衰落,而且变的更加兴盛,充满活力。隋文帝能够顺利完成统一事业,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应该是南北统一的重要条件。——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形成: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为“蜀汉”,定都成都。经济:马钧改进翻车;南方初开政治:魏国国力较强,蜀吴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南京城的真正兴起,是从三国孙吴时期开始的。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西晋(1)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建立:统一:一、三国与西晋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灭亡:(1)原因①大批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对中原政权形成威胁。(五胡内迁)②晋武帝死后,爆发“八王之乱”,使国力衰弱。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永嘉之乱)(3)影响:(2)灭亡: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世说新语·汰侈》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八王之乱(290-306):290年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杀死辅政大臣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他们先后掌握或觊觎国家大权,又先后被杀或死于非命。八王之乱历时16年。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积极:1.民族迁徙频繁,有利于民族交融;2.内迁民族逐渐汉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促使中原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由于各民族的隔阂仍广泛存在,中原王朝实行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为今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分析五胡内迁的影响: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c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022·全国)西晋时规定,一品官可占有田地5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0人;五品官可占出3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人;九品官可占田10亩,荫衣食客1人,荫佃客1人。这一规定(

)A.加强了对世族门阀的控制

B.保障了士族地位的稳固C.使中央收回了人才选拔权

D.促使土地私有现象出现B(2021·广东·高考真题)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B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士族专权: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的是琅玡王氏,马指的是司马氏。正是得益于士族的扶持,司马睿才能够建立并稳定东晋政权。士族享有特权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世代把持官位,手握重兵;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东晋后期士族争权夺利、生活奢靡、日益腐化。形成原因:(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3)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4)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二、东晋与南朝南方宋、齐、梁、陈,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1.东晋(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灭亡:420年,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2.南朝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坞堡)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崇尚清谈、玄学。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士族支持;九品中正制为其提供了政治保障。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影响: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削弱了皇权和中央集权,造成这一时期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影响积极:在杜会动荡不安的情况,庄园经济的发展在保存了生产力,稳定社会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来源;是导致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2022•全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这种情况()A.促使宗法制度复兴 B.破坏了农耕经济C.遏制门阀世族发展 D.削弱了中央集权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选必2P22】(2019山西一模)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B(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南卷)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C东汉豪强地主源头三国九品中正制形成东晋鼎盛南朝低级士族刘裕夺权衰落隋唐科举制逐渐消失士族沿革阅读示意图,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试作简要说明。信息: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内迁;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说明: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局面;江南经济获得开发。3.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思考: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有何成就和影响?汉代手工业分布图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1)劳动力和技术:(2)社会稳定:(3)自然条件:(4)政府政策:

2)、开发的表现: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今广东广州)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3)、影响:3.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融合。②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③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D朝代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靖康之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1)建立:(3)典型:前秦(氏族)强大:4世纪下半叶,统一北方崩溃: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国号或华夏族建立国家的国号。(2)政权特点:影响:民族矛盾又加剧了,黄河以北再次陷入分裂状态。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材料或史实结论A“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等地区,孙权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D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发展B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2)内容及影响特点具体措施影响前期(冯太后摄政)后期(孝文帝亲政后)俸禄制制度创设为主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汉化”政策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②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③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和了民族矛盾;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打下基础;⑤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选必修一P22】(1)背景:③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远见卓识和全力推动。①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439年),但经济相对落后,民族矛盾尖锐。三、十六国与北朝②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各民族不断交融。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进步性: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局限性:①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②鲜卑族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3)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封建化改革。史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它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史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民族交融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民族交融的内容具有双向性。(1)民族迁徙: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联合斗争:统治者的剥削和连年战乱,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3)友好往来: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4)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推动民族交融的方式或途径有哪些?3.北朝(439—581)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北魏灭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灭陈(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B3.北朝(439—581)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北魏灭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灭陈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中外交流1.思想: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渐趋

本土化;儒学仍是主流思想,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发展。②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学说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选必3P3】】玄学: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发展道家学说的精髓。它主要崇尚自然无为和维护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即名教)。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2.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3.艺术: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地理。4.交往:中亚、天竺高僧来华;东晋法显至天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中外交流1.思想:原因:

①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在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⑤没有统一的强力政府的约束,文化艺术可以自由发展。讨论:政治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为什么大放异彩?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漂移,考祥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到东汉中后期,选举权被地方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结交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察举制异化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选必1P30】一)九品中正制1.背景:2.建立:曹丕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庭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地方士人的资品,获得资品的人由吏部授官。【选必1P30】4.变异: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控制;选拔依据: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选官与法律(2022·云南)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中央集权的弱化

B.选官制度的变化C.国家的分裂动荡

D.少数民族的影响(2022•江苏•高邮市调研)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为此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A.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B.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局面C.保证官员清正廉洁

D.提升了寒门庶族地主的地位AB(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族合计No.%No.%No.%1汉196~21938291914.5745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