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埇桥区七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2.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硝酸铵[NH4NO3]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C.尿素[CO(NH2)2] D.碳酸氢钾KHCO3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A.A B.B C.C D.D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的稀释B.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C.证明某化肥是铵态氮肥D.称量NaOH固体6.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操作顺序B物质的鉴别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软水和硬水——肥皂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C物质性质和途径D能源与环境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使用氢气能源——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A.A B.B C.C D.D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8.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9.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

0

20

3

60

溶解度/g

1.6

2.0

3.0

4.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I2.0gC.3℃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10.联合国宣布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拉瓦锡11.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A.SO2 B.SO3 C.H2SO3 D.H2SO412.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A.稀硫酸 B.二氧化碳C.碳酸钙 D.紫色石蕊溶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如图回答问题:第一周期1H2He第二周期3Li4Be5B…10Ne第三周期11Na12Mg13Al…(1)表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其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变成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2)表中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_____.A12号和4号B12号和2号C12号和13号D10号和2号.1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煤、________和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15.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D中的x为_____。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字母)。16.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沉淀、过滤可除去水中的________杂质:加入_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常用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蒸发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称量NaOH固体(1)A图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为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6g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的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已知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73g。①该实验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______(填“能”或“不能”)。②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100g能配制所需5%的稀盐酸______g。③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选B2、B【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详解】A、硝酸铵[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B、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C、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钾KH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3、C【解析】

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④食盐的质量基本无变化,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⑥稀硫酸的质量基本没有变化.故选C4、B【解析】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错误;B、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但由于是向酸中加入金属,开始时等量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镁多锌少,斜线与横坐标金属质量的夹角是镁大于锌,选项正确;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即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是相同的,选项错误;D、红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密闭容器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选项错误,故选AB。5、D【解析】

A、浓硫酸的稀释,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A正确;B、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越浑浊,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B正确;C、熟石灰与铵态氮肥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通过该现象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C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而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称量时应该使用烧杯或者表面皿称量。D错误。故选C。6、C【解析】

A、制取氧气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故A错误;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可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氧气,故B错误;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使用氢气能源,产物为水,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只能减少污染,不是无污染,故D错误;故选C。7、C【解析】

A、氯化铜溶液能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能除去过量的稀盐酸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但即使没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显紫色、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C【解析】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错误。故选C。9、D【解析】试题分析:A、KCl饱和溶液中只是不能再溶解KCl,但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20℃时,KCl的溶解度为2g,即在20℃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KCl质量为2g,故应说12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2g,错误,C、根据表中数据,3℃时,KCl的溶解度为3g,故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g/13g×100%=28.6%,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I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0、B【解析】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学说。A错误;B、门捷列夫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B正确;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D、拉瓦锡利用汞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故选B。11、D【解析】

依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有10个氧原子,生成物X应该有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有4个氢原子,生成物X中应该有2个氢原子,反应物中有2个硫原子,生成物X中应该有1个硫原子;故选择D项。12、D【解析】

A、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溶液浑浊,选项无法一步鉴别;B、二氧化碳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无法一步鉴别;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选项无法一步鉴别;D、稀盐酸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澄清石灰水显碱性,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澄清石灰水中,溶液颜色变蓝,选项可一步鉴别。故本题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镁金属失Mg2+AD【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为镁元素,可知其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为2,易“失”2个电子而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为Mg2+。(2)A、12号镁和4号铍都易失去电子,性质相似,故A正确;B、12号镁易失电子,2号氦性质稳定,性质不相似,故B不正确;C、12号镁和13号铝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性质不相似,故C不正确;D、10号氖和2号氦性质稳定,性质相似,故D正确。故选AD。14、石油天然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CO2+4H22H2O+CH4BBC【解析】

(1)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天然气、煤、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2)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3)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4)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该是1:2,而甲酸CH2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故选B。(5)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错误;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加大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故选BC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15、40.0898质子数不同B、CB【解析】查图②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查图①可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求得x=8;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图中B、C的质子数都是17,是同一种元素;粒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A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图B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故A粒子与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16、难溶性活性炭蒸馏煮沸【解析】

(1)通过沉淀、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的水,常用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2)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集气瓶瓶底炸裂NaOH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解析】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A图实验为红磷测氧气含量,此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B图为蒸发实验,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3)C图为铁丝的燃烧实验,此实验中应该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砂,目的是防止高温产物使瓶底炸裂,故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瓶底炸裂。(4)D图为天平称量药品,物品应该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故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NaOH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本题为初中常见实验操作,难度不大,学生在做题时需要仔细,本题易错点在于A图中的结论为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