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古籍校勘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第二节校勘的对象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一、校勘的概念
校勘一词的演进
“校”“勘”都有考核审定的含义。校:《广雅》:校,度也。《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世万,贯朽而不可校。颜(师古)注:“谓计数也”,计数,即“核对”、“考核”之意《汉书•张安世传》:“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勘:校,核对。《玉篇》:“复定也”,即再一次核准、审定。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校勘合用最初并不专指比较审定书籍的异文,往往指审核记载、评定其是否与事实或制度相符。如:南朝宋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宜选史传博士谙究流品者为左民郎、左民尚书,专供校勘。”唐《封氏闻见记·定谥》:“太常博士掌谥,执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录行状,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拟议讫,申省,省司议定,然后奏闻。”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唐宋时期,也指对古籍文字的正误真伪的比较审定,至宋代已用得非常多。宋欧阳修《书春秋繁露后》:“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余篇,然多错乱重复。又有民间应募献书者献三十余篇,其间数篇在八十篇外,乃知董生之流散不全矣。方俟校勘而予得罪彝陵。”到清代,这个词的使用仍然相当含混,例如《四库全书》纂修、缮写过程中的一些诏旨中,既包含订正古书传写过程中的文字讹误、篇章错乱,也包含多违碍文字的审查删改、误写庙讳的纠正,以及新写本的校对。自乾嘉以来,在学术发展中,“校勘”作为古文献学一个单独门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校勘”术语化的完成,大约在近代。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校勘的现代意义校勘的概念广义的校勘(textualcriticism)是指用同一部书的确凿材料,通过比较核对,从而订正该书由于传抄、翻刻所出现的字句篇章错误的有关工作。狭义的校勘是指古籍的校勘,在日本、韩国被称为“汉籍校勘学”,即把一种古籍的不同版本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起来,比较它们文字语句的异同,审定其中的正误,确定正确的或者是接近于原作的版本、内容。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校勘简史始于正考父:《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韦昭:“宋之礼乐虽散亡,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舛谬,故就大师校之也。”始于孔子:段玉裁《经义杂记序》“校书何放乎?放自孔子。”
司马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子夏: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过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亥’与‘豕’相近。”至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两汉魏晋:校勘完全依附于典籍传注
刘向、刘歆父子校书郑玄校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册裁繁诬,刊改漏失。
班固、傅毅校书蔡邕“熹平石经”
汲冢书的整理
武帝咸宁五年(279)冬十月,“汲郡(今河南汲郡)人不凖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文十余万言,藏于祕府。”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南北朝隋唐时期:裴松之《三国志注》裴駰《史记集解》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勉学》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五经正义》,《汉书注》司马贞、张守节《史记》李善《文选注》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宋代郑樵《书辨讹》张淳《仪礼识误》朱熹《孝经考异》毛居正《六经正误》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
赵抃《新校前汉书》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洪兴祖《楚辞考异》黄伯思《校定楚辞》《校定杜工部集》
王应麟的《困学纪闻》
洪迈的《容斋随笔》
周必大《文苑英华辨证》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明代
宋濂《诸子辨》(一名《龙门子》)
梅鷟《尚书谱》《尚书考异》杨慎在《丹铅录》陈耀文《正杨》吴师道《战国策补注》毛晋《汲古阁校刻书目》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清代乾隆、嘉庆考据学家承汉代经学家考据训诂方法,以古字古音明古训,明古训然后明经。此风自清初顾炎武开其端,中经阎若璩、胡渭等人的推阐,至惠栋、戴震、钱大昕而张大其说,到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遂臻于极盛。重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扩及史籍、诸子的校勘、辑失、辨伪,留意金石,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的考究。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卢文弨校勘《抱经堂丛书》《仪礼注疏详校》等顾广圻《思适斋集》章学诚《校雠通义》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乾嘉史学三家乾嘉学派,以考据为
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学”不同,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乾嘉学派的奠基人为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阎若璩等。惠栋吴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王鸣盛、赵翼、钱大昕三人为代表。戴震皖派,重视三礼中名物制度的考证,从音韵、小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以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为代表。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江苏嘉定人。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
41岁辞官,居苏州三十年,从事著述。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史家所记典制,有得有失,读史者不必横生意见,驰骋议论,以明法戒也。但当考其典制之实,俾数千百年建置沿革了如指掌,而或宜法,或宜戒,待人之自择焉可矣。其事迹则有美有恶,读史者亦不必强立文法,擅加与夺,以为褒贬也。但当考其事迹之实,俾年经事纬,部居州次,记载之异同,见闻之离合,一一条析无疑,而若者可褒,若者可贬,听之天下之公论焉可矣。——《十七史商榷·序》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十七史商榷》王鸣盛把主要精力用于校注古籍、考证史事:“古书传抄镂刻,脱误既多,又每为无学识者改坏,一开卷辄叹千古少能读书人。”
“好著书不如多读书,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读之不勤而轻著,恐著且多妄矣。”
“予岂有意于著书者哉,不过出其读书、校书之所得标举之,以诒后人,初未尝别出新意,卓然自著为一书也。如所谓横生意见,驰骋议论,以明法戒,与夫强立文法,擅加予夺褒贬,以笔削之权自命者,皆予之所不欲效尤者也。然则予盖以不著为著,且虽著而仍归于不著者也。”(《十七史商榷·序》)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
赵翼《廿二史札记》。又称《二十二史札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条目六百余,内容以研究历代正史为主,涉及《旧唐书》及《旧五代史》,虽书言二十二史,但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共一百卷,所考“廿二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和《明史》。另外又将司马彪《续汉书》志从《后汉书》中单列出来,因此总目实可见“廿三史”。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戴震徽派。戴震《水经注》《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夏侯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大戴礼记》和《仪礼》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经籍纂诂》《十三经校勘记》
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二、校勘的功用订正讹误,疏通文义,扫除文字障碍。古谚云“书三写,鱼成鲁,虚(帝)成虎”,古籍在传播过程中德讹误是难免的,如果不加订正,就会谬种遗传,曲解古义。如《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四《驱怪》篇末“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竄者雄’,此非空言也。假令翻被狂喊之后隐其所骇惧而公然以怪之遁为己能,天下必将谓徐生真神人不可及。”
恢复本文,特别是关键文字,保证论据可靠。如:宋玉《高唐赋》描写鸟类的情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李善注“一本作子当千年万世遨游”。“当年”乃“尚羊”,即“徜徉”,古书或作“常羊”。羊、年草书形近而误。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三:“曾紘所书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形夭無千岁,猛志固常在。’,取《山海经》参校,则云:‘刑天,兽名也,口中好衔干戚而舞’,乃知‘刑天舞干戚’,故与下文相应,五字皆讹。”《清史稿·陈世凯传》:“康熙十年,李自成余党刘一虎等以数万人犯巫山,世凯击却之。”乾隆诏修《贰臣传·陈世凯传》所记略同。似乎李自成余部在康熙十年还在四川湖北有很大的势力。按《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年九月)载四川总督李国英报刘二虎等进犯巫山。多方比勘,可以证明应为康熙二年。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恢复古籍本来面目。现行老子版本与楚竹简本、帛书本有很大差异,所以,应该通过校勘尽可能接近老子本来面目。如用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对勘,知《老子》不分章,现行本分章,且有的内容不相衔接,帛书意义比较清楚。杜甫诗:身轻一鸟□,枪击万人呼。
《淮南子》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卷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注释《孟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荀子》富有天下而无怨女。《世说新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日:“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日:“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孟子》:“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赵岐注:“如此贤不肖相觉,何能分寸?”《孟子》:“圣人与我同类者”,赵注:“圣人亦人也,其相觉者,以心知耳。”《续汉书》“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愈远,日月宿度相觉浸多,”
《晋书·.傅玄传》“古以步百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所觉过倍。”注释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文天祥《念奴娇·骚中别友人》: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存。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降,枉用相存。”潘岳《寡妇赋》“其妻又吾姨也”
“孤女貌焉始孩”,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标点
吕叔湘:标点大体上相当于从前人说的句读。句读这件事,古人是很重视的。唐人李济翁在《资暇集》里说:“学识何如观点书。”清人顾亭林在《日知录》里说:“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
永熙年中,青州从事、检校尚书、兵部郎中王宗仁者,羁游河北。《搜神后记》
近代朱崖李太尉、张读侍郎小说,咸有判冥之说。《北梦琐言》
徐谓黄门日:“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法已。”《老学庵笔记》第一节校勘的概念和功用一、校勘的对象校勘的对象主要是古籍,特别是存在不同版本的古籍,针对古籍可能存在的讹误进行辩证,以完成校勘的应有的功能。校勘的第一个对象是篇籍,即对整个书籍的结构、篇目等进行校勘,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散佚、破损的图书进行校勘,以揭示古籍的本来面目。校勘的第二个目标是出现异文或是难通难解的字句,有争议的作者,可探讨的顺序等等。第二节校勘的对象二、校勘面对的具体问题1.讹,指文字有错误,通过校勘,找到正确的文本,纠正存在的错误。这是在校勘中最常见的问题。《颜氏家训》: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纰缪,误反“颛顼”字,顼当许禄反,错作许缘反,遂谓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言:《水经注》‘水流松果之山’,钟伯敬本‘山’讹作‘上’,遂连圈之,以为妙景,其可笑如此。‘松果之山’见《山海经》”《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抄本,“笑杀徐如半面妆”如当作妃。第二节校勘的对象
2.脱,指脱漏。古籍中的脱漏是很常见的,严重的会造成文义不通、关键问题不明等问题。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第二节校勘的对象第二节校勘的对象3.衍,指衍生多出来的字句,误导读者。很多人都怀疑庄子《逍遥游》有两段是衔生出来的。有时也容易把评注混入本文中。第二节校勘的对象第二节校勘的对象第二节校勘的对象3.倒,指行文颠倒。第二节校勘的对象4.错乱,指文字顺序错乱,文义难通。第二节校勘的对象5.改,指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原文。
如: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宋黄公度《知稼翁集》卷上:《春日怀王庆长》:“敌骑潜沙碛,关河息战场。”胡虏
《秋兴三首之一》:“朔野玄黄多战骨,江湖风雨一蓑衣。”胡虏乾坤《和龚实之闻戎人败盟》:“请缨未快终军志,置火须燃董卓脐。”虏
系单于颈第二节校勘的对象南宋岳珂《桯史》卷一“艺祖禁谶书”:“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倖心,故其学益炽,开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艺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名智以繁刑辟。然图传已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乃命取旧本,自己验之外,皆紊其次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伪;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
第二节校勘的对象一、校勘准备(一)主观条件校书首先要能够读懂古书,要懂得古代的音韵、文字、训诂、文法,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要了解古代历史、典章制度。例如四库本《南夷书》:永乐四年缅甸宣慰使那罗塔劫杀梦养宣慰使刁查及思栾发而据其地。(二)广求异本《旧唐书·方伎传》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
第三节校勘的方法傅增湘《校史随笔序》:“窃惟史籍浩繁,号为难治,近代鸿儒,无如王氏《商榷》、钱氏《考异》、赵氏《札记》。三君皆当代硕儒,竭毕生之力以成此书。其考辨精深,正因翔实,足为读史之津寄。然于疑误夺失之处,或取证本书,或旁稽他籍,咸能推断以识其乖违,终难奋笔以显为刊正。则以未获多见旧本,无所取证也。第旧本难致,自昔已然。钱氏晓征,博极群书,然观其《旧唐书考异》,言关内道地理,于今本多所疑,似于闻人诠本未全寓目。明刻如此,遑论宋元。”第三节校勘的方法《旧唐书·地理志》载关内道凤翔府:“改雍州为凤翔县。”钱大昕《考异》谓“州”字衍。因为上文明确指出:凤翔府,隋扶风郡,武德元年改为岐州,领雍陈仓、郿、虢、岐山、凤泉等六县,又割雍等三县置围川县〉”知雍为县无疑。当时另有雍州,在今西安。其实明嘉靖闻人诠本作“雍县”,但是钱未见,则不敢用。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一、校勘准备(一)主观条件校书首先要能够读懂古书,要懂得古代音韵、文字、训诂、文法,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要了解古代历史、典章制度。《庄子·山木》:“庄子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子杀雁而烹之。”(《吕氏春秋》:“令竖子为杀雁而饗之。”)《韩非子·十过》:“禹作为祭器,黑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说苑》、《太平御览》作“柒”)《南夷书》:“永乐四年缅甸宣慰使那罗塔劫杀梦养宣慰使刁查及思栾发而据其地。”《战国策·秦三》:“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二)广求异本校勘必须有依据,而且最好不是孤证。因此,广求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校勘是保证校勘质量的关键。《旧唐书·方伎传》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王国维校《水经注》,其掌握版本有宋残本、永乐大典本、明抄本、明朱谋瑋《水经注笺》、孙潜夫校《水经注》、聚珍本戴校《水经注》等。陈奇猷作《韩非子集释》用宋本、明本等十三个版本以及所能收集到的所有类书,其校本为古今第一。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三)广求相关资料
校书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广泛调研,互相参证。例如,校《汉书》要用《史记》,校《后汉书》可用《三国志》,校《晋书》可用《三国志》等。校史书可以用政书,用历法,用诗赋,反之亦然。另外,校书可以广泛使用类书。
《旧唐书.王昌龄传》:“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氾水县尉。”《新唐书.王昌龄传》:“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迁氾水尉。”据《职官志》:秘书省:“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第三节校勘的方法(四)精研所校之书
熟读精研所校之书才可能发现其他版本书籍与本书的异同。比如本书的自相矛盾,前后重复等等,有些为作者失误,有些则是误刊误改所致。
《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鄱阳王萧宝寅)“寿阳多其义,故皆受慰唁;唯不见夏侯一族,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
《三国志.张翼传》裴注引《续汉书》曰:纲字文纪,少以三公子经明行修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以高第为侍御史。(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074页)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二、校勘方法(一)以不校校之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薲。喜校书,皆有依据,绝不凿空。其持论,谓凡天下书皆当以不校校之。取邢子才“日思误书更是一适”语,自号思适居士。校刻书有《说文苑》《唐律义疏》《国语》《战国策》《文选》《资治通鉴》《宋景德官本仪礼疏》等。
他说:“书必以不校校之,毋改易其本来,不校之谓也,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谓也。”
“不校之误使人思,误于校者使人不能思,去误于校者而存不校之误,于是日思之,遂以与夫天下后世乐思者共思之,此不校校之者取于子才也。”
“不校”,指不改动底本,“校之”指附校记辨各本之是非。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二)死校活校叶德辉《藏书十约》所谓“死校”、“活校”。“今试言其法:曰死校,曰活校。死校者,据此本以较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顾千里广圻、黄荛圃所刻之书是也。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刻,择善而从,版归一式。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所刻之书是也。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三)校勘四法陈垣(1880-1971),历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幼好学﹐无师承。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节校勘的方法
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释例》之《校法四例》元西域人华化考八卷元典章校补八卷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史讳举例八卷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三卷吴渔山先生年谱二卷释氏疑年录十二卷清初僧诤记三卷第三节校勘的方法1.对校法用底本与副本进行校对。如果异本不多,则可以死校。如异本较多,则最好先理清版本源流,以免做无用功。如张元济校《史记》用南宋黄善夫本与清武英殿本对校,其余清刘喜海藏百衲宋本、明毛氏汲古阁刻本、刘承干影刻宋本等作为参校本。《墨子》:“令出辄人(入)随,省其可行不行。”《汉书》:“夫厚赏(当)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旧唐书·李白传》: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明闻人佺本)第三节校勘的方法既而,玄宗召筠赴京师,均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均待诏翰林。白2.本校法
以本书自身进行推校互证。要求熟悉本书体例、章法、书写风格等,以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荀子》:“屈伸当作‘誳信’,誳荀书皆然,俗妄改之。”
《离骚》:“乃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参考本文:虽九死其犹未悔,唯昭质其犹未亏,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荀子·成相》:“上能尊主爱下民”,而《不苟》《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因而应为“下爱民”。第三节校勘的方法3.他校法以本书有所采用的原书校本书,以引用本书之书校对,以同时并载之书校对。张元济《校史随笔·旧唐书》,《传》第一百四十六《李白传》。查《旧唐书》该传为《土蕃传》,李白传应为一百四十下,则六为下之误。《文献通考·经籍考》:“其有名而忘其书者,十盖五六”。查《新唐书·艺文志》“忘”为“亡”。第三节校勘的方法4.理校法精密推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陈垣:“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逾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第三节校勘的方法《读书杂志》:“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王念孙按:任即仕之误。交当为友。马王堆出土帛书:“不士于盛盈之国,不嫁子于盛盈之家,不友□□□之人。”《读书杂志》:“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王念孙按:“大”应作“子”。第三节校勘的方法三、校勘成果的处理(一)校改方式照录底本,注记正误(底本式)《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高注:士达,朱襄氏之臣。〇毕沅曰:“来”,旧本作“采”,讹,今从《御览》五百七十六改正。〇孙蜀丞先生曰:《书抄》一百九,《御览》五百七十六引“五弦”下并有“之”字,疑今本脱。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2.审慎改正(定本式)(1)注存异文式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2)并见异文式《冯燕传》:时相国贾公耽在滑,能燕材(原作林,据《广记》改),留属中军。他日出行里中,见户旁妇人,翳袖(原作神,据《广记》改)而望者,色甚冶,使人熟其意,遂室之。其夫,滑将张婴者也。婴闻其故,累殴妻,妻党皆望婴,会从其类饮。燕伺得间,复偃寝中,拒寝户。婴还,妻开户纳婴,以裾蔽燕。婴卑蹐步就蔽,转匿户扇后,而巾堕枕下,与佩刀近。婴醉且暝。燕指巾令妻取,妻即刀授燕。燕熟视,断其妻颈遂巾而去(原本无“而去”二字,据《广记》补)——汪辟疆校录。(3)札记式如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诸子平议》等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等。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二)出校原则1.凡有改动,必出校记改动未必得到公认,如果不出校记,学者难以使用。如《韩非子·有度》:“数至能人之门,不壹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壹图主之国。”顾广圻:能人,態人。王先慎:能人,私人。津田凤卿:当权之人。陈奇猷:有权的奸人。都有一定依据。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2.凡有异文,尽行录存无论何种善本都有出错的可能,或原本不错,但在翻刻中出错,或原本有错,而校订本另从他本校改,不可盲目信从。中华书局校点本《魏书·世祖纪》:“(世祖)兼甚严断,明于刑赏,功者赏不遗賊,罪者刑不避亲。”百衲本、监本、汲本、局本(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同,唯殿本作“赏不遗贱”,校勘者不加理睬。而《北史·魏本纪》作“赏不遗贱”,殿本不误。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3.若遇疑误,择录备考《战国策·赵策四》:“太后盛气而揖之”,吴师道补注曰:“《史》云‘胥之,入徐趋而坐’。胥字当是。”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胥犹须也。《御览》引此策曰:“盛气而胥之”。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三)校记校记的写作
《韩非子·主道》:“臣闭其主则主失位。”陈奇猷:“‘则主失位’,迂评本、凌本作‘则主失明’。案:闭,即上文‘不谨其闭’之闭,谓不谨闭其权柄,臣下将得之,则闭指权柄言。此文谓臣得权柄而闭其主于外,则能篡夺主位,故曰主失位。此闭与蔽义不同,迂评本、凌本误以闭为蔽,遂改位为明,非是。”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2.校勘叙例或校勘记校勘古籍,要在书前或书后撰写“校勘叙例”或“校勘记”,对于校勘所用的版本(主校本和参校本)及其他引录资料等做出说明。首先,要介绍本书流传历史和版本源流系统,罗列校勘依据,从而揭示新校本的学术价值,资料的丰富性、重要性。其次,要说明本书出校的原则。第三,要说明校改的原则和具体方式。如是注记异文还是并存异文,有无改动等。第四,其他。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诗人玉屑》校勘记传本诗人玉屑俱为二十卷。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之明武林谢氏刻本、铁琴铜剑楼藏书目,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之明刻本,北京图书馆之明嘉靖六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及道光古松堂重刻宋本皆然。北京图书馆另有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经王国维先生以宋本校过者,则独有二十一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密协议专利申请用
- 2024年度道路运输服务合同标的运输范围与时间安排
- 2024版特许经营协议(餐饮行业)
- 2024年度工程项目建设的合同变更与终止合同3篇
- 2024年度道路桥梁照明工程合同
- 电商行业2024年度售后客服劳动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油气管道运输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电梯检测与评估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期满后资产购买合同标的2篇
- 钢管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2030年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题库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MOOC 管理咨询-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 2024年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答案
- 施工日志及楼工程施工日志
-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六章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 喜茶营销策划案例
-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怎么做-怎么教-
- 化学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5篇)
- 5G智慧急救规划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