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1(共6套)(共286题)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第1套一、A1型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多剂量函数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以静脉注射给药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称为A、静脉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关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常数之和B、消除速度常数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C、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同E、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关于生物利用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根据选择的参比制剂的不同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C、完整表达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tmax、Cmax、AUC三个参数D、生物利用度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E、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有关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速度法的集尿时间比总量减量法短B、总量减量法的实验数据波动小,估算参数准确C、丢失一两份尿样对速度法无影响D、总量减量法实验数据比较凌乱,测定的参数不精确E、总量减量法与尿药速度法均可用来求动力学参数k和ke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关于房室模型的概念不正确的是A、房室模型理论是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机体B、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C、房室模型中的房室数一般不宜多于三个D、房室概念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意义E、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需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不包括A、用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B、剂量一反应曲线陡峭或具不良反应的药物C、溶解速度缓慢、相对不溶解或在胃肠道成为不溶性的药物D、溶解速度不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E、制剂中的辅料能改变主药特性的药物制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B、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血管外给药的AUC与静脉注射给药的AUC的比值称为A、波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脆碎度E、絮凝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有A、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当C远大于km时,血药浓度下降的速度与药物浓度无关C、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不因剂量变化而变化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用统计矩估算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主要的计算依据为A、稳态时的分布容积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达峰时间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研究TDM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监督临床用药B、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C、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D、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E、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研究治疗给药方案(TDM)制定的临床意义。研究TDM的临床意义包括:监督临床用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C。13、拟定给药方案时,主要可以调节以下哪一项A、t1/2和kB、Css和VC、X0和τD、V和ClE、Cmaxss和Cmins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是A、以生理解剖部位划分B、以速度论的观点,即以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时间划分C、以血流速度划分D、以药物与组织亲和性划分E、以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速度划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关于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C-t公式为双指数方程B、达峰时间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C、峰浓度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D、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E、由残数法可求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k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方程及药动学参数求算。单室模型血管外途径给药,药物按一级速度吸收进入体内时,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为单峰曲线,在到达峰顸的瞬间,吸收速度等于消除速度,其峰值就是峰浓度(Cmax),这个时间称为达峰时间(tmax)。由式可知,药物的tmax由ka、k决定,与剂量大小无关。而Cmax与X0成正比。药物制剂的达峰时间和峰浓度能够反映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速度。故本题答案应选择B。16、某患者静脉注射(推注)某药,已知剂量X0=500mg,V=10L,k=0.1h-1,T=10h,该患者给药达稳态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A、0.05mg/LB、0.5m/LC、5mg/LD、50m/LE、500mg/L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X型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7、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包括: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即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以剂量对相应的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以单位剂量下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的曲线如明显不重叠,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CD。18、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等效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①方差分析;②双单侧检验;③(1-2α)置信区间;④贝叶斯分析等。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可以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用双单侧t检验和计算90%置信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价和判断药物间的生物等效性。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DE。19、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应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CD。22、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包括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包括: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等。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DE。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23、多剂量函数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以静脉注射给药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称为A、静脉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下列关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常数之和B、消除速度常数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C、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同E、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关于生物利用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根据选择的参比制剂的不同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C、完整表达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tmax、Cmax、AUC三个参数D、生物利用度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E、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有关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速度法的集尿时间比总量减量法短B、总量减量法的实验数据波动小,估算参数准确C、丢失一两份尿样对速度法无影响D、总量减量法实验数据比较凌乱,测定的参数不精确E、总量减量法与尿药速度法均可用来求动力学参数k和ke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关于房室模型的概念不正确的是A、房室模型理论是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机体B、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C、房室模型中的房室数一般不宜多于三个D、房室概念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意义E、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需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不包括A、用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B、剂量一反应曲线陡峭或具不良反应的药物C、溶解速度缓慢、相对不溶解或在胃肠道成为不溶性的药物D、溶解速度不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E、制剂中的辅料能改变主药特性的药物制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B、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血管外给药的AUC与静脉注射给药的AUC的比值称为A、波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脆碎度E、絮凝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有A、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当C远大于km时,血药浓度下降的速度与药物浓度无关C、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不因剂量变化而变化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用统计矩估算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主要的计算依据为A、稳态时的分布容积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达峰时间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研究TDM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监督临床用药B、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C、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D、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E、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研究治疗给药方案(TDM)制定的临床意义。研究TDM的临床意义包括:监督临床用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C。35、拟定给药方案时,主要可以调节以下哪一项A、t1/2和kB、Css和VC、X0和τD、V和ClE、Cmaxss和Cmins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是A、以生理解剖部位划分B、以速度论的观点,即以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时间划分C、以血流速度划分D、以药物与组织亲和性划分E、以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速度划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关于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C-t公式为双指数方程B、达峰时间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C、峰浓度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D、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X0成正比E、由残数法可求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k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方程及药动学参数求算。单室模型血管外途径给药,药物按一级速度吸收进入体内时,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为单峰曲线,在到达峰顸的瞬间,吸收速度等于消除速度,其峰值就是峰浓度(Cmax),这个时间称为达峰时间(tmax)。由式可知,药物的tmax由ka、k决定,与剂量大小无关。而Cmax与X0成正比。药物制剂的达峰时间和峰浓度能够反映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速度。故本题答案应选择B。38、某患者静脉注射(推注)某药,已知剂量X0=500mg,V=10L,k=0.1h-1,T=10h,该患者给药达稳态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A、0.05mg/LB、0.5m/LC、5mg/LD、50m/LE、500mg/L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A3/A4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某患者体重为75kg,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的治疗浓度,请确定:39、静滴速率为A、1.56mg/hB、117.30mg/hC、58.65mg/hD、29.32mg/hE、15.64mg/h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负荷剂量为A、255mgB、127.5mgC、25.5mgD、510mgE、51mg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对于生物半衰期t1/2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为了避免频繁用药且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性,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静注的负荷剂量X0=C0V=2×1.7×75=255(mg)(2)静滴速率k0=CsskV=2×0.46×1.7×75=117.3(mg/h)五、B1/B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A.C=k0(1-e-kt)/VkB.lgC=(-k/2.303)t+lgC0C.X=X0*e-kt+(k0/k)(1-e-kt)D.lgC'=(-k/2.303)t'+k0/VkE.4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血药动力学方程。包括单室模型静脉注射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静脉滴注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联合用药时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六、B1/B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43、表示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表示二室模型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表示静脉滴注给药滴注过程中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表示尿药速度法的尿药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A.C=C0e-ktB.1g(Xu∞-Xu)=(-k/2.303)t+lgXu∞AC.C=k0(1-e-kt)/VkD.lgC'=(-k/2.303)t'+lg[k0(1一e-kt)/Vk]E.47、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前停止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9、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X型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51、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包括: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即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以剂量对相应的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以单位剂量下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的曲线如明显不重叠,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CD。52、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等效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①方差分析;②双单侧检验;③(1-2α)置信区间;④贝叶斯分析等。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可以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用双单侧t检验和计算90%置信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价和判断药物间的生物等效性。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DE。53、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4、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应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CD。56、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包括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包括: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特殊人群用药;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等。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BDE。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第2套一、A1型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将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之为消除,消除有一级消除及零级消除。若某药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58h-1,若按常规给药,则该药一天需服用()。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血浆半衰期的计算。t1/2﹦,当k等于0.058h-1时,计算出半衰期是11.9小时。常规给药是按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所以一天需给药2次。2、表观分布容积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常用“V”表示,单位为“L”或“L/kg”,静脉注射某药,X0﹦40mg,后测得初始血药浓度为8μ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2.5LB、5LC、25LD、50LE、32L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表观分布溶剂V﹦X0/C,其中X0为体内药量,在静脉注射是:X0﹦40mg,C﹦8μg/ml﹦8mg/L,故计算结果等于5L,3、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常用“Cl”表示,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现有某药血药浓度是0.20mg/ml,其消除速度是15mg/min,则该药的清除率是()。A、0.0133ml/minB、1.33ml/minC、75ml/minD、7.5ml/minE、0.133ml/mi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清除率。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该药药血药浓度是0.20mg/ml,其消除速度是15mg/min,则每分钟被清除的容积为15/0.20﹦75ml/min。4、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然后趋近于恒定水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96表示。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现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A、2B、6.64C、4D、3.32E、7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静滴达坪浓度分数与半衰期个数的关系。任何药物达CSS某一分数,fSS所需的时间(即半衰期的个数)如下:5、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用“V”表示,单位通常以“L”或“L/kg”表示。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对肥胖型人来说,其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是:V﹦X/CE、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是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计算公式为:V﹦X/C,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的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当给药量恒定时,表观分布容积和血药浓度成反比。肥胖型人脂肪内储存的药量多,因而血药浓度小,表观分布容积大,可超过实际体液的量。6、单室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当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能迅速向各组织和器官分布,并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属于单室模型。单室模型并不是身体各组织药物浓度都相等,而是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单室模型静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B、C﹦Ae-αt﹢B-βtC、[*]D、X﹦X0e-ktE、C﹦C0e-kt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静注的血药浓度计算公式。单室模型其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是指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能迅速随血液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该时刻体内的药量成正比。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得关系式是C﹦C0e-kt。7、血管外给药存在吸收过程,药物逐渐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用一级过程描述。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10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计算公式。血管外给药存在吸收过程,药物逐渐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用一级过程描述。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计算公式为X﹦(e-kt-e-kat)。8、某药静脉注射200μg,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A、12.5μgB、150μgC、100μgD、50μgE、25μg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半衰期。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现该药初始计量为200μg,经过四个半衰期,其体内的药量为原来的1/16,即1/16*200﹦12.5μg。9、已知普鲁卡因酰胺胶囊剂的F为0.85,t1/2为3.5h,V为2.0L/kg,现若患者每4h口服一次,剂量为7.45mg/kg时,其为()。A、21μg/mlB、3μg/mlC、4μg/mlD、5μg/mlE、6μg/ml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则32﹦0.85*7.45/(2*4*0.693/3.5)﹦41μg/ml。10、体重为75kg的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消除速率常数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的治疗浓度,则该药的静注的负荷剂量为()。A、185mgB、135mgC、344mgD、85mgE、255mg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负荷剂量为计算方法。负荷剂量计算公式为:X0*﹦CSSV0则X0*﹦2*1.7*75﹦255mg。11、重复给药时,如果第2次给药前体内药量尚未清除完,则重复给药会产生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当达到稳态时,则体内蓄积量保持一个定值。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公式R﹦。12、当有酶或载体参与,在高浓度时酶或载体可能被饱和,都可能使这些过程的速度与药物浓度不成正比。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不能用一级速度过程表示,称为非线性动力学。表示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是()。A、B、lg(△Xu/△t)﹦-(k/2.303)t﹢lg(ke·X0)C、D、1gC﹦-t﹢lgC0E、C﹦Ae-αt﹢Be-βt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为:。所以答案为C。13、非线性药动学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产生较大影响。若体内某一过程被饱和,产生非线性药动学,就会导致临床效应和毒副作用的明显变化。下列关于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的消除动力学的消除不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B、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C、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D、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E、剂量增加,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有:①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即消除不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②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③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④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14、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血药浓度成正比,都是按一级动力学过程进行,即为线性药物动力学。下列关于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室模型口服给药,在血药浓度达峰瞬间,吸收速度等于消除速度B、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lgC对t作图,得到直线的斜率为负值C、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与药物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有关D、多剂量给药,相同给药间隔下,半衰期短的药物容易蓄积E、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在滴注开始时可以静脉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浓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多剂量给药,相同给药间隔下,半衰期长的药物容易蓄积。15、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列不需要进行药物监测的是()。A、苯妥英钠B、丙咪嗪C、青霉素D、氨茶碱E、地高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是:①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即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②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特征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如苯妥英钠;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如强心苷类药、茶碱、锂盐、普鲁卡因胺等;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如地高辛;⑤特殊人群用药,患有心、肝、肾、胃肠道疾病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会有较大的差别;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⑦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⑧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⑨长期用药,血药浓度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可在体内逐渐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也有的血药浓度反而降低,导致无效;需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剂量。16、评价不同制剂间吸收速度度和程度是否相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A、制剂质量检查B、微生物限度检查法C、药物溶出度检测法D、平均滞留时间比较法E、生物等效性试验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等效性的应用,评价不同制剂吸收速率和程度,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生物等效性试验。二、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7、将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之为消除,消除有一级消除及零级消除。若某药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58h-1,若按常规给药,则该药一天需服用()。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血浆半衰期的计算。t1/2﹦,当k等于0.058h-1时,计算出半衰期是11.9小时。常规给药是按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所以一天需给药2次。18、表观分布容积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常用“V”表示,单位为“L”或“L/kg”,静脉注射某药,X0﹦40mg,后测得初始血药浓度为8μ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2.5LB、5LC、25LD、50LE、32L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表观分布溶剂V﹦X0/C,其中X0为体内药量,在静脉注射是:X0﹦40mg,C﹦8μg/ml﹦8mg/L,故计算结果等于5L,19、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常用“Cl”表示,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现有某药血药浓度是0.20mg/ml,其消除速度是15mg/min,则该药的清除率是()。A、0.0133ml/minB、1.33ml/minC、75ml/minD、7.5ml/minE、0.133ml/mi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清除率。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该药药血药浓度是0.20mg/ml,其消除速度是15mg/min,则每分钟被清除的容积为15/0.20﹦75ml/min。20、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然后趋近于恒定水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96表示。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现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A、2B、6.64C、4D、3.32E、7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静滴达坪浓度分数与半衰期个数的关系。任何药物达CSS某一分数,fSS所需的时间(即半衰期的个数)如下:21、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用“V”表示,单位通常以“L”或“L/kg”表示。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对肥胖型人来说,其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是:V﹦X/CE、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是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计算公式为:V﹦X/C,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的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当给药量恒定时,表观分布容积和血药浓度成反比。肥胖型人脂肪内储存的药量多,因而血药浓度小,表观分布容积大,可超过实际体液的量。22、单室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当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能迅速向各组织和器官分布,并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属于单室模型。单室模型并不是身体各组织药物浓度都相等,而是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单室模型静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B、C﹦Ae-αt﹢B-βtC、[*]D、X﹦X0e-ktE、C﹦C0e-kt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静注的血药浓度计算公式。单室模型其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是指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能迅速随血液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该时刻体内的药量成正比。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得关系式是C﹦C0e-kt。23、血管外给药存在吸收过程,药物逐渐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用一级过程描述。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10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计算公式。血管外给药存在吸收过程,药物逐渐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用一级过程描述。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药量计算公式为X﹦(e-kt-e-kat)。24、某药静脉注射200μg,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A、12.5μgB、150μgC、100μgD、50μgE、25μg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半衰期。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现该药初始计量为200μg,经过四个半衰期,其体内的药量为原来的1/16,即1/16*200﹦12.5μg。25、已知普鲁卡因酰胺胶囊剂的F为0.85,t1/2为3.5h,V为2.0L/kg,现若患者每4h口服一次,剂量为7.45mg/kg时,其为()。A、21μg/mlB、3μg/mlC、4μg/mlD、5μg/mlE、6μg/ml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则32﹦0.85*7.45/(2*4*0.693/3.5)﹦41μg/ml。26、体重为75kg的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消除速率常数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的治疗浓度,则该药的静注的负荷剂量为()。A、185mgB、135mgC、344mgD、85mgE、255mg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负荷剂量为计算方法。负荷剂量计算公式为:X0*﹦CSSV0则X0*﹦2*1.7*75﹦255mg。27、重复给药时,如果第2次给药前体内药量尚未清除完,则重复给药会产生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当达到稳态时,则体内蓄积量保持一个定值。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公式R﹦。28、当有酶或载体参与,在高浓度时酶或载体可能被饱和,都可能使这些过程的速度与药物浓度不成正比。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不能用一级速度过程表示,称为非线性动力学。表示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是()。A、B、lg(△Xu/△t)﹦-(k/2.303)t﹢lg(ke·X0)C、D、1gC﹦-t﹢lgC0E、C﹦Ae-αt﹢Be-βt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非线性动力学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的关系式为:。所以答案为C。29、非线性药动学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产生较大影响。若体内某一过程被饱和,产生非线性药动学,就会导致临床效应和毒副作用的明显变化。下列关于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的消除动力学的消除不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B、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C、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D、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E、剂量增加,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有:①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即消除不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②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③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④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30、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血药浓度成正比,都是按一级动力学过程进行,即为线性药物动力学。下列关于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室模型口服给药,在血药浓度达峰瞬间,吸收速度等于消除速度B、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lgC对t作图,得到直线的斜率为负值C、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与药物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有关D、多剂量给药,相同给药间隔下,半衰期短的药物容易蓄积E、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在滴注开始时可以静脉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浓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多剂量给药,相同给药间隔下,半衰期长的药物容易蓄积。31、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列不需要进行药物监测的是()。A、苯妥英钠B、丙咪嗪C、青霉素D、氨茶碱E、地高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是:①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即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②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特征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如苯妥英钠;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如强心苷类药、茶碱、锂盐、普鲁卡因胺等;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如地高辛;⑤特殊人群用药,患有心、肝、肾、胃肠道疾病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会有较大的差别;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⑦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⑧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⑨长期用药,血药浓度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可在体内逐渐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也有的血药浓度反而降低,导致无效;需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剂量。32、评价不同制剂间吸收速度度和程度是否相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A、制剂质量检查B、微生物限度检查法C、药物溶出度检测法D、平均滞留时间比较法E、生物等效性试验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等效性的应用,评价不同制剂吸收速率和程度,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生物等效性试验。三、B1/B型题(含5小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A.VB.CSSC.X0*D.ClE.AUC33、负荷剂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稳态血药浓度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曲线下的面积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表观分布容积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清除率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药动学的一些参数。负荷剂量为X0*木;稳态血药浓度为CSS;曲线下的面积为AUC;表观分布容积为V;清除率为Cl。给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0mg,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测的不同时刻给药浓度数据如下表,外推出浓度为12μg/ml。A.1.00B.0.69315.8.33D.17.32E.5.7738、该药的半衰期为()h。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L。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该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h-1。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该药的清除率Cl为()L/h。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该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μg/ml)h。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药动学一些参数的计算。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数据,由9.6μg/ml下降到4.8μg/ml时,需要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半衰期计算公式,消除速率常数为0.693。表观分布容积为V﹦X/C,则表观分布容积为8.33。清除率Cl﹦k*V﹦0.693*8.33﹦5.77。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公式:AUC﹦,则曲线下面积为17.32。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第3套一、X型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率与程度,是判断制剂疗效差异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标准答案: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利用度的三个评价参数。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制剂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评价的三个主要参数。2、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常采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有()。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血药浓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一质联用法(LC—MS)、放射免疫法(RIA)、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酶联免疫法(ELISA)等。3、临床用药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理想的给药方案应当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私人定制”,这就是给药方案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给药个体化的方法。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①比例法;②一点法:③重复一点法。4、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有()。标准答案:B,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①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即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②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特征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如苯妥英钠;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如强心苷类药、茶碱、锂盐、普鲁卡因胺等;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如地高辛;⑤特殊人群用药,患有心、肝、肾、胃肠道疾病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会有较大的差别;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⑦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⑧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⑨长期用药,血药浓度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可在体内逐渐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也有的血药浓度反而降低,导致无效:需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剂量。5、治疗药物监测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有()。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临床上合并用药引起药源性疾病或导致药物中毒的报道不少。开展TDM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确定合并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开展TDM对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二、B1/B型题(含5小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A.C﹦(1-e-kt)B.X﹦(1-e-kt)C.CSS﹦D.X﹦X0e-ktE.C﹦C0e-kt6、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单室模23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稳态血药浓度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药动学公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X﹦X0e-kt;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C﹦C0e-kt;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X﹦(1-e-kt);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C﹦(1-e-kt);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稳态血药浓度关系式:CSS﹦。11、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峰浓度计算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双室模型静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口服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其蓄积系数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药动学公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C﹦(e-kt-e-kt);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峰浓度计算关系式:Cmax﹦e-ktmax;双室模型静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C﹦Ae-αt﹢Be-βt;口服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式:;单室模型重复血管外给药,其蓄积系数为:R﹦。A.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B.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C.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VRT)D.F﹦×100%E.F﹦×100%16、零阶矩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一阶矩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二阶矩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相对生物利用度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绝对生物利用度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药动学参数。零阶矩即为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一阶矩即为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二阶矩即为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VRT);试验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的面积的比率称相对生物彻度,即为F﹦×100%;试验制剂(T)与静脉注射剂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的面积的比率称绝对生物利用度,即为:F﹦×100%。A.-dC/dt﹦VmC/(km﹢C)B.AUC﹦C.D.E.CSS﹦k0/kV21、单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非线性药动学药物,血药浓度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单室模型重复静脉注射给药公式为()。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单模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达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是()。A、
B、
C、
D、
E、
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药动学参数计算公式。单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公式为:AUC﹦;非线性药动学药物,血药浓度公式为:-dC/dt﹦VmC/(km﹢C);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公式为:CSS﹦;单室模型重复静脉注射给药公式为:R﹦;单模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达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CSS﹦k0/kV。一、X型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6、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率与程度,是判断制剂疗效差异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标准答案: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利用度的三个评价参数。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制剂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评价的三个主要参数。27、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常采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有()。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血药浓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一质联用法(LC—MS)、放射免疫法(RIA)、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酶联免疫法(ELISA)等。28、临床用药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理想的给药方案应当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私人定制”,这就是给药方案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给药个体化的方法。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①比例法;②一点法:③重复一点法。29、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求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有()。标准答案:B,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①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即患者间有较大的药动学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②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尤其是非线性特征发生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如苯妥英钠;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如强心苷类药、茶碱、锂盐、普鲁卡因胺等;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或用量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的药物,如地高辛;⑤特殊人群用药,患有心、肝、肾、胃肠道疾病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会有较大的差别;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分析原因:⑦合并用药而出现的异常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消除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⑧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⑨长期用药,血药浓度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可在体内逐渐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也有的血药浓度反而降低,导致无效:需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剂量。30、治疗药物监测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有()。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临床上合并用药引起药源性疾病或导致药物中毒的报道不少。开展TDM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确定合并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开展TDM对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第4套一、A1型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L或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较小,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蓄积于某组织中。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药物在体内真正分布容积不会超过体液量,但表观分布容积可从几升到上百升。故本题答案应选择A。2、制剂中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A、药物动力学B、生物利用度C、肠肝循环D、单室模型药物E、表现分布容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叙述正确的有A、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B、洗净期为药物的3~5个半衰期C、整个采样时间至少7个半衰期D、多剂量给药计划要连续测定3天的峰浓度E、所用剂量不得超过临床最大剂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C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E、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静脉滴注单室模型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主要决定于A、kB、t1/2C、ClD、k0E、V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A、8B、6.64C、5D、3.32E、1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单室模型的药物恒速静脉滴注6.64个半衰期达稳态时A、50%B、75%C、90%D、95%E、99%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A、1.12个半衰期B、2.24个半衰期C、3.32个半衰期D、4.46个半衰期E、6.64个半衰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3个半衰期D、4个半衰期E、5个半衰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ka的前提条件是A、k=ka,且t足够大B、k>ka,且t足够大C、t<ka,且t足够大D、k>ka,且t足够小E、k<ka,且t足够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20LB、4mlC、30LD、4LE、15L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VmB、Km,VC、K,VD、K,ClE、Km,Vm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功能、肝功能低下者,药物生物半衰期延长B、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正常人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可以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E、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结构类似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相差不大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A、0.05h-1B、0.78h-1C、0.14h-1D、0.99h-1E、0.42h-1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A、41/2B、6t1/2C、8t1/2D、10t1/2E、12t1/2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某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t1/2=4h,V=60L)A、0.153μg/mLB、0.225μg/mLC、0.301μg/mLD、0.458μg/mLE、0.610μg/mL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X型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8、下面哪些参数是混杂参数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在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时,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式中α和β称为混杂参数。k为消除速度常数,Km为米氏常数。故本题答案应选择BC。19、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方法有标准答案:A,C,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的方法。药物动力学模型常用识别方法有:作图判别法、残差平方和判断法、拟合度判别法、AIC判断法、F检验。故本题答案应选择ACE。20、用统计矩法可求出的药动学参数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统计矩应用。用统计矩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以求出半衰期、清除率、稳态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不能求出达峰时间和混杂参数。故本题答案应选择ABC。21、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标准答案:B,C,D,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生物利用度是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各种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因素均可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中最主要的是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肝脏的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非线性特征等,另外制剂处方组成不同,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BCDE。22、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2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L或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较小,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蓄积于某组织中。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药物在体内真正分布容积不会超过体液量,但表观分布容积可从几升到上百升。故本题答案应选择A。24、制剂中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A、药物动力学B、生物利用度C、肠肝循环D、单室模型药物E、表现分布容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叙述正确的有A、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B、洗净期为药物的3~5个半衰期C、整个采样时间至少7个半衰期D、多剂量给药计划要连续测定3天的峰浓度E、所用剂量不得超过临床最大剂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C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E、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静脉滴注单室模型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主要决定于A、kB、t1/2C、ClD、k0E、V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A、8B、6.64C、5D、3.32E、1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单室模型的药物恒速静脉滴注6.64个半衰期达稳态时A、50%B、75%C、90%D、95%E、99%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A、1.12个半衰期B、2.24个半衰期C、3.32个半衰期D、4.46个半衰期E、6.64个半衰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3个半衰期D、4个半衰期E、5个半衰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ka的前提条件是A、k=ka,且t足够大B、k>ka,且t足够大C、t<ka,且t足够大D、k>ka,且t足够小E、k<ka,且t足够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20LB、4mlC、30LD、4LE、15L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VmB、Km,VC、K,VD、K,ClE、Km,Vm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功能、肝功能低下者,药物生物半衰期延长B、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正常人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可以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E、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结构类似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相差不大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A、0.05h-1B、0.78h-1C、0.14h-1D、0.99h-1E、0.42h-1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A、41/2B、6t1/2C、8t1/2D、10t1/2E、12t1/2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某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t1/2=4h,V=60L)A、0.153μg/mLB、0.225μg/mLC、0.301μg/mLD、0.458μg/mLE、0.610μg/mL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A3/A4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40、该药的半衰期为A、0.55hB、1.11hC、2.22hD、2.28hE、4.44h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该药的清除率为A、1.09hB、2.18L/hC、2.28L/hD、0.090L/hE、0.045L/h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基本参数求算。先将血药浓度C取对数,再与时间t作线性回归,计算得斜率b=-0.1355,截距a=2.176所以回归方程为:lgC=一0.1355t+2.176参数计算如下:k=一2.303×(一0.1355)=0.312(h一1)lgC0=2.176C0=150(μg/ml)(1)(2)Cl=kV=0.312×7=2.184(L/h)五、B1/B型题(含3小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A.清除率B.表观分布容积C.二室模型D.单室模型E.房室模型42、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A、
B、
C、
D、
E、
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把机体看成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单元组成的体系A、
B、
C、
D、
E、
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A、
B、
C、
D、
E、
标准答案: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首剂量与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库存焊条转让协议书
- 2025年税务师考试学员资料试题及答案
- 门面转让尾款协议书
- 新车拖运安全协议书
- 项目退出保密协议书
- 湛江电信光纤协议书
- 哮喘学生安全协议书
- 离婚合法补偿协议书
- 高校辅导员评优标准分析试题及答案
- 辅导员招聘考试模拟试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1提手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x-教案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格形式)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件
- 初级长拳第三路图解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体系汇编
- 责任制整体护理PPT演示课件
- GB/T 15849-1995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
- 货币银行学 康书生课件 第1章 货币
- 颈椎病诊治指南
- 综合能力测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课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