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第6章达标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由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更的过程,C、D不符合题意。2.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相识,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变更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基因频率的变更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A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其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青霉素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3.下列关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不仅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B.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C.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干脆传递给后代的并不是性状,而是基因D.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了【答案】B【解析】通过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并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A正确;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还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等,B错误;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限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性状,C正确;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4.(2024·山西太原期末)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C.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定结果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所起的作用有差别【答案】C【解析】产生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B正确;长期地理隔离不肯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不同种群对环境的适应状况不同,所以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所起的作用有差别,D正确。5.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比例/%42.327.360.3246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8% B.92%、8%C.78%、92% D.8%、92%【答案】B【解析】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计算,只计数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体,即男性只统计一个基因,女性中统计两个基因,所以该校学生中Xb的基因频率为(7.36%+0.32%×2+4%)/(42.32%×2+7.36%×2+0.32%×2+46%+4%)×100%=8%,则XB的基因频率为92%。6.现有两个特别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限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答案】C【解析】依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7.(2024·辽宁沈阳检测)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蛾被保留,浅色桦尺蛾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标记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蛾被保留,而浅色桦尺蛾被淘汰,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更,A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更,B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更,C不能体现生物进化;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种群基因频率变更,D能体现生物在进化。8.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肯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肯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化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变更不肯定会导致生殖隔离而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肯定会变更。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觉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正确的是()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答案】A【解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祖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变更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记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10.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功能不同,但都具有相像的结构,可能的缘由是()A.进化水平不同B.原始祖先不同C.生存环境不同D.各自的变异方向不同【答案】C11.我国在古脊椎动物的探讨中发觉,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下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该探讨结果属于()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古生物化石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答案】C12.科学家在探讨某种鸟的进化时发觉,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视察,探讨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视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群中限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供应原始材料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答案】A【解析】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供应原始材料,B正确;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C正确;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D正确。13.考古学家发觉,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毛,拥有鸵鸟般瘦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亲密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自地狱的鸡”。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窃蛋龙的翅膀由于长期不用而渐渐退化,形成前肢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存在肯定的相像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应构成一个种群D.在窃蛋龙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渐渐发生变更是其进化的实质【答案】B【解析】“翅膀长期不用而渐渐退化成前肢”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窃蛋龙与鸟类有亲密渊源”且该恐龙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鸡冠,所以两者的基因库应存在肯定的相像性;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14.下列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殖隔离不肯定是地理隔离的必定结果B.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假如人为地放在一起,肯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缘由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具有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经过地理隔离不肯定能产生生殖隔离,A正确;存在地理隔离的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假如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会导致生殖隔离,若人为地将不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放在一起,则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种群基因库发生变更,并不断扩大差异,将最终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物种形成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5.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验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更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实力弱【答案】D【解析】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缘由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在Ⅰ、Ⅲ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更,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实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渐渐被淘汰,D正确。16.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觉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D.该现象说明白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答案】B【解析】狼为肉食性动物,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喂给狗的食物也以淀粉类为主。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品种被淘汰,渐渐适应的品种被保留下来。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的选择而不是定向的变异。17.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蛾表现为协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确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渐渐增大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协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抗生素可以选择抗药性细菌,但不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持续选择条件下,确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18.很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更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c过程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解析】依据物种的形成过程可以推断a、b、c分别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A正确,B错误;自然选择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19.生物的协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答案】C【解析】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①、④错误,②、③正确。20.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A.真核生物出现了无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B.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为进化供应了更丰富的原材料C.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出现了核膜,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真核生物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A错误,B正确;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与核膜没有干脆关系,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4分。21.(12分)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依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白一个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白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空4分,共12分)(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解析】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箭头有多个方向,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表示淘汰的个体;没短线的箭头就是保留的个体,只有一个方向,说明自然选择确定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说明不能适应环境,是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22.(14分)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觉了已灭亡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觉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发觉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S值的变更实质是反映了________的变更,这种变更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4分)(1)c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2分)(2)a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最相像(2分)(3)基因频率自然选择(4)突变和基因重组(2分)自然选择(2分)隔离(2分)【解析】(1)在a、b、c三个群体中,c群体最可能出现新物种,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2)在发觉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a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最相像。(3)S值的变更实质上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要形成新物种必需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三个环节。23.(12分)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更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确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_,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变更。(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4)依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想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峻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5)种群1和种群2中的甲虫只含A和a两种基因,发觉种群1中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种群2中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据此推断种群1和种群2所处的环境____________(填“差别较大”或“基本相同”)。【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基因库基因(2)基因突变供应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沟通生殖隔离(2分)(4)1选择(5)基本相同(2分)【解析】(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2)基因突变能形成新的等位基因,故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沟通。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4)依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想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峻的环境中的是种群1。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5)种群1的AA=24%,aa=4%,则Aa=72%,所以基因频率为A=60%,a=40%。种群2中Aa=48%,aa=16%,则AA=36%,基因频率为A=60%,a=40%,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相等,所以所处环境基本相同。24.(16分)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探讨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试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试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全部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依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假如依据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2)假如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3)请推断该试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