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风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莫名地流着泪。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眸的

后面,那个敲门声前面,或者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

我突然那么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哪怕极微小的一声。

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

刘亮程

【备考参考】高考文学类文本新风向

黄沙梁长大的树木:梦与醒间吟唱的〃乡村哲学家〃一刘亮程

【专题阐释】从《一个人的村庄》到《本巴》,刘亮程一直在写大地上人与万物共居的家

园。这个家园里的每个生命,都在他的文字中有尊严且灵光闪闪地活着。在他看来,一个

作家应该将一个地方的古老历史活化成自己鲜活的心灵往事让地方经验与所有人共振,

把家乡的故事,讲成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细察文题关联泣趣册界精准规范解题

本巴(节选)

刘亮程

当阿尔泰山还是小土丘,和布河还是小溪流的时候,时间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万物长大。

江格尔就在那时长到25岁,美男子明彦也长到25岁,本巴国所有人约好在25岁里相聚,

谁也不再往前走半步。

能预知未来99年凶吉的谋士策吉,早已等候在那里,他每日站在班布来宫的瞭望塔上,

往几十年远的路程上眺望。

后出生的美人阿盖姗姗来迟,在她12岁的早晨,江格尔隔着13年的距离拉住她的手。

多远年月里的美人,江格尔的手都能伸过去拉住。

还有摔跤手萨布尔,他在23岁时突然想起一桩往事,掉转身跑回到童年,把小时候赢了

他的一个伙伴摔倒,扔出去七年远。然后,他两天走完20年的路,在晌午前赶上班布来宫的

隆重酒宴。

萨布尔说,好多我们熟悉的人都在童年里贪玩。

还有快嘴判官贺吉拉根,他刚打完一场13岁里的官司,把明彦小时候被人夺走的牛石头

牧场判回来,让这位美男子,脸上有了来自少年的灿烂阳光。然后,他急匆匆往25岁里赶,

这位嘴比腿快的大判官,他的嘴巴已经伸到班布来宫的酒宴上,腿却还在一年远的戈壁上蹒

跚。

还有,牧马人哈尼赶着成群的马匹过和布河,上游的河里踵满彩霞般的枣红马,中游的

河里踵满夜色般的铁青马,下游的河里踵满蒲公英花般的雪青马,河水被千万只马蹄溅起,

在半空中飘成另一条河。站在宫殿瞭望台上的谋士策吉,看见这条年老的河流里,踵满一岁

两岁的马驹。而牧马人哈尼,正在赶马踵过他24岁的那段河,他离班布来宫,只剩下一声马

嘶传到的距离。

还有,挥双斧的大肚英雄贡布,已经在25岁里待了七年,他的年龄停住了,左右手的金

银斧头却不愿停住。左手的金斧头追着阳光往前走,杀尽未来年月的敌人。右手的银斧头循着

月光往后走,把暗中跟过来的大鬼小鬼全砍死在黑夜中。

整个本巴只有洪古尔一人没有长大。

洪古尔本来可以和江格尔一起长大,他父亲蒙根汗把长大的机会给了江格尔。

当本巴草原还是巴掌大,天上的月亮还是指甲盖大的时候,江格尔出生了。

江格尔一出生便成了孤儿。

他的父亲乌仲汗,晚年沉迷于一场一场的酒宴。一代汗王和他的勇士们,都老得骨头变

薄,经不起草原戈壁上的风吹雨打,老汗王和他创建的本巴,却早已风雨飘摇。

策吉的父亲,那位只能看见前后20年凶吉的老谋士,醉醺醺地站在宫殿前的瞭望塔上,

焦虑地看见五年八年远的路上,扬起冲天尘土,四面八方的烟尘在朝本巴围拢过来。

老谋士已经没力气走进宫殿,给比他还老的乌仲汗汇报军情。

早年,他的智谋还管用。当老汗王和骨头变薄的勇士们,借着酒劲,七嘴八舌地说他们

年轻时打过的胜仗、杀死的莽古斯时,老谋士命马夫把宫殿所有的窗户打开,让那些骇人的大

话随风飘去,一次次把远路上的敌人吓退。

后来不行了,那些老英雄没牙的嘴里,连一句硬话都没有了。

本巴就在那时被莽古斯彻底吞噬。

一世英主乌仲汗,在酣醉中被莽古斯掳去,只留下嗷嗷待哺的江格尔。

洪古尔的父亲蒙根汗把出生不久的江格尔藏在山洞,让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洪古尔冒充江格

尔被莽古斯掠去。聪明的莽古斯并不相信这个愣头愣脑的小家伙就是江格尔,他们把洪古尔拴

在车轮旁看着他长大,只要长到车轮高,不管他是不是江格尔,他们都会杀了他。

洪古尔就在那时候停住不长了。

藏在山洞的江格尔却迅速长大,那个漆黑的山洞让江格尔仿佛又回到母腹,他一场一场地

做梦,在梦中学会父亲乌仲汗打仗治国的所有本领,并在梦中把一辈子的仗打完,赶在山洞盛

不下他之前,跑了出来。

那真是地动山摇的一天。

那座让江格尔第二次出生的高山,有了一个名字,叫赛尔山。对面的另一座叫哈同山。

一个是王,一个是妃。

相传还没投生人世、形似一颗晶莹露珠的美人阿盖,就在哈同山顶的草尖上,望着赛尔山

头云阵般升起的一场场梦,等待那个做梦的人出世。她等到石头开花,又在江格尔出世后,

等到地上的露水积攒成一条河,连接起两座山,她才迟迟来到世间。

这条连接起赛尔山和哈同山的河,也有了一个名字,叫和布河。

话说江格尔一出世,便将吉祥平安还给了本巴,占领了他父亲草原的莽古斯,都被江格尔

消灭在一场场的梦中。

那些蛮狠的莽古斯,白天在本巴草原上横行霸道,每到夜晚,眼睛一闭,江格尔便提刀跨

马出现在他们梦中。江格尔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捕捉他们。那些可怜的莽古斯,大白天睁开的

眼睛,天黑后再不会合上。江格尔把他们统统消灭在梦中。

洪古尔眼看长得威武雄壮的江格尔,从山洞出来,几乎没动手便收复了本巴,当了汗王,

还娶了天下无双的美人阿盖做了夫人,他便知道自己再不需要长成大人。

洪古尔从那个铁链拴他的车轮旁被解救出来。他仗着自己年龄小身体轻,脑子里没装世上

沉重的事情,借一阵风便可到达千里之外,轻松追上那些逃跑到连江格尔都梦不到的天边躲

起来的莽古斯,把他们的头砍了,揪住头发抡圆,扔到七场风远的另一重天边。

在人们纷纷离去的童年,还有好多不愿长大的孩子,他们或孤独一人,或成群结队,留在

变成往事的白天黑夜里。

那里树不往高长,河水不往两岸上荡漾,太阳和月亮,在人们的念想里发光。

洪古尔的岁月在那里停住。那些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喊洪古尔的名字,让他去做搬家家游戏。

可是,一直不长大的洪古尔没去玩这些小孩游戏,他跟长大成人的勇士们坐在一起。江

格尔安排他坐在十二英雄右手的首位,人们叫他吃奶的少儿英雄。

洪古尔吃了多少年的奶,她母亲都记不清。

当巴音温都尔山刚刚抬起的时候,洪古尔就在吃奶了。他拒食人间任何食物,除了奶水和

酒。

(有

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萨布尔把小时候赢了他的一个伙伴摔倒,贺吉拉根赢回来13岁里输掉了的官司,他们

都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B.江格尔的父亲乌仲汗功成名就后忘记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整日沉湎于宴饮,让他们的部

落陷入困境。

C.被解救出来的洪古尔仗着自己年龄小身体轻,把躲起来的莽古斯的头砍了,扔到七场风

远的另一重天边。

D.洪古尔眼看着江格尔做了汗王并娶了美人为妻,认为自己再不需要长成大人,流露出了

他内心的失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许多描述大胆奇特,如“他的嘴巴已经伸到班布来宫的酒宴上,腿却还在一年远的

戈壁上蹒跚”等。

B.小说写牧马人哈尼赶着成群的马匹过和布河时,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暗示出人生

之河的波澜壮阔。

C.谋士策吉能预知未来99年凶吉,而他的父亲只能看见前后20年凶吉,二人形成对比,

暗示了时间的力量。

D.“美人阿盖”象征着世间的美好,文中连用三个“等”渲染出她来到世间之迟,寓意着

美好不会轻易降临。

8.请分析文中画线句“那里树不往高长,河水不往两岸上荡漾,太阳和月亮,在人们的念想

里发光”的含意。(4分)

9.《本巴》荣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请结合选文,以“天真•梦幻•哲思”为关

键词,向读者写一段推荐阅读文字。(6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萨布尔把小时候赢了他的一个伙伴摔倒,贺吉拉根赢回来13岁里输掉了的官司,他们都弥补了之前

的遗憾。

B.江格尔的父亲乌仲汗功成名就后忘记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整日沉湎于宴饮,让他们的部落陷入困境。

C.被解救出来的洪古尔仗着自己年龄小身体轻,把躲起来的莽古斯的头砍了,扔到七场风远的另一重

天边。

D.洪古尔眼看着江格尔做了汗王并娶了美人为妻,认为自己再不需要长成大人,流露出了他内心的失

落。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流露出了他内心的失落”说法错误,他很清楚自

己的责任和使命,他还去把躲起来的莽古斯的头砍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许多描述大胆奇特,如“他的嘴巴已经伸到班布来宫的酒宴上,腿却还在一年远的戈壁上蹒跚”

等。

B.小说写牧马人哈尼赶着成群的马匹过和布河时,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暗示出人生之河的波澜

壮阔。

C.谋士策吉能预知未来99年凶吉,而他的父亲只能看见前后20年凶吉,二人形成对比,暗示了时间

的力量。

D.“美人阿盖”象征着世间的美好,文中连用三个“等”渲染出她来到世间之迟,寓意着美好不会轻

易降临。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二人形成对比”说法错误,他们父子俩都是本

巴的瞭望人、守护人,文中并无对比之意。

8.请分析文中画线句“那里树不往高长,河水不往两岸上荡漾,太阳和月亮,在人们的念想里发光”

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①是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没有忧愁,没有灾祸,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童年;

②是指人们可以做最美的梦,可以实现最期待的理想。(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含意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潜在的

意蕴。

9.《本巴》荣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请结合选文,以“天真•梦幻•哲思”为关键词,向读

者写一段推荐阅读文字。(6分)

【参考答案】①极具“天真”的想象,这里的人们可以永远25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永葆青春。

②极具“梦幻”色彩,这里的人们可以在梦中轻松地复仇,在梦里成长。

③具有哲理思辨,启示人类要在时间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回到人类的本真状态。(每点2分,言之

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小说特色的能力。答题时抓住“以‘天真•梦幻•哲思’为关键词”的要求,

结合小说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备考参考]《本巴》的每一句话都在提示线索的同时也敞开歧义,每一种阐释在看似明确的同时又

回归溯源之路一一它以看似轻巧实则绵密的叙事经纬,吸纳了从传奇史诗到先锋小说的诸多元素,用近似

梦吃的语言打破了这些传统文类间的界限,把对时间与历史、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性等问题的深沉思考

揉进孩童的游戏之中,重塑文学的边界,这对读者惯常的阅读经验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小说别开生面且充满张力的意蕴结构要求一种撕裂而非黏合的阅读方式,梦境与现实、传统与先锋、

轻盈与沉重、回溯与展望等共同构筑了文本中无处不在的镜像关系,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映照与唱和为原

本简单的史诗故事开拓了说不尽的阐释空间。而所有的阐释都离不开对梦的解析,梦境意象的挪用与历史、

人文关怀的呈现以及文学观的表达交织在一起,赋予文本一种深沉而又明丽的气象。

“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的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1)这

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也是刘亮程创作《本巴》的触发点,诗句在史诗与小

说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供江格尔、洪古尔、赫兰等人物在两个文本中自由穿梭。小说不只是挪用了史诗

中的人物故事,它属词运事如织锦琢玉,对英雄、大地、生命、战争等主题的书写以及节制厚朴、简洁平

白的语言使得《本巴》也充满了雄浑悠远的史诗气象,那些远古的烟尘扑面而来。《本巴》讲述的草原部

落的传奇事迹,那是本巴世代相传的英雄赞歌:本巴草原的首领们与拉玛国的莽古斯世代为敌征战不休。

本巴老汗王及勇士们骨头变薄时被莽古斯趁醉掳去,他刚刚出生的儿子江格尔被藏匿在一个山洞中悄悄长

大。孤儿江格尔于梦中学会父亲乌仲汗打仗治国的本领,又在梦中击退敌人,将和平还给他的臣民。当这

位天生的王者建立起九色十层的班布来宫,在宫殿巨大的穹顶下和部属举行着一场又一场无尽的狂欢之时,

长不大的吃奶娃娃洪古尔替他们远征拉玛,同弟弟赫兰一起挫败哈日王的阴谋,挽救部落于水火之中。尽

管战争的主题贯穿始终,但作者并没有着意于刻画战争的血腥细节(也许我们还记得《捎话》中“城头铁

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无休无止的战争场面,还有那些身首异处的层层叠叠的死亡场景),反而

赋予了战争以童话般的明亮色彩:用孩子天真快乐的游戏视角讲述英雄世界的荒唐与残酷,讲述人类命运

的无常与斑斓,讲述生命与历史的永恒归宿。刘亮程说“《本巴》是关于时间的童话史诗”,(2)史诗中

的主角江格尔先是被置换成只喝奶水和酒不及车轮高的娃娃,当他单枪匹马深入敌军被俘后,英雄的形象

再次缩减到一个尚未出生的胎儿大小。赫兰这个风一般轻盈的孩子舍生忘死搭救母兄,他完全没有阿喀琉

斯或者奥德修斯等人建功立业的渴望,甚至对世俗的繁华避之不及,他唯一的信仰是温暖而幽暗的母腹,

美人、醇酒、荣誉、权力皆是虚妄的累赘。赫兰本无意降生,却过早地承载了世人的希望,这是他未及出

生便已被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他以拒绝出生的方式对抗使命的禁锢,却又在手足之情和亲缘责任面前义无

反顾。赫兰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选择难题一度令小说叙事十分接近传统史诗反复吟咏的命运主题,却又在

梦吃般的表达中偏离了它,靠着搬家家、捉迷藏和做梦梦的游戏模糊了战争所指向的死亡维度,用童话的

梦幻轻盈消解了英雄史诗的沉重。

明暗不定的梦境一直是刘亮程笔下独特的文学景观之一,《本巴》中各色梦境的叠加与并置可以说将

这一图景描绘到了极致。作者曾经反复阐述文学与做梦之间的关系,他说:“在犹如做梦的写作状态中,

文字的意味向虚幻、恍惚和不可捉摸的真实飘移,我时而做梦,时而醒来说梦。梦和黑暗的氛围缠绕不散。

我沉迷于这样的幻想。写作亦如暗夜中打捞,沉入遗忘的事发找被唤醒。”(3)这些话为我们理解《本巴》

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注脚。如果说江格尔能在梦中向远在本巴时空之外的父亲学习王者之道并杀敌退兵,

尚且属于奇幻故事中的平常情节,活泼有趣,同时又轻盈缥缈,那么当他封闭多年的梦之门突然重启,在

梦中看见父亲乌仲汗从梦中醒来,意识在经由梦境转向清醒的过程中逐渐赋予一切以真实的重量时,对沉

重现实的隐喻利剑一般穿过前者虚空的镜像,将镜花水月撕扯开,一道道伤痕的背后露出了故事的真相。

“仿佛父亲在儿子的梦中,看见了儿子在做梦。他既在梦中被儿子梦见,又在梦外,看见自己被梦见”,

于是部落中能见过去未来的谋士告诉这位自以为是的汗王,“昨晚不是你做梦了,是你父亲乌仲汗先梦见

了你,然后让你在他的梦中做梦,看见他正在背阴的山坡上,抱着石头醒来”。梦幻与现实由此在父子间

的凝视中相互颠倒,它不仅是史诗故事在情节铺排方面的一个重要转折,而且暗示了梦境作为刘亮程最为

看重的隐喻手法在小说叙事层面的巧妙运用。

梦境的虚幻既意指故事的虚构性,也指向叙述维度的虚构特征。第三章“做梦”的描写蔚为大观。作

者为我们揭示了拉玛国从不停歇的转场原来只是一个白昼与黑夜的来回轮转,这是哈日王的孩童之梦,将

整个部落的爱恨生死都做进一场游戏之中,拉玛草原的人也鱼贯进入游戏场中,用梦境取代现实;而当他

们用梦境去掠夺他人的生活时,自身也被他者的梦境所侵占,人与牲口都在半梦半醒之间,“无数的梦像

一个个巨大气泡,悬浮在半空”。现实的时空不再具有实质的重量,大地上唯有梦是唯一的真实。在哈日

王布置的一个单调无聊的白昼和一个沉闷乏味的夜晚无止息的轮回中,整个拉玛国的人都玩起了做梦梦游

戏。如果拉玛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尚未出生的胎儿的梦境,本巴人如临大敌的恐惧又源自何处?倘若战

争之痛、英雄之殛溯回时间之初,原不过是一场梦中梦而已,那么人类世代追问的意义究竟从何时起偏离

了它正确的轨道?这或许是作者无意间提出的一个颇堪玩味的大哉问。

同样在这一章中,作者还重述了开篇江格尔梦中退敌的神话,通过江格尔与谋士策吉的对话颠覆了此

前第三人称看似客观真实的叙述。草原上人尽皆知的关于少年江格尔梦中消灭莽古斯的传奇,原来是出自

策吉的讲述,多年前拉玛人不战而退,疑惑不解的本巴人都说是自己在梦中追杀莽古斯,而当策吉将功劳

归于江格尔时,他们便沉默了,从此只有一个声音一个主角,因为“一个汗国,只需要一个人做梦,其他

人去信他的梦”足矣。真相越来越远,事实越来越模糊不清,讲述取代了事件本身,这正是语言赋予叙述

者的特权,真相就隐藏在语言的迷宫中。语言遮蔽而非揭示了梦与醒的界限。小说中江格尔带领本巴人在

梦中开启返乡之路,无数的牧民与牛羊在梦中凛冽的寒风中死去,尽管他们会在醒来后活过来,但梦中艰

难的长途跋涉却在他们身上留下极度的疲乏,“梦不会白操劳”,梦的重量有时并不比现实更轻。但究竟

梦和醒哪一个才是真实?在一次次的捉迷藏游戏中,草原人被割裂的睡与醒,在周而复始的相互找寻中最

终失去了彼此,而人在无尽的昏睡中,躲进别人的梦中续命,把别人的生活做成自己的梦。一旦我们试图

强行用不断更新的现代语言对两者做出泾渭分明的区分,便面临被它捉弄的危险,只有未曾受语言禁锢的

母腹中的孩子,才能以其去伪存真的古老言语描绘真相的版图。在这里,刘亮程就像一个说梦人,一个预

言者,用梦的语言重塑文学的形色,指引当代文学打破复刻的沉闷状态,恢复作家“修梦”和说梦的无上

权力。作者“说梦人”的身份又同小说中史诗说唱者的形象相互交叠,映照出一种近乎完美的同构关系,

为小说人物、故事推进提供了平行的双重叙事线索,在复现传统英雄故事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史诗以

及小说创作的理解和洞见。

《本巴》中的江格尔史诗原型并非只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则故事素材,其中还隐含着他对文学与现实

的独特思考:文学须超然于现实之上,在审美距离之外看清现实的肌理,方能讲述真正鲜活的人物故事。

正如作者在采访中所说:“史诗中的那些英雄是没有疼痛的,一个民族走出了自己的历史,走出了历史的

疼痛,这些故事才能存活在史诗中,它没有把现实的疼痛带到史诗中去。”(4)小说最后所附史诗《江格

尔》的原文选段,和小说构成一种有趣的互文关系。历史中的英雄们化身成一个个名字在史诗与故事中穿

梭,当历史被时间抛弃,剩下的唯有这些英雄的名字。所有的名字都要求被讲述,渴望被讲述,文学从来

不被动或机械地模仿与复述历史,相反,文学总是在一定意义上重塑甚至创造历史。历史徒留下一个空荡

荡的名字,而文学却孕育和创造着太多的可能。文学复活了历史,并赋予它不死的灵魂。从历史出发,文

学试图经由梦的通道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恢复时间的完整流程,虽然每一章史诗都从江格尔开始,但

讲故事的人在创造了江格尔之后又会再给他一个父亲,正如江格尔创造了自己的父亲一样,说唱者在创造

了行动中的英雄之后,又用英雄的名字为自己命名,将自己说唱进史诗中。讲故事的人和故事里的人在文

字创造的时空场域中相互诉说,一边指认现实的虚构性,一边传达世界的真实性。在母腹中治理着整个拉

玛草原的哈日王从一开始便洞悉了这个秘密,因此从不把这世界当回事,只是认真地摆布着一场场游戏。

他不仅知道自己是故事里的人,而且明白只有让一切变得好玩有趣,故事才能不停地讲下去,而故事继续,

自己就会永远活下去。所有故事里的人都是故事的讲述者,一个故事因为不好看被人抛弃,不单单是讲故

事的人的过错,也是故事里的每个人没有尽力。即使明知自己只是一个故事中的人,一个被语言虚构和讲

述的人,也要认认真真地在故事中生活下去,以此获得生命的完满与真实。现实即是一个所有人都参与讲

述的故事,而世界则是一个时空来回轮转的游戏场。生活的虚无由于文学的介入而变得血肉丰满,意义被

文学抹去,又被文学填满。被语言遮蔽的真相在梦吃中复活,语言可能将我们引向歧途,却也拥有拯救我

们的力量,这力量诞生自梦中,作家须返回梦境找寻丢失已久的预言能力,这是刘亮程《本巴》带给当代

文学的重要启示。

《本巴》的叙事探索“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它绝非只是一部“炫技”之作,而是表

达了作者独树一帜的创作观,使得极富先锋姿态的史诗叙事背后,又灌注了丰沛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复活

和充满了传统史诗的抒情传统。《本巴》浓郁的抒情色彩不仅仅源自故事的叙述方式,更来自作者本人对

文字的热爱以及作家职责的自觉意识。史诗中的英雄需要走出历史的疼痛方能在故事中重新复活流传千古,

但历史的疼痛却不应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需要说故事的人心口相传,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滋养、铭刻、传

承历史之演,这是作家从游吟诗人身上继承下来的古老而神圣的禀赋与职责。他们将栖身于英雄传奇阴影

之下尚未被讲述的历史伤痛承受下来,“疼痛是我们跟死去先人最后的血肉联系”,是连接现实与历史、

梦幻与真实的桥梁。它深植于说梦者的记忆之中,说梦者不死,本巴的故事便会一直讲下去。疼痛一定意

义上就是对现实敏锐的感知与捕捉,对真相的洞悉,对梦的虚妄的清醒认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留

做梦的能力,“当我们更认真地做梦时,真实的生活也会被我们颠倒过来”,将现实拉入梦境,又将梦境

揉进现实,梦是我们同先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也是人们寄存在高远处的另一种生活,经由它,我们将找到

通往未来的金光大道。而它同时又是所有生命最终必经的返乡之路,梦里的江格尔,从现实的醉生梦死中

挣脱出来,怀着巨大的热情和决心,带领全族人踏上东归的征程,“每前行一步都有人和牲畜在死去,却

没有一个人回头。他们心里只有那个要回去的故乡,眼睛看不见身后的死亡”。当现实被死亡的威胁以及

欲望所遮蔽,唯有在梦中我们才能找回那条荒草丛生的回乡之路,重拾返乡的勇气。

从这个意义来说,“本巴”似乎隐喻了所有故事、所有文学的起点,它不仅仅是一个被说唱出的明丽

动人的梦,更是我们久已失去的精神家园。寻找失落的故乡,是文学最古老的主题之一,也构成了刘亮程

文字世界中最动人心弦的一抹底蕴。他在小说中说道:“我们在梦里时,醒是随时回来的家乡。而在醒来

时,梦是遥远模糊的故乡。我们在无尽的睡着醒来里,都在回乡。"我们都是梦丢失的孩子,在被她找寻;

梦是遗忘的故乡,在召唤我们回去。重返回乡之路,首先需要开启梦之门,找到现实通往梦境的道路,唯

有说梦者的语言可以点亮它的幽暗。通过对“梦”淋漓尽致的演绎,《本巴》寄托了刘亮程对中国当代文

学突破当下写作困境与叙事局限的探索与期望,作品本身也远远超出了史诗原型的地域与民族局限,将“说

唱”这一古老的讲述形式改造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叙事方式,从而将一个本土故事讲述为一则关于追寻

人类本源的寓言。

【教考衔接】“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

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

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马尔克斯自己说,“这是一个想了十几年的开头。”

这个开头,采用了从将来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被后人津津乐道,并被称之为经典式开头。

这的确是经典式杰作,但是其功力不只在于新颖的倒叙结构,而在于它以经典的手法呈示了人

生的经典经验。

首先,这一经典开场白,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近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一一站在

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成功地打通了叙事的时间节点。

其次,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多个时态:首先说这句是当前时态,“多年以后”是将来时,“回

想起”又是过去时。这里是不是一种过去与未来瞬息之间完成一种叙事时间与时态的转换与对

接?这句话里的迷人之处就在这个时态上,在汉语里,句子的时态性不是很明显的,但是在西

语里面,时态都是很明确的。因而,这样一种特殊的句子,一旦翻译成汉语,便让一直处在一

种语言向度里的中国人感动非常惊奇。

再有,这句话,你很难界定这个讲述者是处于那个时间点来进行叙事的。是在“面对行刑

队”以后呢?还是在那之前?因为,“将会”或“准会”使人以为,这个讲述者是说一件还没

有发生的事,但是可能会发生的事。但是开头的“许多年以后”,又会让人以为所有的事都已

经发生过了。叙事时间点的切入存在着一种动态感,便使得叙事摇曳多姿,令人神驰了。

还有,从一个非常确定性的将来时开始,并迅速进入过去,这样叙述者和读者便是处在一

个“行刑队面前”和“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中间的某个假想的时间夹层之中。这样

使叙述者和读者双重地进入了一种纯客观的视角中,使故事呈现出一种既非现在又非未来的双

线并进的状态,给了读者太多的阅读期待,也对中国读者的传统阅读体验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

颠覆。我们永远与故事进行着的时刻保持着一种遥远的距离,这样,便使故事成为了一个纯故

事,让故事的发生本身更显孤独,语言本身,直接揭蕖了主题的深邃与迷人。

接下来是“行刑队”,这个意象提示读者,或者说给读者的信息有:死亡,战乱,不安等

等。读者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已经发生了什么以及正在发生什么?

然后像是长镜头的推近,镜头指向了主角,奥连雷诺上校。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却

是一个蕴含很多信息的一句话,是一组镜头。上校的此在生死未卜,但是作家又将主角的思绪

和一切拉回到过去。这里时空的转换显得似乎突兀,然而却很自然:这样像是一个人死前的冥

想。而死之到来是不是得到确证,又将形成一个非常刺激的悬念。

这一段的第一句就将未来、过去和现在时三个时空融合在一起,以往还从来没有一部小说

是开头第一句话就能够将三个阶段的时间层面毫无破绽地衔接在一起的。接下来,作家就很自

然地进行了倒叙手法:“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而最后一句“河里的石头

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则和第一句首尾呼应,给人一种魔幻、奇幻和传说般的感觉。

可以说《百年孤独》的开头第一段,就已经将整部小说的风格基调给奠定了,而且也把小

说的脉络给交待了:主人公多年后将面临一个大劫难。那么主人公为什么会面临“将被行刑”

那么大的劫难?那个在我们看来见怪不怪、微不足道的冰块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或启示意义

吗?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交待,而是埋下了两条长长的伏线,让读者到书中去寻找,真是太高

明了。

这的确是经典式杰作,但是其功力不在于新颖的倒叙结构,而在于它以经典的手法呈示了

人生的经典经验。当人们面对死神的时候,脑海里究竟会想起些什么?不错,是有对死亡的恐

惧和对生命的留连。但是恐怕更多的是对人生旅程的追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头告诉

我们,面对死亡,人最容易走进自己的记忆深处,人生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经历在远

处熠熠闪光。正是这些事物和经历,组成了荒诞不经的人生之梦。加西亚•马尔克斯从“冰块”

开始把人们带进了梦幻人生和魔幻之旅。

即时学以致用类题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亮程

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裸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

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许多事。

其他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人本身

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

问风。

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最后

落到哪里。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置。

有些多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暗地的

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

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

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

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

出了各种声音。在人的一辈子里,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

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最后马扑倒在尘土里,伸长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谁也看不

见马车夫在哪里。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

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

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

半开着,看见路上过来过去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

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

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父亲,你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

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

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

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

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

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

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

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

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棵

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

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

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

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

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

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甸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

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

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喝芭谷糊糊。白面在

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芭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

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

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

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

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杈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回来吧,别找了,啥都没有。”

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年地往回赶,叶

子全走光了,枝杈便枯站在那里,像一截没人走的路。枝杈也站不了多久。人不会让一棵死树

长时间站在那里。它早站累了,把它放倒,可它已经躺不平,身躯弯扭得只适合立在空气中。

我们怕它滚动,一头垫半截土块,中间也用土块堰住。等过段时间,消闲了再把树根挖出来,

和躯干放在一起,如果它们有话要说,日子长着呢。一根木头随便往哪一扔就是几十年光景。

这期间我们会看见木头张开许多口子,离近了能听见木头开口的声音。木头开一次口,说一句

话。等到全身开满口子,木头就没话可说了。我们过去踢一脚,敲两下,声音空空的。根也好,

干也罢,里面都没啥东西了。即便无话可说,也得面对面呆着。一个榆木疙瘩,一截歪扭树干,

除非修整院子时会动一动,也许还会绕过去。谁会管它呢。在它身下是厚厚的这个秋天、很多

个秋天的叶子。在它旁边是我们一家人、牲畜。或许已经是另一户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路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忘却很多事情,这与树“会记住”形成鲜明对比。

B.文中多次描写挂在树上的筐,写出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流露出时间流逝、

物是人非的伤感,温情中夹杂着淡淡的苦涩。

C.“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

路”形象地写出了一棵树从生长到生命逐渐丰盈的过程。

D.“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

根喊回来”等跳跃性的句子看似含蓄优美,实则关联性弱。

7.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语言通俗质朴,不少地方使用了口语,乡土气息浓郁。如“苞谷棒子”“苞谷糊

糊”等生活化的语言使人很有亲切感。

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运用

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往日时光的悠闲美好。

C.文中多次写到“找”,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平凡中蕴含着温馨,回应“我”

要“找”的是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

D.本文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树的“记住”归根结底是人的“记住”,文章通过树传达

出对生活、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形散神聚。

8.刘亮程的散文中多次写到“路”和“树”,比如,他在《一条土路》中写道:“每个

村庄都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其余的路只通向自己。”“人的影

子一晃就不见了,生命像根没咋用便短得抓不住的铅笔。这些总能走到头的路,让人的一辈子

变得多么狭促而具体。”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路”和“树”的理解。(5分)

9.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结尾说:“两三年来,这一切,

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

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

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结合本文,谈

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

6.D"实则关联性弱”错误,“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找

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等句子不仅展现出作者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也展

现出作者对生活在这个村庄中一切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敬重。这些看起来跳跃的句子是作

者心路历程的体现,其关联度紧密。

7.C."回应……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错误,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回应

“我”要“找”的是浓厚的无法割舍的亲情。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