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肃这个观念在我们现代文学开始发展时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当时与新文学的创造方
面对抗的是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的小说。他们的态度,不论对文学还是对人生,都是消
遣的。新文学是严肃的。在严肃与消遣的对立中,新文学运动开始了,尤其是新文学的创
作方面。
本来在传统的文学里,“文”的地位不是很高的。文章,小道也。在宋朝还有人说作文
害道。作文对道学有害,这是一种极端的看法,文章至少是小道。文章里面的小说,更是
小而又小了,在新文学运动开始时,对人生先有一个严肃的态度。对文学,也有一个新的
文学观念,这观念包括文学不是专门只为消遣,茶余酒后的消遣;他们认为文学有重大的
使命和意义,这是一层。再者,文学并非小道,有其独立的地位。从前是不承认的,就是
诗与文在文学中的地位很高,但比起道来,仍然很低。五四运动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使文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道占据主要地位。道把文压下来,所以要反对。
但当时新文学运动如何表现这两个观念呢?这还得和鸳鸯蝴蝶派对比着来看。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写的多是恋爱故事,但不是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总带点把恋爱
当游戏的态度。看小说的,也是茶余酒后,躺在床上看看。看到悲哀的时候,虽然也流几
滴眼泪,但总不认真似的。他们的文学大部分是文言,就是用白话,也是从旧小说里抄来
的,不免油腔滑调。新文学在文字方面的态度很认真,教你不能不认真地看。有的人看惯
了旧的,看新的作品觉得太正经,不习惯。在内容方面,新文学注重攻击礼教,讽刺社
会,挖掘中国社会的劣根性并表现出来,这些方面看出其认真的态度。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倒合乎中国小说的传统,中国小说本来是注重“奇”的。如唐朝
的“传奇”,明朝的短篇集“拍案惊奇”。“奇”就是不正经,小说就要“奇:我们幼时,
看小说还叫“看闲书”。小说自身就以不正经自居。明朝虽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
世明言》,名称上似乎注重社会的作用。但这三种书被选出编成《今古奇观》,足见仍然也
是以“奇”为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在于满足好奇的趣味,所以能收获许多读者。新文
学却不要“奇”。“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大。新文学要正,要正视生活。反礼教,反封
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他们在写作上是写实的,鲁迅的小说《狂人日
记》里面虽然运用了象征意义,但用了写实笔法来写,这种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直到后
来,社会比较安定些,知识阶级的生活也安定下来,于是严肃的态度改变了,产生了言志
载道的问题。
新文学初期反对载道,这时候便有人提倡言志。所谓言志,其实是玩世不恭,追求趣
味。趣味只是个人的好恶,这也是环境的反映,当时政治上还混乱,这种态度是躲避。他
们喝酒,喝茶,谈窄而又窄的身边琐事。当时许多人如此,连我也在内,但这种情形存在
的时间很短,从言志转到了幽默。为幽默而幽默,一面要说话,一面却要没有意义,这也
是一种极端。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一切都没有意义,变成耍贫嘴,说俏皮话,这明明
白白回到了消遣。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反封建、反帝更是迫切。于是文学运动又回到
严肃。现在更是严肃的时期。新文学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但反对的是载封建的道。到现
在快三十年了,看看大部分作品其实还是在载道,只是载的是新的道罢了。新文学运动三
十年间虽有许多变迁,但文学大部分时间是工具,努力达成它的使命和责任,与社会的别
的方面是联系着的。
一九四七年五月五日
(摘编自朱自清《文学的严肃性》)
材料二:
文学的严肃性,首先在于文学的真诚性。一位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可能不会对严肃与不
严肃做太多的考虑,或者根本就不必去考虑,但他对自己创作所持的态度真诚与否是清清
楚楚的。同样,真正有鉴赏力的读者也能够体会和感觉到这一点。艺术作品是否真实地反
映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是否具有自身内在的艺术生命力,这是作
为人学的文学基本生命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民歌俚曲未必不严肃,奉命之作
甚至圣人或官人所言未必真严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所以“是
千古不朽高耸于世界文学巅峰”的文学名著,不是因为它们是那个时代“俗得不能再俗的
文学样式”,而是它们以真正的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体现出对
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的关注和作家本人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无论是国风、唐诗、宋词、
元曲,还是四大古典小说,它们之所以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官方册封,也不是圣人训
定,更不是因通俗而流行的,为当时民众一时所喜好,而是因为它们深蕴着使文学成为文
学的东西,正是这些使它们真正成为文学史上的座座丰碑。
文学的严肃性,还在于其艺术的严肃性。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有艺术自身内在的
规定性和规范性的。真正的艺术创作者必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
会性的审美活动,不存在完全的个人创作,创作者必须对艺术负责、对社会负责,但仅这
些还远远不够。艺术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绝不是粗制滥造的无病呻吟、矫揉造
作的忸怩作态,更不是在商业利润驱动下的粗陋不堪的生物自然主义的描写。
(摘编自宁秀丽、赵庆国《我们需要严肃的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文学里,文被道压制,新文学认为文学有重大的使命和意义,因此要提高文的地
位,此后,文的地位超过了道。
B.崇尚“奇”是中国小说的传统,这一特点从唐代的“传奇”,明代的“拍案惊奇”等小
说都可看出,这类小说常大有市场。
C.新文学作品其实大部分还是载道的,只不过载的是新的道,这跟文学本身的属性以及当
时中国社会现实的严峻性有关。
D.文学的严肃性既体现在文学的真诚性,也体现在艺术的严肃性;但凡虚情假意、粗制滥
造的文学均非“严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在文字表达上仍大部分沿用文言,即便用白话,也难摆脱旧小说的痕
迹,显得油腔滑调,这是它不属于严肃文学的根本原因。
B.新文学主张反礼教,反封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这是其严肃性的表
现,反映在具体作品上是运用写实笔法进行创作。
C.社会、政治等环境的变化对作家文学创作态度会产生影响,诸如“载道”“言志”“幽
默”等不同价值取向,都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
D.文学作品是否属于严肃文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创作的形式或创作的人物来确定,也不能
只依据官方的观点或一时流行的作品来判断。
3.下列言论摘自《延河(下半月)》(2021年第9期)刊发的“严肃文学还有没有现实需
求”专题笔谈中部分作家的发言,其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严肃文学,主要看它是不是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
趣以及是否给读者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生活、认知世界的精神容量。”(俞胜)
B.“文学是严肃的,但传播方式可以是普及化的,建议传统期刊和出版社也能设立专业的
市场推广部门,让好的作品能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张炜炜)
C.“好的文艺作品,既能当作精神食粮,也能改变阅读者的命运,更能让野蛮者走向文
明,这,也许就是严肃文学之所以存在且永不落幕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扎西才让)
D.“严肃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内容的拓宽与文学形式的探索是相辅相成的,严肃文学
宣示了文学形式的边界,而形式只是促成文学'虚构性’的方式。"(陈陈相因)
4.材料一阐述“文学的严肃性”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在文学的娱乐功能放大的当下,严肃文学已经逐渐小众化、边缘化。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严肃文学的存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A2.A3.A
4.①举例论证法:以唐传奇《今古奇观》等传统小说为例,阐述中国传统小说尚“奇”的
特点;以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为例,论析新文学创作关注现实的严肃态度。②对比论
证法:将新文学与传统文学、当时流行的通俗文学(诸如“鸳鸯蝴蝶派”等)作比较,阐
明新文学的严肃性(或文学态度的严肃认真)。
5.①严肃文学应当是时代的主潮,“文以载道”仍是文学功能不可或缺的本质要素之一。
②严肃文学应与社会关联,反映社会风貌,体现人文关怀。③严肃文学强调的是文学写作
态度,其“严肃”与通俗文学的“通俗”并非截然对立,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生动活泼。
④严肃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仍有强劲的现实需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此后,文的地位超过了道”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一只是说“新文学初期反对载道,这
时候便有人提倡言志”“新文学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但反对的是载封建的道”,没有文与
道地位的比较。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是它不属于严肃文学的根本原因”错误,因果推论不当、歪曲文意。根据材料一所
述,鸳鸯蝴蝶派小说之所以不属于严肃文学或所不具备文学的严肃性,首要的是因为其思
想内容,是为“满足(读者)好奇的趣味”,缺乏严肃、认真反映现实,反映社会国家人生
的态度;而语言风格只是次要的因素。因此,该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观点是文学的严肃性体现在文学的真诚性和艺术的严肃性。如“艺术作品是否真实
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是否具有自身内在的艺术生命力,这
是作为人学的文学基本生命之所在”“真正的艺术创作者必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学
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审美活动,不存在完全的个人创作,创作者必须对艺术负责、对社
会负责”。
A.阐述判断严肃文学的标准,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
B.谈论的是严肃文学传播方式的普及化问题。
C.阐述了严肃文学长期存在的价值意义。
D.分析的是严肃文学发展过程中内容拓展与形式探索的关系。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举例论证法:原文“如唐朝的‘传奇‘,明朝的短篇集‘拍案惊奇“这三种书被选出编
成《今古奇观》,足见仍然也是以‘奇'为主",据此看出,以唐传奇、《今古奇观》等传统
小说为例,阐述中国传统小说尚“奇”的特点;“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面虽然运用
了象征意义,但用了写实笔法来写,这种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据此看出,以鲁迅的小说
《狂人日记》为例,论析新文学创作关注现实的严肃态度。
②对比论证法:原文”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写的多是恋爱故事,但不是当作一件严肃的事
情,总带点把恋爱当游戏的态度”“在内容方面,新文学注重攻击礼教,讽刺社会,挖掘中
国社会的劣根性并表现出来,这些方面看出其认真的态度”“新文学要正,要正视生活。反
礼教,反封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他们在写作上是写实的”,据此看出,
将新文学与传统文学、当时流行的通俗文学(诸如“鸳鸯蝴蝶派”等)做比较,阐明新文
学的严肃性(或文学态度的严肃认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干由严肃文学“小众化”“边缘化”的问题,引出对严肃文学的存在的思考。
第一,结合材料一“于是文学运动又回到严肃。现在更是严肃的时期。新文学开始时反对
文以载道,但反对的是载封建的道”可知,严肃文学永远是时代的主潮,“文以载道,文以
化人”仍是文学功能不可或缺的本质要素之一。
第二,结合材料二“民歌俚曲未必不严肃,奉命之作甚至圣人或官人所言未必真严肃。《西
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所以'是千古不朽高耸于世界文学巅峰'的文学
名著,不是因为它们是那个时代'俗得不能再俗的文学样式',而是它们以真正的文学艺术
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体现出对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的关注和作家本人
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可知,严肃文学应与社会关联,反映社会风貌,体现人文关怀。
第三,结合材料二”文学的严肃性,首先在于文学的真诚性”“文学的严肃性,还在于其艺
术的严肃性”“民歌俚曲未必不严肃,奉命之作甚至圣人或官人所言未必真严肃”可知,严
肃文学的写作态度须严肃,而其表现形式等可以丰富多样、生动活泼。
第四,结合材料二”文学的严肃性,首先在于文学的真诚性。……艺术作品是否真实地反
映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是否具有自身内在的艺术生命力,这是作
为人学的文学基本生命之所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之所以'是
千古不朽高耸于世界文学巅峰'的文学名著,……而是它们以真正的文学艺术的形式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体现出对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的关注和作家本人伟大的人文
主义情怀。无论是国风、唐诗、宋词、元曲,还是四大古典小说,它们之所以是优秀的艺
术作品,不是官方册封,也不是圣人训定,更不是因通俗而流行的,为当时民众一时所喜
好,而是因为它们深蕴着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正是这些使它们真正成为文学史上的座
座丰碑”可知,严肃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仍有强劲的现实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
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
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
点迟缓,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
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
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
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支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
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
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
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
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
了一口气。
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
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
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
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时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
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从地里挖掘出
来的死城。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
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麋集着许多服装一
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
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
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
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
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
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
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
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
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就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
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
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
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下噫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
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士兵,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
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
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
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同样喘一口
气。
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
[注]“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继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8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队的壮烈战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的“波澜”表现了街头巷尾因抗战胜利而起的欢庆的喧嚣。
B.听闻日本投降,作者先是半信半疑,接着满怀期待,确认消息后感到踏实。
C.文章正面描写卖瓜人招呼士兵们吃瓜,表现了他预知接下来战事艰难。
D.文章以作者的见闻感受展开,叙写了八年抗战开始和结束时的场景。
7.关于文中写“我”走到吴淞镇上经过茶馆、饭馆和商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我”看到茶馆、饭馆和商店时,市镇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写出镇上的空旷冷清。
C.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麋集让原本死城一样的市镇气氛活跃起来。
D.“我”看见兵士时,感到很新鲜,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
8.散文中多次出现“喘了一口气”,这一动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
以分析。
9.冯至曾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中,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抒
发其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希望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这种从“小处”着笔,寓情于
其中,向深处、广处开掘的写法,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C7.D
8.①抗战开始时(淞沪抗战)的“喘了一口气”是作者看到我军奋起反抗侵略者而感到欣
慰。②抗战结束的“喘了一口气”是作者因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而为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
③“喘了一口气”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再现,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国家命运
紧密相连。
9.①从“小处”场景切入叙写见闻感受反映时代人事。本文只截取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两个
场景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②本文以在大时代中小人物的言行细节,反映广大民众的思
想。如以农夫招呼兵士吃瓜展现民众支持抗战的民族(爱国)精神。③以小人物的情感,反
映大时代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以“喘一口气”贯穿全文,表现了为抗战而奔波的中国人
民的精神状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表现了他预知接下来战事艰难”错误,这里卖瓜人招呼士兵吃瓜的举动,并非着重表
现他预知战事艰难,而是为了侧重表现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紧张的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错误,联系下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
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可知“我”大
战前的担忧,紧张的情绪并未得到缓解。
故选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是淞沪抗战开始时的
“喘了一口气”,因为作者看到“麋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这是看到我军奋起反抗侵
略者而感到欣慰。
“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
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
一口气”,这是知道抗战结束时“喘了一口气”,是作者经过八年的艰难等待后,因抗战取
得最后胜利而心情放松愉悦,也为中国人的最终胜利感到扬眉吐气。
“喘了一口气”之前一直是背负着“常年的重担”,内心充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喘了一
口气”后身心放松,是高兴自豪。可见“喘了一口气”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再现,充
分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本文场景切入很小,”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
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
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镇上的居民起始时三三两
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
像是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
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麋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只是截取
战争的结束和开始两个场景,其间叙写见闻感受,反映抗战胜利和淞沪抗战的重大历史事
件。
本文提到的“我”和卖西瓜的农夫都是小人物,“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
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我看到这幅景象,
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
去的许多耻辱就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表现了“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关注;“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
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担西
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
个兵士”,农夫招呼兵士吃瓜展现民众支持抗战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以在大时代中小人物
的言行细节,反映广大民众的思想。
“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
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
一口气”“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本文以“喘一
口气”贯穿全文,表现了为抗战而奔波的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这是以小人物的情感,反
映大时代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体现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绍
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
朱名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待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
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戌,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
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吐蕃之
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
归吐蕃,执悉怛谋归之,吐蕃诛之于境上。德裕由是怨僧孺。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
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
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
亦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
非臣等所及。.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
二月,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臣光曰:“君明臣忠,佞邪黜远,礼修乐举,兵革偃戟,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
年丰,家给人足,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
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
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
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
太平/非臣等所及/
B.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
平/非臣等所及/
C.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
太平/非臣等所及/
D.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
平/非臣等所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代设置为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的各部长官的副职。
B.小康,指政教修明、百姓富裕安乐的儒家理想社会,低于“大同”理想。
C.阍寺,即阍人与寺人,阍人负责掌门禁,寺人是宫廷近侍,文中指外戚。
D.里闾,“里”指百姓所居之处,“闾”指里巷大门,后“里闾”泛指乡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弘之子贿赂朝廷官员被揭发后,皇帝亲自审阅账目,发现牛僧孺拒不受贿,皇帝大
喜,牛僧孺便也得到赏识重用。
B.牛僧孺认为接受归降、收归维州不能真正削减吐蕃势力,反而破坏双方信任,皇帝就让
李德裕把降将悉怛谋送回吐蕃。
C.王践言的多次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的嚣张气焰,使皇帝责怪牛僧孺
的策谋错误并最终疏远了他。
D.司马光认为当时藩镇制据、士卒自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牛僧孺却说是太平之世,
这是言语不真实的行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绍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
(2)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
14.司马光对牛曾孺的评价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评价依据。
【答案】10.D11.C12.C
13.(1)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年幼的孙子韩昭宗继承家业,掌管库藏的奴
仆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
(2)藩镇仗恃军队,在外欺侮怠慢朝廷,不能制服他们;士兵杀害驱逐主帅,抗拒朝命自
立主帅,不能责问他们。
14.牛僧孺是一位罪大恶极的臣子。用事时,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失势时,蒙
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译: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迹象。现在四方的外族没有相互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
离散流亡,虽然不是最好的治世,也可以说是小康。陛下如果另外谋求太平,不是我们这
些人所能做得到的。”
“四夷不至交侵”和“百姓不至流散”是并列的情况,结构相同,两者之间要断开,可以
排除AC;
“至理”,即“至治”,最好的治世,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
故选D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指外戚”错误。阍寺,文中指宦官。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王践言的多次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的嚣张气焰”错误。原文是说
“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
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
功上亦疏之”,并没有提到王践言的进谏“助长了”依附李德裕的官员挑拨离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及”,等到;“嗣”,继承家业;“主”,掌管;“讼于御史府”,状语后置句,
“于御史府讼”。
第二句中,“阻兵”,仗恃军队;“陵慢于外”,状语后置句,“于外陵慢”;“陵”,欺侮;
“慢”,怠慢;“自立”,自立主帅;“诘”,责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罪孰大焉”可知,司马光认为牛僧孺是一位罪大恶极的臣子。
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可
知,依据是用事时,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失势时,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
声。
参考译文:
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父亲谋划,用财物结交朝廷内外的人。等到
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年幼的孙子韩昭宗继承家业,掌管库藏的奴仆和官吏到御
史府打官司。皇帝很同情他,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亲自查看,发现凡是朝廷内外掌
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唯独用红笔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牛侍郎
一千万钱,不接受。”皇帝非常高兴,把账本拿给左右的人看,说:“当真如此,我没有看
错人。”三月壬戌戊,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唐文宗大和五年秋九月,吐蕃维
州副使悉怛谋请求归降,李德裕派遣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率兵进入占据维州城,备文上奏
这个情况。牛僧孺说:“吐蕃的边境,四面各有万里,失去一个维州,不能损害吐蕃的势
力,白白地破坏了双方的真诚信任,有坏处没有好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李德裕把
维州城归还给吐蕃,拘系悉怛谋送还吐蕃。吐蕃在边境上杀死了悉怛谋。李德裕因此怨恨
牛僧孺。唐文宗大和六年冬H^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宫主持枢密院事,多次对皇帝
说:“捆绑送还悉怛谋,来使敌寇心里畅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皇
帝也感到后悔,责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
李德裕之间有怨隙,(牛僧孺)妒忌李德裕的功劳”。皇帝也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
不安。适逢皇帝到延英殿,对宰相说:“天下何时能够太平,你们也在考虑这个吗?”牛
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迹象。现在四方的外族没有相互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离散流
亡,虽然不是最好的治世(按唐避高宗李治讳,改“至治”为“至理”),也可以说是小
康。陛下如果另外谋求太平,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做得到的。”退出之后,牛僧孺对同僚们
说:“皇上这样责怪抱怨,我们怎能久居于此哪!”牛僧孺于是多次上表请求辞职。十二
月,乙丑,任命牛僧孺为同平章事,担任淮南节度使。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贤明臣下忠诚,奸邪的人被贬逐,推行礼乐,停止战争,诸
侯归顺,四周夷狄顺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富裕人人饱暖,这是太平之世的迹象
啊。在那时,宦官专权,在宫廷之内胁迫君主,不能疏远他们;藩镇仗恃军队,在外欺侮
怠慢朝廷,不能制服他们;士兵杀害驱逐主帅,抗拒朝命自立主帅,不能责问他们;连年
兴师动众,征收赋税日益紧迫,尸骨鲜血遍布于原野,乡里织布机上的布帛被一扫而空,
而牛僧孺却认为是太平之世,不是说假话吗?在文宗力求治世之时,牛僧孺处于宰相之
位,进用就苟且偷安取悦皇上来窃取名位,黜退则蒙蔽君主欺骗世人来盗取名声,罪恶没
有比这更大的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濠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
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
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
1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
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5.B16.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
君)无门的苦闷。
不同点:①张词写出了思君恋国,对看王的期待,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怨愤。
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
不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错误,“十分”二字,写的是歌妓给诗人斟满
酒;“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的是歌妓的情态。
故选B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张诗“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
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
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
官的流放之地。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遭
贬的无尽悲哀与痛楚。杜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联想到自己的流离之身、老病之
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报国无门的哀伤。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
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不同点:张词末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写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有对君王
的期待等思君恋国,又有对自身遭贬的怨愤及内心的迷茫;
杜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句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
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眼望国
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国家动荡时局的
关切与不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
心专一的缘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刘裕叱
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寄寓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一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①.上食埃土②.下饮黄泉③.金戈铁马④.气吞万里如虎
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埃”“黄”“戈”“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上,山坡上的青草刚刚醒来,张着晶莹的眼睛向四外望。山下的小河拐弯流过去,
好像故意不肯走一条直路,我外甥阿斯汗小时候,如果在路边发现一个坑,大喜,一定从
坑上纵身跨越才称心如意,小河跟儿童差不多。早上的河水连一丝波纹也没有,白云在河
心庄重地移动,河岸的青草纷纷探过头来观看云影。
在微风没有吹来之前,青草上的露珠是它们的眼睛。山坡上,常有鸟儿飞过来,像抢
什么东西,不到一秒钟又飞走。鸟儿落下时,翅膀向前兜拢。如放出降落伞增加阻力,像
小扇子一样打开的翅羽精巧分明。
青草像站队,又像散开;像漫步,又像等待。看到青草,我想到的另一个词是寂静。
没有河水流动,没有树叶喧哗,草的一生处于寂静中。或者说,没有哪一种生物像青草这
样度过寂静的一生。它们出生不叫喊,死亡也不叫喊,在缄默中保持着青草的秘密。没有
什么地方没有青草。在一个开窗又不住人的房间,地板的缝隙都会长出青草。楼顶上,隆
隆驶开火车的铁轨的中间,都有青草的身影。草是最会串门的人。只可惜书页里长不出青
草,我最喜欢的三部诗集一一惠特曼《草叶集》、《杜甫诗选》、希梅内斯《小银和我》也没
长出青草,这些诗集的每一页,实说都应长出青草,开放戒指大小的鲜花,像豆芽那样从
书页里钻出。
(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寂静》)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一一中
央大厅。
B.我在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挺不错的,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一一我能先喝
口水吗?
C.“呜一一”火车开动了。站台上送行的人们纷纷挥手,一片手臂的森林出现在不舍的泪
眼中。
D.他的意志的坚强,他的律己的严明,他的精准的判断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
个人身上。
19.拟人修辞方法,要求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
析。
20.文中加点词语“庄重”换成“郑重”合适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8.A19.①“醒来”“张着眼睛”“四处张望”等状态和动作,是属于人的。
作者将其赋予小草,就把小草人格化,使得小草具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②拟人手法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小草的可爱形态,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0.①庄重侧重在庄严,端正,多用于神情、举止、装束、品行等。郑重侧重在严肃,正
式,常与宣告、宣布、声明等词搭配。从词语的含义侧重与搭配角度来看,庄重明显比郑
重更合适。
②“早上的河水连一丝波纹也没有“,说明无风,使用“庄重”,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白云移
动缓慢,其在河上的投影自然也是缓慢移动的动态。而这种庄严而缓慢的步伐,自然也有
利于引出岸边的小草“纷纷探过头来观看”的后文。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句子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总结。
故选A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山坡上的青草刚刚醒来,张着晶莹的眼睛向四外望”中主语是“青草”,用了“刚刚醒
来”“张着晶莹的眼睛向四外望”来描写“青草”,而“醒来”“张着眼睛”“四处张望”是
属于人的状态和动作,现在用在“青草”的身上,就把小草人格化,使得小草具有了人的
动作和情感。
作者把小草人格化,使小草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小草的可爱形
态,也便于抒发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庄重”侧重在庄严,端正,多用于神情、举止、装束、品行等。“郑重”侧重在严肃,正
式,常与宣告、宣布、声明等词搭配。语境强调的是无风的早上白云小心缓慢移动的状
态,据此选“庄重”合适。
由“早上的河水连一丝波纹也没有”可知,早上无风,白云的移动是缓慢的,而后文“河
岸的青草纷纷探过头来观看云影”也说明白云在河上的投影也是缓慢移动的,用“庄重”
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白云庄严而缓慢的步伐,也很好地连接了前后文。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航天员执行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对身体有危害,但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对他们驻留
时间要求会日益增加。因此,航天专家正在积极研究论证,基于现有技术解决航天员执行
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要面临的问题。
①。虽然载人登火往返飞行时间长,但仍然有缩短任务时间的余地。有科学家
认为,通过适当增加航天器的飞行速度,可以将飞行时间缩短,这样能显著减少航天员暴
露在行星际空间、直面高能辐射的危险。
其次,失重问题严重也会影响航天员的身心健康。②,冯布劳恩曾设想了巨型
环形空间站,通过自转的离心力模拟重力,即人工重力来抵抗失重。
再者,心理因素也是航天员执行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的大敌。③,是绝大多数
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因此,航天专家提出建造更大、更舒适的居住舱,为航天员提供更安
逸的生活空间,尽力缓解航天员心理问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用一个判断句概括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35字。
【答案】21.①首先是辐射威胁
②为了解决重力问题
③在狭小空间内工作生活的心理压力
22.航天员执行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辐射、失重和心理因素等。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语段是介绍航天员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面临的问题,从后文”其次……再者”可见,该
空要填的是“首先是……”,再根据后文“这样能显著减少航天员暴露在行星际空间、直面
高能辐射的危险”可推测出,“首先是辐射威胁”。
②后文“冯布劳恩曾设想了……人工重力来抵抗失重”可见,这是为了解决重力问题而提
出的设想,故该空填写“为了解决重力问题”。
③根据“心理因素也是……大敌”“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可推测,普通人无法承
受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来源,从后文“提出建造更大、更舒适的居住
舱……缓解航天员心理问题”可见,主要是与“更大、更舒适的居住舱”相反的环境,即
“狭小空间内工作生活”导致的,故填写“在狭小空间内工作生活的心理压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首先筛选信息,第一段可概括出“航天员执行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要面临的问题”一句,
第二段概括出“辐射”,第三段概括出“失重”,第四段概括出“心理因素”,接着用判断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龙果栽培技术》课件
-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研究生前沿讲座》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员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高频选择题60题)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版)
- 阿拉斯加犬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物业管理师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校园智能安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专利代理人专利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 江苏大学《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国际经济与贸易》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全册复习总结课件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知识产权法》第一至四次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国有企业考勤制度管理办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 期货从业资格(期货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