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作文

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

一、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㈠人道主义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㈡奉献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荷花淀》孙犁、《党费》王愿坚、《百合花》茹志娟

㈢家国情怀

⑴烛之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事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

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缱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1.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

于转危为安。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

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晋国的

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

远、有勇有谋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

2.“格局决定胜局”,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

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烛之武心中有怨,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

以一人身易郑国安。

3.做个时刻有准备的人:烛之武“夜缱而出”,完美地劝退秦师,因为他蛰居时无时无刻

不在蓄势,了解天下局势,才能抓住机遇说服秦穆公退兵。

4.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

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

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

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

槽物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相关链接】

1.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一一托•富勒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一佚名

3.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一一克拉克

4.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一一西

5.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一一狄更斯

成功原因

①与下属坦诚相见、主动认错才能赢得人心、获得帮助。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

②说服别人要抓住利害关系、讲究方法。“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③小不忍则乱大谋。子犯请击之。公约:“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⑵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人物故事简介:张良劝刘邦选择暂时隐忍保持实力。又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顺利脱险,不

枉刘邦赞叹“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

君子喻于义:张良的“义”在于项伯连夜劝他逃亡以自保时的直言拒绝,在于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时招来樊哙为他解围,在于沛公逃走后为之献宝善后……张良能够得到刘邦器重,

能够青史留名,他舍私利取大义的智慧不容忽视。

运用示例:“喻义行义”,方能铸就非凡人生。张良秉持“大局之义”、明晓“忠君之义”、

践行“舍身之义”,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一名谋臣的作用,助推刘邦成就一番霸王之业,实现

个人价值,名留青史;苏武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宁愿卧啮雪、咽旃毛,也坚决不降于匈奴,

躬身力行“忠贞之义”,历来为后世传颂;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先生,于“大国”“小家”

两者间割舍,最终坚决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公而忘私、为国舍家,毅然投身革命,身虽死

而神不朽。他们不是轻视生死,而是看重生的意义才选择克制、牺牲。今天,先人已故,但是

他们喻之行之的大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以此成就更好的自我,创建更好的时代。

㈣谏官篇

⑴魏征(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魏征身为人臣,一身

正气,故数谏而心中未尝忧虑祸患,此不负心也;孙向波向突然晕倒的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救

活了老人却压断了老人十二根肋骨,虽被老人起诉但孙向波从不后悔救人,法律维护正义最终

宣判孙向波无需承担责任。我们应不忘初心与正直立世,如此,人生无憾矣。(适用主题:为

人身正,则无愧、无惧)

⑵欧阳修(欧阳修《伶官传序》)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他虽身居高位,尽职尽责,辅佐君王;他积极

参与政治革新,编修《新五代史》,旨在警诫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欧阳修身为谏官,为天下

勇担以文为言、辅佐君王的重任。《伶官传序》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崛起后失败的史实来告诫

北宋皇帝要慎重对待“人事”,勤于治国。用文章之法来承担起“事君、为民”的责任,还提

携了一大批文才后辈,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真可谓“文、忠”也。(适用话题:勇于担当,

生命更有重量)

⑶屈原(司马迁《屈原列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始终以国富兵强、民众幸福为己任,身居庙堂

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而顾盼庙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没有选择随

波逐流以求自保,他置生死于不顾,只愿国家祥和清明。(适用话题:责任担当,香草美人,

求索奋进,勇于变革等。)

㈤君王篇

⑴楚怀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楚怀王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内有美政,外有联盟,实力强大。楚怀王

却识人不清,任人唯亲,内经不起身边的宠臣宠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经不起秦国的诱

惑和哄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国的未来。(适用话题:虚心纳谏(反例),缺乏远见、

主见的后果)

⑵刘邦(司马迁《鸿门宴》)

刘邦到了咸阳,企图封城称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盛怒之下要攻打刘邦。刘邦在项伯告密之

后选择了向项伯示好,约为婚姻,还以长者的礼仪接待他,解释自己的忠心;鸿门宴上刘邦也

是对项羽称臣,甘居其下,项羽因此放松了警惕,后在张良与樊哙的帮助下,刘邦借机逃脱,

保存了实力。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

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

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

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

的主动权。相反,项羽思维方式简单,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

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

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

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

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

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

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

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

会用兵,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也被他活

活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

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是武功。(适

用话题:隐忍,示弱,韬光养晦,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善于利用人才)

【相关链接】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⑶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伶官传序》)

李存勖是一个人生极度分裂的人。前半生背负着父亲“三支箭”的遗愿,东征西战,终于

手刃仇人,建立后唐。但建国之后却沉迷音律,宠信伶人,荒废朝政,导致伶人造反,身死国

灭。(适用话题:坚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闲俗世奇人篇

⑴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陈尧咨是北宋状元,他擅射,经常在自家

后花园练习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可是在卖油翁的打油技术面前却黯然失色。卖油

翁的一句“无他,惟手熟尔”道破了天机一一“手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

坚持与专注,是一种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适用话题:熟能生巧,脚踏实地,夯

实基础)

⑵郭橐驼(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驼”还是别人给他取的外号,他却欣然接受;

他种树技艺高超,名震京城,别人学不来。后来橐驼自述种树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适用话题: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⑶《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工匠精神”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称为

“工匠精神”。“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

器声振寰宇。“木雕大师”高应美弹精竭虑,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钾工刘师

傅所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大

飞机”飞天,“蛟龙”入海,“玉兔”登月,5G信息技术一展雄风。(适用话题:“工匠精

神”与“追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实践”“力求完美”“坚毅”)

(4)《与妻书》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暗现状后,

毅然在绝笔《与妻书》中写下这句话。(适用话题:爱国,献身,个人与国家)

当下例子:黄文秀等扶贫干部才投身乡野,倾注大爱,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

命;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奔走筹资创办华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二、科学思维探索自然

1.《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4.《石钟山记》苏轼、

5.《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6.《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7.《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一)人物:袁隆平

1.使命感和责任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2.敏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证明培育杂

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3.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挑战美国著名遗传学专家的“杂交无优势”。

4.科学家的实证精神,脚踏实地,少一点形式主义:挽起裤腿走下稻田的标准形象。中国

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用事实驳斥贬杂交水稻为“三不稻”,捍卫事实,捍卫真理。

反例:“玉米地里铺红毯,专家谈笑田地间。”如今又现“麦田地里铺红毯,成熟的麦子

被压弯”,观摩会铺红地毯,脚都不沾土还说是为农。

5.专一的精神:一辈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6.淡泊名利: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几天依然在田里翻看土壤。

7.梦想与现实: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

在走向现实。

8.敬业爱岗:为天下人皆饱热爱研究杂交水稻。同质事例:张秉贵,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

致,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极致。

反例: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

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在文学领域,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

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

独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

9.爱国,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

10.科学态度面对失败: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却试种失败但不放弃。

11.青年学生启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创造性的劳动能够为社

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二)人物:“探界者”钟扬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

的边界。奉献不计名利,献身科学,热爱,胸怀人类。

(三)人物:屠呦呦

1.中国文化的传承: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发现灵感。

2.科学的求异思维:发现青蒿素的提取物显示了一定抗疟疗效,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

且也与文献记录相悖;于是认真比对文献记载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差异,发现现代实验提取方式

与古代的提取方式不同,正是这“不同”的发现,使得研究出现转机,最终取得突破。(也适

用于勇于探索)

3.类比科学思维方法:梁思成:用“文法”“词汇”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

因素,以“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4.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

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天眼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

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5.科研求索之路无止境: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

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

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6.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屠呦呦说:“我经历了190次失败,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与

尝试。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反例:“出名要趁早”的浮躁与焦灼,急功近利。

7.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研究不辍,并

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以身试药)

【相关名言】

L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

的正直。

2.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

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

地!

(四)话题:青春有为

1.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确立为祖国、为

革命奉献一切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闻一多在《红烛》中曾说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

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3.当下例子:王泽山院士献身科研六十载,风雪荒野里开阔,大漠戈壁中拼搏,矢志奋斗

为华夏。犹记得两弹元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隐姓埋名人”。

4.《百合花》爱国,舍己为人,舍小我成大我:通讯员为保护同志们而用自己身体扑向手

榴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戍边英雄;当陈祥榕的姐姐为弟弟献上的百合

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清澈的爱只为了中国,因为英雄不曾远去,因为百合花似的他们是这

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5.《哦,香雪》适用话题“梦想”“追求”“大胆走出去”“选择”。火车鸣叫着开进了

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巨大的冲击。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

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面对外面精

彩的世界,她们感到紧张、兴奋、向往,同样感到无奈、彷徨、恐慌。但不论如何,台儿沟只

有勇敢面对,大胆追求,才能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五)话题:当下青年奋斗

1.“天问一号”发号施令的人一一鲍硕

随着祝融号登陆火星,“90后”女孩鲍硕也广为人知。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

年来的第一位女调度,她是对“天问一号”发号施令的人。身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北京

总调度,鲍硕工作的重要性和她所面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发射前一个月,为了调整作息,

她每天只睡4个小时,扛住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业务熟练,遇事不慌。

2.清华失聪女博士一一江梦南

在无声世界里吹响奋斗号角,绽放最美人生一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

线上。”半岁失聪、学习唇语与人交流、从小异地求学;坚持学医理想、考上重本、上清华读

博……江梦南开启了人生的“困难模式”,靠着数倍于同龄人的努力,一路“升级打怪”,历

经无数坎坷,克服重重困难,向着梦想不断前行。她以无比坚韧的顽强拼搏精神,书写出了不

屈不挠的奋斗篇章,每一位了解过她的故事的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三、传统文化

(一)《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有言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其译为“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

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1.五石之瓠:惠子得到魏王赏赐的大瓠之种,种出五石的大瓠,却不知道拿它怎么用,庄

子转变思路,发掘出其独特的价值: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3.不龟手之药一一宋人有不龟手之药,却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客用百金购得不龟手之药,

却因此帮助吴打赢了越国,从而裂地封疆。

“无用之用”当真无用?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追求有用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看得见的

物质提升,但当我们把时间都用在了追求“有用”上,是否已经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使我们自

己只着眼目前,疲于奔命。因此,只有“有用之用”,人生会有缺憾,而无用之用,立足长远,

寄托心灵,方为大用。(适用话题:无用之用)

(二)《庖丁解牛》

同样的刀子,同样是用来切割牛肉,有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只好再换新的;

技术好的厨师可以一年换一次;有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旧锋利。这

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就以厨师的刀子使用时间长

短,来形象地说明了掌握事物基本原理,探究其中规律的重要性和避开矛盾,顺应自然的道理,

婉转而又风趣。(适用话题:劳动的艺术、享受劳动、实践、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三)相关名言+事例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钟芳蓉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科技强国,曹原仰望星空踏上《自然》;铸就重器,“神

舟”团队将梦想写在浩瀚宇宙。

南仁东倾尽心血使中国睁开勘探宇宙奥秘的“天眼”;水保专家朱显谟固守二十余年,一

生圆梦黄河清;“敦煌女儿”樊锦诗守着大漠黄沙,守着中华文化。

2.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安石“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屠呦呦将抗疟药物用在自己身上,来向世

界证明青蒿素对人体无伤害;是布鲁诺坚持日心说,最终被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是亚里士

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坚定与决然。古今无数雄豪杰舍我其谁,越挫越勇,在追

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上艰难行走。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对知识“浅尝辄止”“小学而大遗”“耻

于下问”,最终一事无成。

3.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世人惊叹于

年仅14岁的全红婵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跳出三个满分动作,可又有谁知成功花儿的背后是七

年如一日的苦练。

“草鞋书记”杨善洲,二十年耕耘,乃使荒山变青山;“敦煌女儿”樊锦诗,五十载守护,

方让敦煌复辉煌;“纯粹作家”陈忠实,耗一生写作,然使支笔丈文学。多少前辈,为心中所

想而不懈奋斗,为实现抱负而不懈努力。反观“三分钟热度”那些人,缺的正是这份坚持,他

们即便涉及的领域再广,也未必会有所成就。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为,楚霸王教我虽千万人吾往,西塞罗教我法治。

(四)《礼记》中的哲理思辨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跆(jid,受阻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

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一一《礼记•中庸》

解读: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辞

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

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2.“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一一《礼记•中庸》

解读: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

从低处开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一《礼记•学记》

解读:一个人独自苦学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学友之间互相交流,那么久而久

之就会孤陋寡闻。

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一一《礼记•儒行》

解读: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

不能懈怠。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传达了知行合一的观点,教育引导我们应当

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追求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

矣。”一一《礼记•中庸》

解读:君子的道,平淡但不令人厌恶,简约但文采熠熠,温和但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

始,知道教化是来自哪里,知道微弱会变得显著,这样的人就可以进入到圣德的行列中。

(五)《齐桓晋文之事》

大丈夫铁骨铮铮。孟子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心系百姓,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他向社会发出呐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仰足

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

水火,在天下推行王道,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在面对困难时,他坚持“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带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励

无数仁人志士,激励了无数大丈夫,他的民本思想于今天的社会亦有重大意义。

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孟子的这幅理想的治国蓝图中,我们看到“无

饥”仅仅是第一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是

关键的一步,物质富裕后,需要的是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适用话

题:心系百姓,大丈夫,建设性意见,忧国忧民)

(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亦有多重含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指在身陷个人困境时坚定心志,磨砺品格,潜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是在

感知他人苦痛时怜悯体恤,并付诸行动,伸以援手的温暖本性。

忍是仁爱之心: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屠呦呦竭尽心力,为人类不再忍受疟疾带来的痛苦

研究青蒿素,造福世界;正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袁隆平始终牵挂田间水稻,亲身下田,反

复试验,只为让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饥饿;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万千民众在可能

延及周边居民的重庆山火面前,积极支援,冲锋在前,终于将明火全部扑灭,实现了一场史诗

级救火。

忍是困境时的隐忍:华为在关键领域被美国抑制发展,迎来至暗时刻,仍咬牙坚持,守正

创新,努力攻克技术难题,走过一个个困难的时刻,最终更加挺立。

史学家司马迁忍了宫刑的疼痛,忍了世俗的成见,扛起了如椽大笔,立起了泰山,才有了

一部“史家之绝唱”;海伦凯勒忍受着黑暗的世界,忍受着心底的孤独,创作出《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鼓舞人们追求光明;江梦南忍受无声世界里的寂寞与困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

力,最终学业有所成。

(七)《兼爱》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爱人之心,

是人的天性,但也具有差异性:爱自己胜过爱人,爱亲人胜过生人。而墨子的兼爱是在此基础

上赋予其功利性与平等性,强调了爱人与爱己、利人与利己的逻辑关联,得出“只要人人都能

将心比心地爱他人,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太平”的结论。着实,由于这一逻辑关系的前提

是难以成立的,“世人不情愿吃自己兼爱的亏,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福”,使得“人人相亲相

利”的局面难以实现,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兼爱思想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理想的困难而

减弱。

陶行知留学回国后放弃了北大教职,来到偏僻的晓庄,致力于农民的开化教育。张桂梅创

办了华坪女高,引领了多少山村少女走出贫困落后。疫情中的逆行者们离开了安全与稳妥,走

向了危险与不确定,庇护了身后千万群众。引领着这些英雄的,是担当、责任,更是视他人为

己身,爱他人若爱己,忧他人之忧,悲他人之悲的,平等的,无私的,由对个体推至对普罗大

众的兼爱。

(八)《鸿门宴》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

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

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

点也是分不开的。(适用话题:性格、眼光、智谋、团队)

(九)《拿来主义》

古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各民族复合型文化,今有“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对

待各国文化融合的态度,文化的交融有着日益扩大的主体。还有观念从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到追

求种族平等的转变,科研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变化,时代一直在发展,但它从不

已说i°

反例:变革与守旧一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

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

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

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适用话题:文化交融、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文化发展、创新等)

(十)《谏逐客书》

山不让土成其大,海不择流就其深。李斯在《谏逐客书》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

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适用话题:积累)

(4~一■)《过秦论》

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

语便断尽。”(适用话题:人心向背,成败兴衰)

(十二)《谏太宗十思疏》

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治平天下”的目的。分别从以下方面谈论:“见

可欲”“将有作"两条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

两条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两条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

(十三)《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将树养成“硕茂”之状,且“其实且蕃矣”

而扬名天下,那对于育人而言,“顺其天性”为培植的指导思想。

(十四)《窦娥冤(节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源于《列女传》中

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

的明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

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

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

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适用

话题:揭露黑暗现实、斗争精神、反抗精神)

四、革命历史

(一)《长征胜利万岁》

1936年10月18日,红军部队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

酷的战斗,克服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终于到达了江西吴起镇。两年里,他们走过了草地,

翻越了雪山,飞夺泸定桥,红军用脚,丈量的一寸寸土地,彰显了大无畏的长征精神。(适用

话题“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的使命”“苦难中的辉煌”)

(二)《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

那是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

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

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对

如此严重的灾荒景象,焦裕禄没有退却,为了兰考这片土地风里来雨里去。他在身患肝癌时,

依旧强忍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病逝。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

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亲自带头查风口探流沙;雨最大的时候,带头冒雨涉水,观水势,将

自己投身于他的工作中去。这就是焦裕禄。

“生于沙丘,葬于沙丘”,焦裕禄,这位沉默的汉子把荒漠上的一切都扛在了肩上,在胃

病侵蚀他时,他用自己的手,用藤椅,用所有能用的硬物抵住自己的胃,迫使自己扛住了这份

担当。(适用话题:“奉献”“奋斗”“乐观”“劳动”)

五、伟人魅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

上的演说》马克思、《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改

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洲头,眺望着湘江的流水、层林尽染的山峰、中流击水的飞舟,回忆起

青年时代自己与同学们意气风发,携手同游、商讨国家大事的经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让他思

绪万千,面对山河,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要由什么主宰呢?历史永远不能缺失

青年的身影,百年前“恰同学少年”的他们怀揣如火般炙热的革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勇于

改造旧世界。(适用话题:胸怀天下,家国情怀,雄心壮志,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等主题。)

六、不懈探索学习之道

1.《劝学》荀子、

2.《师说》韩愈、

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4.《上图书馆》王佐良

(-)《师说》

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

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

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

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

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

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

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汉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

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向郑子、蓑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

才肯不断地丰富自己。(适用话题: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相关名言】

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一一苏轼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一一苏轼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一一朱熹

4.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一一伏尔泰

5.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

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一一伏尔泰

6.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一高尔基

7.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

这种养料。一一雨果

8.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

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

线串起。一一毕淑敏《我很重要》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一一屈原

(二)《劝学》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

人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

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

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

——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

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相关名言】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一一牛顿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一一《苟子•劝学》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一《游褒禅

山记》

5.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

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治学创业须“尽志无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怠而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悔之不及也。有涉远之志,有涉远之力,有

涉远之物质条件,一定要“尽志”,让自己无悔。

七、领会多样人生态度

㈠诗意栖居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㈡独立不羁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㈢忧国忧民

《登高》杜甫

㈣乐观旷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八、自然情怀

1.《故都的秋》郁达夫

2.《荷塘月色》朱自清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兰亭集序》王羲之

⑴看重生与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嬴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烂,或者燃烧。他否定了古人虚

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着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

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

可以无憾地死。

【相关名言】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一司马迁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一一臧克家

3、交流能发挥出人潜在的才华。兰亭会为各个文人墨客提供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

机会。在集会上,每个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尤其是王羲之通过这次集会的感慨,留

下了千古奇文《兰亭集序》。由此可见,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闪现出璀璨的火花。

4、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各有两种想法。一一佚名

典例漏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往一个地方时,往往有许多路可以选择。有一

些路需要绕一些弯,我们称之为“弯路”;有一些路很近,但是很难发现且充满变数,我们称

之为“捷径”;更多的人会选择大家平时习惯走的一条路,这样的路不会错,但也缺乏变数,

我们称之为“常路”。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选择与梦想同飞,启航共未来一色

人生如夏日蝉鸣般短暂热闹,也如星河般璀璨生辉。人生在跨过青春门的一刻,步入另

一个崭新的世界。站在成长的分叉路口,我仿佛看见眼前出现了许多路,有笔直但很平常的路,

有弯曲也很精彩的路。路相互交错,盘旋曲折。我们当认真做好选择,才能在新的征途上启航,

劈波斩浪,期待梦想共未来一色。

选择道路是时常存在的,要选心之所向的路。人生如同一场冒险,不选择永远都不会知

道将开启什么样的副本。不必说钱学森院士在美国学习,名声大躁时,却毅然选择回国;也不

必说“龙芯之母〃黄令仪院士在66岁时,披挂上阵,再度出山研究芯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

因内心对祖国澄澈的爱,有“弯路",有"常路",他们都走得稳健。

选择道路要不畏惧弯路,坚定走下来。选择便是尝试的过程。鲁迅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

想拯救人民健康,东渡日本。在学医的道路上,他看到国人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独立自

强的灵魂,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在寻找"救命药''的道路上,虽走了“弯路",但他最终以笔为枪,

唤醒了国民。选择了选择的道路,坚持走下去,也就实现了梦想。

选择道路存在的“弯路",也将成为财富。道路上出现荆棘,暴风在耳边低语:"你抵抗不

了暴风。”勇士在耳边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景。"面对不可抗力,积少成多,也可以成为通途。

“积羽成舟,群轻折轴。”绕过了选择的弯路,"守得云开见月明”。任正非成立的华为公司,在

研发芯片时也出现了“弯路",但这些"弯路”让人清醒,最终助力成功。

选择“常路",是大家习惯走的路,这可能是普通的路。鲁迅有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大家都走的“路",前景可能是"泯然众人矣”。常路好走,前景可期,

似乎少了许多精彩。不走寻常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更好。

无论是“变数",还是“弯路〃,我们总要去面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路,每一条路,每一

次选择,都是一次次生命的积累和经历!

“我欲穿花问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在青春中,无论是常路和弯路都是必要

的,不必在意是否是“捷路"。未来都在路上,路与路织成绚烂星河。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选

择与梦想同飞,启航共未来一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段材料通过描述去往一个地方的多种路径选择,隐喻了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选择和决策。

这里的"弯路"、"捷径"和"常路"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道路,更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象征性描

述。

首先,"弯路”象征着那些曲折、不直接的道路。这些道路虽然绕了一些弯,但往往能带我们领

略到更多的风景,积累更丰富的经验。选择“弯路"意味着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经历

生活的起起伏伏,从而获取更为深刻的人生体验。然而,弯路也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对。

其次,“捷径”则代表着那些看似直接、但实则充满变数的道路。这些道路虽然能更快地到达目

的地,但往往隐藏着未知的风险和陷阱。选择“捷径"的人往往追求效率,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

成目标。然而,捷径并非总是可靠的,它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让人陷入困境。因此,

在选择捷径时,我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以避免陷入误区。

最后,"常路"则是大多数人习惯选择的道路。这些道路通常安全、稳妥,但也可能缺乏新意和

变化。选择"常路"意味着遵循传统和惯例,避免冒险和错误。然而,常路也可能让我们陷入舒

适区,失去挑战自我的机会。在追求稳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勇

于尝试新的可能。

总的来说,这段材料通过描述不同的道路选择,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地做出决策。

首先,三种路径都能到达目的地,但面对不同的处境,需要权衡,选择最优路径。我们需要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我们也要保

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挑战,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要厘清三者的辩证关系。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谈选择人生之路的启示,也可以三者都

谈。但不能一味强调一条路径而否定其它路径的价值。如果能说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言

之成理,言之有据,当属高阶思维。如警惕"捷径"变"弯路","常路"某种情况下也可变成"捷径”,

“弯路”走多了也会成为“常路"等。

再次,要结合青年成长实际,写出对三条路径的真切感受和深刻思考。就写作范围来说,如果

考生就事论事,很难体现出写作内容的深刻性与新颖性。只有由此及彼,借道路选择之理谈及

学生学习、艺术创作、科技进步等,融入人生哲理,推而广之,从人生之路的选择到家国之路

的选择,文章才会别开洞天,展现出宏大气象。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选择人生路,青春正启航。接着,结合材料,

阐述"弯路""捷径""常路"的内涵。然后指出每一条路都有各自的风景,并结合具体的例子阐述

三条不同道路的选择意义。比如“弯路"也是路,它只是多面临一些坎坷,达到理想高度略晚一

些。走弯路,只要坚持下来,像一棵棵扎根在沙漠的胡杨,拥有了强大的根系,在能在未来里

挑战一切“狂风暴雨",才能把"弯路"走好。如果选择的是"捷径",或许这条路很近,但一定也

充满了变数。但无妨,这些变数一定会成为你未来应对一切困难的财富。假如你选择的是“常

路“,那你可以收一生的安逸。即使没有太多的挑战,但也一定是条享受人生的好路。最后,

总结观点,对于人生这条路,我们怎么能“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呢?我们遇到了,就都

走一走,每一条路都有各自不一样的风景,它们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慢慢走,欣赏啊!我们认

真走过,这样才能正确启航我们的青春。

立意:

1.殊途同归。

2.守好“常路〃,探出“捷径〃。

3."弯路"不弯,"常路”不常。

4.选择成就未来。

5.不同的选择可以同样精彩。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行动是成长的催化剂。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行动胜于坐等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

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由此可见,行动是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功的奠基

石。

人生在世如行船,遇见急流这是常见的事情,在急流面前,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

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话说得最

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

真的,行动胜于空等。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

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

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

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切莫学那位守株待兔者,自古以来

便是笑谈;切莫想望如流量明星郑某某等般,不遵纪守法逃税漏税,没有道德底线恣意妄为,

星路走不长远。

取得大成就的人大都是实干家。"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踏踏实

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袁老的去

世可谓举世同悲,追悼日长沙的花卖光了,倾城相送间可见依依不舍之情,大写的人生背后是

默默奉献甘于付出的奋斗精神。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

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

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演得再好看,如果不通过行

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

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

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

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一位学生更需要实干精神,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精神,

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也。"

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了"行动"对"成长”的促进作用。行动之所以能促人成长,是因为不论

如何,行动都是取得我们成就的前提。不去行动,静止于原地,就永远无法得到更广阔的空间。

陶行知曾经说过,“行于前而后知",并用行知为名激励自己。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有所回报。再

微小的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再远大的目标也要通过努力行动来实现,只要你肯采取行动,

人生之巅等待你的到来。

因此,可以论述"行动"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行动"对"成长"的正面作用和意义。考生

可以谈"行动"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如即将进入高三的自己,要成长、实现梦想,就必须

付诸行动;可以谈"行动”对团体、国家和民族“成长”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兼而有之。

考生可以由"行动”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词,在比较中展开论述:比如"心动",它还不足以使自

己"成长〃;比如“空想”,它无益于"成长",甚至对"成长”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