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点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学习本文精炼畅达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理解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及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3)体会本文情节的一波三折和精炼畅达的语言。教学难点:(1)理解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及作用。(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展示相关图片,如刘关张的形象、诸葛亮的形象等)二、知识备查作者介绍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该书记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文体常识

古典白话小说: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后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到明代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

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

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明清时期,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清代“双峰”《儒林外史》《红楼梦》,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写作背景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三、整体感知明确字音拜谒(yè)侥幸(jiǎo)拱立(ɡǒnɡ)半晌(shǎnɡ)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末胄(zhòu)愧赧(nǎn)谬举(miù)迄无所就(qì)箪食壶浆(dān)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sè)积累词语拜谒:拜见。愧赧:因羞惭而脸红。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经世奇才: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思贤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本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的?

明确:

听说诸葛亮在家

诸葛亮①昼寝

翻身将起

又睡去

②醒来

刘备请教③救国之道

又去更衣

推说“年幼才疏”

隆中对策,刘备请其出山

不能奉命

愿效犬马之劳

小结:作者设计的刘备求贤之路悬念迭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突出了刘备求贤之诚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复述故事

请任选一个角色,从他的角度复述整个故事。可以适当加入心理揣摩和想象。

明确:

刘备视角

上次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我明白了,若想成大事,诸葛先生必不可少。前两次的拜访我都没有见到先生,心里是懊悔不已。今天虽然大雪飘飘,我还是决定早早下马步行去拜访诸葛先生。我二弟关羽觉得先生其礼太过,三弟更是口出狂言,要将先生用麻绳缚将来,唉,二人都不明晓我心意啊!等了许久,腿脚已经麻了,风雪更是将我们兄弟三人的衣衫打湿,可一想到一会就能跟先生论天下事,我的内心就激动万分,火热十足。

不知过了多久,先生终于醒了,我连忙整理衣衫,前去相见。先生果然妙语连珠,隆中对策,一字一句深得我心,剖析天下,有理有据。我斗胆询问先生:“先生可否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先生却因乐耕锄而拒绝于我。我不禁泪流满面,衣襟尽湿,再次恳请先生思虑天下苍生,出山相助。先生终于答应下来,我实在是感激万分,果真不虚此行啊!

关羽视角

我大哥刘备前两次都没能见到诸葛亮,过了一些时候,大哥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我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三弟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大哥把三弟责备了一顿,又带我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大哥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在门外等。三弟张飞是个急脾气,要去屋后放火,我一边劝说、一边使劲拉住不放,直到诸葛亮自己醒来,先吟诗后大哥才与他坐下谈话。最终请他出山。

张飞视角

我听说大哥说还要去拜访那诸葛亮,当时我就来气了,你说说他一个穷种地的,整天不在家,我兄弟三个大冷天地跑来跑去,他怎么就这么大个架子!什么贤人不贤人,我看就是一个草包!

他小子今天要是不从俺大哥,我给他来个五花大绑,不来也得来!叫俺们跑了这么多次,草鞋都跑坏了好几双!我这刚要出动,又被大哥给挡下了,还讲什么周文王,姜子牙,我管他周文王姜子牙,有种让他试试俺的拳头,我打得他满地找牙!不过还是得听大哥的,谁叫俺是弟弟呢!

俺们兄弟三个快到他那个草屋的时候遇见了他弟弟。你说他这个弟弟,年纪也不小了吧,一句话没说完就自己走了,一点礼貌都没有!要不是有大哥在,我今天非揍他不可!他弟弟没礼貌也就罢了,俺们到了他“府上”,他到是挺悠闲,还睡大觉哩!大哥让在门外等着,没法,那就等呗!

我们这等来等去,眼看就中午了,他这厮还没起来!就这样的懒人也能治理好国家哩?我真是急得不行了,俺大哥在这站了这么久,他个劳什子,睡得还挺安稳!我非把他这茅草房子烧上一烧,看他还睡不睡!可俺二哥硬是不叫俺去,真郁闷!不知道又过了多久,诸葛亮这厮才爬起来。你说起就起吧,还一边起一边念叨,装啥神人哩!哎呦,不过这下好了,俺可得进去好好歇息歇息去!

大哥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大哥有志替百姓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大哥出谋划策。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以及创作《三国演义》的背景,学习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且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复述了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大致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究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学习写作方法。二、合作探究文中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呢?

明确:

动作描写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明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仁心爱人以及等待时间长,表现出他求贤若渴的诚心诚意。

语言描写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且休通报。且勿惊动。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已书贱名于文几。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开备愚鲁而赐教。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明确: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刘备的谦敬之语和批评之语,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和求贤若渴。

侧面描写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三顾茅庐。又立了一个时辰。

明确:通过张飞的鲁莽暴躁衬托出刘备的礼贤下士。从刘备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求贤若渴:刘备为见到诸葛亮,不顾帝王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礼贤下士:从他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期待。仁心爱人: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在诸葛亮未答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以苍生为念,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3.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解答刘备之问时,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并从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给刘备规划了战略方针和政治蓝图,充分表现了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心系苍生、孤高淡泊:他为刘备提出对策后仍不愿出山,当刘备再次以“苍生”为请,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答应出山,可见心系苍生;他享受躬耕生活,不得已答应出山,他又嘱咐弟弟躬耕,且说“功成之日,即当归隐”,都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谦虚谨慎、不事张扬:孔明尽管孤高,却不恃才放旷,他故意怠慢刘备,只是为了考验其诚意,足见其谨慎;待与刘备见面后,从言谈到举止,都很谦虚;他有旷世奇才,却躬耕而居,可见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三、技法赏析请分析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

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正面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侧面描写:张飞的粗率、急躁:反衬刘备的礼贤下士。关羽、张飞的质疑:烘托诸葛亮的才华横溢。诸葛均的“飘然自去”:正衬诸葛亮的淡泊无欲。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的方式。文中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以及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等情节,都是为诸葛亮的出场做铺垫。

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通过渲染,增强了故事的张力,表现刘备爱贤之诚,烘托诸葛亮大贤形象。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更加期待诸葛亮的出场,想要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四、归纳总结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明确: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会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探究。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可能会终老山林。因为诸葛亮本身就有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志向,他享受躬耕生活,对功名利禄并不热衷。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可能会继续在山林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和思考。

另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不会终老山林。他虽然隐居,但心怀天下,有济世之才。即使没有刘备的邀请,他也可能会寻找其他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的命运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确定他是否会终老山林。也许会有其他的机缘或变故,促使他走出山林,参与到世事之中。五、文章主旨

明确: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