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练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练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练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练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练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辛亥革命11.(2023山西运城二模)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但着手操办者则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1901年,清廷颁布变法上谕,张之洞、刘坤一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1906年,清廷下诏仿行立宪,也是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下促成的。这表明晚清时期(

)A.权力格局变动助推了早期近代化B.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C.政府态度左右了各派的政治立场D.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A1解析材料所述的地方实力派推动洋务运动及20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参与规划设计新政实施法案等,充分表明晚清这种权力格局变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故选A项。22.(2023河北衡水二模)1911年5月8日,清廷裁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章。该章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十三人)组成,包括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当时仅外务部、学部、邮传部大臣为汉人,其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新内阁的设置还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递的权力。由此可推知,清末的新内阁官制改革(

)A.主要效法英国的文官制度B.满足了立宪派的政治要求C.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D.致力于重塑中央集权体制C2解析据材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剥夺了地方督抚……权力”可知,清政府建立皇族内阁,暴露了其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部分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故选C项。33.下面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

)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B.批判了清政府的虚伪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D.表达了革命的主张B3解析据图中“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这表达了作者对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故选B项。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或带有革命思想,排除C、D两项。44.(2023山东泰安三模)20世纪初,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D4解析据材料“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可知,晚清民初白话文迅速推广,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进步思想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这说明当时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故选D项。55.(2023山西临汾二模)1906年,清政府仿照西方设立陆军部,统帅全国陆军;设立度支部,宣布只有中央才拥有铸造、发行货币权。这些举措意在(

)A.重塑中央集权B.发展民族工业C.全面学习西方D.缓和阶级矛盾A解析据材料“统帅全国陆军”“只有中央才拥有铸造、发行货币权”可知,清政府意在将军权、财权统一到中央政府手中,重塑中央集权,故选A项。66.(2023广东湛江二模)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图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之,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抑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扰乱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D6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受到来自社会的多种阻力,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故选D项;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图,不代表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排除A项;近代民族企业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较大,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外依赖程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政府行为,无法体现政府全力改革,排除C项。77.(2023广东名校联盟5月联考)据统计,1902—1911年全国农村民变总数超过1300次。1910年农村民变次数最多,达250次。这些民变大多以“官逼民反”“官逼民变,绅逼民死”“扫清灭洋”“顺清灭洋”“灭洋仇教”“奉天灭洋”等为聚事口号。这折射出(

)A.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无能C.农民阶级的起义如火如荼D.义和团运动扩展到各地A7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运动高涨,据材料可知,1902—1911年,民变的口号多为“官逼民反”等,农村民变仍具有迫于生存被迫起义、借助宗教、盲目排外等旧式农民起义的特点,折射出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故选A项。88.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解析此时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排除B项;D项错把公益团体解读为民族工业团体,因而错误地关联到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99.(2023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下表为北洋政府审定发行的两部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它们(

)发行时间书名内容1912年《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孙文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1915年《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袁世凯深虑战祸延长,举国糜烂,力持停战,遣使南行,与民军议定优待皇室条件,清廷遂宣告逊位……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建设共和政治A.都批判袁世凯夺取了革命的成果 B.都视孙中山领导为革命成功关键C.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反映出历史解释受作者立场影响D9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是政治的体现,意即“历史解释受作者立场影响”,故选D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袁世凯在1912年,经过协商,成为大总统,这时对其评价较为客观,而在1915年袁世凯已经执掌中国政权,不会对自己做出批判行为,这与材料信息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5年的材料未提及孙中山,更不会视孙中山领导为革命成功关键,排除B项;两则材料都是阐述袁世凯怎么获得总统之位的,并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C项。1010.(2023山东烟台二模)右面是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的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

)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C10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12年2月,即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后不久,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仍处于对立状态,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意在说明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故选C项。1111.(2023山东烟台一模)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得到践行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B11解析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故选B项;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排除A项;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排除C项;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212.(2023湖南名校联合体高三联考)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一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B.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隐患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广西旧官僚投机革命,而革命派却未能获得一官半职,这说明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隐患,故选B项。1313.(2023天津和平二模)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A.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C.文化传统与制度的有机结合D.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C13解析据材料可知,钱穆强调不能只一味地变革制度,还要考虑到民族文化传统,故选C项;钱穆肯定辛亥革命在制度变革上的作用,并未否定,排除A项;辛亥革命前已经具备了进行革命的条件,排除B项;材料论述制度变革与文化传统的关系,而非制度变革的得失大小,排除D项。1414.(2023河北衡水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经过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4材料二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进步的,民主共和主义的面孔;但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着另一张“封建主义的面孔”。这里说的封建类似欧洲中古时期的封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之中,封建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反而是三代儒家心目中的理想。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可以补中央集权之不足。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在辛亥前后急剧抬头,地方军绅政权提出了各省制定省宪,通过联邦制的方式统一全国的方案。陈独秀对此尖锐地批评说,武人割据是中国政象纷乱的源泉,建设在武人割据的欲望上面之联省论,不过冒用联省自治的招牌,实行“分省割据”“联督割据”罢了。——摘编自许纪霖《辛亥的另一张面孔》14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辛亥革命的面孔”,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赞同、反对和修改材料观点均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具有进步与保守的双重面孔。阐述:辛亥革命前,具有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同盟会建立,成为革命的领导核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革命提供了明确的纲领;革命派通过发行报刊、与立宪派(保皇派、维新派)论战,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革命能够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共和制度绝非历史偶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