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单元提示(教材P31)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史上的一段辉煌。选文缘由思想流派选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兼爱/《墨子》儒家道家墨家阅读方法1.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2.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3.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释儒道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主张积极入世。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先秦诸子概说道名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爱”“有为”“德治”。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一个视频了解孔子的一生;2.熟读成诵:大声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3.字词落实: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4.精读研讨: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思辨看待文中观点;5.语言特色: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精妙的论说艺术。第一章知人论世,了解孔子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观看天才简史系列视频之《孔子》第二章熟读文本,落实字词《论语》《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大声朗读《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语言简洁、生动又意味深长。请自由朗读文本,感受这一语言特点。就自己喜欢的一些章句,不妨多读几次。自主阅读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的原则,疏通课文大意。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请把意思标注在原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敏勤勉。就靠近,到……去。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食吃。正匡正。于介词,对|介词,在/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君子“好学”具体要做到哪几条?每条的侧重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就有道而正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重在排除干扰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启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如礼何意思是“把礼怎么样”。“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理解“礼”和“乐”?孔子认为“仁”与“礼”“乐”是怎样的关系?①礼,即区分等级,使各阶级有序,有序而不乱;乐,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②“仁”是礼乐制度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朝名作状,在早上。道真理。夕名作状,在晚上。矣语气助词。你在这一章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道”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略为夸张的语气,表达了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志士仁人对生命意义的定位。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知晓,明白。于引出作用对象。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运用对偶、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即无德之人;君子指在位当权者,小人即平民。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形作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看齐,向……看齐。内形作状,在内心。而连词,表顺承。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孔子给出了什么方法?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这里提供自我反省的参照就是外界的贤人与不贤人。以他人为参照,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见贤思齐焉就有道而正焉随机性主动性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这样之后如何理解本章所说的“质”与“文”?为何说君子要“文质彬彬”?质:先天的;文,后天的。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士读书人。道路途仁名作动,实现仁道已停止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以为把……作为。而连词,表并列。由此可看,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本章阐释了士人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曾子认为,士人要有宏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重担,走完未来的路。“任重”要求责任感要强,不强就会在半道支持不住;“道远”要求意志要坚定,不坚定就会在半途消沉下去,放弃追求。士要以“仁”为己任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为堆积。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止停下来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知同“智”。“智、仁、勇”是儒家非常看重的范畴,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目条目。非礼不合于礼。事实践,从事。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具体怎么做?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达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具体做法: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言一个字。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恕”道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了,人际关系才会和谐。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兴激发人的感情。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怨讽刺时政。迩近。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思考:孔子认为学《诗经》有什么作用?引譬连类、感发志意--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风俗盛衰,考见得失--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相切磋,和而不流--诗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怨刺上政--诗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兴观群怨第三章精读研讨,加深理解1.抓住每章核心概念,整合材料这十二章内容看似零散,实则互相有联系,请根据每一章的言谈内容,把这十二章内容做一下归类。比如:第一、四、六章:谈“君子”分类示例:第一、四、六章:谈“君子”第二、七、九、十、十一章:谈“仁”第三、五、八、十二章:谈修身养性之道(分类不唯一)第四、五、六、七、九章:君子人格第一、三、八、十二章:君子之学第二、十章:君子与“仁”2.核心概念的理解(1)君子: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具备哪些人格特质?联系课文中谈论“君子”的章句,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知道《论语》中其他谈论“君子”的句子,可以补充进来,加深理解。(2)仁:纵观《论语》全书,孔子从来没有对“仁”下过一个严格的定义,而是面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赋予“仁”不同的解释,请联系课文,参考《论语》其他讨论“仁”的章句,说说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有哪些具体的内涵?课内谈“君子”(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其他谈“君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君子”的人格特质君子原文语句人格特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安贫乐道行胜于言重义轻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课内谈“仁”(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其他谈“仁”(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其他谈“仁”(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仁”的丰富内涵“仁”原文语句丰富内涵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者不忧求仁在于人的主动性约束自我,合乎礼节心有仁爱,推己及人毕生追求,任重道远笃定信念,从不动摇3.思辨看待文中观点《论语》中的观点,可以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当然,要更好地指导现实,则要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努力做到有所启发和感悟。请从右边的几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段话阐发自己的收获和评价。《也谈“义和利”》《我看“仁与礼”》《何为“君子”?》《“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之我见》《“好学”新说》《“学《诗》”的意义》示例:《也谈“义和利”》孔子究竟是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的?光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则材料,恐怕难以准确把握。其实孔子并不否定“利”,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可见,富贵如果“可求”,孔子是愿意追求的。那么,何为“可求”?恐怕就是要符合“义”的准则了。不是通过我自身之努力获取的,甚至是以牺牲人格尊严,放弃“仁义”之道换来的财富,圣人不屑,我们亦应不屑。也就是说,义和利并非绝然对立的两方,圣人并非叫我们绝对要放弃个人利益,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到正大光明,符合道义,这样得来的财富,使用起来,才能问心无愧吧!第四章品味语言,赏析表达语言的魅力1.《论语》的语言精微、凝练,又不乏生动,从文中找出一到两处你觉得符合这一特点的句子,仔细品味,在旁边写下你的品读批注。2.《论语》在说理上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简要概括分析。内容主要观点说理方法
第一章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谨言慎行)理证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重视仁德)理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真理)理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对比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表里如一)理证论证方法内容主要观点说理方法
第七章“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勇于担当)理证第八章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喻证第九章智、仁、勇(完美人格)例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自我约束)理证第十一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之心)例证第十二章《诗》的社会功用(养德增智)例证论证方法品味语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品读:朝夕之间,庆幸的,是终于闻道;悲叹的,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敢于杀身成仁,用生命去维护“道”的尊严!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品读:用“堆土成山”和“填平洼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比喻让说理更加贴近生活,简单易懂。品味语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品读:“其‘恕’乎”属于揣度语气,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与子贡探讨的意味。语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西货运资格证考试67题
- 2025年南昌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口诀
- 2025年丹东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
- 以用户为中心对公客户服务的全新战略思考与实践
- 创新型室内照明设计与节能科技解析
- 体育科学与健康素养的融合教育
- 从职业发展角度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 农业银行合规律条的完善与持续改进
- 创新教育在商业竞争中的实践与挑战分析
- 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孕妇关怀计划
- 高速公路路牌广告合同范文(3篇)
- 上海市浦东惠南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金融理论与政策(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生命安全与救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节能改造合同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