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9套)(共135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教育策略。标准答案: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自己。(2)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改造自身的主体,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的能动性。(3)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4)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个体也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标准答案:(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即学生主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②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③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必须以交往为背景,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有积极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的关系。标准答案:道德认识,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这是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的道德认识能力发展越伞面,就越有助于转化为道德行为。但道德认识越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道德行为越良好。同时,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道德认识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将有助于发展道德认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课堂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标准答案:(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到纪律不良学生的干扰。(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感受到爱和归属感。(3)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又具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标准答案: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提出的假设如下:(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模式的理解程度。德育模式主要包括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认知发展模式,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体谅模式,美国学者拉塞斯等人提出的价值澄清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模式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集体教育模式。体谅模式主张道德教育的任务应该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这种基本核心是所有的人自然具有的。6、简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标准答案: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是致命的弱点。传统儿童教育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学校为监狱。(2)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的呵护,趋向鼓舞学生。(3)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代替传统的“督”“责”“罚”的方法。(4)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5)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6)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教师的作用。标准答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作用体现为社会作用和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1)教师肩负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引导作用;(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要从教师的社会作用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8、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共同点。标准答案:提倡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中的反应和重要组成部分。“平民教育”思潮和实践在发展中表现各异,主要有两大不同的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他们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1919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部分师生联合组织了“平民教育社”,出版了《平民教育》刊物,并声称“要来细谈根本改造的教育,不愿去高论‘空中楼阁’的政治”,即代表了这种倾向。另一种倾向是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派人物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识,更主要是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像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1919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代表了这种倾向。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教育的源头。尽管平民教育运动存在上面两种不同的倾向,但在他们的思想中都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迫训练的教育;总体上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标准答案:主要有:(1)全面学习西学;(2)改革科举制度;(3)建立近代学制;(4)倡导女子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标准答案:(1)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福禄贝尔认为,家庭和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有许多母亲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训练,因此,建立公立幼儿机构成为必要。另外,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是完善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甚至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是无比重要的。”(2)幼儿园的教育方法。福禄贝尔认为,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活动能表现出儿童的发展程度,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与注意,鼓励自信和自尊,引导儿童了解各种知识的关系,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令人愉快的活动,并激发儿童去创造。总之,自我活动是教育活动之基础。游戏给儿童以欢乐、自由和满足,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因此,他主张为儿童建立公共游戏场所。另外,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在后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他也把“社会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教育方法,要求教育儿童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3)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建立了以活动、歌谣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恩物”和作业。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如球是整个世界的象征,圆形表示动物的形体等。儿童通过这些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所以,恩物是福禄贝尔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的规律的工具。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及课程。他倡导作业的种类很多,如纸工,绘画、拼图、泥塑等。福禄贝尔的作业和恩物关系十分密切。作业的进行主要是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福禄贝尔是近代影响最大的幼儿教育家。他首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并广泛组织了训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他的理论大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11、简述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标准答案:成功智力理论也称三元智力理论,由斯腾伯格在1985年提出,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成功是指个体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人生理想。因此,成功智力就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使个体能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该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是主体有意识地规定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主要指抽象思维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包括阐明新思想和联合非相关事实的能力、处理新异情境以及自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包括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以最大限度利用机会的能力以及在特殊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由上述三种能力组成的。只有在三种智力平衡时,个体才能与环境达成最佳的适应状态。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的内容。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是从智力的功能角度探索智力的多元性。12、简述波斯纳关于概念转变条件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标准答案:(1)波斯纳是关于概念转变比较有影响的研究者,他认为概念改变需具备的条件有第一,对原有概念不满。第二,新概念的可理解性。第三,新概念的合理性。第四,新概念的有效性。(2)波斯纳关于概念转变的教育意义第一,引发新旧概念的冲突,使学习者对原有概念不满。第二,注意对新概念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理解新的概念并明晰其合理性。第三,举出大量能够使用新的概念解释的事例,使学习者明了新概念的有效性。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错误概念转变的内容。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所拥有的朴素知识是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与科学知识相悖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是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往往比较顽固。因此,根据波斯纳提出的概念转变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13、简述编制问卷时关于题目排列需要注意的问题。标准答案:问卷的排列顺序需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是:(1)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2)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而陌生的问题。(3)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4)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5)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6)设计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的顺序。(7)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问卷编制过程中问题排列顺序的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问题的排列分类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前后连贯一致且彼此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14、简单介绍乌申斯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标准答案: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卓越的教育家,俄国国民学校和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在当时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所以他又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地教育和无意地教育两种。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2)论教学。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在教学目的上,他批判形式教学论者和实质教学论者的片面性,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据此,他提出课程设置也要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上,他再三强调心理学和生理学是教学的科学基础,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指出,“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首先全面地了解人”。在教学原则上,他所提倡的原则有:直观性原则。“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因此必须给儿童进行直观教学,儿童越小,就越要注意直观教学。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防止呆读死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连贯性原则。他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连贯,他说:“塞满了零星的、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里面一切都摆得毫无秩序的一个仓库,在这里连主人自己也什么东西也找不到。”巩固性原则。认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练习和复习,特别是复习,应经常复习,在学习开始后就不断复习(3)论道德教育。乌申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在德育方法上,他主张以下几方面:①通过教学进行德育;②教师本身的榜样;③说服;④机智地对待学生;⑤预防;⑥奖励和惩罚。还有就是强调劳动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学艺。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教育学要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首先要从一切去了解人。教育学应该吸取一些为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的知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流体、晶体智力说是谁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什么?标准答案:流体、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提出的,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衰退,反而会上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2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标准答案:(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评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标准答案: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先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际,“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德育的特点和内容。标准答案:德育的特点:①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②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③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德育内容是具体规定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以及应该掌握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它包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品格,是进行德育的依据、完成德育任务和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有两个层次:一是德育的现实性,二是德育的理想性。我国德育内容是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必要性有哪些?标准答案:布鲁纳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必要性。(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他列举了物理学、数学学习中的例子,然后指出不仅在物理、数学中是这样,而且在社会学和文学中也完全是这样。把学科的基本原理弄懂了,其他特殊课题就能解决好。(2)从人类的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学习普遍的或基本的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不会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甩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则多半是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布鲁纳认为,理解最基本的原理和结构的意义就在于,把事物作为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不仅学习特定的事物,还学习适合于理解可能遇见的其他类似事物的模式。这些模式就是迁移的基础。它能进一步激发智慧。(4)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布鲁纳主张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提及这些基本观念,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基本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以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为依据,以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基本内容的新课程论。它主张教学内容要按照学科自身的体系分科设课,既要遵循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又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水平,既能促成他们知识技能的增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他们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标准答案: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教学与上课这两个概念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检查与批改作业和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等若干环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的教会学校?标准答案: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性质在教育上的表现,教育的主权不独立。另外,教会学校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度的促进因素。(1)教会学校在华创办和发展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其办学经验、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范本,对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有所启示。(2)教会学校在编辑和发行具有西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书籍方面,起到了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作用。(3)教会学校注重提倡男女平等教育,为女童入学提供优惠条件,有助于削弱中国的封建礼教。(4)尽管教会教育的目的是为控制中国,但没有成功,反而唤醒了有识之士对主权的认识。(5)教会学校遍布全国,自成体系,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孔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标准答案:孔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在教育的社会作用方面,他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反映了人口、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孔子的庶富教的思想,在今天看来虽然有些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发展,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对三者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方面,孔子强调“性相近,习相远”,即孔子阐述了人性与学习的观点。即就一般人而言,其先天素质差不多,是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不同,才导致个体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在人性和教育的关系的阐述上,孔子充分地认识到了人性、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孔子思想中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孔子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的理解的关键是既要把孔子的思想还原至其所生活的历史年代去看其意义,又要从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孔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意义、重要性以及其思想的先进性。9、简述《1944年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标准答案: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法案的基本内容有:(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废除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同时设立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向教育部长提供咨询和建议;(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4)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1944年教育法》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扩大了国民教育的机会。法案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对英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1)令州县立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培训应试举人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2)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去掉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3)振兴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2)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2)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3)扩建太学。崇宁元年营建太学之“外学”专处外舍生。外舍生经考试合格补人上舍、内舍后,方可正式进入太学。(4)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5)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由于天下已普遍设学并实行三舍升级制度,崇宁三年罢科举,士人全部由学校升贡。以后又间行科举,与舍选并行。宣和三年恢复科举旧制,但太学仍保留崇宁定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基本特征。标准答案:(1)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学校大半设在清真寺内,伊斯兰教各教派都重视利用教育传播各自的教义。但阿拉伯的教育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2)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3)主要特点有:一是建立了伊斯兰初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二是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三是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教师以穆斯林为主体,但也允许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充任教师;四是私人捐资兴学的传统根深蒂固,许多学校,都是教徒私人捐资兴建的;五是教育理论贫弱,但注重尊师重教;六是教育机会均等;七是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标准答案: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和“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因此,其优点有:第一,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行动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专业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教育行动研究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良好途径。第二,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第三,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五,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沟通。知识点解析: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3、什么是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标准答案: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标准答案: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生的,即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而班杜拉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而言则未必成立。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基于下面的实验提出的: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对早期的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但这是不是表示受奖组儿童就习得了攻击性行为,受罚组的儿童就没有呢?为此实验人员又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回忆刚才成人是怎么做的,并表现出来。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只不过,儿童看到榜样受罚把习得的行为隐藏起来,不敢表现出来。(2)据此,班杜拉总结出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①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决定着大量的榜样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影响注意的因素有:第一,榜样行为的特性;第二,榜样的特征:第三,观察者的特点。②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这一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③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表征为指导,做出反应。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若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也是一个条件。④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首先,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这就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有很多启发意义,例如: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适时强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学生常常需要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标准答案: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激发内在动机。(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4)调节成败的标准。(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6)自我奖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3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什么是课程?谈谈自己的理解。标准答案:由于现在学界里对课程没有统一的说法,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观点有四个。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总的来讲,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讲,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讲,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可见,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全部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标准答案:(1)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发展任务: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②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学生课业负担;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④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⑧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文件,需要考生注意。3、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标准答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②了解学生。要熟悉每个学生各方面情况,使教学做到心中有数。③设计教法。组织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①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②单元计划。③课时计划,即教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上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2)上课的总体要求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3)上好一堂课:要注意以下具体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目标明确)。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内容正确)。③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方法得当)。④按照课时计划的设计展开教学(组织有效)。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积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标准答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认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认识教师的起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特点的理解程度。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人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不是简单的劳动。教育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这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教育工作中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教育对象都有效的现有模式。由于青少年学生在知识、智力、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等方面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不强,具有依赖性和模仿性,这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周期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6、请简要介绍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标准答案:“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1)开始:1889年,英国人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2)推广: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做法,在法国开办了罗什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3)形成: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4)新教育运动的特点: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5)高潮: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19年,联盟主席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6)终结:新教育运动传人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标准答案: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内容有:(1)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2)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3)在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4)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进行享受。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阐述和谐教育思想的思想家,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8、简述学习动机的不同分类。标准答案:(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所谓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标准答案: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把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他律期,即接受外部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他们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该阶段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2)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八九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但自己的判断还不成熟。该阶段称为道德相埘主义或合作的道德。(3)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标准答案:(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应当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2)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标准答案:记录是教育观察研究中的核心环节,是对观察结果的保存。记录时要注意及时、宜多不宜少、详细和明确。主要的记录方法有:(1)描述记录,具体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包括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3)行为检核表。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记录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核心环节,记录的好坏、多少等直接关系到教育观察研究的成功与否。12、简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标准答案:(1)赞科夫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思想。所谓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2)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其中以教学原则最为重要,教学原则主要有五项:①以最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以这五条原则为重要标志的实验教学论体系,是赞科夫首创的苏联发展性教学的第一例完整体系。这一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整体性观点为具体的方法论基础,揭示了教学的结构与学生的发展进程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原则和具体途径。但是,赞科夫把他的新体系与“传统教学论和教学法”截然对立起来,以革新派自居,这是欠妥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标准答案: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①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发生首先要激发学习者的动机;②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③获得阶段:所学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④保持阶段:已编码的信息进人长时记忆的储存器;⑤回忆阶段:信息的检索阶段;⑥概括阶段:在变化的情境或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⑦操作阶段: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⑧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标准答案:由于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和情境的不同,实验也就有了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现实的教育实验多种多样,存在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具体如下:第一,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1)实验室实验主要是借助于先进的仪器设备,在严格的人为控制下,在专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2)自然实验是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下,借助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人为控制相对宽泛。第二,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1)探索性实验主要是进行前人所未做过的实验,意在探索、发现。是以探索某种教育现象以及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及问题解决,尝试建构某种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2)验证性实验可以说是重复试验,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与前人做过的相同,意在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即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是对已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方法来检验、修订和完善。第三,根据实验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1)单因素实验也称单一变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只施加一个实验因子。(2)多因素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施加两个以上实验因子的实验。第四,根据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1)前实验是一种规范性不够强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实验中往往不设对照组,对实验环境控制不够严格,干扰实验的因素很多,结论一般只具或然性。但是前实验的实践意义很大,一些优秀教师在自己岗位上所作的探索性尝试均属于前实验。(2)准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库克和坎贝尔于1979年在其著作《准实验法》中提出来的。准实验是一种接近实验法而又不十分合格的实验,从其要完成的任务和目的来看,接近于实验法;但从控制要求上看,由于控制过程不是十分严格,又不足以称为实验法。(3)真实验是一种对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控制的实验。如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等组分配;对实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彻底排除与抵消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标准答案:①阐述已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包括该领域研究的缘起,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现状。②综述者的评价、建议、预测。包括综述者对该领域研究价值的认识,综述者对当前研究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的评价,以及对当前历史的分析,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领域、学科发展的可能影响,提出关于研究内容、方法、思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改进设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4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标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他认为:(1)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2)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特点,都有自己智力优势,而且不同智力特点的人,其学习方法可能也是不同的。(3)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因此在教授环节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上不能单靠所谓统一的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展示、交流等过程。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标准答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②了解学生。要熟悉每个学生各方面情况,使教学做到心中有数。③设计教法。组织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①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②单元计划。③课时计划,即教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应如何确定课程目标。标准答案:课程目标作为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它具有如下突出特征:(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等。(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地调整。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1)筛选法。这是美国北加州大学课程开发中心研制的方法,多年来被许多教育机构模仿。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如“培养阅读、写作、说、听的技能”,“培养艰苦的性格和自尊心”。第二,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允许他们补充其他课程目标。第三,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第四,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第五,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2)参照法。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参考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本国国情和教育状况,确定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在某些国家,专业学术团体和教材出版商经常提出建设性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例如,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州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创办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交换机构,专门收集和散发各种有关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资料,供学校和教师索取与参考。依靠“剪刀加糨糊加复印”拼凑起来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历来受到批评,但从比较、借鉴和参考现有资源与材料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所以,确定课程目标从来没有固定划一的模式,如果一成不变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未免过于教条和死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享有的权利。标准答案:教师的权利主要是指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可以概括为:(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权。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权利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既要回答教师权利的含义,又要回答出各项具体权利。对此问题的掌握要与教师的义务结合起来。5、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标准答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要回答日本“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要点。标准答案:《教育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包括: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政治教育是培养有理智的国民;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和发展,《教育基本法》与战前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截然不同,对战后日本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它被称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削弱文部省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延长到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同时它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列举五种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并说明当前在我国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标准答案:(1)当前国外主要教学模式:①程序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该教学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②“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倡导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设;上升为概念;转化成为新的能力。③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卡罗尔和布卢姆创立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是:定向一单元掌握一形成性测验一终结性测验。④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罗杰斯。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⑤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此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暗示教学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2)当前我国主要教学模式:①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此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人对该模式进行了重新改造。传入我国后,我国又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与修改,融入了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成为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②自学一辅导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根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③问题一探究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重在训练学生通过收集事实来建立理论的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标准答案:(1)孟子的教育目标是:“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觉性。(2)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靠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①持志养气。孟子所说的,“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志、气是互为因果的。②动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③存心养性。孟子指出,虽然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④反求诸已。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对人做得更到家。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标准答案:(1)要求改革旧的传统教育;(2)主张“经世致用”;(3)“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倡学习西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试列举教育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并写出相应的格式。标准答案:(1)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模式)基本模式:G1O1XO2G2O3O4(2)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基本模式:RG1XO1RG2O2(3)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基本模式:RG1O1XO2RG2O3O4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解放因在整顿和建设高等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标准答案:(1)办抗大式训练班,逐批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教育并逐步扩大规模,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能受到一次政治训练。(2)解放区原有的大学进一步正规化。(3)创办新大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教育实验的基本要素。标准答案: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独特类型,通常包含三对基本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考查一个或几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几个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也称原因变量。因变量也称结果变量。在一个实验中,自变量不止一个,每一个自变量有多种水平。(2)实验组与控制组。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称之为实验组,未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称之为控制组,或称对照组。控制组由一组与实验组尽可能相似的研究对象组成,与实验组同时接受测量,但不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根据随机控制的程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随机分配而形成的等值组,称为等值组或“真实”控制组;另一种是非随机分配而形成的控制组,称为不等控制组。(3)前测与后测。在一次实验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在实验刺激前称为前测,实验刺激后的测试称为后测。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实验研究与描述研究等方法的根本不同,在于实验研究强调由研究者对实验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并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影响,控制变量自身的条件,并把因果关系的发生限定在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及研究者规定的变量水平上。实验研究获得的结果通常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得到的结论也可以在相同条件下由其他研究者重复进行。13、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有哪些主要观点?标准答案: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奥尔波特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围绕自我实现来论述其主要观点:(1)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2)主张课程人本化;(3)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标准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1)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作为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论不仅在德国,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欧洲许多国家采用“劳作学校”的做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教育文献检索有哪些方法?标准答案: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顺查法。就是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2)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对应,就是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不太关注问题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3)引文查找法。又可称为跟踪法,就是以已经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易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的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4)综合查找法。就是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5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标准答案: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标准答案:对文化进行选择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主要表现在:(1)教育根据培养人的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受教育者有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中之一就是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育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传递,而必须对文化进行选择和提炼,把教育内容加工成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形式。(2)教育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文化本身是不断发展着的,其中既蕴含着精华,也包含着糟粕,既蕴含着有利于社会、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不利于社会、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我们的教育必须依据科学的、时代的、民族的、辩证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3)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课程标准、教师群体等途径进行文化的选择。(4)教育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一些新的文化因子总会被不断地充实到教育当中,而那些旧的不再适合社会或青少年发展的因子则会被淘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标准答案: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课程评价的调控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功能的理解程度。首先要回答课程评价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课程评价的各项功能。4、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标准答案: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十九)
- 2024年财产赠与合同范本
- 2010年6月8日咸阳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 2024年预制块合同范本
- 2013年7月1日下午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 2024年牙科诊所合作协议
- 2014年07月08日上午内蒙古面试真题
- 2024年拖车服务合同范本
- 二建聘用合同范文2024年
-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78
- QC-R 596-2017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高清-无水印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面包店成本核算教材课件
- 青春期发育期的心理发展概述课件
- 国际数棋活动教案
- 利尿实验(2010)课件
- 【知识点解析】双曲线‘第三定义’
- 头孢克肟胶囊课件
- 某品牌猪肉商业计划书
- 工程建设项目人盯人、人盯项目工作责任书
- 技能矩阵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