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1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2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3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4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18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1(共9套)(共180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犯(法规竞合)的区别。标准答案:(1)法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只是出于一个罪过,并且产生一个结果;想象竞合犯是一个行为,往往是数个罪过和数个结果。(2)法条竞合犯是由于法规错综复杂的规定即法律条文内容存在着包容或交叉关系,以致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刑法规范;想象竞合犯则是由于犯罪的事实特征,即出于数个罪过、产生数个结果,以致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3)法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触犯数个刑法规范之间存在着此一规范规定的犯罪构成包容另一规范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关系;想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触犯规定的数个罪名的法条不存在上述犯罪构成之间的包容关系。(4)法条竞合犯,在竞合的数法规中,仅仅一法规可以适用其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等原则来解决;想象竞合犯,竞合的数法规都可以适用其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来解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及与牵连犯、吸收犯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想象竞合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在表面上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由于想象竞合犯只有一行为,从重视行为在确认罪数方面的地位的观点看,以“一行为”而犯数罪,不是实际的数罪,而是观念上的数罪或者想象的数罪,所以想象竞合犯又称观念竞合犯或想象数罪。含有貌似数罪实为一罪的意味。其特征是:(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2)同时触犯了数个罪名。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吸收犯罪的区别要点是行为数量不同。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而牵连犯、吸收犯是“数行为”。判断一行为还是数行为的要点看是否“同时触犯”数罪。同时触犯数罪的,大体是一行为;不是同时触犯数罪,而是明显有间隔的,大多是数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标准答案: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指的是刑事责任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实际承担。在实践中,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确定为以下几种:(1)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判刑即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对犯罪人作出有罪宣告的同时确定对其适用相应的刑罚。(2)定罪免刑方式。定罪免刑即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对犯罪人作出有罪宣告,但同时决定免除刑罚处罚。(3)消灭处理方式。刑事责任的消灭处理,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已成立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存在法律的规定而实际阻却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事实。(4)转移处理方式。转移处理是指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不由我国司法机关处理,而是根据《刑法》第11条的规定通过外交途径予以解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标准答案: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保险法律、法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保险制度及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首先,违反保险法律、法规是构成保险诈骗罪的特定前提;其次,行为人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最后,行为人诈骗的保险金数额较大。(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标准答案: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同时又造成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结果,刑法对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情况。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是:(1)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2)行为产生了基本构成以外的额外结果。(3)刑法分则条文对造成该种结果专门规定了较重法定刑。(4)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具有罪过,具有故意或过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2015年真题)简述缓刑的适用条件。标准答案: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别。标准答案:(1)犯罪客体不尽相同。抢劫罪是复杂客体,同时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主要侵犯的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因而归入侵犯财产罪;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其与抢劫罪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主要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因而绑架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客观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施加于被害人,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将人掳走限制其自由后,以杀害、重伤或长期禁闭被害人的方式,威胁被害人家属或有关人员,迫使其在一定限期内交出索取的财物或提出非法要求。(3)犯罪目的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绑架罪则以勒索财物或者劫持他人作人质为目的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区别是:(1)侵害的客体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侵害的是公共安全;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表现为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投放于公共的饮用水、出售的食品等特定物品中的行为,而且只要该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犯罪既遂;而污染环境罪则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而且该行为必须严重污染环境,才能构成犯罪。(3)犯罪主体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能以自然人为主体;而污染环境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主观方面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能出于故意;而污染环境罪则只能出于过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标准答案: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对上级的命令、指示故意违抗、拒不执行,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战时违抗命令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的客体为作战指挥秩序。(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所谓战时违抗命令,是指在战时拒不执行上级命令,拖延执行命令,或故意实施与命令内容相反的行为等。其行为方式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所谓对作战造成危害,是指南于行为人违抗命令而扰乱了战斗部署,贻误了战机,影响了作战任务的完成。(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是应接受命令或指示的部署人员,不仅包括参加战斗的人员,也包括为战斗服务的救护人员、勤务人员等。(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伪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伪证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司法活动秩序。(2)伪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3)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4)伪证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物权的保护方法。标准答案:物权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五种:(1)确认物权。当物权归属不明或对物权是否存在发生争执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物权。确认物权作为保护物权的一种独立方法,只能由有权确认物权的国家机关解决。(2)返还原物。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3)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当他人的行为非法妨碍物权人行使物权时,物权人可以请求妨碍人排除妨碍.也可请求法院责令妨碍人排除妨碍。当他人的行为对物权人的标的物造成危险时,权利人可以请求消除危险。(4)恢复原状。当物权的标的物因他人的侵权行为而损坏时,如果能够恢复,物权人可以请求侵权行为人加以修理以恢复物之原状。(5)赔偿损失。当物权人因他人的侵害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时,物权人可以直接请求侵害人赔偿损失,也可以请求法院责令侵害人赔偿损失。该保护方法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和其他保护方法合并适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标准答案: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知识产权具有如下特征:(1)专有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同一智力成果之上不能有两项以上完全相同的知识产权并存;另一方面,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独占使用智力成果的权利,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权利人的智力成果。(2)地域性。一项知识产权只在其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领域内有效,不具有域外效力,其他国家没有必须给予保护的义务。(3)时间性。依法产生的知识产权一般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超出知识产权保护期后,该知识产权消灭,有关智力成果进入公有领域,人们可以自由使用。(4)客体的无形性。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而智力成果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这是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的重大区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2011年真题)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功能。标准答案: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有:(1)指导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具备诚实、善意的内心要求。(2)诚实信用原则赋予法官裁判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当法律存在漏洞时,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依据该原则对其进行补充的权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地役权是指不动产的权利人如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为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地役权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地役权的主体包括不动产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2)地役权的内容是利用他人不动产,并对他人的权利加以限制。(3)地役权的客体为主要为他人的不动产。(4)地役权设立的目的是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5)地役权是否有偿及存续期间依当事人约定。(6)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地役权的从属性意味着地役权不得脱离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一同转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要约的概念和应当具备的条件。标准答案: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项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向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换言之,要约人必须是客观上可以确定的人。要约的相对人则既可以是特定的某个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2)要约必须以缔结合同为目的。非以缔结合同为目的的表示,不属于要约。(3)要约的内容应具体确定。要约一经相对人承诺即导致合同成立。因此,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至少应包括订立合同的必备条款,以供相对人考虑是否承诺。(4)要约必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累犯和再犯的区别。标准答案:一般意义上的再犯,是指再次犯罪的人,即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实施犯罪的人。对再犯的后犯之罪实施的时间并无限制,既可以是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实施的,也可以是在刑满释放之后实施的。累犯和再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累犯前后实施的犯罪必须是特定的犯罪;而再犯前后实施的犯罪并无此方面的限制。(2)累犯一般必须以前后两罪被判处或者应判处一定刑罚为构成要件;而构成再犯,并不要求前后两罪必须被判处一定刑罚。(3)累犯所犯后罪,一般必须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法定期限之内实施的;而构成再犯,对前后两罪之间并无时间方面的限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撤销缓刑的事由及法律后果。标准答案:撤销缓刑的事由:(1)在缓刑考验期限以内犯新罪;(2)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3)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撤销缓刑后的法律后果:(1)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被撤销缓刑的,或者是因为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被撤销缓刑的,应当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决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而撤销缓刑的,应当执行原判刑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报复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犯罪客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3)犯罪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4)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具有报复陷害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简述占有人享有的请求权。标准答案:(1)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物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2)妨害排除和防止请求权:在妨害已经发生或者有妨害之虞时,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3)损害赔偿请求权: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标准答案:(1)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利益,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犯罪客体寓于犯罪对象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质,而犯罪对象是它的载体。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往往是通过侵犯或指向犯罪对象来实现的。(2)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之一。(3)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客体,但是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离婚与宣告婚姻无效、撤销婚姻的区别。标准答案:(1)目的不同。离婚以合法婚姻为对象,目的是终止合法婚姻关系,并非基于否认婚姻的效力;而宣告婚姻无效、撤销婚姻都是欠缺法定要件的违法婚姻,目的是否认婚姻的效力。(2)原因不同。无论是离婚还是宣告婚姻无效、撤销婚姻,其原因均由法律加以规定,但法律设置的原因却不同。并且离婚的原因一般发生在结婚后,而婚姻无效、撤销婚姻的原因则是在婚姻缔结时就已经存在的。(3)请求权人不同。离婚请求权人仅限于婚姻当事人本人,男女任何一方均可;但请求宣告婚姻无效既可以由当事人提出,也可以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请求撤销婚姻,只能由受胁迫一方当事人提出。(4)对行使请求权期间的限制不同。离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都可以提出,没有时间限制;宣告婚姻无效,只要无效事由存在都可以提出,也没有时效限制;但撤销婚姻有1年的限制,即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内提出。(5)对当事人双方是否生存要求不同。离婚只能发生在配偶生存期间;而宣告婚姻无效和撤销婚姻,即使在当事人一方死亡后仍然可以提出。(6)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离婚没有溯及力,即离婚前那段婚姻仍然有效;但宣告婚姻无效和撤销婚姻具有溯及力,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假释和减刑的区别。标准答案:(1)适用范围不同。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次数不同。假释只能宣告一次;而减刑不受次数的限制,可以减刑一次,也可减刑数次。(3)法律后果不同。假释附有考验期,如果发生法定情形,就撤销假释;减刑没有考验期,即使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已减的刑期也不恢复。(4)适用方法不同。对被假释人当即解除监禁,予以附条件释放;对被减刑人则要视其减刑后是否有余刑,才能决定是否释放,有未执行完的刑期的,仍需在监继续执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标准答案: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是:(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2)醉酒驾驶机动车;(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结合犯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结合犯的特征:(1)结合犯中的犯罪行为是根据数个可以分别构成其他犯罪的行为结合而来的。(2)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为一个新罪。数个独立的犯罪,是指数个各自具有自己罪名的犯罪;新罪是指区别于被结合之罪的、具有自己的独立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3)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为一个新罪是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战时自伤罪的构成条件。标准答案:(1)侵犯的客体是军队的作战利益和军人的军事义务。(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参加作战的军官和士兵。(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逃避军事义务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标准答案: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包括:(I)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受国家机关或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标准答案: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同时又造成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结果,刑法对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情况。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是:(1)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2)行为产生了基本构成以外的额外结果。(3)刑法分则条文对造成该种结果专门规定了较重法定刑。(4)行为人对加重的结果具有罪过,具有故意或过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缓刑与假释的联系与区别。标准答案:相同点:都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都有一定的考验期,都以发生法定情形为撤销条件。区别:(1)适用范围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时间不同。假释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以裁定作出的;缓刑则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的。(3)适用根据不同。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中的表现以及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能性;适用缓刑的根据,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以及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和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能性。(4)不执行的刑期不同。假释必须先执行原判刑期的一部分,而对尚未执行完的刑期,附条件不执行;缓刑是对原判决的全部刑期有条件地不执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标准答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在民事权利能力上,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标准答案:(1)法人不能享有某些属于自然人固有的,因年龄、亲属关系等产生的权利义务;(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律、行政命令和法人章程、目的的限制,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具有一般性,他可以享有不违反法律的任何权利和承担任何义务;(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于法人成立时发生,于法人依法撤销或解散时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表现。标准答案: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人格都是平等的。(2)不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在法律上,无论具体的人具有何种事实上的差异,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都给予平等保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标准答案: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满的法律效力是形成权消灭,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消灭胜诉权,不消灭实体权利。(2)适用范围不同。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3)起算时间不同。除斥期间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或权利发生的时间起算,诉讼时效一般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和义务人时起算。(4)适用条件不同。除斥期间届满,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而无需当事人主张。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也可以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届满,法院不能主动适用,必须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也不能再要求返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宣告失踪的条件。标准答案:宣告失踪的条件主要有:(1)须有公民离开其住所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杳无音信。(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利害关系主要包括被申请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法定抵销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法定抵销,是指依法律规定以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所作的抵销。法定抵销的要件包括:(1)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2)须债权均已届清偿期。(3)须双方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4)须不存在按照合同性质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情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发明被授予专利权的实体条件。标准答案: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必须具备以下实体条件:(1)新颖性。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2)创造性。必须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3)实用性。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区别。标准答案:(1)发生的原因不同。表见代理的发生系由于被代理人的原因;狭义无权代理的发生系由无权代理人所致。(2)法律后果不同。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最终归属于被代理人承担;狭义无权代理则使行为人的行为效力待定,并赋予被代理人追认权和相对人催告权与撤销权。(3)主观构成不同。表见代理的相对人主观上须为善意且无过失;而狭义无权代理则无此构成。(4)客观构成不同。表见代理客观上存在使第三人相信无权代理人拥有代理权的理由,否则,即构成狭义无权代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定金和预付款的区别。标准答案:(1)性质和功能不同。定金是一种债的担保方式和责任方式,同时还具有证约作用;预付款则是一种支付手段,预付款不具备责任的性质。(2)产生的基础不同。定金是从合同和实践合同;预付款是主合同的内容之一。(3)支付的方式不同。定金一般一次性支付;预付款可以分期支付。(4)定金适用于各种合同;预付款适用于金钱债务的合同。(5)定金是合同的担保方式;预付款则不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当事人违反合同并不承担失去预付款或加倍返还预付款的责任,而是依法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的责任。(6)接受定金一方违约时,付定金一方可要求双倍返还;接受预付款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付预付款一方不会取得双倍返还预付款的权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标准答案:不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上的明文规定。②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③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④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本类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的市场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个人或单位。(4)主观方面多由故意构成,并且一般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侵犯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名誉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而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其中对妇女不具有奸淫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区别。标准答案:(1)主犯未必是首要分子。主犯包括两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第一类主犯都是首要分子,第二类主犯不是首要分子。(2)首要分子未必是主犯。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未必是主犯。聚众犯罪有三种形态:一是全体参与者均可构成犯罪,如聚众持械劫狱罪;二是只有聚众者和积极参与者可构成犯罪,一般参与者不构成犯罪,如聚众斗殴罪;三是只有聚众者才构成犯罪,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第三种情形的聚众者不一定是主犯。如果第三种聚众犯罪中的聚众者只有一人,这类聚众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则无所谓主犯;如果聚众者为二人以上,则构成共同犯罪,此时要根据行为人的作用大小认定主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构成条件。标准答案:(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守军事秘密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2)本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具体表现为: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缓刑与假释的联系与区别。标准答案:相同点:都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都有一定的考验期,都以发生法定情形为撤销条件。区别:(1)适用范围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时间不同。假释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以裁定作出的;缓刑则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的。(3)适用根据不同。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中的表现以及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能性;适用缓刑的根据,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以及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和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能性。(4)不执行的刑期不同。假释必须先执行原判刑期的一部分,而对尚未执行完的刑期,附条件不执行;缓刑是对原判决的全部刑期有条件地不执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洗钱罪与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洗钱罪中犯罪分子的洗钱目的是防护犯罪的收益不被没收,可以自由使用“清洗”过的犯罪收益,这样,使犯罪收益者不被法律制裁,既包庇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也窝藏转移了上述犯罪的“赃钱”,但因法律特别规定这种行为属洗钱罪,不再定一般的窝藏、包庇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故意伤害(致死)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标准答案:无论是故意伤害(致死)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均出于过失,两者区分的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是否有伤害的故意,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只有伤害的故意而无杀人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无伤害的故意,也无杀人的故意。行为人基于轻伤或者重伤他人的故意而过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的,以故意伤害(致死)罪论处;行为人并无伤害、杀害他人的故意而过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伤害故意的一般殴打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的,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过失的按意外事件处理。行为人以一般殴打行为作为暴力手段实施抗税、强迫交易、侮辱、妨害公务等犯罪,过失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既构成抗税罪、强迫交易罪、侮辱罪、妨害公务罪等犯罪,又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按想象竞合犯原则处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自愿原则的具体表现。标准答案:(1)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2)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作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标准答案:(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2)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既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民事主体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法定性;(4)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民事主体人身的不可分离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清偿为目的,而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物或者权利上设立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具有如下特征:(1)优先受偿性。担保物权人可以就担保物权的价值优先于债务人的普通债权人而受偿。(2)从属性。担保物权为担保债权受偿而设定,担保物权的存在、转让和消灭均从属于债权。(3)不可分性。债权人在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就担保物整体行使权利。担保物或债权的部分变化也不影响担保物权的整体性。(4)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权毁损、灭失而受有赔偿金或保险金等时,担保物权人得就该担保物的代替物即损害赔偿金、保险金等行使权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转移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得就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抵押权具有如下特征:(1)抵押权是一种约定担保物权。抵押权原则上属于约定担保物权,需要当事人通过签订抵押合同设定。抵押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2)抵押权的客体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财产,该财产可以是动产、不动产、财产权利。(3)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的担保物权。抵押权的设定不以移转抵押财产的占有为必要,在抵押期间,抵押财产仍由抵押人占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标准答案:要约邀请,是一方向他方作出的希望他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1)目的不同,要约的目的在于获得对方的承诺以成立合同;要约邀请的目的在于引出对方的要约。(2)条件不同,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要约邀请无须内容具体确定只要邀请人足以确定即可。(3)效力不同,要约人须受要约约束;要约邀请本身没有法律效力,故邀请人不受要约邀请的约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标准答案:广义的著作权包括狭义的著作权与邻接权。两者关系极为密切,邻接权以著作权为基础;对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限制,同样适用于邻接权。邻接权与著作权的主要区别是:邻接权的主体多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著作权的主体多为自然人;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本身;邻接权中除包括表演者权外一般不涉及人身权,而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物权的特征有:(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是支配权。(2)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3)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是物。(4)在权利的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追及力和排他效力。(5)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6)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以恢复权利人对物的支配为主要目的,偏重于“物上请求权”的保护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共有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共有是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共有的特征有:(1)共有关系的主体总是两个以上。凡是形成财产共有关系的,其权利主体无论是公民或法人,也无论是发生在家庭内部或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其财产共有人必定是两个以上。(2)共有关系的客体总是同一项财产。同一项财产,只要归属两个以上共有人所有,就是共有财产。两个以上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的情况下,便会产生共有关系。(3)共有关系的内容包括双重权利、义务关系。在共有关系内部,各个共有人作为相对独立的权利主体,都是共有财产的所有人。共有人或是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或是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在共有关系外部,它可以作为单一的权利主体,同共有关系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生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4)共有关系的形成基于公民或法人共同的生产经营目的或生活需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起因条件:必须有危险发生。(2)时间条件: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3)对象条件: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4)主观条件: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5)限制条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6)限度条件: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7)特别例外限制: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标准答案:(1)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2)客观上犯罪分子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以及非国有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故意利用职务之便接受或索取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民事责任的特征。标准答案: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有以下特征:(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一方对他方承担的责任;(2)民事责任主要是为了补偿权利人所受损失和恢复民事权利的圆满状态;(3)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4)民事责任的内容可以由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留置权的成立要件。标准答案:(1)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属于债务人所有的动产;(2)债权人对该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出自同一个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的留置除外;(3)债务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4)符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并且不违背公序良俗,同时与留置人承担的义务不相抵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危害行为的概念及其特点。标准答案: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被刑法禁止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或动作,包括积极的活动与消极的活动。(2)危害行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的产物和表现。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必须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所支配,非受人的意识或意志支配的身体动静,无意识行为以及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动作;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行为人无法履行其义务等等,都不能成为危害行为。(3)危害行为是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的行为,这是危害行为的实质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标准答案: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的特征有:(1)时间性:在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完成以前的全过程中。(2)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客观有效性:有停止犯罪的行为或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并使犯罪结果事实上没有发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构成条件。标准答案:(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所有权以及军队战斗力的物质保障。(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秘密窃取或者公然夺取部队的武器装备或军用物资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工作的管理秩序和就诊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即无医生执业资格从事营利性的诊治活动。(3)犯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无医生执业资格,为了牟利而非法行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工作的管理秩序和就诊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即无医生执业资格从事营利性的诊治活动。(3)犯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无医生执业资格,为了牟利而非法行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刑法的机能。标准答案:(1)刑法具有规制机能。刑法明确规定犯罪的成立条件,一方面作为行为规范,可以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作为裁判规范,可以有效规范司法工作者的司法行为。(2)刑法具有保护机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3)刑法具有保障机能。根据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任何人只要没有犯罪行为就不会受到刑法制裁,体现了对一般公民的权利保障;同时即使有犯罪行为,也必须严格依法定罪处罚,不得法外用刑,又体现了对犯罪人的权利保障。(4)刑法的规制机能是刑法最基本的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由规制机能派生。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是矛盾统一体,过分强调保护机能,公权力就容易扩张,刑法的保障机能就会弱化;过分强调保障机能,公民权利就会凸显,刑法的保护机能就难以有效发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抢劫罪提高法定刑的8种情形。标准答案:(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所附条件的特点。标准答案: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了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所附条件应当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2)所附条件应当是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具有或然性。(3)所附条件应当是当事人选定或者商定的事实,具有非法定性。条件的非法定性决定了法律的直接规定不得作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4)所附条件应当是合法的事实,具有合法性。条件的合法性决定了违法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不得作为所附条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具有如下特征:(1)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具有旨在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该意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因而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效力。(2)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3)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法律赋予其不同的效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债务转移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标准答案:债务转移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而发生的债务人的变更。债务转移须具备如下条件:(1)须存在有效的债务。这是债务转移的前提条件,如果债务不具有合法有效性,则不得转移。(2)须有以债务转移为内容的协议。该协议可以是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的,也可以是第三人与债务人签订的。(3)须债务具有可移转性。凡是性质上不可移转的债务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得移转的债务,均不具有可移转性。(4)须经债权人同意。这是债务转移的程序性条件,即债务转移未经债权人同意的,不发生债务移转的法律效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违约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标准答案:(1)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2)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①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合同。这是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条件。②客观上有违约行为。违约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履行合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两种情况。③不存在免责事由。免责事由包括一般的法定免责事由和特殊的法定免责事南。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违约责任而言,上述三要件必须同时具备,至于是否具备主观过错,均在所不问。由于违约责任承担的方式不同,在适用某些责任方式时,除了以上三要件之外,还应具备其他一些法定或约定条件。(3)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包括:当事人违约的,能够履行的,应当继续履行,继续履行后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当事人一方违约的,还要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守约方的损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一般人格权的特征。标准答案:(1)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一般人格权对所有的自然人和法人一律平等地享有,并与其个人属性终生相随,直至其死亡或消灭。(2)权利客体具有高度概括性。作为一般人格权客体的一般人格利益具有高度概括性。一般人格利益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它们不能成为具体人格权的客体,但任何具体人格权的客体都概括在一般人格利益之中。因此,一般人格权是具体人格权的渊源,由此产生并规定为具体人格权。(3)权利内容具有广泛性。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包括具体人格权的内容,对于具体人格权所不能包含的人格利益,也都包含在一般人格权之中。一般人格权不仅是具体人格权的集合,而且为补充和完善具体人格权提供依据。人们在人格利益遭受损害,但又不能为具体人格权所保护时,可依据一般人格权的法律规定寻求法律救济。(4)一般人格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虽然对具体人格权具有概括作用,但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民事权利,是人格权中的基本权利。一方面,它决定和派生着各种具体人格权;另一方面,它具有抽象概括性,是人格权中最具有抽象意义的基本人格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一般人格权的类型。标准答案:(1)人格独立。人格独立即人人都享有平等的人格权,人人都有保护和捍卫自己独立人格的基本权利。(2)人格自由。人格自由即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人格不受拘束和控制的基本权利,是私法上的自由。(3)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即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基本权利,是私法上的基本人格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确定继承开始时间的意义。标准答案: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确定继承开始时间的意义在于:(1)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继承人实际取得继承权的时间。(2)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继承人范围的时间界限。(3)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被继承人遗产内容的时间界限。(4)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继承人选择是否接受继承的时间界限。(5)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继承权20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6)继承开始的时间是遗嘱生效的时间界限以及确定遗嘱能否执行的时间界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区别。标准答案:(1)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在同意权人同意或者拒绝前其效力是不确定的。(2)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消灭;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形成权人为拒绝的意思表示,则使其确定地不发生效力。(3)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承认使其已经发生的法律效力得以继续;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则使其确定发生效力。(4)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为行为人本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权人为行为人之外的第三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的情形。标准答案:(1)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集合犯的特征和处断原则。标准答案:(1)集合犯具有以下特征: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即刑法要求行为人具有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意图,并且行为人一般也是实施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的;刑法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规定为一罪。(2)集合犯是法定的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犯罪客体:国家对文化出版物品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的善良风俗。(2)客观方面:传播淫秽物品。(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4)主观方面:故意,具有牟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条件。标准答案:(1)让与人系无权处分人但具有权利外观;(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是善意的;(3)受让人以合理的价格受让;(4)已经办理了登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征。标准答案:(1)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为一切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然人和社会组织;(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为在土地上建造和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分如出资、转让、抵押,但不包括对土地本身的处分;(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其范围包括土地表面及其上下的一定空间;(5)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允许有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标准答案:(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且是外化的:行为,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即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三个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标准答案:(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表现方式有以下四种: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3)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构成条件。标准答案:(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守军事秘密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逃税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逃税罪的构成要件有:(1)逃税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2)逃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有两种:第一种,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第二种,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有上述逃税行为,并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3)逃税罪的主体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逃税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界限。标准答案: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罪与受贿罪的最主要区别是:(1)目的不同。贪污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为目的;受贿罪在主观上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单位的贿赂为目的。(2)行为对象不同。贪污罪的行为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的行为对象既包括公共财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财物。(3)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受贿罪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刑罚裁量制度中立功的成立条件及处罚原则。标准答案:所谓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立功的表现形式为:(1)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2)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3)阻止他人犯罪活动;(4)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5)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犯罪分子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标准答案: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1)犯罪对象是具体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2)相同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能够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具有这种法律属性。(2)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斡旋受贿的概念和构成条件。标准答案:斡旋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斡旋受贿需具备如下条件:(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而不是直接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2)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行为人利用因其职权或者地位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形成的政治上或经济上的制约条件。(3)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正当利益是指根据法律及其政策不应当得到的利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标准答案:缔约过失责任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标准答案: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转继承中的继承人(被转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2)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转继承人可以是被转继承人的所有法定继承人。(3)性质不同。转继承是连续发生的二次继承,代位继承是替补继承。(4)适用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转继承既适用于法定继承,也适用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债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债权是债权人所享有的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债权具有如下特征:(1)债权是请求权。债权是请求权表现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但无权直接支配属于债务人所有的财产。(2)债权是相对权。债权是相对权表现为原则上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当事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也只对特定的债权人负给付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3)债权具有任意性。债权具有任意性表现为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定债的关系,法律并不加以限制;即使是法定之债,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债的内容。(4)债权具有平等性。债权具有平等性表现为当数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先后发生数个债权时,各个债权具有同等的效力,不因债权发生的先后而有所区别。(5)债权具有相容性。债权具有相容性表现为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成立数个债权,各债权之间互不排斥,可以相容。(6)债权具有期限性。债权具有期限性意味着债权只在一定期限内存在,期限届满,债权即归于消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征。标准答案:(1)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为一切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然人和社会组织;(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为在土地上建造和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分如出资、转让、抵押,但不包括对土地本身的处分;(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其范围包括土地表面及其上下的一定空间;(5)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允许有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合同解除的概念和条件。标准答案: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开始履行或者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因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的不同而不同。(1)合同约定解除的条件:①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②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2)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②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标准答案:(1)人数较多(3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2)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犯罪活动。(3)有明显的首要分子。(4)有预谋地实行犯罪活动。(5)不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其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集合犯的特征和处断原则。标准答案:(1)集合犯具有以下特征: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即刑法要求行为人具有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意图,并且行为人一般也是实施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的;刑法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规定为一罪。(2)集合犯是法定的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标准答案:(1)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2)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简述赠与合同的三种特殊终止事由。标准答案:(1)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是指在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可基于自己的意思而任意撤销赠与的权利;(2)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是指在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撤销原因时,赠与人依法撤销赠与的权利;(3)赠与人的穷困抗辩权,是指赠与人在经济状况显著恶化时享有的拒绝履行的抗辩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共同危险行为需要具备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1)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2)每个人都单独实施完成了危险行为;(3)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过错,这些过错可能相同,但是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4)不能确定是谁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简答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简答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民事责任的特征。标准答案:(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一方对他方承担的责任。(2)民事责任主要是为了补偿权利人所受损失和恢复民事权利的圆满状态。(3)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又有无过错责任。(4)民事责任的内容可以由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区别。标准答案:(1)主犯未必是首要分子。主犯包括两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第一类主犯都是首要分子,第二类主犯不是首要分子。(2)首要分子未必是主犯。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未必是主犯。聚众犯罪有三种形态:一是全体参与者均可构成犯罪,如聚众持械劫狱罪;二是只有聚众者和积极参与者可构成犯罪,一般参与者不构成犯罪,如聚众斗殴罪;三是只有聚众者才构成犯罪,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但第三种情形的聚众者不一定是主犯。如果第三种聚众犯罪中的聚众者只有一人,这类聚众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则无所谓主犯;如果聚众者为二人以上,则构成共同犯罪,此时要根据行为人的作用大小认定主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吸收犯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吸收犯的特征是:(1)有数危害行为;(2)犯数罪(具备数个构成);(3)犯不同种数罪;(4)其中的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5)属于实际的数罪、处断的一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吸收犯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吸收犯的特征是:(1)有数危害行为;(2)犯数罪(具备数个构成);(3)犯不同种数罪;(4)其中的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5)属于实际的数罪、处断的一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答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表现方式有以下四种: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3)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徇私枉法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标准答案: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是:(1)侵犯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活动与国家的司法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违背事实和法律,在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或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或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出于私情、私利有意枉法追诉、包庇、裁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刑法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刑法为其他法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