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单选题

1.当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依靠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维持生命。其中的原因主要

是()

A.人生病时,喜欢喝葡萄糖B.葡萄糖是组成组织细胞的有机物

C.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有助于患者快速的修复受损细胞

2.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B.淀粉在③中不能分解成麦芽糖

C.④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D.⑤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3.“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②

A.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变量是唾液

B.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C.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4.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

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

淀粉---------i----------------------!!—

蛋白质

脂肪------------------------------*—

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C.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5.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

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6.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Z­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7.图1表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图2是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

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①代表肋骨,②代表肋间肌,③代表胸骨

B.图1中A-B状态表示吸气过程,此时②处于收缩状态

C.图1中B—A状态对应图2中的BC段,此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大

D.图2中曲线处于B、C点时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8.如图甲、乙是人体呼吸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吸气状态,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图甲所示吸气时,肺扩张导致胸腔容积扩大

C.图乙是呼气状态,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状态时,对应图丙曲线的〃段

9.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Tb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一咽一喉一气管一支气管

B.进行过程b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乙代表毛细血管

10.二氧化碳在人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为4%左右,而在大气中的含量为0.03%左右,

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增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源于()

A.血液B.组织细胞C.呼吸系统D.肺泡

11.某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因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呈现镰刀状

(如图所示)。请推测患者出现的症状是()

正常红笠胞*状红组88

A.吞噬细菌数盘减少,出现炎症反应

B.运输氧气能力下降,出现贫血症状

C.凝血止血功能丧失,不易止血

D.运输二硫化碳能力下降,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12.心血管疾病是当代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阻塞(见下图)会引发心梗。以下叙

述母误的是()

右过袂动力!动B

曲置完至电受

•蟀死心M

A.冠状动脉阻塞会造成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细胞缺少能量而坏

B.心肌梗死导致心脏不能搏动,不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其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D.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等习惯可以预防冠状动脉阻塞

13.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是某同学对图中血细胞所做的

描述,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①

-②

A、在人受伤时,细胞①会释放血液凝固的物质,形成凝血块而止血

B、细胞②没有细胞核,数量过多时,人体可能患炎症

C、细胞③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因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

D、细胞①能够运输氧气,当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该细胞数目会增加

14.如图是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在用餐后几小时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甲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曲线

B.甲乙餐后血糖浓度在最初阶段都会上升

C.乙在用餐后胰岛素的分泌会显著增加

D.甲的血糖浓度与胰岛素的调节无关

15.“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喝啤酒携橹串成为一种[“新时尚”。但若经常喝啤酒橹串易

导致尿酸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

B.健康人的尿酸主要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C.肾小管处上皮细胞坏死,会引起尿量改变

D.通过尿液排出的尿酸不会流入肾静脉

16.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肺动雕X3动脉上、下

肺静脉

甲乙丙

A.图甲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B.图乙中,心室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泵向静脉

C.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D.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

17.下图为人体内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

A.①内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B.②能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C.③的腔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与①相比,②的管壁较薄,弹性小

1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一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一心房B.心室一静脉一毛细血管一动脉一心房

C.心房一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一心室D.心房一静脉一毛细血管一动脉一心室

19.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

A.观察时,应时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

C.图丙中的③为毛细血管

D.观察可知,小鱼尾鳍内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通过丙中的③连通

20.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和2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喝进的部分水随4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21.急性传染病突然暴发,下列哪一措施最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A.加强体育锻炼B.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C.养成良好卫生习惯D.隔离病人

22.下列关于眼球结构及视觉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B.②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C.通过调节③的曲度,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D.④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物像刺激并形成视觉

23.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某一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Q④

A.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是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主要由②构成,④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

C.该结构的功能是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井传导神经冲动

D.神经冲动沿③一②一①进行传导

24.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下列关于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角质层能防止水分过度散失和细菌侵入

B.皮肤和黏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D.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的血液量减少

25.学习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在遭受意外伤害时能够进行急救处理保障生命安全。

急救做法不合理的是()

A.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迅速开窗通风B.发生心肌梗死,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C.体表的静脉血管失血包扎近心端D.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实验题

26.下表为某班同学在进行“探究人对,酸杏,产生的不同反射”这一学习活动时的统计

表,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器官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七”《史蜘网*“

组别甲组(10人)乙组(10人)丙组(10人)

活动吃酸杏看甲组吃酸杏蒙眼听甲组描述吃酸杏

结果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分泌量增加

(1)甲组同学吃酸杏时,舌上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

传到相应的,再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起唾液分泌。

(2)乙组同学看至广甲组同学吃酸杏”时的情景,光线刺激了图中()____________上的感

光细胞,产生兴奋,沿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此中枢与唾液分泌中枢暂时

联系,进而引起唾液分泌。

(3)丙组同学在听描述的过程中,声波会引起[]以及听小骨发生机械振

动,该振动传递到内耳的[]其内的听觉感受器可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

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此中枢与唾液分泌中枢暂时

联系,进而引起唾液分泌。

(4)甲、乙,丙三组实验,均可引起唾液的分泌,唾液是由____________分泌的;因此

该结构作为反射弧中的。

(5)实验结果表明:甲、乙、丙三组同学都出现了反射活动,从反射类型上分析,甲组

同学的反射类型是,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以下;属

于人类特有反射的是组同学,该反射与人类特有的中枢有

关。

27.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膳

食纤维可有效减少人体脂肪的过量堆积.魔芋富含膳食纤维,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①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3%、0.5%的四组魔芋膳食纤维溶液各100mL。

②向各组溶液中分别加入5mL玉米油,混合均匀,制成四组混合液,

③从四组混合液中各取30mL分别加入4个烧杯,按魔芋膳食纤维的浓度由低到高依

次标记为A、B、C、1)组。

④向各组分别加入20mL人工肠消化液,充分搅拌。37℃下反应2小时,每隔20分钟

测量脂肪酸(脂肪分解的产物之一)相对含量.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

值。结果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0340ao100uo

(1)从实验设计可以看出,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魔芋膳食纤维能否抑制脂肪的

,进而减少身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肥胖。

(2)脂肪主要在人体消化道的中被消化,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

(3)为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一条即可)。

(4)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分析:脂肪酸相对浓度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升高而

,由此可以得出此实验的结论:o

(5)为什么魔芋膳食纤维能抑制脂肪的分解?研究人员作出假设:魔芋膳食纤维可以使

分散的脂肪微粒聚集,减少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接着,他们测量了上述实验完成时

每组烧杯中脂肪微粒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测,魔芋膳食纤维可能与人体

的(填消化液名称)的作用效果相反。

三、读图填空题

28.图一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三是小肠壁纵切示

意图。i据图回答:

(1)图一中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用字母表示)类食物,蛋白质被分解为

才能被吸收。

(2)图一E类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在图二中的(填序号)内被化

学消化。

(3)图三中②和③的都很薄,只由一层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这体现了生物体相适应。

29.根据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和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由3到2的过程为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原因是经

过了图乙中的[]过程。

(2)体循环的目的是将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运送给组织细胞,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

碳等废物带走。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出体循环的路线:

(3)若B处代表的是小肠,血液流经B后,E内的血液变为含丰富的

血;若B处代表的是肾脏,血液流经B后,E内的血液变为含减少的

血。

30.人体生命活动的完成依赖于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

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

构,诸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表示过程,此时与A系统相关的肠肌处于状态。

(2)B系统中,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主要与其结构内部有大量的

和^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3)B系统消化吸收的氨基酸进入C系统后,氨基酸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和一表示)0

(4)小明肺炎住院,需静脉点滴治疗,为便于准确将针刺手臂中的血管,扎针前护士会

在针刺部位的(填“近心端”或“远心端”)捆扎胶皮管,这样就使流回心脏的

血液在此处被“拦截”、血管膨胀。

(5)在D系统中,正常情况下肾静脉内的尿素浓度(填“肾动脉中

的尿素浓度。

(6)构成D系统的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其中物质交换发生在___________0

31.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参与生命活动,同时将代

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下图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概念图,小写字母代表人体器

官,大写字母代表心脏的有关结构,序号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to

-0-6

(l)a和i代表的器官分别是

(2)从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从呼吸系统获得的氧

气最先到达心脏的[]:经血液循环这些物质被送到,释放

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3)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过程,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随血液循环

运到相应的排泄器官。

(4)图中人体排泄的途径有(填序号)-

(5)组成i的基本单位中,将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连接”起来的结构是1

(6)从上述分析可知,构成人体的各系统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在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

完成生命活动,这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生物学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

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

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

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病人在不能正常进食的情况

下,为了给病人补充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往往要在输液时添加葡萄糖,这是因

为葡萄糖是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

能量,提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故选C。

2.答案:A

解析:A、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正确。

3.答案:D

解析:A.本实验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由此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故A

正确。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其催化作用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37。<2接近人体口

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故B正确。

C.①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清水中没有消化淀粉的酶;②号试管中

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成了麦芽糖,故C正确。

D.①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清水中没有消化淀粉的酶,②号试管中

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可见,该实验结果说明唾液

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结合分析,①是唾液,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不是葡萄糖),A不符合

题意。

B.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部位)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

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B符合题意。

C.x表示小肠,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如a葡萄糖、b氨

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等)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C

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

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因此,用鼻吸气

比用嘴吸气的好,A正确;

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和湿润,因此,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

的好,B正确;

C、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因此,用

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好,C正确;

D、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接受气味的刺激,不能体现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

势,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D、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7.答案:C

解析:A、图1中①代表人的肋骨,②代表肋间肌,③代表人的胸骨,A正确。

B、图1中A-B状态,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表

示吸气过程,此时②处于收缩状态,B正确。

C、图1中BA状态,肋骨向下向内运动,此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小,肺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对应图2中的AB段,C错误。

D、图示中B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C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

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D正确。

故选:Co

8.答案:D

解析:图甲是吸气状态。此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

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A、B错误;

图乙是呼气状态。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和肋骨向下向

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C错误。

9.答案:B

解析: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

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外界气体通过b吸气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一咽一喉一气

管一支气管,A正确。

B.b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可见c代

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C正确。

D.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部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

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从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因存在异常血

红蛋白而发生变形,可推测该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12.答案:C

解析:A.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和阻塞点上方的血液无法流回心脏,心梗区细胞无法获得足

够的氧气和有机物,最终细胞缺少能量而坏死,入正确。B.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

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肌梗死导致心脏不能搏动,不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B正

确。C.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冠

状动脉内流动的是含氧和养料丰富的动脉血,C错误。D.冠状动脉是专门为心肌供血的

血管,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等习惯可以预防冠状动脉阻塞,D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在人受伤时,③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A错

误。

B、②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有细胞核,细胞②的数列高于正常值,可能

是身体有了炎症,B错误。

C、①为红细胞,属于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因含丰富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呈

两面凹的圆饼状,C错误。

D、图中①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

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当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红细胞数目

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

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另一方面的

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降低导致的。可见,甲的血糖浓度较高可能与胰岛素的失调

有关,也可能与肾小管的功能失调有关,D错误。

15.答案:B

解析: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

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尿酸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

内,形成原尿,因此,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正确;B、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

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尿酸;大部分的

水、无机盐和尿素、尿酸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洲的主要途径,错

误;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

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

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处上

皮细胞坏死,影响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因此,会引起尿量改变,正确;D、尿酸不会被肾小

管重吸收回血液,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会流入肾静脉,正确。故选:B

16.答案:B

解析:图乙中,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B错误

17.答案:C

解析:①是静脉,但静脉血管里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里流动脉血,A错误。②是动

脉,血液从心脏输送给全身各部分,B错误。③毛细血管的管璧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适于物质交换,C正确。①静脉和②动脉血管相比,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率较慢,D

错误。

18.答案:A

解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

血管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

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

最后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因此,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一肺动脉一

肺部毛细血管网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全身

各处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由此可见,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

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一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一心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题意。

19.答案:B

解析:A、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保证鱼

的正常呼吸。A正确。

B、在显微镜的物镜“中,相对长的为②高倍物镜,相对短的为①低倍物镜,B错误。

C、丙中的③血管内红细胞“单向通过为毛细血管,C正确。

D、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D正确。

故选:Bo

20.答案:C

解析:A、①(肾小球)的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而不是小动脉和小

静脉,错误;B、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

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

①滤过到②中,错误;C、喝进的部分水随④尿液排出,表明这部分水没有被肾小管

重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可不经过肾静脉,正确;D、当③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

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形成了④尿液,因此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而④中没有葡萄糖,错

误。故选:Co

21.答案:D

解析:ABC、“加强体育锻炼”、“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都

能预防传染病,但是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蔓延;D、病人属于传染源,“急性传染病

突然爆发",最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是“隔离病人”防止病原体的扩散,故

选:D

22.答案:D

解析:A、①角膜是无色透明的,便于光线透过。A正确。

B、②瞳孔的大小能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

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

激。B正确。

C、③晶状体无色透明,似双凸透镜,具有折光作用,通过调节③晶状体的曲度,可

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正确。

D、物像是在④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解析:A.该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①为树突,故A错误;B.神经中枢是②神经元细胞体

集中的地方;④是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其主要分布在皮肤的真皮层,故

B错误;C.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故C正确;D.神经冲动

沿神经元中传输方向是:树突一细胞体一轴突,故D错误;故选:C。

24.答案:D

解析:D.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

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对人体的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D错误。

25.答案:C

解析:C.体表的静脉血管失血应包扎远心端,C符合题意。

26.答案:(1)神经中枢

(2)视网膜

(3)a鼓膜;d耳蜗

(4)唾液腺;感受器

(5)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丙;语言

解析:(1)舌头上约有9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觉细胞,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

吃梅时,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再

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反应,

称为反射。

⑵乙组同学看到“甲组同学吃酸杏”时的情景,刺激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

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3)丙组同学在听描述的过程中,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a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

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中枢与唾液分泌中枢暂时联系,进而引起唾液腺

分泌。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甲、乙、丙

均可引起唾液腺细胞的分泌,唾液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5)甲组吃酸杏分泌唾液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乙组同学看到

“甲组同学吃酸杏”和丙组同学在听描述的过程中分泌唾液都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中丙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