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大气热力环流(第2课时)学习目标: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学习流程及内容:一、预习提纲(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1.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白天_____风,晚上____风;山谷风:白天_____风,晚上____风;城市风:风向从______吹向________。2.画出图中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总结:白天,近地面风由____吹向____,即___风;夜晚近地面的风由____吹向____,即___风。3.画出图中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并据此分析巴山夜雨多的原因总结: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即风;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即风。4.画出图中城市风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成为热岛的原因5.完成教材82页活动题(1)、(2)题总结:城市近地面风由吹向。郊区城市郊区(温馨提示:所有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二、拓展提升(每小组一个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习目标一:了解温室效应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1~2题。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B.酸雨污染C.大气污染D.臭氧层破坏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据此完成3~4题3.上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B.12℃C.10℃D.8℃4.上图7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④B.③C.②D.①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完成5~6题。5.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A.热岛效应B.绿岛效应C.温室效应D.狭管效应6.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A.北美五大湖地区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D.亚马孙平原地区学习目标二:了解热力环流读图,完成7~8题7.关于图中各点气压值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③>④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点空气向①点下沉 B.③点空气向②点运动
C.③点空气向④点下沉 D.①点空气向④点运动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变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9~10题。9.如图,隔断打开和窗户关闭,则最可能表示的是A.夏季的夜晚 B.夏季的白天 C.冬季的夜晚 D.冬季的白天10.应用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的主要现象是A.山区的山谷风的形成 B.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C.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 D.阴阳坡植被差异明显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1~12题。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1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学习目标三:热力环流原理应用城市热岛强度(UHI):指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当天气晴朗、无风时,热岛强度更大,读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城市热岛强度的时间分布图,完成13题。13.一天中城市风最强的时段是A.01:00—06:00 B.07:00-11:00 C.11:00-16:00 D.18:00—22:00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回答14~15题。14.试推测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可能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B.气温C.盐度D.地形抚仙湖是云南省中部的高原深水湖,面积211平方千米。该湖四周群山环绕,南北两岸有较小的湖滨平原,东西两侧为高于湖面900米左右的山脉,山脉走向与湖岸线基本一致。湖陆风是湖区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受大尺度环流影响较弱。下图为抚仙湖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只受湖陆风影响,观测点A夏季午后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17.湖区周围的山脉可以使A.白天湖风增强B.夜晚湖风增强C.白天陆风减弱D.夜晚陆风减弱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往往以陈风形式出现。人们最早发现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同一时间意大利米兰大雨如注,而瑞士卢塞恩却呈现出“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推测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及影响因素A.南坡海陆位置B.北坡海陆位置C.南坡大气环流D.北坡大气环流19.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夜晚强于白天的主要原因A.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抑制焚风B.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加强焚风C.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抑制焚风D.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20.阿尔卑斯山春季焚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积雪融化②减少病虫害③引发火灾④植被茂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温馨提示:21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风向;(2)分析三种风的形成过程及影响;(3)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巴山夜雨多的原因;(4)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成因;四、效果检测题(课堂学习后利用检测题巩固学习效果)读教材86页“活动”内容。回答教材86、87页6个问题.五、课堂小结(画出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知识框架图等,梳理本节课内容)六、课后反思(老师、学生分别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反思)拓展提升答案1.A2.C3.B4.C5.C6.B7.A8.C9.D10.A【解析】本题以我国某节能房屋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9.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推测温度较低;冷空气通过底部打开的隔断,进入空气间层后,上升运动,则说明其被加热;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最可能是透过玻璃盖板利用太阳能,加热冷空气,再由顶部打开的隔断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且北窗(由“我国”及图中“向阳”判定)关闭,防止冷空气进入,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白天,D项正确。故选D。10.该图所示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附近的大气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的大气相比,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谷底上空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空气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晚上形成山风)原理相似,A项正确;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主要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热源是地面,B项错误;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主要是因为气候原因,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分干湿两季,干季水草较少,因此要迁往水草丰富的地方,C项错误;阴阳坡植被差异主要是由于阴阳坡水热条件差异明显,D项错误。故选A。11.C12.C13.A【解析】13.根据材料“城市热岛强度(UHII):指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可知,城市热岛强度越大,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越大,城市风越强。由图可知,01:00—06:00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因此为一天中城市风最强的时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D15.B16.D17.A【解析】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湖陆风是湖区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受大尺度环流影响较弱。只受湖陆风影响,夏季午后由于地表热力差异显著,吸热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湖泊表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流向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位于湖泊西岸的A地吹东南风,故排除ABC,答案选D。1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该地区内,既有湖陆风,也有山谷风,湖陆风和山谷风的风向大致相同,白天吹湖风和谷风,夜晚吹陆风和山风,故排除BC答案;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相互叠加,白天湖风增强,夜晚陆风也增强,故A正确,D错误。答案选择A。18.D19.D20.B【解析】18.影响阿尔卑斯山的是盛行西风,属于南坡地处迎风坡,北坡地处背风坡,北坡是大气环流影响下的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夜间,山坡相比山谷,坡面降温速度快,气温低,吹山顶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D正确、B错误。白天山地坡地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阿尔卑斯山春季焚风是气温升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积雪融化③引发火灾,①③正确。气温升高,会加剧病虫害、气温升高,水分减少,植被较稀疏,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2)分析三种风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海陆风:由于陆地比热小于海洋,白天升温时,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在陆地形成上升气流,海洋出现下沉气流,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在近地面出现自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黑夜降温时,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在陆地形成下沉气流,海洋形成上升气流,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近地面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出现自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城市风:由于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在城区出现上升气温,造成城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出现下沉气流,郊区近地面出现高压,近地面出现自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与海陆风不同的是,城市风没有季节变化,四季风向相同)(3)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巴山夜雨多的原因;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在谷底迫使暖空气抬升,暖空气中水汽众多,凝结核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形成夜雨.(4)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成因;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四、效果检测题(课堂学习后利用检测题巩固学习效果)读教材86页“活动”内容。回答教材86、87页6个问题.1.绘图如右: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2)白天地面吸收大量太阳辐射,通过地面辐射释放热量,而海水比热容高,吸收大量热量,故地面气压低,云雾多,而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且四面环海,来自海洋的风带来大量水分,故白天多雨;夜晚,吸收大量热量的海水开始释放热量,故海洋温度较高,与陆地形成明显的气压差,气压较高的陆地不易形成云雾,故天气晴朗。(3)“湖陆风”白天由湖泊吹向陆地,夜晚由陆地吹向湖泊:“江(河)陆风”白天由江(河)吹向陆地,夜间从陆地吹向江(河)。2.(1)城市工业化程度高,排除大量工业废气和热量:城市中汽车数量较大,大量排放尾气和热量:城市中人口密集,生活过程中排出大量温室气体,使得整个城市成为“热岛”,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空气受热不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统计计算与应用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科学基础(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美术学院《民航服务英语(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数据模型与决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中医临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工具书与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息技术员劳动合同
- 厂家厂房承包合同
- 宾馆经营权承包合同
- 养殖产销买卖合同协议书
- 社会认知力测试题及答案
- 肉鸡供需合同协议网页
- “条令条例学习月”主题授课课件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全面剖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
- 卫星科普知识
- 档案管理实务与技能试题及答案2024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