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_第1页
1.2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_第2页
1.2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_第3页
1.2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_第4页
1.2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目录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充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历史地位。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是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思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意志、理论、计划、感觉、经验、目的等主观精神。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的物质:水、石、矿、泥沙、大气、土壤、动植物等。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各种机器设备、文物、艺术品等。人类行为造成的物质:各种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矿井、水利工程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承认物质或存在第一性、意识或思维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主张思维或意识第一性、物质或存在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vs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基础、根源)、何者为第二性(派生、结果),这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重要标准。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为前提的可知论,即认为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现实世界;唯心主义是以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为前提的可知论。例: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世界当然是可知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阐明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科学内涵。凡是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理论,都属于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1)由于各国国情、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体系和具体方式也不尽相同。①中国古代哲学则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②西方哲学主要集中于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主观和客观等关系问题的探讨。(2)在不同时代,同一哲学传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关注点的也有不同。①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②西方近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③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但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哲学的基本问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从事实际工作时,首先要承认自己活动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离开这个基本前提,任何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因此,要做好工作,就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要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哲学要研究物质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必须首先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虽然哲学的具体形态、表达方式和研究领域等都有所不同,但不论哪一种哲学形态,都始终包含着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考。(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无法回避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人的认识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观念上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人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现实中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能动地改造世界。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①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物,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了哲学的基本性质。②主张思维是本原的,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主张存在是本原的,构成了唯物主义阵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对其他问题的回答。承认物质或存在第一性、意识或思维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主张思维或意识第一性、物质或存在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凡是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基础、根源)、何者为第二性(派生、结果),这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必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特别是否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区别的虚无主义倾向;二是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特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关系简单化、模式化、俗化的教条主义倾向。(3)对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派别的认识与人类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相关链接: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

问题简单化。(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①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最终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

②把物质本身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些层次,如原子等,把某些不具有形体的自然现象,如能量等,

排除在物质之外;

③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④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的,

是一种“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它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扬弃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将唯物主义提高到了全新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现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3、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相关链接:唯心主义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列宁指出,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词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列宁课堂小结:例1: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提出:“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理在事先,理生万物B.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解析:D题干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D符合题意。“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与题意不符。“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C与题意不符。例2:“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下列观点与该论断属于不同哲学基本派别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④人病则忧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