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A.反映了国民经济正在迅速恢复 B.描绘了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D.表明女性在建设中贡献突出2.黄宗羲认为,将来只有再立宰相,正名定义,把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顾炎武认为,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总而言之,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地方政治干不好,天下就大乱。两者都A.主张通过宰相制度正君心 B.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C.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 D.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3.1940年6月,英国同日本签订《英日天津协定》等条约,规定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由英、日共管;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禁止武器、弹药并铁道材料之通过缅甸输送,禁止缅甸输出之货物,在香港也禁止输出。”这体现了A.英国支持日本南进战略 B.英日结盟封锁中国C.中英盟国关系岀现裂痕 D.英国对日绥靖政策4.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5.詹姆斯·W·汤普逊在《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史》中写到“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从历史看,居于主导地位的“新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城市的自治 C.君主专制的确立 D.启蒙运动6.有学者认为:荀子深刻地认识到,“礼”与“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两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礼”与“法”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相互渗透,和谐统一。该学者认为荀子A.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B.背离了孔孟思想的精髓C.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 D.对儒学的发展迎合时代需要7.下列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的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8.在过去,各国经济体大都保持着独立性,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对此有些国家和人士感到担忧。这说明A.超国家组织推动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具有普惠性C.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D.全球化冲击了国家主权9.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10.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1.据如图可知A.农村经济体制失去活力 B.乡镇企业发展迅速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城乡差距不断扩大12.从历史叙事角度,有学者将历史事实分为特殊事实,指具有特殊时空点位上的事实;普通事实,指有关特定时段、特定空间范围里某种流行的事实;普遍事实,指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而普遍存在的历史事实。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普遍事实的是A.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B.古代罗马,奴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的权利C.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灭亡D.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13.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14.从以下《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①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②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③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④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5.下图是某一机构的示意图(局部),据此判断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宣政院 B.内阁 C.鸿胪寺 D.理藩院16.汉初张苍认为秦朝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这说明()A.汉朝人对自己的王朝正统性充满怀疑B.“五德终始理论”缺乏严谨性C.宣扬正统学说提高了神权的地位D.“五德终始”学说引发了激烈的思想争鸣17.英国人赫德在《双周评论》撰文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该材料用于帮助我们理解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影响 B.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C.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D.《辛丑条约》签订的重要原因18.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精美的睡袍,为了能使书房中的家具与睡袍相称,最后他把书房中的家具全部换掉了,但他却感觉“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狄德罗意在A.指明国家政治要顺应民主潮流 B.批判人们对于财富的无限追求C.揭露封建神学束缚了人们精神 D.告诫人们应该理性地对待生活19.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其实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20.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21.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D.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22.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A.大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23.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2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5.下图为《微州府通往各地路线图》。明代中期以来这类地图在安徽商人群体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当地A.商帮活动重心开始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不力C.率先冲破海禁政策束缚 D.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26.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有时,西方学术界也特以latemodernTime(后现代)或ContemporaryTime(当代)来表征当代(当前)时期,需要指出的它从属于ModernTimes的长时段。()A.文明史观 B.近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27.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894年-1921年应该填: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8.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形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因素是A.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 B.电气革命开展的先后C.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 D.工业发展速度的快慢29.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专制主义B.人文主义C.霸权主义D.理性主义30.公元前5—4世纪,希腊智者们活跃于希腊的各个城邦,在城邦中发表演讲,教授各种知识,向雅典以及其它希腊城邦的自由民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教育。这说明智者运动A.推动民主政治走向繁荣 B.有利于否定权威C.促进思想解放潮流形成 D.宣传了人文精神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6年,美国各大城市35万工人在美国劳联大会的号召下举行总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其中芝加哥的工人表现尤为英勇。虽然这次斗十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示成”的决议。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工人统一行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示威游行。——摘编自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材料二1920年,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庆祝“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开始。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镇压,也从未间断过。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2.材料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33.晚清外交的变局材料一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清朝续文献通考》材料二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天朝的崩溃》材料三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宣传画中的人物象征着群众代表,群众表态“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这说明我国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热情高涨,B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人物是群众的代表,并非单指女性,D排除。故选B。2、B【解析】

黄宗羲的主张针对的是明朝皇权专制,顾炎武的主张针对的是中央过度集权。因此两者都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故B正确;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主张再立宰相制度,故AD不符合材料主旨;顾炎武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故C不符合材料主旨。3、D【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40年6月”,此时处于二战初期,英法美等国此时推行的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材料中英、日共管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同时禁止武器、弹药和货物等物资的运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维护日本在缅甸的利益,体现了英国对日绥靖政策,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英国对对日本南进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英日结盟,B项错误;材料是英国对日本的纵容,不是中英间的裂痕,C项错误。故选D。4、C【解析】

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5、A【解析】

根据材料“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西欧传统社会结构,促进西欧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城市自治与启蒙运动反映了西欧社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但并非主导地位新因素,排除BD两项;君主专制不利于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A。6、D【解析】

据题意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D;荀子是儒家代表,排除A;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未背离孔孟思想,排除B;荀子主要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吸收诸子百家,排除C。故选D。7、C【解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故C正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总括自己修《史记》的目的和意义,不是司马迁的治史抱负,排除A;“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语出《资治通鉴》,即以历代兴亡的历史作为镜子,来考察当今的利弊得失,不符合题意,排除B;“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出自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即学问必须与社会人事相结合,必须为社会人事问题服务,不符合题意,排除D。8、A【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继续强化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并非绝对的普惠性,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地位,排除C项;某些国家及人士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忧并非指国家主权,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本国经济秩序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9、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幅度比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错误;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10、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表明两种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逐步分化对立并重新组合,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排除A项;材料表明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不能体现世界经济的制度化问题,排除C项;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确实跟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关,但材料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排除D项。11、C【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C项正确;199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农村经济体制失去了活力,A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结果,B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说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D项错误。1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识具有普世意义,成为后人的榜样,属于普遍事实,D选项正确;屋大维称帝、奴隶制度和西罗马帝国灭亡,都是具有特殊时空点位上的事实,属于特殊事实,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3、C【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14、A【解析】

从表格中企业数量、工业人和产值可知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反映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表格的时间是1860-1879年,说明是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工业的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表格的数据只能说明俄国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15、D【解析】

从图中机构负责归档汉、满、蒙等民族事务,设有俄罗斯馆、木兰围场和喇嘛印务馆等,可以推理出其为清代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代的中央机构,与“木兰围场”等不符,A项错误;明清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B项错误;清代负责外交、礼仪的鸿胪寺内,不会出现喇嘛印务馆、“木兰围场”等事务,C项错误。16、B【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汉代的五德属性历经变化,没有确切的说法,可以看出“五德终始理论”缺乏严谨性,故B正确;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与神权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思想争鸣,排除D项。17、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如被瓜分”,是指看到了列强割占、瓜分中国领土的危害;“全国协同一致来反对……几个外国统治者”、“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军和义和团曾经配合抵抗侵略,这显然会危及列强在华利益,所以《辛丑条约》才会不割占土地、也不新增通商口岸。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18、D【解析】

材料中那件睡袍引起狄德罗生活不断改变,这是生活过于感性化的结果,狄德罗感觉“被胁迫了”,故材料意在告诚人们要理性对待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且狄德罗的态度不是顺应,而是不能盲目追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对财富的追求,而是对生活环境不做判断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封建神学,更不能说明其对人们精神的束缚,排除C项。1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遇到重大事件必须通过占卜决定。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说明商代重视农业收成,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D正确;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A错误;农业收成、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C错误。20、B【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未,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结合所学知识,这句话指的是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这与原来的自由放任的不同。因此,美国的创新是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故选B;A项的“防止”过于绝对化,排除;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用国家权力主导市场,C错误;材料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的分权制衡,D错误。21、C【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江南省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有利于削弱地方省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江南省由一省分为三省,未体现层级细化,排除。B项,江南省的分割无法体现官员职权的变化,排除。D项,图片信息与基层管理无关,排除。22、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23、B【解析】

秦朝的丞相上承天子,统率百官助理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元朝的中书省长官总揽朝政,权力较大,与秦朝的丞相相似,故选B;唐朝的门下省,只有政令的审核权,权力较小,排除A;明之内阁、清之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不能与丞相相提并论,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联系元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24、B【解析】

根据材料“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B项符合题意。A项,宗法制度先于儒家思想产生,排除。C项,宗法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故排除。D项,宗法制度是社会等级形成的根源,而非表现,排除。25、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地图中的路线图说明了徽州府与周边地区有了长期的、紧密的往来,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商帮活动重心的转移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执行情况,排除B项;地图中信息为国内贸易,海禁政策针对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26、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史观的了解和运用。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材料中核心词语:近代、现代、当代,故此判断为B项近代化史观。27、B【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开始的;C项错误,国共对峙是从1927年开始的;D项错误,星星之火指的是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后开始的。B项正确,1894年到1921年间,进行了辛亥革命,创立了共和制度。考点:辛亥革命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辛亥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28、C【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总额已经远远高于英、法等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三国对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不同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如英法,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展开,故B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表述,不是原因,故错误。29、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根据所学知识答案应该是理性。A选项,专制主义是启蒙思想的对立面,故排除;B选项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故排除;C选项,与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相违背,故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30、B【解析】

依据材料中“……教授各种知识……开放式的教育”信息可知,这表明智者运动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否定权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思想解放潮流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宣传,CD选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意义:有利于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工人地位;促进工人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利于国际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联合。(2)变化:从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需要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政治功能为主到兼具政治经济功能;从非法定节日到法定节日;范围从部分地区、工人学生发展到举国欢庆。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性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解析】

(1)据材料可知工人为取得相关利益进行罢工斗争,如“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人待遇、地位、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得出答案。(2)变化:根据材料“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等信息,概括得出相应答案。原因:分析变化的原因要从建国前后的社会性质、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的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概述。32、(1)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澳大利亚安全受到威胁;澳大利亚外交政策调整:美国建立亚太同盟体系的需要:英国自身难保,无暇东顾。(2)影响:保障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为战后英澳同盟奠定基础:弱化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对战后冷战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解析】

(1)根据“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等信息可知,二战时美澳形成军事同盟的原因主要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澳大利亚安全受到威胁进而调整外交政策、美国建立亚太同盟体系的需要和英国自身难保等因素有关。(2)根据“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障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