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2.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发生的反应有A.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动作 B.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C.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D.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持续降低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单链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猪瘟病毒DNA两条链的脱氧核甘酸序列不相同B.新型冠状病毒的RNA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C.可以用加有动物血清的液体培养基来培养这两种病毒D.两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种相同产物5.弄清楚DNA的结构有助于解决: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及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B.同一DNA分子,单链中(A+T)的比例与双链中的不同C.可用6种不同颜色的物体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借助了对衍射图谱的分析6.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为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该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____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2)甲图中产品A、B、C、D内的能量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实现了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经多种途径后,最终又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这遵循了____这一生态学基本原理。(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____防治、生物防治和____防治,图乙食物链中最早人们并没有在田间养殖蛙,后来增加了蛙去控制虫害,这属于____防治。养殖的蛙又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这是研究能量流动后,帮助人们合理地___。8.(10分)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组别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2·s-1)气孔导度·(mmol·m-2·s-1)叶绿素相对含量25℃有菌根8.86239无菌根6.5623315℃有菌根6.45831无菌根3.842285℃有菌根4.04426无菌根1.41723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光合作用中,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_循环,CO2进入该循环时首先与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结合,CO2进入该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光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碳反应。(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9.(10分)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X、Y、Z代表信号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以________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_________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使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抑制,此时神经元A膜外的电位为________,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同时信号分子Z的释放减少,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饥中枢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食欲失去控制而检测发现其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___________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相对稳定。(4)饮水不足会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增加,同时使兴奋传到________,使人主动饮水。某些肥胖患者自身抗体会攻击神经元A上的瘦素受体,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10.(10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早孕。图甲是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中X、Y表示细胞,a~f表示操作过程。图乙是医学上定量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示意图,需先将抗体固定并与受检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加酶标抗体和底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抗原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中培养的Y细胞是____________,b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诱导细胞融合,d所示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e过程培养的细胞,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其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等条件,其中加动物血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数量,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若现有三种抗HCG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组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以便得出结论。11.(1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15g葡萄糖及5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min,观察现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方法实验现象1冰水(0℃)没有气泡产生2凉水(10℃)只能看到少量气泡3温水(30℃)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4热水(55℃)始终没有气泡产生(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据中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15min后液滴缓慢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例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例如,夜来香经常发生这种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种:①个别染色体的增减;②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详解】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成倍减少或增加,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A错误;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会减少或增加,因此不会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C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丢失,导致基因的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重复,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增加,导致基因的数目增加。这两种情况下,基因的种类均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A【解析】

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肾上腺素的作用: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3、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详解】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协调进行离不开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高难度动作,A正确;寒冷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使其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经过垂体后叶释放的,C错误;在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代谢加快,心跳加快,因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会上升,D错误。3、A【解析】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调查某区域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然后再进行分类统计方法进行,B正确;C、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据此可知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C正确;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适应性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4、A【解析】

两种核酸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非洲猪瘟病毒DNA两条链间的相应脱氧核苷酸是互补配对的,因此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C、培养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而要用相应的活细胞来培养,C错误;D、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A、G、C、T四种碱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G、C、U四种碱基,可见两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相同产物,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核酸分子的结构、基因的概念以及病毒的培养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5、B【解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与T之间含有2个氢键,G和C之间含有3个氢键。【详解】A、由于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故DNA具有稳定直径的特点,A正确;B、同一DNA分子,单链中(A+T)的比例与双链中的是相同的,B错误;C、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于含氮碱基是A、T、G、C四种,共6种小分子,因此可用6种不同颜色的物体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B。6、A【解析】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的配子中的一个和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详解】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突变是DNA上的某一基因发生变化(微观变化),而染色体(宏观)没有变化,A项符合题意;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即A也发生缺失,均表现出了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基因与染色体是否存在平行关系,要看二者的行为变化如分离、组合、数目变化是否是同步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负反馈调节人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或物质循环)化学机械生物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之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详解】(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会很快崩溃,所以人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2)从多环节获得产品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废物最终被生产者重复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即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基本原理。(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养殖蛙后,改变了食物网,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控制了虫害,使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减少,能量重新分配后,更多的能量由农作物直接流向人。【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有无菌根和温度卡尔文核酮糖二磷酸三碳糖叶绿素相对含量高气孔导度大,有利于CO2的吸收5℃(或低温)【解析】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2.分析表格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的光合速率均高于无菌根玉米,并且温度越低,提高比例越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的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无菌根玉米,而细胞间CO2浓度低。【详解】(1)根据题意和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和有无菌根处理。(2)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CO2进入该循环首先与RuBP(核酮糖二磷酸)形成三碳糖,故CO2进入该循环时首先形成的糖是三碳糖。(3)表格中看出,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的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高;叶绿素有利于光反应中吸收光能;气孔导度大,二氧化碳供给充分,暗反应充分,因此有菌根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高。(4)表格中看出,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5℃(或低温)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掌握暗反应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温度和菌根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9、胞吐体液(或血液)特异性受体负电位其体内神经元B缺少瘦素受体增加抑制抗利尿大脑皮层自身免疫病【解析】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详解】(1)瘦素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合成后要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然后经体液运输至靶器官,与相关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2)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为负电位,膜内电位为正电位。题意显示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使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抑制,由此推测神经元A膜外的电位为负电位,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同时信号分子Z的释放也减少,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饥中枢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含量水平没有降低,但是瘦素没有起到作用,因此,就激素作用机理可推知瘦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减少,进一步推测可能是神经元A、B上瘦素的受体较少有关,尤其是体内神经元B缺少瘦素受体,导致饥中枢未被抑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进而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会引起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增多,达到控制人体进一步肥胖的目的,据此推断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可能有抑制作用。(4)由分析可知,饮水不足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进而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使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主动饮水;自身抗体对自身正常细胞攻击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此某些肥胖患者的病因是自身抗体会攻击神经元A上的瘦素受体,根据致病机理可知,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失调病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0、骨髓瘤细胞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电激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无菌、无毒补充配制的培养基中缺乏的营养成分及一些激素等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与待测抗原结合催化检测底物反应6【解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从小鼠体内提取的X为经过免疫的浆细胞,则Y为骨髓瘤细胞,诱导二者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常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电激等方法。融合后的细胞需要经过c过程的初次筛选和d过程的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故d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e过程为体外培养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