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盘县四中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2.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3.(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4.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5.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以往采用的主要是回忆录。但后来越来越多采用手稿和文件.如议会记录、报纸和宣传册等资料,尤其是采用了当时普通人的信件和自记。这一改变A.有助于了解历史事件全貌 B.忽视了亲历者的观感和情绪C.颠覆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 D.彰显了一手史料的史学价值6.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1.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 B.洋货进口数量不大C.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7.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8.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礼记·王制》、《礼器》)”的庙祧(tiāo)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A.保证宗族的蕃衍 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C.完善祭祀仪式 D.消除贵族之间争斗9.如图所示两个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和州郡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10.某班要举行关于“贞观之治”盛况的故事会,同学们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你会向他们推荐的参考书籍是A.《春秋》 B.《史记》 C.《史通》 D.《资治通鉴》11.我国古代某瓷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后周世宗也曾赋诗赞美“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他们赞美的是A.大邑白瓷 B.越窑青瓷 C.铜官窑釉下彩绘 D.明清珐琅彩12.下列发生于古希腊历史上“古典时代”的是A.城邦制度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执政13.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表明当时A.新的阶级关系已经产生 B.儒家德治思想深入人心C.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D.兼并战争能够统一天下1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的50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苦难的群雄战乱。同时,也孕育了一场漫长的“除旧立新”。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提出这种看法的着眼点是A.井田制渐趋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B.国家形态从封邦建国制走向大一统帝国C.完成了一次结构性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D.礼乐文化经历了战乱后在思想领域消失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16.清代中期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诸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街等。由此可见A.汉口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汉口城市布局严整有序C.汉口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汉口手工业异常发达17.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18.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1.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2.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这种变化说明A.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 B.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 D.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20.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漫画《苏联专家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该漫画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成就突出B.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C.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D.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1.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22.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观念差异 C.制度差异 D.时代差异23.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2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5.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2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茂新和福新公司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英、法、南洋的新加坡、吕宋等地,每年出口量达五、六百万包。这表明当时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逆转 B.国内面粉生产技术不断创新C.政府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D.民族企业发展空间得到扩展27.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报道:“过去是‘母猪不敬神,娘们不算人’……而现在则完全变了,妇女已上了桌面。人人有了一份财产,共同劳动,共同处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婚姻自主成为新时尚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解放区妇女地位的提高28.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 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29.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这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历史新的开始,同时意味着:A.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C.多极世界格局的正式开始 D.美好的世界和平的到来30.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车站,和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火车站一样,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交通服务区。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驿站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物品运输等。宋代实行“驿”“递”分立,邮件文书传递和接待过往官员的职能完全分开。明太祖对官员的转驿特权有严格限制,严格规定接送范围,不符合条件者不得“拉自乘驿传船马”。清代驿站制度完备,管理严密,严禁驰驿人员骚扰驿站,提高通信效率,扩展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邮驿。——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材料二1830年铁路工业开始启动之后,一批称得上“蒸汽殿堂”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全世界范围内兴建了上千座火车站。美国的火车站普遍建于城市中心,位于社区中心的车站挤满了“退休绅士、各类闲人、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和哲学家”。在欧洲,虽然在城市中心修建火车站的计划遭到反对,但古老的约克镇也不得不自破城墙迎接“铁马”。科隆火车站也与历史悠久的大教堂毗邻,即便有的火车站没能建在中心城区,在它周围也会很快形成一片崭新的重要城市区块。——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材料三在中国,一个从根本上改善铁路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全新铁路网计划蓄势待发。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开始建设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铁网络。在政府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的国家级高速铁路网络。——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到明清时期驿站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邮驿制度相比,指出近代西方火车站在职能上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高铁网络的目的。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韫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1.合法的土地交易;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陡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走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摘编自尹虹梅《英国圈地运动时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33.(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枪支。”——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阿里的迅速扩张与英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1839年,在英国的策动下,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1840年,英国联合俄、普、奥签订了干涉埃土冲突的条约。11月,阿里同英国签订《英埃协定》,被迫承认埃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个行省。——据人教版教材材料三“日本君臣变法兴治,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与欧美各国重新谈判,加快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进程。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据人民版教材(1)材料一中阿里意识到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增加枪支”的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埃、日两国对外扩张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2、B【解析】

材料“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体现的是李鸿章维护上海织布局的利益,对民间织布设厂进行限制,体现的本质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表现,排除;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C选项排除;此规定的确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但是这并不是材料的反映的实质问题,D选项排除。3、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说明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说明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说明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B项中“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点睛: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4、D【解析】

梁启超认为五四运动的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客观上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D正确;五四运动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属于五四运动的政治价值,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故C错误。5、A【解析】

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从彩回忆录到手稿和文件等,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故A正确;材料强调研究手段和资料的丰富性,并没有忽视经历者,也不是为了彰显了一手史料的价值,排除BD项;“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6、A【解析】

鸦片战争后,广西1.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说明在经济落后地区存在着顽强的自然经济,由此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无法说明洋货进口数量不大,也不是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排除BC项;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抵抗力,不是反映其瓦解,排除D项。故选A。7、A【解析】

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8、B【解析】

材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表明天子和诸侯的庙祧数量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二者政治地位的不同,因此可以看出这是为了巩固等级制度。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庙祧制度是为了保证宗族的繁衍,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庙祧数量差别,与祭祀无关,C错误;消除争斗的说法过于夸大庙祧制度的作用,D错误。故选B。9、C【解析】

图片中都城镐京是西周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定都大都的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故选C;郡县制是秦朝,AD错误;汉时期在郡上设州,形成州郡制,B错误。10、D【解析】

“贞观之治”是唐代历史时期,因此可以从宋代《资治通鉴》找到资料,选项D正确;选项A、B是唐朝前的史书,排除;《史通》是史学理论著作,并未涉及史实,排除C。11、B【解析】

根据“远山晚翠”、“雨过天晴云破处”可知该瓷器的颜色是青色,故选B项,排除A项;铜官窑釉下彩绘和明清珐琅彩属于彩瓷,不是青瓷,排除CD项。故选B。12、D【解析】

根据所学,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正处于这一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城邦制度形成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排除A项;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排除B项;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506年,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3、C【解析】

根据“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正确;题干涉及的群体依然是贵族,而非新阶级,排除A;晋国是春秋时期国家,当时儒家刚刚形成,不可能深入人心,排除B;题干中的曲沃封君攻伐晋侯不属于兼并战争,排除D。14、C【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可知着眼点指的是这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C说法全面并符合题意,故选C;A项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变革的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B项也仅仅从政治一个方面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D消失说法有误,排除。15、D【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纪初”“英国伦敦”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还没有电,不可能出现D项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选D。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工厂,故A可能出现;随着工厂的增多,政府颁布《工厂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现;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现。16、C【解析】

汉口是清代兴起的工商业市镇,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九省通衢”,故商业贸易兴盛。汉口有大量的商帮活动,从事区域性长途贸易,故汉口会馆林立,街巷命名也多与商帮有关,C正确;题干未对汉口和其它商业城市对比,排除A;题干主旨是关于汉口工商业发达,而非城市布局,B脱离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汉口因交通位置而商业发达,而非手工业发达,排除D。17、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关,B正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黑奴,A排除;1689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排除;经济垄断模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排除。故选B。18、C【解析】

据材料“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的在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为“保船”,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不准巡海迎敌;故威海卫战役,日军占领了黄海海面,并通过辽东战役,占领了花园口,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都是主动迎敌,而不是“采取绝对守势”,A、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是奋起反抗的,与材料“采取绝对守势”不符,D错误。19、B【解析】

据材料“就业比重仅为1.8%……增加到2.5%”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女性地位提高,就业比重增长,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推动社会转型,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妇女就业状况,不能体现农业收益的增加,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选项错误;妇女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劳动力增加,不是短缺现象,故D选项错误。20、A【解析】

由漫画信息可知,苏联专家来的时候该地一片荒凉,苏联专家走的时候该地工厂林立。这反映出中国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成就突出,故A正确;B项错在“根本改善”;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C错误;漫画主旨不是反映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21、C【解析】

材料“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体现的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强化自身的权力,有利于集权国家的形成,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否定教会等级的问题,A选项错误,排除;新教改革主要矛头是天主教,因此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推行不利于新教改革运动的推进,B选项错误,排除;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排除。22、C【解析】

秦朝之所以能够驱使大量的人口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与国力差异和时代差异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D,C符合题意;社会观念的差异与当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密切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符合题意。23、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项正确。由材料“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带有传统的朝贡外交观念,并不是已经瓦解,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国阻挠中国外交转型,D项错误。2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的社会状况,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正确;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当中没有民主主义的说法,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民主义的内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是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起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项排除,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需要能够透过史料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紧扣材料中“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的历史现象,从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分析归纳即可。26、D【解析】

本题以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面粉不仅畅销国内。并且远销国外,说明民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得到拓展,D项正确;材料现象虽有利于改变对外贸易的状况,但不能说明得到逆转,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市场扩展,不是技术创新,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27、C【解析】

材料现象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时间和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等信息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结果,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婚姻自主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末”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B项;D项表述属于材料现象,不是导致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28、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29、B【解析】

“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宮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表明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故B正确;苏联的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A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C错误;D在材料未体现,排除。30、A【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选A。BD有反满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材料不符。C说的是平均地权。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①由不完备到完备;②由驿递不分到驿递分立;③由管理庞杂到严格管理,并形成制度。作用:促进了古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传递;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2)职能特点:①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枢;②成为交通枢纽;③服务于普通民众。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3)改善铁路基础设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密切东中西部经济联系,促进西部经济开发。【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清代驿站制度完备”可知,驿站发展由不完备到完备;根据材料“驿站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物品运输等。宋代实行“驿”“递”分立”可知,驿站发展由驿递不分到驿递分立;根据材料“清代驿站制度完备,管理严密”可知,与隋唐驿站相比,驿站管理呈现了由庞杂到严格管理,并形成制度。作用: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交通服务区”可知,驿站促进了古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驿站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物品运输等”可知,驿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传递;根据材料“严禁驰驿人员骚扰驿站,提高通信效率,扩展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邮驿”可知,驿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2)职能特点:根据材料“美国的火车站普遍建于城市中心,位于社区中心的车站挤满了‘退休绅士、各类闲人、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和哲学家’”可知,火车站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枢;②成为交通枢纽;③服务于普通民众。原因:根据材料“1830年铁路工业开始启动之后,一批称得上‘蒸汽殿堂’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可知,火车站的出现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从政治角度看,火车站的职能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3)目的:根据材料“从根本上改善铁路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全新铁路网计划蓄势待发”可知,高铁网络的目的是改善铁路基础设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的国家级高速铁路网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铁网络密切东中西部经济联系,促进西部经济开发。32、(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2)不同影响: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