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桃花源记》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常识

(一)创作背景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

年)。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极端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因对当时政权

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好辞官归田,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此文虚构了一个与当时污浊的黑暗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丹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

特风格,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

传》等。

(三)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问题游记

描写旅行途中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笔记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二、课文精讲

《桃花源记》第一部分

原文呈现词语解释文段翻译内容理解

[A]晋太元中,武①选自《陶渊明集》卷六[A]东晋太元年间,武[A]“忘”写出了渔人专心

陵人捕鱼为业。缘(中华书局1979年版)。陵有个人以打鱼为职捕鱼,没有注意路程,暗示

业。(有一天)他顺着溪

溪行,叁路之远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其行程之远,也为下文“不

水划船行进,忘了路程

近。

(376-396)„的远近。复得路”埋下伏笔。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

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B]忽逢桃花林,⑤[鲜美]新鲜美好。[B]忽然遇到一片桃花[B]“忽”字表现了事出偶

夹岸数百步,中无⑥[落英]落花。一说,初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然,意料之外。

杂树,芳草鲜美,岸,长达几百步,中间

开的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英缤纷。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野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花野草鲜艳美丽,落花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

纷纷。

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

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

穷其林”,最终发现桃花

源。其二,景物描写富有神

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

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

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

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C]渔人甚异之,⑧[异]惊异,诧异。这里[C]渔人对此感到很惊[C]“甚异”与“忽逢”照

复前行,欲穷其是“对……感到惊异”的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应,生动地写出了渔人意外

到这桃树林子的尽头。遇到桃花林的惊异。同时,

林。意思。

也烘托了桃花源绝美的景

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色,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

片林子的尽头。穷,尽。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桃花源记》第二部分

原文呈现词语解释文段翻译内容理解

[A]林尽水源,便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A]桃林的尽头便是溪[A]桃花源的曲折、隐蔽、

得一山,山有小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幽深、与世隔绝,难以被发

口,仿佛若有光。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

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现。

便舍船,从口入。洞口,里面好像有些光

初极狭,才通人。②[仿佛]隐隐约约,形容亮似的。渔人就离开了

复行数十步,豁然看不真切。了船,从洞口进去。洞

开朗。口刚开始时很侠窄,仅

③[才通人]仅容一人通

仅能容得下一个人通

过。才,仅仅、只。过。再往前走了几十

④[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B]土地平旷,屋⑤[俨(炉n)然]整齐的样[B1呈现在他眼前的是[B]自然环境:这些景物洁

叁俨然,有良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净幽寂,都是乡村可见之

子。

美池、桑竹之属。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物,给人“真实”之感,处

⑥[属]类。

丘恒交通,鸡犬相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

闻。⑦[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桑树、竹子之类。田间美。这几句话语言极简洁,

错相通。阡陌,田间小小路,交错相通,(村落却字字真醇,韵味十足,描

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绘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

路。

声音。远的村居图,为桃花源的出

⑧[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

件。

[C]其中往来种⑨[悉]全,都[C1人们在田野里来来[C]生活情景:由景及人,

作,男女衣着,悉⑩[黄发垂髻(t泊0黄指老往往,耕作劳动,男女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

如外人。黄发垂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

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乐业,其乐融融。

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

髯,并怡然自乐。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

对比:[外界]政治极端黑

人。垂髻,垂下来的头子都充满了喜悦之情,

发,用来指小孩。显得心满意足。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

[桃花源]环境宁静幽美,人

们生活美好安宁,怡然自

乐。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平等,和平安

宁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D]见渔人,乃大①[乃]于是,就。[D]桃花源洞中的人见[D]“便要还家”表现了桃

惊,问所从来。具②[具]详细。③[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

答之。便要还家,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y&o)]同“邀”,邀请。客,从侧面表现了桃花源内

设酒杀鸡作食。渔人详尽地回答了桃花

源洞里的人的问题。他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和平安

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宁、丰衣足食。

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

款待他。

[E]村中闻有此④[咸]全,都。[E]村中的人听说来了[E]“避秦时乱”“乃不知

人,咸来问讯。自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

⑤[妻子]妻子儿女。有汉,无论魏晋”交代桃花

云先世避秦时乱,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

⑥[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源人来此地的原因,表现了他

境,不复出焉,遂方。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们对战争的厌恶,对美好生活

与外人间隔。问今⑦[遂与外人间(ji&n)隔]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向往和追求。

是何世,乃不知有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

暗含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

迎,无论魏晋。了。遂,于是、就。间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

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

隔,隔绝、不通音讯。定。

⑧[乃]竟然,居然。断绝了往来。他们问现

⑨[无论]不要说,更不必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

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

说。

说魏晋了。

[F]此人一一为县⑩[为具言]向(桃花源中[F]渔人把自己听到的[F]”具言”的内容是桃花

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

宣所闻,皆叹惋。人)详细地说出。为,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

余人各复延至其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

对、向。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

家,皆出酒食。来。其他的人各自又把

⑪[叹惋]感叹。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

⑫[延]邀请。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流离失所,灾难深重。

“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

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

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

的世事变迁,对遭受战争祸

害的百姓深表同情,为桃源

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

生活而叹惋。

[G]停数日,辞⑬[语(y£i)云]告诉(渔[G]渔人逗留了几天[G]“不足为外人道也”表

去。人)说。“语”后省略后,向村里人告辞。这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

里的人嘱咐他说: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

此中人语云:”丕“之”,代渔人。

足为外人道也。““(我们这里的情况)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

⑭[不足]不值得,不必。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宁,想继续在桃源生活的美

啊。”好愿望。作用是设下悬念,

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

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

下伏笔。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及感受,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髯并怡然自

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桃花源记》第三部分

原文呈现词语解释文段翻译内容理解

【A】既出,得其①[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A]渔人出来后,找到[A]“如此”,是指代

船,便扶向路,处(回去)。扶,沿着、顺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语,包含渔夫自“缘溪行”

处志之。及郡下,路划回去,(一路上)处

着。向,先前的。直到“处处志之”,由人而

诣太守,说如此。处做了记号。回到了郡

②[志]做记号。里,去拜见太守,报告出的所经历和见到的种种。

③[及都下]到了郡城。了这些情况。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

及,到。郡,指武陵郡。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

④[诣(yi)]拜访。冗长。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

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

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

竟。

[B]太守即遣人随[B]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其往,寻向所志,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B]“遂迷”“不复得路”

遂迷,不复得路。记,竟迷失了(方向),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

再也没找到路。的,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

界,并非真实景象。表明安

宁和平、没有压迫的桃花源

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

好的社会罢了。

[C1南阳刘子骥,⑤[南阳]郡名,在今河南[C]南阳人刘子骥,是[C]刘子骥是晋朝真实的历

高尚士也,闻之,南阳一带。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

欣然规往。未果,到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

⑥[刘子骥]名麟(1in)

寻病终。后遂无问前往,但没有实现。不时,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没

津者。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久,他因病去世。此后有成功,是为了渲染桃花源

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

传》里说他“好游山

花源)了。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

泽”。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

⑦[规]打算,计划。的。

⑧[未果]没有实现。

⑨[寻]随即,不久。

⑩[问津]询问渡口。这里

是“访求、探求”的意

思。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手良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

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世外桃花源,

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一方面揭

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要求摆脱剥

本文主旨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

想,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写作特点二、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三、语言言简意赅,朴素清淡又富有表现力。

芳草鲜美1①演染了神秘的气象

,发现桃花源

<落英缤纷J②为下文写桂花源的神奇美丽做铺垫

所见------>环境良好

进入桃心所闻_.与蛹纶

结构分析渔人行踪yy

(戋索)做客模花源所历--------民风淳朴

1所感-------»和平安宁安居乐业

V,离开桃花源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暗示了桃花源故事为虚构

归纳总结

(-)基础总结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词汇古义今义

鲜美鲜艳美丽食物味道好

交通交错相通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一词多义

①标记。(寻向所志)

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①(w6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we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②代词,指见到的景象。(渔人甚异之)

③代词,他们。(具答之)

④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处处志之)

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

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①(sh百)舍弃,放下。(便舍船)

②(sh心)房舍。(屋舍俨然)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①代词,那。(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代词,指桃花源。(其中往来种作)

③代词,他们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④代词,渔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名词作状语,往前、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主语“渔人”,可补充为“(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句便要还家(省略主语“桃花源人”和宾语“渔人”,可补充为“(桃花源人)便

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

闻”)

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水源”)

3.倒装句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二)成语总结

(1)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2)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

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3)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4)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5)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6)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7)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三)拓展探究

L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民安定幸

福,风俗淳朴;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

理想社会。

用意: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

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3.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问渔人从哪里来

(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

(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

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拓展阅读

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发了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

情感。后两句是问询渔人的话,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正是从这问话中虚写的,表达出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

种心愿。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明知故问,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之感和理想境界渺

茫难求的无限怅惘之情。

第二篇:《小石潭记》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常识

(一)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

王叔文被害,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

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

八篇山水游记,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

当时的心情:”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

记》《钻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柳宗元的山

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

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

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

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

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

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著有《柳河东集》。

二、课文精讲

《小石潭记》第一部分

10

原文呈现词语解释文段翻译内容理解

[A1从小丘①选自《柳河东集》卷[A]“心乐之”折射出作

[A]从小丘向西走

西行百二十步,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

隔篁竹,闻水2008年版)。原题为《至

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闻”“伐”“取”“见”等

声,如鸣琳1环,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

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

心乐之。伐竹取元(773-819),字子厚,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

珊1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

道,下见小潭,河东(今山西永济西)经过,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

音,心里十分高兴。

水尤清人,唐弓1,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

冽。代文学家,“唐宋八大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

道路(走过去),沿路走

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

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

(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水格外清凉。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为下文写

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环境的“寂廖无人”“其境过

②[篁(hu白ng)竹]竹清”埋下优笔。

林。“伐竹取道”的“伐”与“隔

③[如鸣佩环]好像佩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

环碰撞的声音。佩、环,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

都是玉饰。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了作者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

高兴。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

⑤[水尤清冽(li。)]水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

格外清凉。尤,格外。丞。

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闻

水声,如鸣琼环”“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B]全石以⑥[全石以为底]以整[B]小潭以整块【B】点面结合,直接描写

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

为底,近岸,卷块的石头为底。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

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

石底以出,为⑦(卷石底以出)石卷出来,露出水面,成是面,”为纸、为屿、为嘘、为

山,,旦上'

纸,为屿,为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石7C尽o

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

明为岩。出水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

参差披拂。”说明谭上四面竹树

青树翠蔓,蒙络⑧[纸(chi')]水中高悬崖。青翠的树木,翠

环合。

摇缀,参差披地。绿的藤蔓,遮掩缠绕,

拂。摇动下垂,参差不齐,

⑨[堪(kan)]不平的

随风飘拂。

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

蔓。

⑪[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

连,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

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移步换景】

原文呈现词语解释文段翻译内容理解

[A]潭中①[可百许头]约有一[A]潭中的鱼大约有[A]正面写了游鱼在潭中历

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历可数,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

鱼可百许头,皆百来条。可,大约。许,

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

若空游无所依,

表示约数。有,阳光直照(到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

日光下澈,影布

②[若空游无所依]好面就

石上。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头上。

依傍的。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

子:“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

游者相乐。”

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B]怡然不呆呆地(停在那[B1动静结合:游鱼“怡

④[怡(V。然]静止不动

动,俶尔远逝,里)一动不动,忽然间

然不动”及“俶尔远逝”静动相

往来翕忽,似与的样子。(又)向远处游去了,来

游者相乐。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对,尤显出鱼儿的生动活泼。

⑤[俶(chii)尔远逝]

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第二段侧面描写,用游鱼、阳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乐。

光、描写潭水清澈,无一字写

尔,忽然。

水,

⑥「翕(xT)忽]轻快迅疾但无处不在写水。

的样子。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定点特写,由景生情】

[A]潭西南①[斗折蛇行,明灭可[A]向小石潭的[A]抓住溪流的蜿蜒曲

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近、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用比

而望,斗折蛇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嗡的修辞手法。就溪身而言,作

行,明灭可见。

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行,时隐时现。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

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

源。

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

②[犬牙差(CT)互]像狗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

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源头。景物的特征,展现出小潭源的神

秘莫测。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比喻形象】

[A]坐潭①[凄神寒骨]让人感[A1我坐在潭边,[A]“凄神寒骨,悄怆幽

上,四面竹树环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

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

合,寂寥无人,潭中幽深冷寂的氛围,环境清幽

着,寂静寥落,空无一

凄神寒骨,悄怆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