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演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演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演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演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演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第2节一、选择题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地势其次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状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第1~3题。1.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粮食总产量上升 B.粮食自给率上升C.粮食单产下降 D.粮食商品率下降2.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3.1990—2000年耕地转出改变主要表明该地区()A.洪涝灾难频繁 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C.生态有所改善 D.水域面积增加最多【答案】1.D2.C3.C解析:第1题,耕地面积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率。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削减,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耕地削减,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项正确。第2题,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削减的方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的方向。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2000—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项正确。第3题,由耕地面积的改变及其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1990—2000年耕地转出的方向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域等生态用地。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项正确。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平安。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第4~5题。4.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平安贡献不断增大的是()A.华北平原 B.东北区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5.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 B.水资源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答案】4.B5.B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平安贡献不断增大。第5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缘由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四川很多地方的大量耕地存在长期撂荒现象。据此完成第6~8题。6.造成四川多地耕地长期撂荒的主要缘由是()A.农业生产条件差 B.浇灌水源成本高C.粮食已自给有余 D.农村劳动力缺乏7.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将()A.抑制农夫大量外出 B.利于耕地积蓄肥力C.缓解人均耕地压力 D.危及国家粮食平安8.缓解农村耕地长期撂荒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农夫外出打工 B.稳定农产品的价格C.统一管理撂荒耕地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答案】6.D7.D8.C解析:第6题,依据材料可知,耕地撂荒是由于主观缘由放弃耕种的耕地,由于农业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植业劳动力短缺,导致农村耕地撂荒。第7题,农村耕地撂荒,会导致没有人去从事种植业,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将会影响粮食生产平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第8题,禁止农夫外出打工不现实;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不能根本上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统一管理撂荒耕地可以统一处理对土地的运用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撂荒没有帮助。(2024年山东德州模拟)“虚拟耕地”是指商品贸易中的产品在生产地或消费地生产所须要的耕地资源数量。近十几年中国成为虚拟耕地的净进口国,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净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第9~10题。9.促使中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①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②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③中国是人口大国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⑤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10.国际环境平安事务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确保粮食平安,中国应当()A.维持中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B.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中国农业领域C.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D.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答案】9.C10.D解析:第9题,中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缘由是我国需求量大于生产量,国际上的粮食产量凹凸,与我国进口粮食无关;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会使粮食产量增加,进口量削减;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利于进口粮食;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会导致耕地面积削减。②③④正确。第10题,国际环境平安事务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无法维持中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中国农业领域的可能性较小;我国粮食单产较高,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作用较小;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可以调整粮食生产。二、非选择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不同生态区的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发展改变会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改变造成重大影响。1985—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逐步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格局,这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土地利用、资源安排、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肯定影响。下图示意中国各区粮食产量改变。(1)分析我国1985年后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主要缘由。(2)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改变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3)为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国家可对南方地区粮食种植实行哪些措施?【答案】(1)北方耕地面积大(北方多平原),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北方地区(黄淮区和东北区)粮食增产明显。南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削减;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削减。(2)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土地沙漠化;(大水漫灌)加剧区域土壤盐碱化;(林地和湿地面积削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3)加快土地流转,推行规模化生产种植;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夫种粮主动性;供应科技支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24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受疫情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部分国家接连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疫情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或将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平安。疫情初期,我国民众对粮食平安的关注度上升,加之网络上关于粮荒、涨价的传言推波助澜,部分地方出现市民抢购、囤积粮食的风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行有力、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粮食物流运输通畅,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国内粮油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疫情前期,群众因居家不外出而多购买储存一些粮食,由于超市、卖场等零售市场货源足够,短暂的群体性集中购买也得到了基本满意。居民选购 米面油心理稳定,受餐饮业等消费需求削减影响,国内米面油消费总体偏弱。(1)保障中国粮食平安的措施主要有哪些?(2)疫情期间,中国没有出现“粮荒”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3)疫情期间,全球粮食平安面临威逼的缘由是什么?(4)后疫情时代,如何保证我国的粮食平安?【答案】(1)严守耕地爱护红线,完善粮食平安保障法律法规;提升耕地质量,爱护生态环境;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爱护区;削减对耕地和浇灌水源的污染,保障耕地平安;增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提高农夫的耕作主动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为粮食生产保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