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模拟(一)(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期末考试模拟(一)(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期末考试模拟(一)(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期末考试模拟(一)(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期末考试模拟(一)(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9年级上册考点全突破期末考试模拟(一)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1九上·杭州期中)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定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B.

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D.

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2.(2021·金华)不同地区最早种植的作物各不相同,不同作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

大米

B.

大豆

C.

青菜

D.

花生3.(2021九上·临安期中)海底发生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的破坏性极强,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破坏性,是因为海啸具有很大的(

)A.

电磁能

B.

化学能

C.

声能

D.

机械能4.(2021九上·温州期中)温州市马鞍山龙泉窑遗址成为浙江省2020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实证温州曾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该遗址出土物品用传统材料制作,下列可能属于该遗址物品的是(

)A.

陶瓷餐具

B.

防弹头盔

C.

半导体集成电路

D.

光导纤维5.(2021九上·临安期中)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6.(2021·岱山模拟)“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有利于控制血液的单向流动”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生物学观点的是(

)A.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B.小肠壁薄且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份的散失7.(2021九上·宁波月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

X>Y>Z

B.

Y>Z>X

C.

X>Z>Y

D.

Z>X>Y8.(2020九上·滨江月考)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9.(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相同且保持不变,所有的灯泡规格相同,且灯丝电阻不受温度影响。下列比较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Pa<Pb+Pc

B.

Pd>Pb+Pc

C.

Pb+Pc=Pe

D.

Pa>Pd=Pe10.某同学实验时,用氢气还原16g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有1.6g水生成

B.

有1.4g铜生成

C.

实际用去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D.

有80%的氧化铜参加反应11.(2021·绍兴)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

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

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12.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13.(2021九上·余杭月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4.(2021九上·慈溪期中)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CaO→Ca(OH)2→CaCO3

B.

Mg→MgO→MgCl2

C.

CuO→Cu(OH)2→CuCl2

D.

NaOH→NaCl→NaNO315.(2021九上·乐清月考)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16.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W1>W2

B.F1=F2,W1>W2

C.F1=F2,W1<W2

D.F1<F2,W1<W217.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白炽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灯的实际功率为40瓦

B.当乙灯两端电压为110伏时,它的额定功率仍为60瓦

C.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较小

D.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消耗的电能较少18.(2020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管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

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

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

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19.(2021九上·台州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

B.

金属的化学性质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物质分类20.(2021·丽水模拟)疫情期间,人们利用5G无人配送车实现了非接触安心送,如图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无人配送车,速度为10千米/时,空载时质量为360千克,轮胎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40厘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对相互作用力

B.

该车行驶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该车行驶2千米需要12分钟

D.

空载时,轮胎与地面的压强为15帕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21.(2021九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的金属小球从a处自由下滑,经过b处、到达c处时,恰好停下,在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

J。22.(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1)A物质是

(填化学式)。(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23.(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1)拉力F1的功率为

W。(2)现改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用F2拉动该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F2的大小为

N。24.(2021九上·慈溪期中)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在制作竹片画的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Δ__CuSO4+SO2↑+2X,则的化学式是

。但过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25.(2021·柯桥模拟)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向,①②③④四处结构中尿素的浓度最低的是

(填序号)。26.(2021九上·慈溪期中)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0分)27.(2021·温州)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至B点时(AB间破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1)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________。(例举一个)(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秒。28.(2021九上·萧山月考)牙膏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摩擦剂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①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②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HCl气体,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③CO2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实验过程中先后两次鼓入空气,其中第二次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3)实验中准确称取4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字母)。A.

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

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

C.

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

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E.

滤出的BaCO3沉淀应该洗涤、干燥后再称质量。29.(2021九上·兰溪月考)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1)有同学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

(3)若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怎么判断氢氧化钠有剩余

.(4)取5滴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于玻璃片上,待液体蒸发后,玻璃片上的物质是

(填名称)30.(2021九上·乐清月考)某学校“牛顿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1<m2=m3,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类比法”)。(2)小铁球m3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3)同学们还发现小球离地面越高,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越长,他们测出了小球自由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的平方t2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写出h与t2的关系式为

。实验次数123456h/米2.454.97.359.812.2514.7t2/秒20.51.01.52.02.53.031.(2021·宁海模拟)为了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利用电压恒为3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P,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U/VI/AP/W12.00.180.3622.5

0.5033.00.220.66(1)完成实验2后,要想获得实验3的数据,则实验中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

。(2)请分析表中数据,确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并在图乙中画出此时电流表指针位置。(3)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灯泡的功率随电流变化如图丙所示,请判断随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大小变化是

。32.(2021·奉化模拟)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一(甲小组)表二(乙小组)表三(丙小组)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11.00.641.00.771.00.822.01.152.01.382.01.633.01.663.01.893.02.3(1)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2)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5题;共32分)33.(2021九上·温州月考)据报道,在杭州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所示。他动用了吊车、铁笼和长为10m的硬棒作为辅助工具。吊车的吊钩在棒上的固定处距弹簧测力计一端的距离为9m,距系铁笼处的距离为9cm,当棒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若不计棒及铁笼的重量,则该大象的质量为多少?(g取10N/kg)34.(2021九上·余杭月考)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5.(2018九上·东阳月考)

2014年12月26日上午,某市机场北路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它的建成通车使得市民从市区到沈家的路程减少2.4公里,行车时间缩短6分钟,大大方面了市民出行。小华一家三口开着车由快速通道前往沈家的外婆家。(1)该快速通道限速为80千米/小时,其实质是控制汽车的

不至于过大(用字母表示)。A.惯性B.势能C.动能D.摩擦力(2)若小华爸爸开着轿车以60千瓦的恒定功率运行,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在0—5秒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做了多少功?②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36.(2018九上·金华月考)在3D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融的塑料,塑料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如图甲)。其内部电路如图乙,R1、R2是相同的PTC发热电阻。单个PTC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丙。(1)打印笔工作时,PTC电阻发热,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可见,塑料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2)打印笔工作有快、慢两档。快档打印时,图中开关S1应处于________状态,若此时温度为250℃,打印笔的电功率是多少________?(3)打印笔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能自动稳定在250℃左右,结合图丙信息,说明理由。37.(2018九上·金华期中)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它利用了钢铁生锈的原理,被称为“双吸剂”。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为测定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实验次数123456取样品质量(g)35.035.035.035.035.035.0加入稀硫酸质量(g)30.060.090.0120.0150.0180.0产生气体质量(g)000.10.30.50.6(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

(2)第6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浙教版9年级上册考点全突破期末考试模拟(一)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1九上·杭州期中)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定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B.

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D.

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答案】C【解析】A.ab段固体质量减小,是因为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发生的是锌与氯化铜的反应,故A错误;

B.b点时,锌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固体是还没开始反应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

C.c点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即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所得溶液呈浅绿色,故C正确;

D.d点时,加入的氯化铜过量,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即氯化锌、氯化亚铁和过量的氯化铜,该故D错误。故选C。2.(2021·金华)不同地区最早种植的作物各不相同,不同作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

大米

B.

大豆

C.

青菜

D.

花生【答案】B【解析】A、大米中富含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B正确,符合题意;

C、青菜中富含维生素,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花生中富含油脂,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2021九上·临安期中)海底发生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的破坏性极强,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破坏性,是因为海啸具有很大的(

)A.

电磁能

B.

化学能

C.

声能

D.

机械能【答案】D【解析】海啸发生时,海浪会很高,且海水的移动速度很快,即具有很大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也就是具有很大的机械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4.(2021九上·温州期中)温州市马鞍山龙泉窑遗址成为浙江省2020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实证温州曾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该遗址出土物品用传统材料制作,下列可能属于该遗址物品的是(

)A.

陶瓷餐具

B.

防弹头盔

C.

半导体集成电路

D.

光导纤维【答案】A【解析】陶瓷餐具使用的陶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则它应该属于该遗址物品,故A符合题意;

防弹头盔,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都是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的新材料,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5.(2021九上·临安期中)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答案】C【解析】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也会看到气泡,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C正确;

D.无色酚酞不变色,可能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故D错误。故选C。6.(2021·岱山模拟)“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有利于控制血液的单向流动”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生物学观点的是(

)A.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B.小肠壁薄且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份的散失【答案】B【解析】A、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睡莲透气,A不符合题意;

B、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B符合题意;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内部细胞排列紧密,外部细胞排列相对疏松,并伴有黏液,可以减小土壤对根生长的阻力,对根的生长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份的散失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2021九上·宁波月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

X>Y>Z

B.

Y>Z>X

C.

X>Z>Y

D.

Z>X>Y【答案】C【解析】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则Y的活动性最弱;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的活动性最弱,Z次之;故选C。8.(2020九上·滨江月考)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答案】A【解析】A.蓝色溶液中阳离子应该是铜离子和钙离子,故A错误;

B.无色溶液A中肯定存在硝酸钙和氢氧化钠,故B正确;

C.原来固体中,是否存在氯化钠无法判断,故C错误;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是否存在硝酸钠无法判断,故D错误。故选A。9.(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相同且保持不变,所有的灯泡规格相同,且灯丝电阻不受温度影响。下列比较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Pa<Pb+Pc

B.

Pd>Pb+Pc

C.

Pb+Pc=Pe

D.

Pa>Pd=Pe【答案】B【解析】A.设电源电源为U总,那么a的功率Pa=U总2R;

b和c的总功率为:Pb+Pc=P串=U总2R串=U总22R;

那么Pa>Pb+Pc,故A错误;

B.灯泡d和e并联,那么d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U总;

那么d的功率Pd=U总2R;

b和c的总功率为:Pb+Pc=P串=U总2R10.某同学实验时,用氢气还原16g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有1.6g水生成

B.

有1.4g铜生成

C.

实际用去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D.

有80%的氧化铜参加反应【答案】C【解析】A、固体减少质量为参加反应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即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6g−14.4g)÷1618=1.8g,不符合题意;

B、生成铜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11.(2021·绍兴)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

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

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D【解析】A.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时管内的水吸热,从液体变成气体不断汽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则其内能减少,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试管口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O点为支点,货物的重力为阻力,伸缩撑杆的支持力为动力。在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阻力F2和动力臂L1保持不变,而阻力臂L2不断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伸缩支撑杆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故B正确,而A、C错误;

由于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故D错误。故选B。13.(2021九上·余杭月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答案】C【解析】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有可能是盐酸过量或者恰好反应现象都是不会有沉淀生成,不能判断是恰好完全反应,A错误;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在酸性或者中性条件都是不变色,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反应,B错误;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Cl-的个数比为1:1,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钠和水,离子就是Na+与Cl-,则个数是相等,故C正确;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只要滴加了盐酸反应后氯化钠中都存在Cl-,都会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不在,故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1九上·慈溪期中)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CaO→Ca(OH)2→CaCO3

B.

Mg→MgO→MgCl2

C.

CuO→Cu(OH)2→CuCl2

D.

NaOH→NaCl→NaNO3【答案】C【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不合题意;

B.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B不合题意;

C.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D不合题意。故选C。15.(2021九上·乐清月考)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答案】B【解析】A.a点时,铁粉正在和硝酸银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故A错误;

B.c点时,铁粉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故B正确;

C.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故C错误;

D.e点,加入的铁粉过滤,则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故D错误。故选B。16.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W1>W2

B.F1=F2,W1>W2

C.F1=F2,W1<W2

D.F1<F2,W1<W2【答案】B【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这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拉力都等于摩擦力。因为摩擦力保持不变,所以两次的拉力相等,即F1=F2。

(2)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第①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通过的路程,即s1>s2。且F1=F2,根据W=Fs可知,两次做功W1>W2。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7.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白炽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灯的实际功率为40瓦

B.当乙灯两端电压为110伏时,它的额定功率仍为60瓦

C.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较小

D.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消耗的电能较少【答案】B【解析】A.根据图甲可知,甲灯的额定功率为40W,故A错误;

B.乙灯的额定功率为60W,不会受到它两端的电压影响,故B正确;

C.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的功率为40W,乙的功率为60W,则P甲<P乙。根据公式R=U2P可知,两灯的额定电压相等,则电阻R甲>R乙18.(2020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管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

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

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

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答案】D【解析】A、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A不符合题意;

B、b段是肺部的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a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肺静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动脉血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9.(2021九上·台州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

B.

金属的化学性质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物质分类【答案】A【解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可以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而不是盐,故B错误;

C.地壳中的元素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和钙,其它,故C错误;

D.按照组成物质的种类数,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20.(2021·丽水模拟)疫情期间,人们利用5G无人配送车实现了非接触安心送,如图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无人配送车,速度为10千米/时,空载时质量为360千克,轮胎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40厘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对相互作用力

B.

该车行驶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该车行驶2千米需要12分钟

D.

空载时,轮胎与地面的压强为15帕【答案】C【解析】A.该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该车行驶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地面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该车行驶2km需要的时间:t=sv=2km10km/ℎ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21.(2021九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的金属小球从a处自由下滑,经过b处、到达c处时,恰好停下,在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

J。【答案】0.8;0.4【解析】(1)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Gh=0.2kg×10N/kg×0.4m=0.8J;

(2)从a到c的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消耗机械能:△W=G△h=0.2kg×10N/kg×(0.4m-0.2m)=0.4J。22.(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1)A物质是

(填化学式)。(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答案】(1)Fe(2)③【解析】(1)A物质为铁,化学式为Fe;(2)B为稀盐酸,

①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单质可以;

②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氧化物可以;

③酸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④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碱可以;

⑤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盐可以。

则能与B反应的有4种。故选③。23.(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1)拉力F1的功率为

W。(2)现改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用F2拉动该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F2的大小为

N。【答案】(1)90(2)10【解析】(1)甲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1=nv物=2×3m/s=6m/s;

则拉力F1的功率为:P1=F1v1=15N×6m/s=90W;

(2)甲图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F1=2×15N=30N;

乙图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还是30N;

那么拉力F224.(2021九上·慈溪期中)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在制作竹片画的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Δ__CuSO4+SO2↑+2X,则的化学式是

。但过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答案】(1)脱水(或腐蚀)(2)H2O;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变为稀H2SO4,而足量的Cu不能与稀H2SO4反应【解析】(1)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在制作竹片画的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或腐蚀)性;

(2)根据方程式Cu+2H2SO4(浓)

Δ__

CuSO4

+SO2↑+2X得到:1Cu+4H+2S+8O=1Cu++1S+6O+2X,解得:2X=4H+2O,即X=H2O。

但过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变为稀H2SO4,而足量的Cu不能与稀H2SO425.(2021·柯桥模拟)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向,①②③④四处结构中尿素的浓度最低的是

(填序号)。【答案】肾小管重吸收作用;④【解析】【分析】①是肾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肾静脉。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解答】(1)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正常人产生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

(2)血液由①肾动脉流入肾脏时,在肾脏内形成了含有尿素等废物的尿液,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因此从肾脏流入④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最低。26.(2021九上·慈溪期中)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答案】(1)CaCO3、CuSO4(2)Na2CO3、Na2SO4(3)否【解析】(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aCO3、CuSO4;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沉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CO3、Na2SO4。

(3)取(2)中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我认为此结论不正确。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0分)27.(2021·温州)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至B点时(AB间破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1)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________。(例举一个)(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秒。【答案】(1)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膨胀,体积变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3)100【解析】(1)实验过程会产生氧气,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会急剧增大,影响实验结果;

(2)由乙图可知,气体产生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由此可知,随着苹果质量的增大,其分解速率也越来越快,但会慢慢变慢;

(3)由乙图可知,苹果质量为6g时,产生气体的速率为0.04毫升/秒,所以其所需时间为6毫升÷0.04毫升/秒=150s加入反应物量变大,提高反应速率,,所以收集时间小于150秒,因此在可以推断为100秒,只要时间不超过150秒,合理即可;28.(2021九上·萧山月考)牙膏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摩擦剂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①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②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HCl气体,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③CO2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实验过程中先后两次鼓入空气,其中第二次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3)实验中准确称取4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字母)。A.

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

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

C.

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

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E.

滤出的BaCO3沉淀应该洗涤、干燥后再称质量。【答案】(1)漏斗(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3)25%(4)C,D【解析】(1)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实验过程中先后两次鼓入空气,其中第二次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3)设碳酸钙质量为x,

由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Ba(OH)2+CO2═BaCO3↓+H2O可知,

CaCO3~BaCO3,

100

197

x

1.97g

100197=x1.97g

解得:x=1.00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g4.00g×100%=25%。

(4)A.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以防止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能够提高准确度,故A不合题意;

B.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以防止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能够提高准确度,故B不合题意;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不能提高准确度,是因为气体通过B装置时,又带出水蒸气,故C不合题意;29.(2021九上·兰溪月考)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1)有同学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

(3)若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怎么判断氢氧化钠有剩余

.(4)取5滴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于玻璃片上,待液体蒸发后,玻璃片上的物质是

(填名称)【答案】(1)随着试剂的加入,溶液pH值由大于7变成等于7(2)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3)取少量最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色,则含有氢氧化钠(4)氯化钠【解析】(1)有同学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随着试剂的加入,溶液pH值由大于7变成等于7。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3)若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判断氢氧化钠有剩余:取少量最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色,则含有氢氧化钠。

(4)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溶质氯化钠,则:取5滴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于玻璃片上,待液体蒸发后,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氯化钠。30.(2021九上·乐清月考)某学校“牛顿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1<m2=m3,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类比法”)。(2)小铁球m3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3)同学们还发现小球离地面越高,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越长,他们测出了小球自由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的平方t2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写出h与t2的关系式为

。实验次数123456h/米2.454.97.359.812.2514.7t2/秒20.51.01.52.02.53.0【答案】(1)转换法(2)内(3)h=4.9t2【解析】(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小铁球m3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机械能。(3)将第1、2、3组数据比较可知,第②组高度是第一组的2倍,那么时间也是第一组的2倍;

第③组高度是第一组的3倍,那么时间也是第一组时间的3倍。

因此下落的高度h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h=at2;

代入第②组数据得到:4.9m=a×(1s)2;

解得:a=4.9m/s2;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t=4.9t2;

31.(2021·宁海模拟)为了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利用电压恒为3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P,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U/VI/AP/W12.00.180.3622.5

0.5033.00.220.66(1)完成实验2后,要想获得实验3的数据,则实验中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

。(2)请分析表中数据,确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并在图乙中画出此时电流表指针位置。(3)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小灯泡的功率随电流变化如图丙所示,请判断随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大小变化是

。【答案】(1)滑片P移至最左端(2)(3)先增大后减小至零【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要获得实验3的数据,电压表的示数要增大,根据U=IR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要增大,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电路的总电阻要减小;根据R总=R变+RL可知,变阻器的阻值要减小,即滑片向左移动到最左端。

(2)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L=PLUL=0.5W2.5V=0.2A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指针应该对准0.2,如下图所示:

32.(2021·奉化模拟)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一(甲小组)表二(乙小组)表三(丙小组)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11.00.641.00.771.00.822.01.152.01.382.01.633.01.663.01.893.02.3(1)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2)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1)可以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2)0.2

(3)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可以省力,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解析】(1)根据实验序号1、2、3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始终小于物体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