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碱的通性与酸碱中和常见的碱碱的通性酸碱中和反应一.碱有哪些性质:1.碱(可溶)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可溶)与酸性气体反应:2NaOH+SO2=
Na2SO3+H2O用来吸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1=NaCl+H2O4.碱(可溶)与盐反应:生成盐和水:Na2CO3+Ca(OH)2=CaCO3↓+2NaOH二.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皮肤等,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2.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3)化学性质:有腐蚀性,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作农药波尔多液还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5)氢氧化钙的制取: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CaO+H2O=Ca(OH)22.氨水:(1)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震荡和加热均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三.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碱需可溶):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2NaOH+SiO2=
Na2SiO3+H2O(碱与玻璃反应,所以碱溶液不能用玻璃塞)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碱或生成氨气3NaOH+FeCl3=Fe(OH)3↓+3NaClNaOH+NH4Cl=NH3↑+H20+NaCl四.酸碱反应:1.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2.实验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3.实验过程与现象:酚酞无色为中性或酸性向碱中不断滴加酸颜色成分分析初始阶段红色氢氧化钠过量加入少量酸红色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适量稀盐酸无色恰好完全反应加入过量稀盐酸无色盐酸过量【实验注意】(1)滴加盐酸需要缓慢,并且不断震荡或使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更充分(2)酸与碱反应至恰好变为无色是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色(3)使用酚酞是因为变色明显,数据更准确(4)操作图像如图所示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如图所示:H++OH-=H2O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使用熟石灰处理酸性的工业废水3.精炼石油是用来中和过量的酸三.酸碱中和反应的溶质组成成分分析:(1)未滴加酸即为氢氧化钠和水:微粒有Na+,OH-,H2O(2)滴加少量酸即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OH-,Cl-,H2O(3)恰好反应即为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Cl-,H2O(4)滴加过量酸即为氯化氢,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H+,Cl-,H2O考点一:常见的碱【例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例2】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考点二:碱的通性【例1】下列是探究碱性质的实验,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例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考点三:酸碱中和【例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是由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产生的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波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例2】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1)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_mL。(2)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3)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多少?______1.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A.火碱,烧碱,NaOH B.熟石灰,消石灰,CaOC.铁锈,氢氧化铁,Fe(OH)3 D.熟石灰,石灰水,Ca(OH)23.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溶液,可验证稀盐酸有剩余C.烧杯中和数目减少,和数目增多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少4.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是()A.用稀硫酸除铁锈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如斯达舒)来治疗胃酸过多5.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Na0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6.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 D.与稀硫酸溶液反应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8.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无明显现象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红色9.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酸 B.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D.Y一定是CaCl210.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C.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11.小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③④ D.①②③12.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CsOH,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B.CsOH溶液能与反应C.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13.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B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D.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14.在NaCl和HC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C. D.15.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导率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二、填空题16.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酸,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________。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1)从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18.如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1)根据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2)根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9.宇轩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A.Na2CO3B.CO2C.FeCl3D.Ba(NO3)2(2)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0.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并通过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滴)发生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分别取A、B、C点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成分相同的点位是______。(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____(填字母)。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填“6”、“12”或“16”)。(3)请分析图3中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1和NaOH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过程溶液中NaC1的质量不断增加22.如图是小明归纳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性质②,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性质④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是________。(写一种)(3)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电离时________。23.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袋较大的干燥剂,上面写有“生石灰,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干燥剂目前的主要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猜想】干燥剂中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结论】①在实验步骤B中有放热现象说明干燥剂含有___________。②在实验步骤B中的白色沉淀物可能含有哪些物质?___________。③在实验步骤D中形成红色溶液,说明干燥剂中含有Ca(OH)2。【分析与交流】小金经过分析认为实验结论③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24.2022年2月,浙江召开了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部署新一轮改革任务。为积极响应省里号召,我校少科院的小院士们利用数字化仪器完成了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任务。(1)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观察到活塞回到原来位置。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2)采用B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3)对比图2中两条曲线,你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
第13讲碱的通性与酸碱中和常见的碱碱的通性酸碱中和反应一.碱有哪些性质:1.碱(可溶)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可溶)与酸性气体反应:2NaOH+SO2=
Na2SO3+H2O用来吸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1=NaCl+H2O4.碱(可溶)与盐反应:生成盐和水:Na2CO3+Ca(OH)2=CaCO3↓+2NaOH二.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皮肤等,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2.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3)化学性质:有腐蚀性,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具有碱的通性(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作农药波尔多液还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5)氢氧化钙的制取: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CaO+H2O=Ca(OH)22.氨水:(1)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震荡和加热均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三.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碱需可溶):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2NaOH+SiO2=
Na2SiO3+H2O(碱与玻璃反应,所以碱溶液不能用玻璃塞)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碱或生成氨气3NaOH+FeCl3=Fe(OH)3↓+3NaClNaOH+NH4Cl=NH3↑+H20+NaCl四.酸碱反应:1.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2.实验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3.实验过程与现象:酚酞无色为中性或酸性向碱中不断滴加酸颜色成分分析初始阶段红色氢氧化钠过量加入少量酸红色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适量稀盐酸无色恰好完全反应加入过量稀盐酸无色盐酸过量【实验注意】(1)滴加盐酸需要缓慢,并且不断震荡或使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更充分(2)酸与碱反应至恰好变为无色是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色(3)使用酚酞是因为变色明显,数据更准确(4)操作图像如图所示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如图所示:H++OH-=H2O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使用熟石灰处理酸性的工业废水3.精炼石油是用来中和过量的酸三.酸碱中和反应的溶质组成成分分析:(1)未滴加酸即为氢氧化钠和水:微粒有Na+,OH-,H2O(2)滴加少量酸即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OH-,Cl-,H2O(3)恰好反应即为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Cl-,H2O(4)滴加过量酸即为氯化氢,氯化钠和水:微粒有Na+,H+,Cl-,H2O考点一:常见的碱【例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固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潮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例2】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NaOH和Ca(OH)2均为白色固体,正确;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错误;③NaOH和Ca(OH)2溶液均显碱性,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④NaOH和Ca(OH)2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正确;⑤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错误;⑥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故②⑤⑥说法错误。考点二:碱的通性【例1】下列是探究碱性质的实验,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能体现碱的通性;②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体现碱的通性;③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氢氧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碱的通性;④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碱的通性。故选C。【例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答案】D【解析】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C、对比曲线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在②上方,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考点三:酸碱中和【例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是由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产生的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波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答案】C【解析】A、根据图示信息,c点时溶液的pH<7,所示溶液呈酸性,错误;B、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即氢氧化钠过量,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2SO4和原有的NaOH,错误;C、根据图示信息,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地减小到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正确;D、该溶液的pH起点大于7,即是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错误。故选C。【例2】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1)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_mL。(2)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3)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多少?______【答案】30B解:由图3可知,消耗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30mL×1.0g/mL×3.65%=1.095g设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x=1.2g答: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1.2g。【解析】(1)由图3可知,溶液的温度最高时,溶液中的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为7,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30mL,故填30。(2)A
由图3可知,当V1=5mL时温度为22℃,选项错误;B
由图3可知,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选项正确;C
该实验有水生成,但不能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选项错误;D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溶液的酸性不断增强,选项错误,故填B。(3)见答案1.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答案】D【解析】A、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D、纯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故选D。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A.火碱,烧碱,NaOH B.熟石灰,消石灰,CaOC.铁锈,氢氧化铁,Fe(OH)3 D.熟石灰,石灰水,Ca(OH)2【答案】A【解析】A、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故A符合题意。B、熟石灰、消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钙,CaO俗称生石灰,故B不符合题意。C、铁锈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氢氧化铁为Fe(OH)3,故C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的化学式是Ca(OH)2,石灰水是熟石灰的水溶液,不是俗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溶液,可验证稀盐酸有剩余C.烧杯中和数目减少,和数目增多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少【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酚酞溶液只有在碱性溶液变红色,因此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因此不能验证稀盐酸有剩余,错误;C、烧杯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数目不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错误;D、反应没有气体、固体和沉淀生成,因此溶液质量不变,错误。故选A。4.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是()A.用稀硫酸除铁锈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如斯达舒)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A【解析】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稀盐酸属于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氧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胃酸的有效成分)属于酸,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5.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Na0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答案】A【解析】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40s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HCl、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20s到40s之间,溶液显酸性,稀盐酸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6.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 D.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A、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则LiOH能与CO2反应,选项正确;B、碱能与酸反应,则LiOH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选项正确;C、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氧化铝例外),则LiOH不能与Fe2O3反应,选项错误;D、碱能与酸反应,则LiOH能与稀硫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其水溶液呈碱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腐蚀皮肤,选项正确,故选C。8.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无明显现象 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红色【答案】B【解析】氯化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实验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B。9.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酸 B.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D.Y一定是CaCl2【答案】C【解析】A、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单质与氢氧化钙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符合题意。D、由复分解反应原理可知,X为铜盐,可能是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则Y可能是氯化钙或硫酸钙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C.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2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水强,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该选项说法正确。C、通过对比A、C,A瓶变瘪比C更明显,能够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小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③④ D.①②③【答案】B【解析】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成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滴加无色酚酞变红,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其实就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只能说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不能说明没有碳酸钠,即不能确定是否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都不会有沉淀产生。那么只有②能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选B。12.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CsOH,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B.CsOH溶液能与反应C.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答案】D【解析】A.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所以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此选项正确;B.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可溶性的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CsOH溶液能与反应,此选项正确;C.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CsOH溶液显碱性,所以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此选项正确;D.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酸碱能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所以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2SO4,此选项错误。故选D。13.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B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D.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B点时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4.在NaCl和HC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C. D.【答案】D【解析】A、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的质量会逐渐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溶剂,所以溶剂质量也会增加,只是幅度变小,但是一开始就有氯化钠和盐酸,所以溶剂质量不会从0开始,错误;B、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会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质量还会继续增加,错误;C、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才会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错误;D、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一直在引入钠离子,所以钠离子数目会一直增加,一开始溶液中因为有氯化钠,所以钠离子数目不会从0开始,正确。故选D。15.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导率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答案】A【解析】A.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体积在变化,所以离子数量不一定在减小,符合题意。B.NaOH溶液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M点时电导率最低,不符合题意。C.N点和P电的电导率相同,但N点的溶液体积比P点大,故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中电导率始终大于0,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6.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酸,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________。【答案】NaOH+HCl=NaCl+H2OOH-【解析】(1)根据碱的通性可知,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OH-。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1)从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2)复分解【解析】(1)从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2)该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8.如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1)根据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2)根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NaCl2NaOH+SO2=Na2SO3+H2O【解析】(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可知m点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只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19.宇轩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A.Na2CO3B.CO2C.FeCl3D.Ba(NO3)2(2)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C产生红褐色沉淀2NaOH+CO2=Na2CO3+H2O【解析】(1)A
性质③为氢氧化钠与盐的反应,碳酸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错误;B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为非金属氧化物,选项错误;C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且属于盐类,选项正确;D
硝酸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选项错误,故填C;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故填产生红褐色沉淀。(2)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20.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并通过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滴)发生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分别取A、B、C点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成分相同的点位是______。(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____(填字母)。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答案】BC/CBAC/CA【解析】(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质是氢氧化钙、氯化钙;B点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溶质是氯化钙;C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溶质是氯化钙、氯化氢,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取A、B、C点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成分相同的点位是BC。(4)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盐,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故选AC。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填“6”、“12”或“16”)。(3)请分析图3中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1和NaOH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过程溶液中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平台安全交易管理制度
- 济宁2024年07版小学5年级下册英语第2单元期中试卷
- 国际学校教材备案工作总结
- 快递公司包装用品采购方案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建筑行业团队奖金分配策略
- 小学阅读与写作结合实施方案
- 食品厂降低成本的方案-记账实操
- 液压管路和接头基本知识介绍
- 小施工引发大事故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 NB-T47008-2017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 福建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2
-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00字(论文)】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书综合测评(解析版) 同步练习
- 康复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 风电项目居间合同
- 2024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pep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课件
- 2024年度全新实习生协议录用模板下载
- 编译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版蒋立源康慕宁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