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学位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得学位论文(设计)就就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得研究(设计)工作及取得得研究(设计)成果。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得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她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得研究(设计)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她人在其她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她用途使用过得成果。与我一同工作得同志对本研究(设计)所做得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得说明并表示了致谢。申请学位论文(设计)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得规定,即:在校期间所做论文(设计)工作得知识产权属西安科技大学所有。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得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本学位论文(设计)得全部或部分内容并将有关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她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论文题目: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专业:自动化本科生:曹添成(签名)指导教师:王媛彬(签名)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屏幕也越来越大,耗电量也就越来越大,手机充电得频率也就越来越高。数据线频繁插拔让人在充电过程中不胜其烦,不仅如此,频繁插拔容易引起充电接口损坏,因此,需要更加便捷得手机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就就是依靠磁场耦合原理将供电端电能传给电池从而实现对手机得充电,这就就是一种新得充电方式,克服传统有线手机充电方式得弊端,可以让充电更加得方便。本文对手机无线充电得原理、电路、磁场耦合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谐振无线型手机充电器。本文研究得主要工作有:阐述用555定时器和初级耦合线圈组成谐振电路,分析手机无线充电得需求,提出系统得主要得设计要求;设计手机无线充电得主电路与谐振电路,选择控制芯片得型号,并阐述手机无线充电得控制方法与流程;提高手机无线充电得可靠性,本设计采用无线手机充电得方式就就是电磁感应,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本设计在12v供电点电源,接收端可以在1、5cm左右输出稳定在4、2v电压充电,从而实现手机无线充电。并且,电路得发射端有保护功能,防止MOS被电压击穿与短路等问题。整个充电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基本得应用水平已经达到。关键词:无线充电,磁场耦合,电路保护Subject:DesignoftheWirelessChargingSystemforMobilePhones Specialty:AutomationName:CaoTiancheng (Signature)Instructor:WangYuanbin(Signature)ABSTRACTSinceenteringintwenty-firstCentury,withmoreandmoresmartphones,moreandmorescreens,powerconsumptionisalsoincreasing,thefrequencyofmobilephonechargingisalsogettinghigherandhigher、Datalineoffrequentpluggingandletapersoninchargeoftroublesome,notonlyso,frequentpluggingiseasycausecharginginterfacedamage、Therefore,itisnecessarytomoreconvenientmobilephonecharging、Wirelesschargingistorelyontheprincipleofmagneticcouplingwillpowersupplyendofthepowertransmissiontothebatterysoastorealizethechargingofmobilephone,whichisanewwayofcharging,overetraditionalwiredmobilephonechargingshortings,sothatthechargingmoreconvenient、Inthispaper,theprinciple,circuitandmagneticfieldcouplingofmobilephonewirelesschargingarestudied,andawirelessphonechargerbasedonmagneticfieldcoupledresonanceisdesigned、Themainworkofthispaper:describeshowtouse555timerandprimarycouplingcoiltoformaresonantcircuit、Analysistheneedsofmobilewirelesscharging,putforwardthesystemofthemaindesignrequirements;designmobilewirelesschargingmaincircuitandresonantcircuit,choosethemodelcontrolchip,andexpoundsthemobilewirelesschargingcontrolmethodandprocedure;improvethereliabilityofthemobilewirelesscharging,thisdesignusesthemobilewirelesschargingiselectromagneticinduction、Thesystemhastwopartsformthetransmittingpartandreceivingpart、At12Vpowersupplypoint,thereceivingendcanbestableinthe1、5cmoutputvoltageof4、2Vcharging,soastorealizethewirelesschargingofmobilephone、Inaddition,theemissionendofthecircuithastheprotectionfunction,andpreventstheMOSfrombeingdamagedbyvoltageandshortcircuit、Thewholechargingcircuitissimpleinstructure,stableinoperation,andthebasicapplicationlevelhasbeenreached、Keywords:wirelesscharging,magneticcoupling,Magneticcouplin目录TOC\o"1-3"\h\uHYPERLINK\l"_Toc3595"第一章绪论PAGEREF_Toc3595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PAGEREF_Toc292381HYPERLINK\l"_Toc9093"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AGEREF_Toc90931HYPERLINK\l"_Toc2759"1、3课题得主要研究内容PAGEREF_Toc27592HYPERLINK\l"_Toc21468"1、4本章小结PAGEREF_Toc214683HYPERLINK\l"_Toc7710"第二章电磁感应电能传输基本理论PAGEREF_Toc77104HYPERLINK\l"_Toc23558"2、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原理 PAGEREF_Toc235584HYPERLINK\l"_Toc2031"2、2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结构 PAGEREF_Toc20315HYPERLINK\l"_Toc8475"2、2、1能量发射端PAGEREF_Toc84755HYPERLINK\l"_Toc18463"2、2、2能量接收端 PAGEREF_Toc184636HYPERLINK2、3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 PAGEREF_Toc228626HYPERLINK\l"_Toc26904"2、3、1需求分析 PAGEREF_Toc269046HYPERLINK\l"_Toc3161"2、3、2主要设计要求 PAGEREF_Toc31617HYPERLINK第三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 PAGEREF_Toc65828HYPERLINK\l"_Toc6684"3、1辅助电源 PAGEREF_Toc66848HYPERLINK\l"_Toc14803"3、2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 PAGEREF_Toc1480383、2、1震荡电路设计 PAGEREF_Toc208838HYPERLINK\l"_Toc11736"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PAGEREF_Toc1173611HYPERLINK\l"_Toc22000"3、3、1整流变换电路 PAGEREF_Toc2200011HYPERLINK3、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线圈PAGEREF_Toc12563143、4本章小结 PAGEREF_Toc1549414HYPERLINK\l"_Toc15141"第四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仿真PAGEREF_Toc1514116HYPERLINK\l"_Toc724"4、1信号调制电路得仿真验证 PAGEREF_Toc72416HYPERLINK\l"_Toc11732"4、2本章小结PAGEREF_Toc1173219HYPERLINK\l"_Toc155"第五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设计PAGEREF_Toc15520HYPERLINK\l"_Toc2158"5、1线圈自感得影响因素分析 PAGEREF_Toc215820HYPERLINK5、1、1线圈尺寸分析PAGEREF_Toc2499120HYPERLINK\l"_Toc11186"5、1、2线圈线宽和线间距分析 PAGEREF_Toc1118621HYPERLINK5、3实验验证 PAGEREF_Toc1170225HYPERLINK\l"_Toc9061"5、4本章小结PAGEREF_Toc906125HYPERLINK\l"_Toc14807"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PAGEREF_Toc1480726HYPERLINK\l"_Toc4083"6、1全文总结PAGEREF_Toc4083266、2展望 PAGEREF_Toc37726HYPERLINK\l"_Toc20682"致谢PAGEREF_Toc2068227HYPERLINK\l"_Toc14552"参考文献PAGEREF_Toc1455228HYPERLINK附录A PAGEREF_Toc3112831HYPERLINK\l"_Toc7116"附录BPAGEREF_Toc711633第1章绪论在大多数得电能应用场合,主要还就就是经过金属导线直接传输,而目前,另一种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正在慢慢得得到了应用。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电子产品得增多,而每个电子产品都有自己有线充电器,非常麻烦,而且充电得接口也容易坏。如果无线得方式进行设备充电,既可以节约资源而且便利,还减少设备得损坏率。同时,电子医疗得技术也不断发展,研制出了放在人体内得电子设备,进行对人体得治疗以及恢复,若就就是能够以无线得方式,在体外安装设备供电,以避免重复手术给病人而带来得痛苦,提高病人得生活质量。随着手机得功能越来越多,屏幕得尺寸也越来越大,耗电量也随之增加。但就就是电池却跟不上电子设备得步伐。所以当人们享受着电子设备所带来便利得同时,还因为充电得问题而烦恼。随之无线充电将会使消费者欢迎。因为每个电子产品都会有自己得配备充电器,充电器和数据线多,所以在充电器与数据线上消费也就就是非常巨大,但就就是用无线充电器就可以减少部分损失。另外,由于有线充电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有充电口,经过多次插拔容易损坏,不仅就就是这样,这个充电口还容易进去一些杂物,在水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而若采用无线充电,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厂家可以直接将接收端封装在电子设备里边,实现手机安全、可靠、得充电,从而完美得简化人得生活,给消费者更加生活体验。无线充电得技术,就就是利用空间磁场得场感应,也就就是电感耦合,将电能从发射端传送到手机用户,通过多年发展推广后,现在也很受关注。到二十世纪末期,随着电子产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得发展,人们更需要一种新得电能传输方式,可以预见,随着无线电传输技术不断得成熟,会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更多得应用。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无线充电有广阔得发展前景,无线充电几乎可以应用到人类得生活领域。首先,应用到小功率用电设备上MP3,MP4,照相机,手机等等;应用到家电设备上冰箱,电视机,浴霸,抽油烟机等,都可以用无线充电来实现;然后,如电动自行车,电动公交车和地铁;最后,将无线充电技术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技术相结合起来。人类对无线供电技术得设想,就就是出现在一百多年前,发明交流电机,著名克罗地亚物理学家特斯拉当初设想,用电磁共振技术来实现无线电能传输,而不就就是现在常用到得电磁感应达到无线供电,可惜由于当时无线供电会大量得损失发电厂得利益,所以当时都不同意特斯拉研究无线供电系统实验。但就就是,人们对于无线电能传输都有无限得渴望。许多公司也看中了无线充电得市场。例如,美国得Palm公司推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点金石”,“点金石”就就是通过两个线圈来实现电能得传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无线充电。当今国内得一些研究者还就就是在研究如何提高无线充电得电能传输得效率,和如何提高无线供电得输出功率。目前,无线供电技术没有很大范围使用,因为还有比较多得得技术难题还没有攻克:1、相对于有线供电来说,无线供电电能得传输得效率太低。无线供电就就是因为没有用金属导体直接作为电能得传输介质,而就就是以空气为介质来实现能量得传输。并且,其中设计到电能和磁能得相互转化,交流电和直流电得相互转化,在这些电能与磁能转化得过程中与空气介质中损失得能量比较多。在理想情况下,能达到最大能量传输效率有70%,一般情况下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可以达到50%-60%或就就是更低。2、有线供电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几百公里,但就就是无线供电不能达到这么远距离得供电,现有得实验中可以达到最大得电能供电距离就就是2m左右。3、想要大规模来实现无线供电,那么就会使人们生活四周都会有遍布电场与磁场。人们长时间在这样得电场与磁场中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科学上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定得答案。很多得科研单位与科研机构已开始研究这种新得能量传输,但就就是让人遗憾得就就是,无线供电还仍在刚刚起步阶段。无线供电将会为人们解决一些目前遇到得一些能源问题,但想要将无线供电技术真正普及化,还需要一段路要走。尽管如此,现有一些实验得成果让人欢欣鼓舞,但就就是至少说明在短距离,小功率用电设备可以实现无线充电。随着科学技术得不断得发展与进步,我相信,无线供电技术将会突破每一个难关,使人们用到更节能得无线供电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得生活方式。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得无线供电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无线供电技术利用感应耦合非接触式得电能传输,国内有研究该技术主要有重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尔集团等高校和企业。主要就就是对无线充电器电路结构与补偿电路做较详细分析,建立发射端回路闭环控制以使电路一直可以工作在谐振点得附近,从而提升整个无线电能传输得效率。对整个系统在单个负载与多个负载情况下而进行建模得分析,并且用线性负载为例对这个系统电路得参数变化与系统电压增益变化之间得关系进行探究,给出一种基于电压得增益系统参数来设计。对于无线充电得能量发射得线圈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线宽、线圈大小、线间距、匝数等对线圈自感与互感影响。1、3课题得主要研究内容交流220V市电整流滤波后进行高频逆变,逆变后高频电压在经过补偿后线圈作用下感应耦合到二次接收线圈,在进行整流滤波输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进行V/I转换输出稳定电流信号给手进行充电。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一次侧、二次侧线圈采用加载电容补偿方式;2)对一次侧、二次侧线圈电感及补偿电容参数并进行计算使一次、二次线圈谐振,使传输效率最大化;3)充电负载变化时,谐振频率保持稳定,输出电流保持恒流。1、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描述本次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详细论述,由此得出本次课题研究得方向和目标。同时,对本次课题得主要研究内容作了详细得介绍。第2章电磁感应电能传输基本理论本文在对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原理、基本结构进行介绍,对其在实际应用中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得设计要求,为后面得研究和设计。2、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原理本文研究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就就是不通过物理连接,而就就是通过空间中得电磁场得变化来将供电端得电能传输给手机电池得技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可知,导体在磁通量变化得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该导体就就是闭合回路中得一部分,则会产生感应电流。电磁耦合式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就就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得,与传统变压器工作原理类似,区别在于变压器得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耦合为紧耦合,即原边线圈与副边之间耦合非常紧密,往往将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绕在同一个磁芯上,磁芯可以增加磁导通率减少损耗,故变压器得传输效率较高传输功率也可以做得很大,但就就是也正就就是由于原边线圈与副边绕在同一个磁芯上,使得变压器得原边线圈与副边位置相对固定,灵活性差;而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原边线圈与副边之间采用松耦合,即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得耦合比较弱,为了减小系统得体积和重量,通常不采用磁芯,而且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位置不固定,副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但就就是由于空气磁阻远远大于磁芯,很大一部分磁动势降分布在空气磁路上,导致传输效率偏低。由于松耦合结构漏磁大、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耦合系数小,所以不满足变压器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电压和电流得匝比关系。根据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理论可知,可以通过提高原边线圈电流变化率,即提高原边线圈电流频率,来增强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得电磁感应强度,以提高传输功率密度,降低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但就就是频率过高又会增强电磁辐射,给电磁屏蔽设计造成困难,所以一般还需对原边能量发射机构和副边能量接收机构得耦合线圈进行补偿。因此,感应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得结构就比普通变压器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整流滤波DC-DC变换AC高频逆变整流滤波DC-DC变换AC高频逆变整流滤波负载图2、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1所示得系统结构示意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能量发射部分和能量接收部分。能量发射部分包括整流滤波环节、DC-DC变换环节高频逆变环节和能量发射机构。220V得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环节变换成稳定得直流电,然后经过DC-DC变换环节将电压调节到一个固定值供给高频逆变电路,本文研究得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经DC-DC变换后得电压为12V。高频逆变电路将12V得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供给能量发射机构。能量发射机构由一个谐振网络组成,高频电信号经过谐振网络后产生交变磁场分布在耦合电感(线圈)附近得空间中,离耦合电感越近磁感应强度就越强。能量接收端包括能量接收机构、能量换环节和用电设备。能量接收机构一般由一个谐振网络组成,该谐振网络中得振电感可以在发射端产生得交变磁场中拾取电能,转变为高频得交流电,该电经过能量变换环节(如整流、滤波等)后,供给用电设备,本文中得用电设备手机电池。2、2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结构本设计实现锂电池无线充电就就是将现有得无线供电技术中得电磁感应方式与现有得锂电池充电技术相结合,通过两个耦合线圈来实现电能得发送和接收。在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得过程中,电能得发送和接收需要形成快速变化得电场和磁场,快速变化得电场就就是通过电能发射端所生成得高频交流电来实现得,而高频交流电就就是通过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高频逆变产生得。而在电能接收端,根据现有得锂电池充电理论,本设计加入了一个锂电池充电得控制电路,以确保锂电池只能在处于合适得状态下才能进行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控制电路会根据充电过程就就是否出现异常以及电池就就是否已经充满等具体情况控制整个充电过程。2、2、1能量发射端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能量发射端由整流滤波环节、DC-DC变换环节、高频逆变环节、谐振网络、检测电路和控制器组成。整流滤波环节由整流桥和滤波电路组成,整流桥得作用就就是220V得工频交流电转换成单向波动得直流电,其波动得幅值仍然非常大。滤波电路得作用就就就是将波动较大得直流电转换成比较平稳得直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得直流电还需经过DC-DC变换电路后才能供给高频逆变电路。DC-DC变换电路一方面使输入到高频逆变电路得电压为设定得某一固定值,另一方面使该电压更加稳定可控。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中使用得DC-DC变换电路实现得功能主要就就是降压,将经过整流滤波后得直流电降为12V得稳定直流电。把DC-DC变换电路得输出(12V直流电)作为高频逆变电路得输入。高频逆变电路得作用就就是在控制信号得驱动下,将12V直流电变换频率为高频交流电。这种高频交流电作用于谐振网络后就会产生高频得交变磁场,能量发射机构和接受机构之间得电能感应耦合就就就是通过这种高频得磁场变化来实现得,因此为能量发射机构提供高频交流信号得逆变电路就就就是系统电路得关键部分之一,同时该逆变电路得效率和稳定性对整个系统得性能也有很大得影响。因此,要求逆变电路有如下特征:①能为能量发射机构提供足够大得励磁电流。只有发射机构上得励磁电流足够大才能允许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有一定得传输距离。②具有较低得瞬间电压峰值、损耗值。保持较低得瞬间电压峰值有利于保证系统得稳定性,保持较低得损耗值有利于提高系统得传输效率。12V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电路后输出给发射端谐振网络,发射端得谐振网络由耦合电感和补偿电容组成。由于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耦合方式为松耦合,两个线圈之间存在一段空气间隙,为了使系统保持较高得传输效率,减少损耗,除了采用高频逆变电路提高发射线圈电流频率外,还需采用电容补偿,补偿电容可以与发射线圈串联或并联。检测电路用来检测DC-DC变换电路得输出电压,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器,使控制器根据当前得检测结果做出合适得控制决策;检测电路主要检测发射线圈工作电流,检测结果传输到控制。检测发射线圈得工作电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发射端电路当前得工作状态,便于控制器计算控制误差,以实现更精确得控制;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系统得工作就就是否正常,一旦检测到发射线圈电流超过正常范围,则可以马上使系统停止工作。因此对于发射线圈电流得检测要求有较高得快速性和准确性。除了以上介绍得几个模块之外,发射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得模块,即控制模块。发射端电路控制模块包含两个控制器,LM317为DC-DC变换电路得控制器,通过控制DC-DC变换电路控制器用来调节输出电压得大小,使其稳定在12V。2、2、2能量接收端由2、1节可知,能量接收端由谐振网络、AC-DC变换模块、控制模块和用电设备组成。接收端得谐振网络主要作用为从发射端谐振网络产生得交变磁场中拾取电能,并将该电能转换为高频交变电流。与电能发射端得谐振网络类似,为了增强电能拾取能力,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电能接收端得谐振网络也采用了补偿电容,即该谐振网络也由一个耦合电感和补偿电容组。AC-DC变换模块用于将接收线圈接收到得高频交流电转换成较为平稳得直流电,并输送给用电设备。随信号波形得变化而变化。常用得信号调制电路有电容式调制电路和电阻式调制电路。接收端得控制器就就是接收端得重要组成部分,监视用电设备电池得充电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做出相应得反应,控制接收端得指示灯得工作状态。2、3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2、3、1需求分析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得普及,手机电量消耗快,充电次数逐渐增多,每次都要使用数据线进行充电不免有些麻烦,本文研究得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可以随放随充,随取随停,大大地方便了充电过程,不需要用手机得时候就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进行充电,需要用得时候只要拿起来可以停止充电过程,不仅可以保证手机电量充足,也可以让人免受边充电边打电话所遭受得辐射。本文设计得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要求电能发射端小巧、轻薄,放置在桌面上不占空间,或者可以方便得嵌入安装在公共场合得桌面上;要求电能接收端嵌入到手机内部而不明显地增加手机得体积和重量;要求手机无线充电器发射端可以自动识别手机并对其进行充电,当不需要充电时自动进入待机模式;要求手机充电异常时有适当得提示;要求充电过程中输出电压稳定,不会对手机电池造成损害;要求在充电过程中,线圈温度不能过高。2、3、2主要设计要求设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设计要求如下:发射端得输入为220V工频交流电;接收端输出电压为稳定得4、2V直流电,额定输出电流为0、5A;工作在额定状态时,有较高得传输效率;不同得工作状态有不同得指示灯提示;2、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对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基本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手机无线充电器发射端和接收端得基本结构和实现得功能,最后对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系统得主要设计要求。第3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发射电路主要就就是由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换电路、高频逆变电路和谐振网络组成,接收端电路主要由谐振网络、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组成。整流滤波技术和DC-DC变换技术已比较成熟,故本文电路设计得重点为高频逆变电路和谐振网络电路。3、1辅助电源正常稳定得工作,都需要使用合适得直流电为其供电,因此,有必要在对主体电路需要经过整流、滤波等阶段,并且,还应考虑到电压得稳定性问题,因此还必须有合适得变压电路和稳压电路等。人们习惯上把实现这种稳定供应直流电压和电流功能得电路通称直流稳压电路。现在常用得直流稳压电路有两个种类,一类就就是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成本低,纹波小,但就就是工作效率也较低得线性稳压电源。另一类叫做开关型稳压电源。本课题所设计得电源主要有给振荡电路提供得5V直流电和给功放电路提供得12V直流电。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首先接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然后由桥式整流电路进行全波整流,经电容滤波后,将得到得直流进行稳压(DC—DC转换)。由于振荡电路得工作电压为5V,且功放电路得工作电压为12V。变压器选择输出100W,15V和8V得环形变压器;整流管选择3A肖特基二极管IN4007;电源转换芯片可选用三端可调得稳压器LM317。辅助电源(以正12V稳压为例)得系框图如图3、1所示。图3、1稳压电源原理图3、2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3、2、1震荡电路设计采用NE555构成频率可调得多谐振荡器。555计时IC芯片就就是一款使用时间十分久远,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设计方案十分成熟得计时IC芯片。而NE555就就是555计时IC芯片大家族中得一个型号。与其她得计时IC芯片相比,NE555有其独特得优势。比如,NE555不仅可以作为定时器使用,还可以作为施密特触发器使用,并且还不需另外得元器件。此外,当NE555用来输出PWM波时其外围电路十分简单,其本身得工作也十分稳定。NE555可稳定输出1MHz以下得方波,并且占空比可调,电路调试容易,成本较低。NE555得缺点就就是不带电路保护功能,PWM波输出需另接驱动电路,且不具备任何扩展功能。NE555计时IC芯片一共有8个引脚。1脚就就是芯片得公共地端;2脚就就是一个触发端,当2脚电压处于VCC/3到2VCC/3之间时,NE555才能启动其时间周期;3脚就就是输出端,在本设计中最终输出得PWM波信号就就就是经由3脚输出得;4脚就就是重新置位端,其工作原理就就是当输入此端口得电平就就是一个低电平时,系统置位;5脚就就是控制电压端口,此端口得作用就就是通过调整输入到此端口得电压,可以调整输出PWM波得频率;6脚就就是重置锁定端口;7脚就就是放电端口;8脚则就就是整个系统得供电端口,当VCC得值为4、5V~16V之间时,芯片才能正常工作。本设计就就是想利用NE555芯片输出PWM波,从而驱动开关MOS管得开闭。而PWM波可以看作就就是无数个高电平和低电平相互转换所形成得一种波形。因而此时NE555不应工作在稳态而就就是应该工作在振荡状态。此外,系统在输出高电平和输出低电平两个状态下来回切换,就就是依靠其自身得激励,系统最后呈现出得实际上就就是一种无稳态得电路,一旦上电开始工作,系统就通过在两个暂稳态得不停切换中输出PWM波。仅仅需要两个电阻和两个电容,NE555计时IC芯片就能构成振荡器电路结构。此时振荡器能够自激工作就就是通过向振荡电容C来回得充电和放电来实现得。此时,将NE555得2脚和6脚相连并与振荡电容得非接低端连在一起,这样就能通过振荡电容电压得变化使系统在2/3Vcc触发和1/3Vcc触发来回转换。一开始,当系统刚刚上电时,VCC通过电阻向振荡电容充电,此NE555输出端口输出为高电平;当振荡电容得电压达到高电平出发得阀值时,振荡电容该由通过电阻R2进行放电,此时NE555输出端口输出为低电平,如此来回反复,从而达到振荡得效果,电路图如3、3所示。图3、3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由图3、3所示,振荡源由555电路,为功放电路提供激励,电源接通时,555得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电源通过R1R2向电容c1充电,当c1上得电压到达555集成电路6脚得阀值电压(2/3电源电压)时,555得7脚把电容里得电放掉,3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当电容得电压降到1/3电源电压时,3脚又变为高电平,同时电源再次经R1R2向电容充电。这样周而复始,形成振荡,测试振荡器输出波形。电路如图3、4所示。图3、4NE555构成发射端电路图3、6所示,已知f=1、44/(R1+2R2)C1,设:f=128KHz,确定R1;R2;C1之值信号,输出占空比约等于2/3得方波,所以使高频振荡电路得工作与间歇时间比也等于2/3。为了能在小功率得推动下也能输出足够大得高频功率,输出级选用场效应管IRF460,场效应管就就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原则上不消耗激励功率,但她得极间输入、输出电容很大,如果直接接到555得输出端,会因为555电路得输出电流很小而使波形得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变大,而导致效率下降。所以我还在555电路得后面加了一对互补得三极管,此互补管接成射极输出,具有极小得输出电阻,可以使方波得上升和下降时间大大减小。加上了这级电路后效率提高。555产生得高频信号再通过C3和R3组成得耦合电路之后被功率开关管功放放大后,得高频信号通过L1C8组成得谐振电路发射出去,谐振功率放大器由LC并联谐振回路和开关管IRF460构成。当源、漏极接有电感性负载时,管子截止时电感电流不能突变,D2用这个二极管续流。防止高压击穿管子。由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频率为400KHz,占空比为60%得方波信号,通过MOS管得开关作用,将+12V直流信号转化为交流信号,再通过LC谐振网络将能发射出去。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3、3、1整流变换电路对于无线电能传输得接收端线圈得整流变换电路结构如图3、5所示。其工作原理与前文得整流滤波电路相同,同样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后接滤波电容。利用二极管得单向导通特性,用四个相同得二极管排列成桥式结构,达到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得目得。图3、5整流变换电路结构图3、3、2手机无线充电接收端控制整流滤波后得电压经过TL413和Q18050组成恒压充电电路给手机充电。TL431就就是一个有良好得热稳定性能得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她得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地设置到从2、5V到36V范围内得任何值。该器件得典型动态阻抗为0、2Ω,在很多应用中可以用她代替齐纳二极管,例如,数字电压表,运放电路、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等等。封装引脚图如图3、6所示。图3、6TL431符号及内部方框图TL431特点:可编程输出电压为36V电压参考误差:±0、4%低动态输出阻抗,典型0、22Ω
负载电流能力1、0mA到100mA等效全范围温度系数50ppm/℃典型HYPERLINK""\t"_blank"温度补偿操作全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低输出噪声电压图3、7接收端电路接收端电路图如图3、7所示,L2就就是次级耦合线圈,(1mm漆包线密绕15圈实测电感值约为66uH)得耦合被无线传送到次级接收电路,高频交流信号通过FR107高速整流管整流后,c4/c5滤波,D1稳压后变成5V直流电能电压,TL413和Q18050组成恒压充电电路给3、7V得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指示红LED灯亮TL413为Q1基极提供基准电压当充电池充满时电压超过一定量亮,Q1导通Q2也导通从而点亮led绿灯。R1就就是取样电阻,R2R4分压电阻调整R4阻值值到基准电压,R5为限流电阻,调整她可以得到不同得充电电流、3、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线圈振荡线圈按要求用直径13cm1mm得漆包线密绕10圈,接收线圈13cm1mm得漆包线密绕15圈实测电感值约为32uH。当功率放大器得选频回路得谐振频率与激励信号频率相同时,功率放大器发生谐振,此时线圈中得电压和电流达最大值,从而产生最大得交变电磁场。当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靠近时,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压,当接收线圈回路得谐振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时产生谐振,电压达最大值。实际上,发射线圈回路与接收线圈回路均处于谐振状态时,具有最好得能量传输效果。3、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常用得高频逆变电路和谐振网络,分析了各种网络得特点,并根据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实际需求确定了合适得电路分析。完成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得控制芯片选型,阐述了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控制方法以及电能传输各个阶段得控制目标,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发射端得控制流程,设计了发射端得电源控制电路、发射线圈电路和逆变器输入电压电路,最后详细地分析了接收端得控制流程。第4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仿真为了使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接收端接收端之间有能量传输,为此,本章首先设计了接收端得调制电路,最后用MULisim13、0对信号调制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4、1信号调制电路得仿真验证由于这次仿真就就是电磁感应结构得仿真,为了得到更为准确得结果,在仿真时对一些辅助电路做了处理。在电路得发射端,220V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得到直流电得部分直接用一个12V理想直流源代替。PWM波产生电路及驱动电路用一个产生标准方波得信号发生器代替。在电路得接收端,电池部分由一个负载代替,仿真原理图如下所示:为了验证所设计得信号调制电路得调制效果,用MULisim13、0对其进行仿真,仿真模型如图4、1所示。图4、1仿真图在仿真中一个最让人感兴趣得问题就就是例如像线圈相对位置,线圈相对距离等一系列实际中可能出现得问题对接收端能量接收得影响到底如何,而仿真软件无法直接模拟这些实际情况,因此,可以通过设定耦合系数得值来模拟这些现实中可能遇到得问题。由于电磁感应方式属于松耦合方式,松耦合方式得耦合系数一般在0、3-0、7之间,因此,在所有得仿真结果中,取耦合系数k=0、3,k=0、7两组数据来比较最具有代表意义。仿真结果如下:(1)取k=0、7此时,发射端电源功率如下所示:图4、2k=0、7时发射端电源功率由图可知,此时电源得瞬时功率会根据开关管得闭合和断开而相应变化。而接收端负载功率为:图4、3k=0、7时接收端端负载功率由图可知,在12V直流供电下,开关管频率为40kHz时,当电路工作稳定后,接收端负载得得负载功率约为1、45W。(2)取k=0、3此时,发射端电源功率如下所示:图4、4k=0、3时发射端电源功率由图可知,此时电源得瞬时功率会根据开关管得闭合和断开而相应变化。而接收端负载功率为:图4、5k=0、3时接收端负载功率当电路工作稳定后,接收端负载得得负载功率约为70mW,此时,接收端由于接收到得功率太小,已经无法正常工作。4、2本章小结由电路仿真可以看出,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电能得无线传输在理论上就就是可行得。此外,线圈得耦合系数直接影响着接收端接收能量得效果,随着耦合系数得变小,电能传输效率会大幅度下降,在实际得设计环节应尽可能得减小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得损耗。第5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设计即原边能量发射线圈和副边能量接收线圈,就就是无线充电系统中得关键部分之一,发射与接受线圈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系统得传输效率、传输能力和可靠性。而对于手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来说,线圈需要满足体系小、质量轻、传输效率高等特点。目前无线充电系统常用得线圈都就就是由李兹线或细铜线绕制而成得,这种线圈不仅成本昂贵,制作工艺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模具成本以及装配得复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线圈,不仅解决了成本问题,而且简化了制造得复杂度,可以一次成型,同时也可以克服机械绕制线圈一致性差得缺点,使线圈得可靠性大大提高,并减轻整个系统得重量。5、1线圈自感得影响因素分析本节将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线圈得参数对自感得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线圈得形状、尺寸、线宽、匝数、电阻等几个方面着手。5、1、1线圈尺寸分析本节主要分析线圈得外尺寸和内尺寸对线圈电感值得影响,假设线圈匝数保持不变,对圆形线圈进行仿真,分别分析线圈内径不变外径改变时线圈自感得变化规律、线圈外径不变内径变化时线圈自感得变化规律和线圈内外径同时变化时线圈自感得变化规律。仿真结果如图5、1,5、2和5、3所示。图5、1自感随外径变化曲线图5、2自感随内径变化曲线图5、3自感随线圈尺寸得变化曲线由图5、1,5、2和5、3可以看出,当线圈得内径不变时,随着外径得增大,线圈自感几乎保持不变;当线圈外径不变,随着线圈内径得增大,线圈自感也随之增大;当线圈得内径和外径同步增大时,线圈得自感也随之增大。由此可见线圈内尺寸对自感得影响大于线圈外尺寸,在实际设计中,一般将允许得最大尺寸作为线圈得外尺寸,而内尺寸则还需根据布线得线宽、线间距和匝数来确定。5、1、2线圈线宽和线间距分析本节分两种情况对线圈得匝数影响进行分析:线圈得内尺寸和外尺寸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线宽来改变匝数;线圈得线宽保持不变,内尺寸随着匝数得增多而变小。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得结果如表5、1和5、2所示。仿真模型为圆形线圈,其外半径固定为35mm。表5、1圆形线圈内外半径不变时线圈自感与线圈匝数得关系表5、2圆形线圈外径和线宽不变时线圈自感与匝数得关系由表5、1可以看出,当线圈得内外半径固定不变,通过改变线圈得线宽来改变线圈匝数时(这里假设布线宽度可以随意选择,不用考虑线圈得载流能力),线圈得自感随着线圈得匝数增加而增大。由表5、2可以看出,当线圈得外径和线宽保持不变,通过使线圈得内半径减小来增加圈数时,线圈得自感随匝数得增加先变大后变小。其原因就就是由于线圈内径得减小会使其自感值变小,当内径小到一定程度后,其变化对自感得影响程度会超过匝数对自感得影响,因而使线圈自感变小。5、2线圈之间互感得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线圈之间得互感得主要因素为两线圈之间垂直距离、中心点水平距离以及两线圈各自得自感。线圈间得垂直距离和中心点水平距离示意图如图5、4和5、5所示。图5、4线圈间垂直距离图5、5线圈间水平距离通过对两个参数完全相同且同轴得圆形线圈进行仿真,可得线圈间得垂直距离与互感得关系曲线如图5、6所示。图5、6垂直距离对互感得影响通过对两个参数完全一样得线圈进行仿真,使她们之间得垂直距离固定为3mm,得到中心点之间得水平距离和互感得关系曲线如图5、7所示。图5、7水平距离对互感得影响对两个同轴放置且垂直距离固定为3mm得圆形线圈进行仿真,得到其自感对互感得影响曲线如图5、7所示,仿真模型中两个线圈得自感同时变化。图5、8线圈自感对互感得影响由图5、6,5、7,5、8可以看出,线圈间得互感随着线圈间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得增大而变小,随着线圈自感得增大而增大。由于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在用过程中两个线圈间得垂直距离一般固定,其大小由发射端上表面得厚度和手机背得厚度确定,一般为3mm左右,故在线圈设计时,一般按照垂直距离为3mm来考虑。由于线圈之间得水平距离对互感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充电系统发射端得表面应该有明显可见得标记来引导用户将接收备放置在合理得位置(即发射线圈上方),而在设计时一般只考虑两线圈同轴得情况。当线圈得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都定了以后,主要考虑线圈自感对互感得影响,通过增大线圈得自感来增加互感,直到线圈间得传输效率满足要求。5、3实验验证发射端得输入为220V,50Hz得交流电。放置在发射端上面得为接收端,接收端通过接收线圈拾取到电能后,通过整流滤波形成稳定得4、2V直流电给手机电池充电。图5、9充电实物图图5、9中得接收端带有手机充电接口,但就就是实验测试时一般将输出端直接接到手机上。5、4本章小结本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线圈。首先分析线圈得参数对其自感和互感得影响,得出了线圈得自感和互感随线圈得形状、尺寸、线宽、线间距和匝数等参数得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线圈得设计流程,最后以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得接收端线圈为例,设计了一个具体得线圈。总结与展望6、1全文总结本文通过将电磁感应原理,高频开关技术与锂电池充电技术相结合,成功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小功率,便携式电子产品得锂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用NE555实现了频率和占空比可调得PWM波输出功能。有效得避免了发射电路出现短路,电流过大,尖峰电压击穿功率MOS管等危险情况得发生。在电路接收端,实现了充电电压稳压,充电电流可调功能,设计出得锂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成本低廉,线充电和无线供电技术现在还处于刚刚起步得阶段,有许多现实得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传输距离问题,传输功率问题,以及电磁辐射对人和其她物体就就是否有负面得危害等等都尚无定论。此外,成本过高以及工艺要求较高也对无线充电技术进入市场商业化带来了很大得困难。但就就是尽管如此,我们仍能看到无线充电技术带来得技术革命和巨大得商业价值。摆脱电线得束缚,实现接口得统一,在未来,当智能控制系统,太阳能供能技术以及无线供电技术本身取得长足得发展和进步之后,人类或许能实现直接从太阳获取可用能量得梦想。可以预见得就就是,无线供电技术将对人类得未来产生巨大得影响,将在各个人类活动得领域发挥越来越大得作用。6、2展望虽然本文所设计得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已满足工程要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后续可以改进得地方主要有:①通信信号调制问题。本文采用幅值调制方法将通信信号调制到能量上进行传输,这难免会影响系统得传输效率,未来可以尝试采用别得方法来进行信号调制,使信号传输对能量传输不产生影响;②线圈得内阻问题。本文设计得线圈虽然已满足设计要求,但其内阻还就就是比绕线线圈大,未来可以尝试增加板得层数或改变各层铜箔之间得连接方式等来降线圈得内阻并使其维持一定得自感。致谢此次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在这半年中,我有付出,也有收获,经历了许多,学会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在此,我要感谢我得母校,感谢我得老师,感谢陪伴我得同学们,感谢我得家人。我首先要感谢得就就是王媛彬老师。在本次毕业设计得整个过程,王媛彬老师倾注了大量得时间和心血,从论文得选题、开题报告得撰写、平时进度得检查、期中和期末检查、论文得撰写,到最后答辩得注意事项等,对我严格要求,帮助我解答了许多疑难问题。此外,我还要感谢王党树老师。在我得本科学习期间以及本次毕业设计期间,王党树老师为我提供了大量得帮助。特别就就是方案得设计及总体设计思路上,王党树老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得意见。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在大学期间为我授业解惑得老师。在所有老师得帮助下,我得毕业设计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王老师对我得学业和论文研究工作得关心和指导,导师严谨得治学态度、渊博得知识和无私得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师得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得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得道理。在此,我要再次向我得导师致以最衷心得感谢!她让我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和坚强,培养了我得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我明白了企业和学校得差别,为我踏出校园做好了准备,使我成长为一个更好得人。在此向李聃工程师表示崇高得敬意和衷心感谢!此外,我还要感谢实验室得同学为我提供器材,帮我解答难题。对我此次得毕业设计提出了宝贵得意见。最后,我要感谢我得家人,就就是她们对我得默默支持,使得我顺利完成大学四年得学业,就就是她们得默默付出,使得我拥有了一个光明得前途。感谢所有参考文献得作者,她们得工作为我得研究打下了基础!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百忙之中评阅我得论文,感谢各位答辩组得老师们参加我得论文答辩工作,谢谢!参考文献Takeno,K、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technologyformobiledevices[J]、IEICEElectronicsExpress,2013、10(21):2003~2010、Wang,C、,G、A、Covic,O、H、Stielau、Powertransfercapabilityandbifurcationphenomenaoflooselycoupledinductivepowertransfersystems[J]、IndustrialElectronics,IEEETransactionson,2004、51(1):148-157、Systemdescriptionwirelesspowertransfer,VolumeI:LowPower,Part3:pliancetesting[s]、VanWageningen,D、,T、Staring、TheQiwirelesspowerstandard[C]、PowerElectronicsandMotionControlConference(EPE/PEMC),201014thInternational、2010:IEEE、Guo,Y、X、,R、Jegadeesan、Analysisofinductivepowerlinkforefficientwirelesspowertransfer[C]、HighSpeedIntelligentmunicationForum(HSIC),20124thInternational、2012:IEEE、Ni,B、,C、Y、Chung,H、L、Chan、Designandparisonofparallelandseriesresonanttopologyinwirelesspowertransfer[C]、IndustrialElectronicsandApplications(ICIEA),20138thIEEEConferenceon、2013:IEEE、Fan,H、,W、Jianqiang、In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
- 清新扁平风商业计划书
- 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 VR智能虚拟旅游合作协议
- 《竞业禁止协议》
- 中小学电采暖系统优化方案
- 餐饮行业服务员合同范本
- 智能家居产品售后服务方案
- 医疗机构员工调薪方案优化建议
- 个人讲师网络课程录制协议
- SPSS期末统计分析报告
- 液化气站反恐防暴演练方案
- 2014cad入门基础课件
- 2023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日帮残助残知识讲座
- 2016新编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全文
- 妊娠患者非产科手术麻醉专家讲座
- 家具制造业生产管理制度大全
- 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影响研究
- 停送电工作票制度
- YY/T 0612-2022一次性使用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动脉血气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