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0/01/01第十六单元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21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主题概览1.古代中国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变法与改革。2.近代中国改革: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但两者性质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后者是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3.当代中国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内容导航一梳理必备知识二突破关键能力三链接高考热点四课时精练落实基础性梳理必备知识PART01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4)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②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内容①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②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作用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②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目的富国强兵举措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2)举措: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结果: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1.图解·关键知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摘编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材料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实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2.思考·情境问题知识点二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探索1.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①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清末新政①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3)民国时期的改革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②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①标志: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3)改革开放①开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③影响: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④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方式和性质不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但两者性质却截然不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清末新政的实质是维护旧的封建统治、抵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1.警示
·易错易混2.图解·关键知识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1950年至1952年,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点。3.思考·情境问题答案服务于当时主要任务的需要;满足了农民自身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和力量。返回提升综合性突破关键能力PART02视角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改革或变法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主题一材料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直接地说,变法就是从上而下的改革。就中国古代变法或改革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王朝初期的改革(“建章立制”);二是王朝中后期为克服其困难局面而进行的变法改革。——摘编自李卫兵《关于我国古代变法和改革的思考》从材料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重大的变法或改革注重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论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它规定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个人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交还给官府;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确定各等地的每亩税额;明朝后期,张居正进行改革,通过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来调整生产关系。总之,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变法或改革,目的均是建立新制度或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它们均注重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1)原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根源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目的:富国强兵、发展实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3)类型①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④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深化拓展(4)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5)实质: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故鼎新,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6)意义: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而封建时代的改革,都是对当代或前代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视角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及其评价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探索主题二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戌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并简评清末新政。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不同:清末新政持续时间长;清末新政措施付诸实践;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成为士绅共识;社会动员程度大;涉及更多领域;影响更加深刻。简评:清末新政是晚清政府的自救性改革;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引发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前途的深层思考与探索;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革命形势的成熟;推动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唯物史观——理解晚清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1)从时代变革角度来看①三次改革都是清王朝为了稳固统治,对外部冲击从被动到主动的回应。②三次改革都存在主观动机与实践效果的悖论。③三次改革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西方近代民主政治、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深化拓展(2)从共性与个性来看①背景: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西学东渐的影响;有识之士的努力。②内容: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由学西方器物到学西方制度。③作用:客观上冲击了传统观念、体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是片面学习的遗憾;戊戌变法是急于求成的遗憾;清末新政是改革时机缺失的遗憾。(3)启示因势而变,注重变革机遇的把握;注意变革的有效性;对改革要有历史的同情,认识到变革的曲折与不足。返回达成应用性链接高考热点PART01(2022·山东卷,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典题例证悟√1.社会情境——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2024·齐齐哈尔模拟)北魏六镇起义爆发后,宗室广阳王元深上书道:“先朝都平城,以北边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废仕宦,乃更独得复除,当时人物,欣慕为之……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政以贿立,边人无不切齿。”可见,论者认为迁都洛阳A.有利于维护统治
B.促进了民族交融C.造成了北部边疆危机 D.有利于鲜卑族封建化123经典模拟练4√据材料可知,北魏建都平城时,以北部边境为重,郑重挑选亲近贤能,自从迁都洛阳以来,边防职任被看得轻了,导致北部边疆危机,C项正确;材料对迁都洛阳持批评态度,而非赞扬,排除A、B、D项。123412342.学术情境——王安石变法的评价(2023·揭阳模拟)如表为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北宋]刘挚《忠肃集》“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12A.《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34√材料中三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说明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D项正确;《忠肃集》的表述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非权威和公正,排除A项;《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在研究史料时可以作为参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王安石传》是近代梁启超编写,其目的是为维新运动做舆论准备,带有主观色彩,排除C项。12343.学习情境——清末预备立宪(2023·临沂模拟)如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
(宪)”二字,镜中“(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B.批判了清政府的虚伪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1234√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有很大的欺骗性,这表达了作者对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B项正确;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虚伪立宪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也体现不出革命带有排满思想,排除C、D项。12344.生活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023·哈尔滨三模)如图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的广泛流行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B.反映了农民对合作化运动的拥护C.有利于促进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D.表明了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1234√材料与人民当家作主无关,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于1953年,排除B项;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是在1952年底,排除D项。1234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其改革思想北宋中期面临两大难题:一贫,国库年年赤字;二弱,十战九败,岁岁输钱帛于辽夏。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变法革新。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拉开变法序幕。改革“以择术为始”,确立经世务实的新经术治国思想。富国强兵是新法根本,为此,他以“变风俗,立法度”为突破口,用法治推进改革。在定制度、立法度的决策上,他继承儒家德治、吸收法家长处,确立“以中人为制”的决策模式,按中人(多数人)的标准制定法令制度,坚决反对垄断,极力抑制兼并。他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先易后难、步步深入,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074年,吕惠卿接替参知政事,打击改革派,改革最终失败。——摘编自《王安石变法始末》命题视角拓[材料解读]王安石变法经世务实,步步深入;变法触犯了守旧官僚利益,遭强烈反对。[命题方向]概括王安石改革的原因;指出并评价其改革思想。返回课时精练PART0212345678910111213141.(2023·合肥模拟)晋国赵氏对亩制进行了改革,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取代了周代的百步为亩。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采用的就是这种新亩制,并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百亩给一夫”。由此可知A.当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 B.采用大亩制适应时代变革C.商鞅侧重培养地主阶层 D.秦国农业生产力高于别国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据材料可知,晋国创始的大亩制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得到推广,增加了百姓的实获土地面积,满足了生产力提高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B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商鞅推行大亩制,直接授田于民,不能说明其在重点培养地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国农业生产力高于别国的信息,排除D项。选择题2.(2023·保定模拟)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 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融 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魏书》认为孝文帝放弃经营百年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强行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是“旧业尽弃”,不利于其统治,B项正确;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与迁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丧失了“旧业”,即经营百年的平城,未提及丧失了民族特性,排除D项。3.(2024·保定模拟)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 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通过改组太学的方式推动了科举和教育的发展,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直接授官的机会,说明此举意在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王安石此举有利于激发儒生的学习热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对科举制弊端矫正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统治者迅速重用改革派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4.(2023·温州模拟)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题干可知,考成法主要是中央考核地方官员重要事情的落实情况,以此来整治明朝中后期吏治废弛现象,缓解统治危机,D项正确;上计制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办法,排除A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指的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官员考核,“突出内阁地位”主要涉及中央官制,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5.(2023·青岛调研)在“百日维新”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告诉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据此可知A.清廷内部达成改革共识 B.皇帝已掌握政府的实权C.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 D.维新变法的障碍已扫清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清廷内部对改革长期存在不同意见,没有达成共识,排除A项;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企图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此时皇帝并无实权,排除B项;“已扫清”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2023·大连模拟)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实行孔子纪年,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并列。康有为意在A.促进西方历法传播
B.推动儒学的近代化C.巩固维新变法成果
D.凸显改制的正统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帝是清朝最高统治者,康有为实行孔子纪年,并将其与光绪纪年并列,意在凸显改制的正统性,D项正确;无论是孔子纪年还是光绪纪年,都不是西方历法,排除A项;将孔子纪年与光绪纪年并列是康有为为其改良主张寻求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不是为了推动儒学的近代化,排除B项;1898年维新变法开始,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7.(2023·保定模拟)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 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 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梁启超认为国民在儒家道德教育的影响下缺乏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参与,说明其意在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梁启超对封建教育的抨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梁启超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8.(2024·太原模拟)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 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 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未提及新旧势力间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地方自主权增强,看不出中央集权式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的措施,未提及民众的态度,不能得出“不得民心”,排除D项。9.(2023·武汉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让广大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其中劳动力、劳动技能和生产资料多一些的人家很快富裕起来,他们中有部分农民不仅添了车马,雇了长工,还不断买进或租进一些由于情况相反而陷入贫困的农户的土地。据此可推知A.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待进一步巩固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农村中的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D.推进农业集体化必要性逐渐显露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信息与中国共产党打倒地主、消灭封建剥削、解放农民的目标相违背,故而实行农村集体化有其必要性,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公有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土地改革后农村重新出现贫富分化,而不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C项的表述为题干信息本身,不能作为推论,排除。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0.1978年3-11月,国内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会议一方面意识到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也提出“既要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这些会议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为重大决策出台准备了条件 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此之前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为重大决策出台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排除A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目标,排除B项;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1.1985年5月,党中央推行教育改革,改革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这表明,我国教育改革A.厘清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B.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C.开启了我国高等院系调整的历程D.解决了国家财政收入紧张的问题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由材料可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通过三种招生方式,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使高等教育人才适应国家、用人单位的需要,结合1985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可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家、单位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未突出强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已开启了高等院系调整,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与国家财政无关,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2.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建立了市场定价体制,实现了税制和金融改革,产权和所有权也进行了公司化改革。但是这一阶段我国也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下岗分流等困难。这体现出中国A.受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 B.经济改革受到外部约束C.思想亟待进一步的解放 D.须以制度优势化解困难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与亚洲许多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经济政策等因素有关,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关系不大,中国下岗分流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关系不大,排除A项;我国经济改革的阻力更多来自国内思想观念、工商业环境等的不匹配,受外国干涉、约束比较少,排除B项;C项只是发挥制度优势的一个方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3.(2023·扬州模拟)(14分)“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材料二熙宁五年(1072年),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摘编自李方遒《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光纤课件教学课件
- 黄山学院《创作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选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管理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基本体操(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111∕T+215-2024+设施火龙果产期调控技术规程
- DB4110T74-2024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技术规程
- 农药制造中的纳米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统编版
- GB/T 7715-2014工业用乙烯
- 企鹅排队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优秀课件
-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公开课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 高三体育与健康教案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