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17/wKhkGWbat8mAFYAvAAJ3bW8FpAU479.jpg)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17/wKhkGWbat8mAFYAvAAJ3bW8FpAU4792.jpg)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17/wKhkGWbat8mAFYAvAAJ3bW8FpAU4793.jpg)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17/wKhkGWbat8mAFYAvAAJ3bW8FpAU4794.jpg)
![板块一 第六单元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17/wKhkGWbat8mAFYAvAAJ3bW8FpAU4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重大改革变法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内容导航一梳理必备知识二突破关键能力三课时精练落实基础性第一章梳理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夏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原始民主传统春秋战国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郡县制西汉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隋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唐朝中期以后发展为藩镇割据两宋二府三司制路、州(府)、县三级制;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任知州、设通判;掌控赋税元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明废宰相,设内阁省、府、县三级制;废行省,设三司清军机处省、府、县三级制;督抚制度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针对训练1.(2023·张家口三模)西周时期诸侯或王官第一次受命为王臣,包括诸侯及王官的后嗣如继续担任诸侯或王官,周王必须进行再一次的任命。只有经过周王册命的诸侯或王官的继承人,其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的。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保障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B.彰显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C.维系了家国一体的统治格局 D.强化了君臣间的契约关系√题干强调的是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地位必须经过周天子的册命才合法,这不是保障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而是保障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排除A项;家国一体的统治格局是通过分封宗法制来维系的,而不是靠天子册命来维系,排除C项;在西周分封制下,并不存在君臣间的契约关系,排除D项。2.(2024·扬州调研)元朝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行省高级官员分别掌握行政、财政、军事及司法权等,互相制衡,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朝廷遣官巡察成为定制,行省官员定期朝觐述职。这说明元朝行省制A.首创“犬牙交错”划界原则B.有效地防止地方割据C.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D.造成所握权力大而专√据材料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划分以犬牙交错的形式,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风险,地方官员相互制衡,有利于防止地方专权,中央加强巡察和官员定期述职等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故选B项。知识点二富国强兵——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背景(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动(土地制度、阶级关系)(2)政治: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推行变法(3)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1)北魏崛起,统一北方,社会矛盾尖锐(2)巩固统治,民族交融的需要(1)“三冗二积”现象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内容(1)经济: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什伍连坐制、县制(1)前期: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2)后期:迁都洛阳、习俗封建化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废除奴隶制的比较彻底的封建化改革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交融的一场封建化改革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是改良性质的社会改革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是改良性质的社会改革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评价(1)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2)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威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前期: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后期:加快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变法措施被废止;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2)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针对训练1.(2023·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调研)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颁布《畿县保甲条例颁行》。条例规定,以每五家为一组,五组为一大保。每一农户凡两丁以上,则选一人来当保丁,在平时进行耕种,在战时入伍进行训练。每一大保当中选择最富裕的人担任保长,防止农民的反抗行为。这有助于A.完善地方行政制度
B.消弭社会矛盾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维护地方治安√根据材料“以每五家为一组,五组为一大保”“防止农民的反抗行为”可知,此举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故D项正确;“保”“甲”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排除A项;“消弭”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君权的变化,排除C项。根据题干可知,考成法主要是中央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事情的落实情况,以此来整顿明朝中后期吏治废弛,缓解统治危机,故选D项;题干并未涉及上计制度、赋役改革和赏罚官员等,排除A、B、C项。2.(2024·浙江高三联考)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返回提升综合性第二章突破关键能力视角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2022·山东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隋书》卷29《地理志》——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隋代分郡图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2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答案观点一:历史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说明: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观点二:地理学: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说明: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此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郡,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观点三:政治学: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说明: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为缩减行政支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实行郡县制,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历史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1)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2)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3)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4)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5)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深化拓展视角2商鞅变法(2022·全国乙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二世而亡埋下隐患。思考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改革深化拓展实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程度局部调整和社会制度转型根本变革目的富国强兵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或者多方面的改革影响改革成败因素(1)是否顺应社会潮流(2)改革策略是否得当、措施是否有效贯彻(3)改革者的实力强弱和政治素养高低(4)改革是否得到广泛支持(5)反对力量的强弱、环境是否有利(6)统治者的态度返回启示(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集团(3)要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注意协调各方利益(4)改革措施要切实有效(5)改革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6)处理好新旧制度文化关系第一章课时精练12345671.(2023·嘉兴测试)下图为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大盂鼎,该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训诰盂之事,还记载了赐予盂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成文法的出现C.西周的政治制度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选择题81234567材料提及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记载了周康王“赐予盂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表明大盂鼎对分封制进行了记载,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西周政治制度之一的分封制,故选C项;“中华文明的起源”不符合时空,排除A项;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铸刑书”,排除B项;“春秋时期”与材料中“西周早期”不符,排除D项。选择题82.(2023·扬州调研)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 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选择题1234567√8选择题1234567据材料“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可知,变法的目的是强化中央对税收的管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进而增加税收,提升国力,故选D项;变法只是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完备”无从体现,排除A项;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的是郡县制,排除B项;“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是为了稳定市场、发展经济,并非垄断经济,排除C项。83.(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规定,诏书下行形式为御史大夫下丞相,丞相下车骑将军、中二千石、郡太守、诸侯相,郡太守下郡国都尉、农都尉、部都尉,再由都尉下达候官。这一现象A.提升了政府信息传递速度B.体现了集权体制内在要求C.推动了文书制度日益烦琐D.平衡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选择题1234567√8材料中诏书下行形式体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特点,这种下行轨迹体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在要求,故选B项;材料中的诏书下行需要经过多方机构,不利于提高政府信息传递的效率,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书信息传递过程明确,不会导致文书制度日益烦琐,排除C项;材料中的文书传递过程,御史大夫先于丞相,体现了强化皇权,削弱相权,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4.(2023·孝感起点考)右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A.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C.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选择题1234567唐高祖武德年间
唐太宗贞观年间8据图片信息可知,贞观时期的行政区划图相比武德时期更加细致,还增加了“道”一级监察区,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格,故选C项;唐初经济重心依然位于北方,排除A项;选择题12345678“道”是监察区,“州”是地方行政单位,都不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中的位置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原和长江、珠江流域,不符合“边疆”的说法,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5.(2023·江西名校高三9月测评)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A.进奏院与枢密院相互制约B.枢密院掌控文书编辑权C.枢密院可以确保奏令准确D.专制集权统治得到强化选择题1234567√8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进奏院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抄送枢密院审定,这一变化表明宋朝中央加强对文书的控制,从而加强专制集权,故选D项;材料表明枢密院对进奏院编定文书有一定的制约,无法得出进奏院对枢密院权力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表现出枢密院对进奏院文书编辑的制约与管理,并非掌控文书编辑权,排除B项;枢密院只是审核文书,并不能确保奏令的准确性,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6.(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调研)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三司,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其为一省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督抚位高于布政使;到清朝,布政使仅为督抚僚属,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这说明明清时期A.地方行政权日益缩小 B.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地方改革已无章可循 D.中央随意干预地方政务√选择题12345678据材料“其为一省行政长官……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可知,布政使从一省行政长官降为督抚僚属,权力被极大削弱,说明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布政使权力的缩小,而非地方行政权的缩小,排除A项;材料是明清时期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说明地方改革问题,排除C项;据材料“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可知,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庖丁解牛练习题》课件
- 《万能险产品说明会》课件
- 《电机维护保养》课件
-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针灸治疗面痛》课件
- 《贵金属柜面操作》课件
- 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课件
- 《普通昆虫学绪论》课件
- 《压力容器材料》课件
- 物流运输货物损失快速处理与免责条款协议
- 2025年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石室联中七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服务外包合同:银行呼叫中心服务外包协议3篇
-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公安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7.1力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化工行业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升级策略方案
- 【课件】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课件
-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隋唐时期
- Module 2 Unit 2 I dont like ginger.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