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对富裕的社会呼唤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2目录01020304从病态心理学走向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什么完整的人的形象积极心理品质是人自身固有的从病态心理学走向
积极心理学01心理学的主要使命4心理学自从1879年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就肩负着三项主要使命:治疗心理疾病帮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完善发现并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20世纪心理学的变化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心理学理想的发展轨迹520世纪心理学的变化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心理学理想的发展轨迹心理学研究重心偏向心理疾病的评估与矫治
“疾病模式”盛行,心理学逐渐“类医学”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强化了心理学对病态行为的关注6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传统心理疾病模型的局限性现代变态心理学的人性的假设与知识具有扩大化、夸大化的倾向忽视健康、充实生活的正面案例积极心理学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工业化普及和科技革命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从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到追求精神幸福和生命意义的转变7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以乐观和希望为核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的积极心理学顺理成章地出现了。8积极心理学的历史哲学基础中国的孔子、老子都倡导人性善和与环境和谐相处西方思想史上的众多思想家(柏拉图、康德等)都相信善良和理性是人的本质近代经济学家、哲学家约翰·穆勒强调知识和爱独立于功利和享乐以马斯洛(Abraham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更重视人的高级需要和高级本性,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品质9积极心理学研究什么02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塞利格曼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乐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1112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例如幸福和安宁、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以及流畅感和快乐。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坚持、前瞻、天才、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例如责任、利他、关爱、文明、自制力、容忍力,以及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完整的人的形象03负性情绪—行为抑制系统通过回避导致痛苦的惩罚和其他不利结果,使有机体避免麻烦。积极情绪—行为激活系统适应功能具有泛化性,不如消极情绪明显,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心理品质和消极心理品质是相互独立的。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进化与情绪积极心理学倡导同时诊断和评估人类的消极和积极品质高心理疾病症状低心理疾病症状高主观幸福感低主观幸福感部分心理健康完全病态部分病态完全心理健康16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如果说焦虑、抑郁是心理疾病的操作性定义,那么,主观幸福感就是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标志,代表感觉良好,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积极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心理功能社会性的幸福感17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标志,代表感觉良好,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幸福与快乐:创造了玩的冲动,突破限制。兴趣:使人主动探索世界,追求新经验。满意感:使人享受过去与现在。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18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标志,代表感觉良好,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积极的心理功能自我接纳:对于自我具有肯定的态度,接纳自我的不同方面,对过去感觉积极。个人成长:持续发展和实现潜能的感觉,对新经验的开放。不断地感觉到有知识和效率。生活目标:生活中有目标和方向感,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具有给生活以目的的信念。对环境的掌控:感觉到有能力应对复杂的环境,选择或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自主:自我决定,独立,能内在地调节行为。能抵制社会压力对思维和行动的影响,用个人的标准来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19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标志,代表感觉良好,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社会性的幸福感社会接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尽管他人有时行为复杂、令人难以理解,但仍然承认他人的权利和接纳他人。社会实现:相信社会是积极的,关心社会,认为社会具有积极成长的潜能。社会归因:相信奉献社会是有价值的,团体活动是有意义的。社会凝聚:将社会看成理智的、合逻辑的、可预测的。社会整合:归属于某一团体,与团体分享生活。积极心理品质是人自身固有的04积极品质是人自身固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感是我们自身固有的,而非外部输入。每个人天生具备快乐和乐观的潜能,但这些品质不如消极情绪那样具有自动化的功能和典型行为模式,且容易被压抑。积极心理学强调预防心理疾病,挖掘人身上本来就有的积极能力和经验,放大并加以利用。21积极品质是人自身固有的当我们被积极的心态主导时,心理疾病就消失了。2223积极心理学二维评价系统时代精神科学标准概念术语24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三个方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积极心理学倡导更加全面完整的评价模式,既要诊断心理疾病,关注消极情绪,同时也要了解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积极情绪,据此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二维评价系统。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感是与生俱来的。积极心理学强调预防心理疾病,强调人性中的积极、健康的功能,相信人性中一定有抵抗障碍的倾向和潜能,并相信人具有从挫折、失败中自我恢复的能力。本章要点25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标志,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积极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心理功能以及社会性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集人类积极哲学思想之大成,体现了人类对于理想和美好的自身形象的追求和塑造。它的产生顺应了历史发展之必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产生的时代精神。本章要点26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是什么?2.积极心理学完整的模式是什么?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未来展望
- 2025年中国叠螺污泥脱水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妇幼保健院医疗事故防范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非遗主题旅游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物联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投资机会分析
- 信托与农业供应链金融考核试卷
- 电商物流行业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
- 市场营销与旅游在线预订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平台在办公用品行业的运营模式
- 安全生产春节的责任担当考核试卷
- Illustrator设计教案(第一讲)课件
- 我国的双重国籍问题研究 边防管理专业
- 广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 全电发票样式
- (完整)药剂学教案
- 提案改善课件全员版
-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质量手册CCC认证完整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