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概念方案设计_第1页
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概念方案设计_第2页
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概念方案设计_第3页
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概念方案设计_第4页
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概念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22553摘要 I375Abstract II8649引言 11027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326821.1课题背景 3193451.2课题目的 3140851.3课题意义 392012国内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 5238142.1国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5187312.2国内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6147832.3国内外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759993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8176053.1项目设计基本原则 8325393.2项目设计要求 8264813.3项目设计条件 995654总体规划 11325394.1场地规划 11109214.2道路规划 1155134.3景观规划 12316855建筑设计 13325395.1建筑造型 13264815.2功能分析 14264815.3平面布局 14264815.4流线设计 15626结论 1722123参考文献 185948致谢 20本科论文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正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资料信息被人们广泛采纳应用,其中地质资料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过去近二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已迈入“强化管理”新阶段,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目前,传统的资料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利用互联网电子技术对资料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资料管理存在的不足。本次课题在对比分析一些优秀的地质资料存储交流模式的前提下,将其与传统的资料信息存储模式相结合,同时吸取一些国外资料存储的经验,以此来打造适合我国资料存储实际情况的地质主题数据中心。通过对场地环境、信息存储空间、陈列展览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来探索适宜资料信息存储与交流的场所的塑造,进而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空间的合理使用,进而实现各部分功能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本文针对数据中心的建筑造型、内部流线和功能空间等方面阐述数据中心的方案设计,力求打造一个与地质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存储与交流场所,加深对于数据中心的功能特点、流线组织、空间与造型等方面的理解,从设计理念、方案衍生、设计方案表达等方面,全面提升建筑专业的综合素质,并充分考虑将实体资料存储与数字信息存储方式相结合,在传统的资料存储基础上,设计出更符合当今时代的高效信息存储模式,打破老旧的思维方式,进行更为精细的功能与流线组织,进而满足设计项目的实际需求,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料的统一化管理,并使外来人员在获取地质相关资料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地质文化的魅力,了解地质知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提升人们对地质文化的兴趣。关键词:数据中心;信息存储;地质主题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isgraduallyenteringtheinformationage,allkindsofdataandinformationarewidelyadoptedandapplied,amongwhichgeologicaldataarealsoincreasinglyvaluedbyeveryone.Inthepast20years,China’sgeologicaldatamanagementhasmaderemarkableprogress,andhasenteredanewstageof“strengtheningmanagement”.However,inthefaceofthenewsituation,newtasksandnewrequirements,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anddeficienciesinChina’sgeologicaldatamanagemen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thelevel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lsoconstantlyimproving.Theuse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graduallyconcernedbyallsectorsofthesociety.Theorganiccombin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modecanimprovethemanagementefficiencytoalargeextent.Atpresent,thetraditionalwayofdatamanagementhasnotbeenableto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ThroughtheuseofInternetelectronictechnologytomanagedata,theshortcomingsoftraditionaldatamanagementcanbeeffectivelyimproved.Onthepremiseofcomparativeanalysisofsomeexcellentgeologicaldatastorageandexchangemodes,thisprojectcombinesthemwithtraditionaldatastoragemodes,anddrawsonsomeforeigndatastorageexperience,soastobuildageologicalthemedatacentersuitablefortheactualsituationofdatastorageinChina.Throughthedesignofthesiteenvironment,informationstoragespace,exhibitionspaceandotheraspects,toexploretheappropriateplacesforinformationstorageandexchange,andthenrealizethereasonableuseoftheinternalspaceofthedatacenter,soastorealizethecloseconnectionandnon-interferencebetweenthefunctionsofeachpart.Thispaperexpoundsthedesignofthedatacenterintermsofitsarchitecturalshape,internalstreamlineandfunctionalspace,strivingtocreateaninformationstorageandexchangeplacecloselyrelatedtogeologicalthemes,deepentheunderstandingofthe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streamlineorganization,spaceandmodelingofthedatacenter,fromtheaspectsofdesignconcept,schemederivation,designschemeexpression,etc,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theconstructionspecialty,andfullyconsiderthecombinationofphysicaldatastorageanddigitalinformationstorage.Onthebasisoftraditionaldatastorage,designamoreefficientinformationstoragemodeinlinewithtoday’sera,breaktheoldthinkingmode,carryoutmorerefinedfunctionandstreamlineorganization,andthenmeettheactualneedsofthedesignproject,andprovidefortheofficestaffAtthesametimeofprovidingagoodworkingenvironment,itcangreatlyimprovetheworkingefficiencyofthestaff,realizetheunifiedmanagementofthedata,andenabletheoutsiderstoexperiencethecharmofgeologicalculture,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geologicalknowledgeforthecountryandenhancepeople’sinterestingeologicalculturewhileobtainingthegeologicalrelateddata.Keywords:DataCenter;informationstorage;geologicaltheme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正成为影响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的战略性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探索,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1]。而随之而来,信息资料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地质资料的管理也日益重视。地质资料包括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其中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所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资料,而实物地质资料则包含岩矿芯、各类标本等。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的直接成果,对科学部署矿产勘查、避免工作重复率高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非常重要,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其不仅是建设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能够进一步发展地质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其作用充分发挥。虽然我国对资料存储类建筑在设计上给予足够重视,但实际设计中并未切实解决资料存储的难点问题,存储方式老旧,功能空间单一等问题皆会导致建筑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打造新的资料存储交流形式,提高资料管理效率,设置多种适用功能空间成为本次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优化资料存储理念下的现代资料管理类建筑进行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传统的资料管理方式早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纷繁的纸质实体资料保存不完善,分类与查询也需要大量人员工作,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数据的应用和依赖日益增强,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网络的关键节点,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在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在电子信息时代下,结合传统资料库的形式,将实体资料与数字信息相互结合,同时突显数据中心的主题意义,是现阶段数据中心建筑设计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将传统管理与电子管理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数据中心建筑的设计当中可以使存储地质资料更为快捷、高效,使得人们享受到该类建筑所提供的信息交流便利。下文将在分析资料管理理念的数据中心建筑空间设计的基础上,阐释数据中心建筑空间设计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对于该类建筑设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思考如何能够打造一个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设计条件,符合设计主题的数据中心建筑是本次设计的重点所在。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课题背景随着国家地质工作的不断完善,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记录形式之一,不仅记录了我国大量的地质成果,其快速发展还对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其他重大项目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质资料的存储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资料管理方式绩效相对较低,并且费时费力,且对于信息的及时存储和安全保障具有不确定性,在全球互联网及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数据的应用和依赖日益增强,传统的资料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解决这一难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2课题目的目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和依赖信息数据,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网络的关键节点,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在电子信息时代下,结合传统资料库的形式,将实体资料与数字信息相互结合,同时突显地质数据中心的主题意义,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数据中心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现阶段数据中心设计的不足,注重文档一体化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建筑与文化的关联性,进而营造一个与地质数据中心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存储与交流场所,使其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亦能彰显地质文化的魅力。在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资料存储模式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当前数据中心建筑设计中的不足,遵循其特定的原则,有意识的进行调整。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工作且实现信息交流的场所,务必重视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竭力营造一个紧密贴合主题、提高内部人员工作效率和外来人员参观兴的资料存储交流环境。1.3课题意义地质主题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为地质资料的存储与交流提供了新途径,而且实现了不同种类资料的管理一体化,避免了重复办公,对于地质相关资料的存储与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在数据中心建筑设计时,适当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资料管理中,使地质资料的存储和利用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这将大大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使资料管理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与此同时,通过探讨如何将地质主题在建筑设计中予以表达,使地质资料在提供其存储、管理与交流方面的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地质知识的探索,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地质文化方面的发展。2国内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2.1国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目前,国外的地质资料具有较高的集群化、产业化程度,较多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治理与服务体系,为了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它们正经历着从简单的借阅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但是,不同国家对于地质资料在管理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美国通过统一管理、分散运营的模式进行地质资料的管理,而日本地质资料信息统一由地质调查综合中心管理。国外的地质信息处理服务多种多样,规模各异,专门性很强。第一类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收集的信息收集机构,其中绝大多数与采矿、工程等方面的勘探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主要属于采矿或采矿业。勘探服务,为特定目的提供信息,但可供其他人使用。第二类是信息处理服务,这些服务利用专门技术来处理与客户有关的信息,并以劳动报酬为代价,实际上是技术服务。在石油领域有许多这样的公司,特别是在勘探数据处理方面,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第三类是收集和利用现有信息,其中可能少数自己专门采集,通过分类和整合形成新产品或高密度产品,有偿提供社会使用或咨询服务信息,这类是以资料信息内容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和载体。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与信息服务有关,并已经构成相关产业,第三类是真正的资料信息服务,它已在国外扩展到世界各地的一些知名咨询和信息公司。地质资料信息的特殊性和它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地质资料的开发和服务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国外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对象广泛,内容多样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早已从最初的为地质服务变成向大众提供社会化服务,人们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和兴趣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提供资料信息文字服务,还提供对这些专业地质资料信息进行解读、加工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许多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地质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以地质数据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和社会服务系统,大大提高了地质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地质资料公众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料,促进地质资料综合积累。2.2国内数据中心发展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累计投入550多亿元进行地质勘探,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国家之所以斥巨资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给人类创造赖以生存发展与可利用的物质财富。但地质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在完成设计和实施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资金后,获得的大量地质资料信息并不是像高楼大厦那样清晰可见的实物,留下的只是以各种载体方式记载信息的无形资产,那就是地质资料信息。因此,地质资料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也是当前地质工作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相比与国外,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没有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将社会化服务真正变成为社会大众服务。因此,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重点是进行传播地质相关资料信息,其大众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条件是进行科普化推广。所以,要大力加强地质资料的科普宣传,通俗地向公众提供地质知识科普教育,提升人们对地质文化的关注度。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尚不完整,很多资料中心对于资料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存在资源管理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保管条件较差以及电子化程度低等系列问题,使得许多实体资料在长时期的流转过程中不能较好的保存,而且在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借阅、查询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手工操作将传统数据存储、编辑,虽然可以保证资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但是,手动编辑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搜索、筛选、认证、分类等。当其在需要改进的情况下,只能由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改动,会残留痕迹,对于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此外传统资料存储模式在进行查找使用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先办理手续证明,再在资料库中按照分类规则或序列号进行筛选,不仅耗费时间,且效率低下。而电子资料管理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新型资料管理模式,正逐步进入人的视野,其主要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针对存在的不足实时进行无痕迹的编辑整理,且便于查询,具有及时、便捷、省时、省力等诸多优势[2]。但总体上看,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尚处于由传统资料管理到电子资料管理的过渡阶段。2.3国内外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就现阶段发展而言,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社会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质资料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凝聚数代地质人辛勤创造的非物质遗产,地质资料对地质科学研究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地质资料信息的保存与管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地质资料保存方式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如以前的纸质保存,经过几十年在空气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使保存的质量已大打折扣,再加上随着地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地质资料信息的堆积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不断地对这些资料进行集中分类整理,使保存的方式向数字化、电子化发展。通过地质勘探长期积累形成的地质资料信息,由于国内缺乏可靠的资料存储、交流利用手段,经过长期的分散管理,无法发挥地质资料的真正宝贵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地质资料存储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模式,以促进地质信息的保存和综合管理。加强地质数据的科学传播,扩大地质数据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借助地质资料集群化和产业化的契机,促进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发展,扩大地质文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资料管理是地质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密切跟踪时代发展的步伐,其理论和实践通过现代技术进一步改善了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实体资料的管理理念依旧没有被摒弃,关于如何将数字信息和传统资料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出二者的优势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新的发展策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数据中心也会迎来新技术和新阶段[3]。3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3.1项目设计基本原则数据中心这个大数据时代孕育而生的建筑类型,要求规整合用,对建筑创作可发挥的限制较大。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建筑师更应该努力为此类新型建筑寻找并赋予它们以时代的风格和独特的性格[4]。为满足重要地质资料存储与交流的需求,设计一座功能完备的地质主题数据中心,本项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数据中心建设有十个原则,分别是高性能,扩展性,适用性,安全性,稳定性,通用性,可维护性,可管理性,经济性,节能、环保、减排[5]。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满足人们各项需求,同时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建筑设计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科学、实用、创新、符合技术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3.2项目设计要求本设计力求打造一个实体与数字资料兼容的存储与交流场所,同时突显数据中心的主题意义。因此,本设计在传统的资料存储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资料存储模式,进而保障资料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具体设计要求如下:首先,满足数据中心建筑相关规范。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建筑设计,都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保障数据中心建筑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建筑设计的前提,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是建立数据中心进行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的基础。其次,进行区位分析,对场地周边环境综合考察。使建筑设计能够增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了解场地周边道路,方便数据中心与外部交流。地质主题数据中心除了在满足信息存储功能以外,也具有信息传递、共享的意义,掌握基地周边环境道路情况,使设计建筑与外部环境和谐互通,为对地质信息具有兴趣的人员提供前来参观的便利条件。再次,注重数据中心的建筑造型设计,以彰显地质文化的魅力。将建筑造型与相关主题紧密结合,通过借鉴地质形态特点,寻找灵感,进行该设计建筑的外形演变。符合主题文化的建筑外观更能引起人们对地质主题的兴趣,为文化传播带来生机。最后,注重功能与流线的组织。数据中心建筑必须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建筑功能与流线的设计非常重要,建筑的空间形态应以功能要求为基础,在符合审美与实现工作需求之外,进一步分析其条理性,合理分配建筑空间,避免办公、外来人员等流线相互交叉、流线过长的问题。由于建筑具有资料存储管理、交流以及科研等功能,所以内部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尤为重要,要求各个分区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有联系且互不干扰,各部分流线方便快捷且互不交叉。3.3项目设计条件福建省地质资料库和数据中心项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江边村,项目基地如图3.1所示。图3.1项目基地该地块东距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5公里,与福州市市直机关用地相邻。总用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用地位于闽江南岸,北侧为南江滨西大道,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用地东侧的福州市市直机关大楼现已竣工,用地四周道路已铺设完工。用地周边有万达广场、万达威斯汀酒店、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海润滨江花园、中庚喜来登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人流量充裕,交通也较为便利,适宜人员流动并到该用地参观。根据实地调研,该项目用地临江南岸,风景优异,且无过多噪声干扰,非常适宜数据中心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管理及科研。此外,项目用地周边有会展中心、万达广场以及酒店之类适合人员汇聚的公共场所,为外来参观人员提供了便利。4总体规划4.1场地规划根据场地条件,首先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与周边环境,寻求适用于该地区的数据中心建造方式,综合场地现状,该项目用地北侧临江面退绿化十五米,四角也均需要退线处理,退线后的建筑用地较为狭小,将功能与形式合理的统一起来是本次设计的关键所在。应合理利用建筑用地,优化场地环境景观质量,打造优质的数据中心建筑。场地设计中优先考虑了建筑的位置,为确保数据中心建筑及室外活动场地都具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且避免附近建筑的遮挡,基地周围建筑体量分析如图4.1所示。图4.1基地周围建筑体量分析将建筑放置在场地北侧,场地南侧则用于布置展示、活动的室外场地。场地的主出入口位于城市临江的主要道路上,增强场地的可到达性,且可以观赏江景。整体布局设计合理,为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创造舒适的办公、参观条件。4.2道路规划该项目的交通组织方式充分考虑了不同人员的出入问题,例如办公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外来参观人员,为避免各道路流线混杂,影响内部人员办公,通过分别设立的出入口来划分不同人群进入建筑的道路,将场地内参观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生活出入口以及地下停车出入口加以明确区分,互不干扰,避免流线交叉。并且场地内部实行人车分流,车辆入口位于城市次要干道,避免人车集聚,引发安全问题,车辆进入场地后可延边停靠在地上停车位,或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避免行驶车辆对人员造成伤害,能够充分保证各类人员的安全。4.3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在场地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设计,是从场地的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发,根据审美规律,将空间景观合理布置,打造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本次项目设计室外的主要活动场地位于场地南侧,可以保证冬季阳光充足、夏季通风,故欲在此设计一个地质标本展示园,可陈列大型地质标本,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的注意力,提高人们对地质文化的兴趣,营造主题气氛浓厚、美观舒适的室外环境。至于数据中心建筑北侧主出入口前的空余场地,则因为该朝向面对江景,根据江岸砂石堆叠、植被丛生的效果获得灵感,利用台阶以及小型景观花坛布置直达数据中心建筑二层的地质陈列厅。而建筑两侧适当布置水池,使场地景观动静结合,增添灵动性。5建筑设计5.1建筑造型根据场地退线要求,首先确定建筑在场地中最为合适的位置,并根据采光条件确定建筑朝向,然后进行建筑造型的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应该是各种各样、美观大方的,不同年代、地域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任何形式优美的建筑通常都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去进行设计创造的。其中,统一与变化就是建筑造型中的一大特色。统一可以说是整齐规则,常常运用于建筑造型设计,使建筑外观简明和谐,但是,过度整齐化则会使建筑呆板单调,缺乏灵动性。而变化则应该做到井然有序,否则给人以凌乱的感受,没有条理。两者之间的度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把握。任何简单的几何形体,比如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等都具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这些形体也常常用于建筑上,由于它们的形状简单,很容易取得统一,给人以明确的印象,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拼接设计获得美观舒适的效果。至于复杂体量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功能区分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将主从关系体现在造型设计中,使建筑造型层次分明,完整统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一个引人注目的造型外观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之一,为满足地质主题要求,从地质形态中寻找灵感。造型构思来源如图5.1所示。图5.1造型构思来源晶体与岩石的碰撞与扭曲产生了虚实交融的效果,由“虚”而来的大片玻璃幕墙契合了该建筑的使用性质,同时利用特殊地貌景观抽象而出的竖向元素丰富立面以形成独特的沿江效果。置身于建筑之中,不仅可以使内部人员获得舒适的办公体验,还可以令外来人员了解地质知识,可观江、可揽景,通过围合与通透的错落,虚与实之间的对比,使得建筑显得更加生动。5.2功能分析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功能要求,该项目所设计的地质主题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分区:资料存储区、地质陈列区、科研办公区以及其他附属区域。资料存储区是本项目最为重要的功能分区,分为实体资料存储区和电子资料存储区,对于岩矿芯、古生物化学标本等实体资料,各类库房应具体分析库存量、库存方法等要素来确定建设规模,其中以岩矿心库房为实物地质资料库房面积的主要构成。依据现有馆藏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数量,预测未来20年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入库数,充分考虑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以及公共服务的功能需求,设置如来样整理区、扫描取样区、建档编目区、资料接收区、标本外借服务区、管理办公区等辅助功能区。而电子数据资料的存储,则需完成硬件设施的制备和软件平台建造,初步建成数据中心的网络设施、服务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地质资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地质资料库的各类文字、图像、实体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交流利用。进行地质资料数字信息化,完成对地质资料库的各类文字、图像、实物资料的数字化,为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基础。关于地质陈列区需要建立来宾大堂和地质陈列厅,提供地质成果展示宣传,突出地质文化特点,进行地质文化的欣赏传播。科研办公区则需要建立科研室、文印室、办公室等,充分考虑地质资料管理职能而增加人员编制所需的办公空间,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便捷的办公场所。而其他附属区域则为餐饮区和活动中心等。5.3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划分完成,则需要按照功能特点进行平面布局。对于实体资料的存储,由于考虑到很多实体资料不适宜光照,易于损毁,所以将其一部分置于地下存储,剩余部分也存储在相对较低楼层,避免搬运转移过程中的折损。对于地质陈列区,其能够展示地质文化的发展历史、发展水平、发展成就,以及浓厚的地质文化氛围,突出文化特色,将几何体通过组合产生空间语言,并且以视觉的方式传达给人[6],所以将陈列区布置在建筑二层,通过建筑室外楼梯可直接到达展厅,方便外来人员参观。地质陈列厅设计应结合文化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最能展示地质历史发展或最有影响的重要标本资料,创建教育功能,增强互动性,把知识普及与休闲娱乐融会贯通,通过生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全面且多层次地进行地质文化展示,提高参观人员的参与性和兴致,在休闲中学到知识,激励参观人员热爱地质文化,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地质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其重要性,为数据中心建筑增添活力与生机。至于数据资料区和科研办公区则布置在建筑中层部分,便于办公,易于到达。而其他附属区域,例如餐厅、活动中心等,相较于其他功能区使用频率较低,则布置在建筑顶层。一切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人们意愿,突出人性化特点,进行平面布局相关设计。5.4流线设计在项目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流线影响着空间布局,作为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其与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流线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之中,对于纵向的功能划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针对该地质主题数据中心而言,流线根据使用人群可划分为办公流线、货物流线、后勤流线和外来人员流线这四大类。竖向交通流线图如图5.2所示。图5.2竖向交通流线图办公流线和外来人员流线简单便捷,方便工作人员出入公共空间和办公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工作时间,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利于外来人员查找资料,参观游览。至于货物及后勤流线则注重隐蔽,避免与其他人员流线交叉,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实现在建筑纵向流线布局中互不干扰的特点。结论在国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料存储、交流方式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认清当前数据中心建筑设计中的不足,遵循其特定的原则,有意识的进行调整。传统的资料存储方式较为老旧,对资料的管理存在很多的缺点,我们应积累经验,摒弃传统模式下的不足,顺应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注重实体资料存储管理的同时,也增强电子信息资料的存储管理,在为办公人员提供便利工作环境的同时,亦使外来人员能够获取地质相关资料,亲身感受地质文化的魅力。在本课题中,通过对相关理论和设计实践的结合,力求打造一座彰显主题意义的地质主题数据中心。在功能上实现了资料存储与交流的实际需;在外观造型上加以巧思,以贴合地质文化意义;在建筑内部进行功能分区的合理划分,为置身其中的人员带来舒适、便捷的感受。通过本次项目设计,我对数据中心建筑的建造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资料信息存储愈发受到人们重视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保障资料安全、提高资料存储管理效率,仍需在后续的理论及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要求每一位设计人员重视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竭力营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资料存储与交流环境,在实现资料存储的新形式的同时,为地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1]陆颖颖.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8-9[2]王靖怡.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的比较[J].办公室业务,2018:67-68[3]马亮.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1-2[4]张嘉岷.当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41+145[5]袁伟,黄良剑.浅谈数据中心建设及基础设施[J].数字通信世界,2020:183-184[6]郭祺,韩宇翃.空间形态组合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1:69-71[7]殷平.数据中心研究(1):现状与问题分析[J].暖通空调,2016:42-53[8]刘英俊.我国数字档案室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6-10[9]陈文东,吴巍,郭卫宏.现代档案馆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应答——以南京溧水档案馆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8:25-29[10]杨晓平.数据中心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2017(7):20-24[11]杨茜,李德英,胡文举.国内外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2016,32(10):129-135[12]王佳.数据中心设计——以人寿数据中心为例[J].建筑知识,2016:40-41[13]宋彦峰,田书涛,许俊.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和深化[J].邮电设计技术,2018:89-92[14]夏凌云.基于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142-142[15]岳素芳,张昆.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有机融合的探讨[J].兰台内外,2020:12-13[16]刘晓蒙.浅谈标准化数字档案馆建设[J].黑龙江档案,2019:94[17]郑广聪.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以泰安市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9:7-12[18]展玉婷.青岛市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13-20[19]YiweiJiang.ConstructionofdataresourcesharingcenterofthePuguangIntelligentGasField[J].NaturalGasIndustryB,2019:215-219[20]PatriciaA.Herlihy.Internationalemployeeassistancedigitalarchive:Anewknowledgehub[J].JournalofWorkplaceBehavioralHealth,2020:6-13[21]CreaseRobert.Databasethinkinganddeepdescription:designingadigitalarchiveoftheNationalSynchrotronLightSource[J].DigitalScholarshipintheHumanities,2019:46-57致谢五年的学习生活在此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回首这五年,仿佛梦一场,昔日懵懂的我刚刚踏入校园的一幕还能清晰地在眼前浮现,这段时间的生活、学习经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感到收获满满。对于这段经历,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母,他们给予我的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五年里,父母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却从不要求回报。他们用最好的爱灌溉我,在我遇到困难时也第一时间带给我鼓励。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和辛勤付出。我还要感谢我的各位老师们,尤其是我的班主任以及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们,他们始终以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我的未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我对未来感到或多或少的迷茫时,老师们总能解答我的困惑,为我带来力量,使我充满斗志与信心,不断进取,收货成功的果实。然后我还要感谢这五年里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室友,他们一直关心爱护着我,带给我友谊和快乐,当我学习时遇到问题,给我提供帮助,当我生病难过时,安慰照顾我。感谢他们的真诚对待。我为我的班级感到骄傲,能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进步是我的荣幸。正是有了所有人对我的付出,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我爱你们,谢谢!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城市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在这五年来对我的用心栽培,给了我学习成长的机会。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关照,家人的陪伴无不令我深深感动,对于所有人的关爱我无以回报,惟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好!

文献资料检索的步骤与筛选利用检索文献资料信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检索的一般步骤有以下几种。在检索完成之后,才能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利用。文献检索是利用文献的第一步,如何将其应用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筛选、消化和吸收是关键。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查阅文献的真正目的一一一利用文献1、文献资料检索的步骤(1)明确检索范围从科研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出发,多方面分析课题要求和问题实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区域界限,要清楚是取得某一一问题发表过的全部文献资料,还是要掌握某一地区、某一国家对某一问题发表过的全部文献资料;二是时间范围,明确是查找某一问题在某一年限内发表过的文献资料,还是获取某一。问题从有文献记录以来的全部文献资料;三是专业范围,明确要查找什么专业的科技文献信息,比如,电子类的还是机械类的,是理论性的还是应用性的等。(2)选择检索工具检索工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不同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按照载体形式不同分为书本式检索工具,磁带式检索工具,卡片式、缩微式、胶卷式检索工具;按照著录格式的不同可将检索工具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目录型检索工具。目录型检索工具是记录具体出版单位、收藏单位及其他外表特征的工具。它以一个完。整的出版或收藏单位为著录单元,一般著录文献的名称、著者、文献出处等。目录的种类很多,对于文献检索来说,国家书目、联合目录、馆藏目录等尤为重要②题录型检索工具题录型检索工具是以单篇文献为基本著录单位来描述文献外表特征(如文献题名、著者姓名、文献出处等),无内容摘要,是快速报道文献信息的一类检索工具。它与目录的主要区别是著录的对象不同,目录著录的对象是单位出版物,题录的著录对象是单篇文献。③文摘型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的文献,选择重要的部分,以简练的形式做成摘要,并按一定的方法组织排列起来的检索工具。按照文摘的编写人,可分为著者文摘和非著者文摘,著者文摘是指按原文著者编写的文摘;而非著者文摘是指由专门的熟悉本专业的文摘人员编写而成。按照摘要的详简程度,可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两种,指示性文摘以最简短的语言写明文献题目、内容范围、研究目的和出处,实际上是题目的补充说明,一般在100字左右;报道性文摘以揭示原文论述的主题实质为宗旨,基本上反映了原文内容,讨论的范围和目的,采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所得的结果或结论,同时也包括有关数据、公式,一般五百字左右,重要文章可多达千字。④索引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是根据一定的需要,把特定范围内的某些重要文献中的有关款目或知识单元,如书名、刊名、人名、地名、语词等,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并指明出处,为用户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检索工具。索引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检索工具中,常用的索引类型有分类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著者索引等。(3)确定检索途径根据文献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