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二、基本情况分析我担任五年级3个班级的教学,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总的来看,五(1)(2)(6)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的时候非常白,无感情,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课本没好好爱护。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聆听”“创编活动”等内容。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谱唱歌、二声部合唱比例增大,难度提升了许多。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乐常识有: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的学习,以及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一)、读谱知识1、认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2、认识:上波音、下波音记号、前倚音、后倚音记号。(二)、音乐常识1、了解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及其作品。2、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生平及作品3、知道怎样挥四拍子的指挥图式4、知道抄写简谱六十铺之中,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5、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及民族乐队舞台演出常见排列图式6、了解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生平及主要作品【技能目标】:(一)、听1、听辨八度以内c1__c2基本音阶的各音2、培养主音感3、听辩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和声音程4、听记2——4小节旋律(二)、唱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顿音唱法2、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3、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三)、动1、律动综合练习2、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思想感情目标】:通过对健康音乐的接触,培养对音乐,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乐于参加健康活泼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性趣和完美的人格。五、教学措施: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游戏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六、教学进度:周次日期内容课时22.18—2.22开学教育2月25日正式上课232.25—3.1学唱《美丽的家乡》1欣赏《驯鹿》、《冬猎》、《鸿雁》243.4—3.8学唱《长城放鸽》1唱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153.11—3.15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1《音乐实践》163.18—3.22欣赏《瑶族舞曲》1演奏《瑶族舞曲》173.25—3.29欣赏《木鼓歌》1欣赏《锦鸡出山》184.1—4.5唱歌《阿喽喽》1唱歌《看大戏》194.8—4.12欣赏《花木兰》1唱歌《西湖美》1104.15—4.19欣赏《故乡是北京》1114.22—4.26期中复习2124.29—5.3欣赏《映山红》1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1135.6—5.10欣赏《迎春》、《纸风车》、《风》1唱歌《送别》1145.13—5.17唱歌《梅花》1欣赏《梅花三弄》1155.20—5.24欣赏《渔舟唱晚》1音乐知识《常用表情术语》1165.27—5.31唱歌《静夜思》1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1176.3—6.7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2186.10—6.14我的音乐网页2196.17—6.21总复习206.24—6.28学期总结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美丽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学会用富有对比(连和跳)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1、学会唱、并唱好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2、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准,特别是合唱部分第二乐句的低音旋律。用富有对比的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感受音乐风格,教师示范导入歌曲。师根据自身特长采用:范唱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导入。并根据其中音乐的旋律特点思考:这是汉族音乐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你能说说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试一试吧。二、展示歌曲1、展示歌曲、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风格特点。(《美丽的家乡》动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2、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的特点。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前四句的骨干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现的次数最多?教师总结: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3、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边听边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三、《美丽的家乡》歌曲学习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教师采用钢琴、口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现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对比,建议在伴奏织体上作变化。引导学生为歌曲分段。)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学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3、学唱第一乐段。(1)按照节奏读歌词。(2)学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的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的音准。四、处理歌曲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教师: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示范)2、教师指挥演唱。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五、巩固和拓展1、播放《傲蕾·一兰》故事简介,欣赏电影《傲蕾·一兰》片段。2、播放《美丽的家乡》风景。边欣赏边记忆歌词,背唱歌曲。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了同学们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美丽的家乡》教案(二)【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二、设计问题: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三、学唱歌曲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四、巩固创新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2、学生自由的发言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五、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音乐欣赏《驯鹿》、《冬猎》、《鸿雁》教案《驯鹿》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驯鹿》2、知道《驯鹿》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旋律。2、通过欣赏《驯鹿》这首作品,了解月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4、提问。听到乐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5、教师总结。6、请学生对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冬猎》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旋律。2、通过欣赏《冬猎》这首作品,了解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冬猎》。(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提问。听到乐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5、欣赏《驯鹿》。6、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7、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鸿雁》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2、能够理解歌曲并有情感的演唱。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了解蒙古族文化(图片展示),是否会唱蒙古族的歌曲?2、今天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歌曲(视频介绍长调和短调)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大凡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都可归为短调民歌。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二、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1)节奏练习(2)带入旋律2、出示课题听范唱3、学唱歌曲:听老师范唱--听范唱注意歌曲中音程跳跃的准确性跟唱--跟琴唱体会歌曲感情色彩全体唱--对中间不准确的地方加以强调三、学习回顾长调、短调知识,判断《鸿雁》为蒙古族长调歌曲。四、小结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驯鹿》《冬猎》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学活动,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2.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教材分析】1.《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2.《冬猎》《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柳琴图片,介绍乐器。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样乐器,首先带来的是“柳琴”。(柳琴简介)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柳琴独奏曲《冬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柳琴的音色。(《冬猎》音频)二、新课学习1.聆听乐曲,发挥想象,说说乐曲描绘的场景。学生交流。2.再次听乐曲,请用线条或图案记录乐曲的段落。学生活动。3.哼唱主题乐段、律动感受欢快的“冬猎”主题。出示《冬猎》主题谱例,让学生跟琴哼唱,注意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鼓励学生用“骑马、射击”的动作跟着音乐律动,感受冬猎生活的自由自在。4.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弦乐背景和声,感受宽广、辽阔的场景。师:请同学们仔细听音乐,注意透过柳琴的声音,在伴奏的弦乐背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子琴模拟弦乐的效果,让孩子直接感受。)学生交流。5.出示月琴图片,介绍月琴。师:接下来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样乐器──月琴。(月琴简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月琴独奏曲《驯鹿》。完整聆听。(《驯鹿》音频)6.聆听乐曲,感受“怡然自得”的情绪。师:请大家欣赏乐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音乐的情绪吗?(学生回答。)月琴的演奏和伴奏之间很有节奏的配合、弦乐器的加花、填空等一切都显得:安详、悠然自得。7.诠释乐曲的背景。《驯鹿》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鄂温克”意即“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捕鹿、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乐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与笙呼应,模拟驯鹿的哨声。接着在乐队舞蹈般的节奏上,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柔顺。主题反复时月琴与二胡及乐队形成对比复调,丰富了乐曲的意境和色彩。最后月琴和乐队奏出渐轻渐弱的脚步声,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8.哼唱主题,利用打击乐器跟着主题音调演奏。《鸿雁》教案【教学目标】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鸿雁》的旋律写作方法,并尝试用简短的音乐动机创作一、两句旋律。欣赏其他蒙古族长调风格歌曲,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了解。【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你去过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了解它。欣赏蒙古大草原的美景,感受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和蒙古人的豪迈。(播放蒙古自然风光,背景音乐使用《鸿雁》)请学生谈谈看视频后的感受。2、学习新课安静欣赏《鸿雁》演唱视频。教师: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教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视频学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视频学唱这首歌。教师:观察旋律线,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旋律走向驼峰正是北方很多民歌的特点。大家观察一下,这首歌曲中使用了哪几个音?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3、最后师生边唱边舞《鸿雁》,结束课程。唱歌《长城放鸽》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变为合唱歌曲之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曲目,本歌曲第一乐句采取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的声音。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4、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学过程】:1、作业反馈: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3、学习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4、课后小结: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灵活处理。有些可以让他们回去查资料。有些可以让会的同学帮助。有些老师堂上要马上解决的,如音高关系等等。《长城放鸽》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听《长城放鸽》前奏)(2)这是歌曲的前奏部分,辉煌的前奏仿佛为我们描述了长城的巍峨,雄伟。今天我们就来学唱《长城放鸽》这首歌。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3、学习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4、跟老师一起拍节奏,跟伴奏唱谱。5、教师教唱6、完整演唱7、分角色完整演唱8、欣赏歌曲《天边飞来的小鸽子》请学生跟音乐轻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能够感受歌曲中合唱的魅力。2、能主动地参与歌曲的创编及其它音乐活动。3、通过学习,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欢乐。【教学重、难点】: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2、能主动参与到歌曲的创编活动中。【教学准备】:钢琴、课件、串铃。【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一夜北风花盛开,飘飘洒洒落下来。2、师:雪花精灵带着冬爷爷的祝愿乘着银色的马车过来了,它还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赶紧去听一听吧。听的时候想想这首歌曲情绪怎么样,冬爷爷送给我们什么祝愿。生:欢快……生:祝天下的小朋友勇敢锻炼意气风发,愿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瑕。3、师:下雪天,同学们可以做什么?大家什么心情?生:欢快、高兴……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欢快、高兴的心情再来听一遍歌曲,听的时候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特别注意每段结尾处的力度变化。4、师:马儿听见同学们回答这么积极,跑得越来越欢快,脖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请同学们从下面四种节奏型中选两种作为马铃声的节奏型(X、XX、XXX、X—)。(拍一拍、动一动选出来)生:XX、XXX师:拿出串铃将这两种节奏型演奏出来。(演奏遍数就学生掌握程度定。)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边听边将这两种节奏型找出来。5、师:现在老师示范一遍,我唱到这两种节奏型,同学们用串铃演奏出来。6、师:我们用马铃铛的声音来模唱歌曲,同学们马铃发出什么声音啊?(就学生说出的响声来模唱)7、师:我们加上歌词唱一遍。生:……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唱的。8、就学生掌握的不好的地方着重学学。9、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配合着唱一遍,第一段,同学们唱第一乐段,老师唱第二乐段,第三乐段合起来;第二段老师先唱。10、同学们分两组配合唱。11、学生跟音乐唱,老师用串铃伴奏。12、师:歌曲后半部分是一个二声部合唱,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二声部基本是几度关系?生:三度。师:三度和六度是和声中最和谐的。老师和同学们配合着唱一遍,同学们声音稍微小点,保证能听得见我唱的,感受合唱的效果。13、师:如果你们是冬爷爷,你们对小朋友有什么祝愿,唱出来。(祝天下的小朋友——,愿天下的小朋友,——。)14、在学生的《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歌声中结束本节课。《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2、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3、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教学难点】:歌曲的强弱对比【教学教法】:指导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春季,那么你喜欢冬天吗?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请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1、初听歌曲,谈感受。导言: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那么.同学们你们见过马车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这些漂亮的马车.2、新歌教学①学习旋律A、教师带唱歌谱师:同学们,在演唱这首歌之前首先我们一起来唱唱歌谱.B、用“la”轻唱。师:接下来,我们用“la”轻轻的演唱.C、指导演唱。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想一想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生:祝天下的小朋友..........导言: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C、填词齐唱有表情的演唱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A、“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轻声地演唱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渐强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从弱渐强,休止符时停顿,结束音越来越弱.3、音乐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导言: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A、歌唱B、表演C、打击乐伴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小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才艺展示阶段。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重难点】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听结合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互相问候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3、羌笛和锅庄舞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三、学唱歌曲(一)整体感知(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二)学习歌曲(1)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本相同。(2)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3)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4)全班完整演唱歌曲。(三)歌曲处理(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唱和互动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四、律动与舞蹈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3、集体边唱边跳。小结本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本首歌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羌族民歌的了解,拓展音乐视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表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较为快速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首歌曲的教唱,学生能够学会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同时能够跳一跳锅庄舞。【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并且能够达到背唱的效果,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重音的演唱方法和准确演唱纯四度和纯八度,学会简单的锅庄舞。【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演唱歌曲《爱我中华》,提出问题:1、我们的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2、你知道哪几个民族,大家都来说一说。生:朝鲜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这些少数民族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舞蹈的形式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呢,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了解并且热爱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它是一首羌族的民歌。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同样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羌族,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二、感受羌族文化1、课件播放羌族风景、羌族服饰、羌族跳锅庄、羌笛(让学生听辩其音色)等图片课件。说一说:羌族文化的特点:出示风景图片——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他们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长期使用汉文字。羌族的建筑一般以土石机构为主,木质装修。出示服饰图片——羌族人民服饰艳丽,他们的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自织的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与男子服饰所不同的是妇女的衣服都绣有美丽的花边,就连鞋子的鞋帮上还绣有各种云彩式的图案,非常漂亮。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出示锅庄舞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锅庄”,最早是因围着火塘举行而得名,原是流行在西藏地区的一种圆圈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在羌寨人们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出示羌笛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三、初听歌曲,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活泼欢快的。四、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复习大附点,将其板书到黑板上。2、教师再唱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哼唱。3、模唱歌曲,教师弹钢琴伴奏,教师模唱一句,学生用“la”代替歌词跟唱一句,讲解重音的记号,教师讲重音记号板书到黑板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来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鼓励学生每次演唱到重音的时候,加上拍手的方式演唱出来。模唱2遍。模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纯八度与纯四度的音准,教师用钢琴多次弹奏纯四和纯八引领学生聆听感受和掌握。4、再听歌曲,学生尝试自已填入歌词。5、学生填入歌词进行演唱,重点旋律,教师采用“你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形式演唱。对于学生演唱是的音准问题,教师及时给与纠正。6、全体学生一起完整演唱一遍。演唱完毕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师:这首歌曲描写的是羌族人民吹着羌笛,跳着锅庄舞的情景。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你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歌曲呢?生:愉快的,热情的。7、全体演唱,教师指挥。8、分小组探讨学习第二段歌曲,并且演唱。五、跳一跳请学生看视频表演的锅庄舞,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跳一跳。看一看哪一位学生学的最像,将会有小红花的奖励。六、小组PK赛1、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可以将自已的创意融入到歌曲中,比如说学生可以用竖笛来为歌曲伴奏,也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跳锅庄舞。学生将会有十分钟的配合时间。2、最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七、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你最喜欢哪个部分?生: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学习了演唱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初步了解了大附点和重音记号,并且还学会了几个简单的锅庄舞的舞步。希望大家在课后可以多去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和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互帮互助,互相关心。欣赏《瑶族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2)通过听、唱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熟记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教学重点】:(1)乐曲中的第一部分为重点,熟记作品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主题片断。(2)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教学方法】:听唱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初步认识瑶族,师从旁解说学生所看到的片断。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2段),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二、《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一)展示全曲谱例。(二)分主题让学生欣赏。1、主题a。①展示主题a的谱子,并让学生熟记主题a。问:主题a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②跟唱主题a。③欣赏整个主题a,问:主题a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多少次?每次的出现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乐器构成和音乐情绪上去感受。)2、主题b。展示主题b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a作比较。问:主题b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3、主题c。展示主题c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a、b作比较。问:主题c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4、主题d。展示主题d的谱子,让学生听辨。并与主题c作比较。问:主题d是什么拍子的?速度如何?音乐情绪如何?(三)欣赏全曲。(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听。请各位同学指出各主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并说说出现的顺序如何?三、总结: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演奏《瑶族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辨出乐曲《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2.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伴奏。【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重、难点】1.能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2.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感受一下瑶族的音乐风格。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初听乐曲《瑶族舞曲》,谈感受。师:《瑶族舞曲》描写了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2.走进瑶族。(1)这么美的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瑶族。请学生说说他们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居住的地区、风土人情等方面作简单的交流。(2)欣赏瑶族视频,学生的交流进行配合,增加学生对瑶族的熟悉和了解。3.熟悉主题。(主题A图片、主题B图片)(1)用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学唱主题。(2)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3)有口风琴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带领学生自主学习。(4)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②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③练习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4.分段欣赏。(1)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A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模唱。(2)欣赏《瑶族舞曲》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3)欣赏《瑶族舞曲》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三、完整听赏(听音乐填空)教师可用指挥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也可加入课堂打击乐器。如部分学生演奏口风琴,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欣赏《瑶族舞曲》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教学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二)新课教授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巩固提高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2)讨论①改编的哪个主题?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②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使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2.把主题改编成爵士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伴奏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造的能力设计意图:邀请同学们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并上来为大家演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编创,增强自信心,喜欢音乐,真正在音乐课堂中做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理想状态。(四)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五)小结作业教师总结,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音色、节拍、速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今后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欣赏《木鼓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琴、小鼓锤【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二、看图片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片段,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1——出示4个问题。)2、观看片段。3、回答问题。(思考、讨论、回答)设计1:学生能回答,就让学生说说。设计2: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揭示课题: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木鼓歌》,请齐读题目。三、新授过程1、初听、感受歌曲,进一步了解佤族歌曲的风格。(速度、节拍、调号)2、判断调号后,随教师的伴奏进行试唱歌谱:a用“啦”模唱旋律b、看谱听琴唱谱3、教师弹奏学生试唱词。然后解决出现的乐句问题:如节奏:等。4、根据范唱进行模唱5、完整听伴奏再演唱6、再根据范唱进行模唱。(巩固速度、节拍)7、分组比赛(男女生组一组一段。)8、进行评价。(师生共评)9、为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动听气氛热烈有激情,我们在四分休止符处,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怎么加伴奏?(同位间学生可以讨论试一下)拿道具鼓锤,集体清唱加鼓槌敲击伴奏。五、总结: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欣赏《木鼓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材分析】: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木鼓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二、新课: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木鼓介绍:(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解)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在佤族人民心目中,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和神圣的乐器,一是能驱邪和保佑村寨平安,二是用来报警,山寨发生火灾或遭受外来侵略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来歌舞娱乐,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3、学唱歌曲:采取听唱法。学生听着录用磁带轻声学唱。第一遍唱完教师讲解下滑音记号。第二遍唱完老师提示结束句的换气。再按照要求唱一遍,师敲鼓表扬。4、视唱歌谱:先采取自学的方法,借助课堂教学乐器口风琴掌握音准,学生自由练习然后,大家一起拍着节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歌谱两次,再集体齐奏两次,师请个别学生吹奏,其他学生轻轻拍节奏,师敲鼓表扬。5、节奏训练:随音乐拍节奏。练习节奏:XXXX┃X0║┃XXXX┃X0┃注意节奏变化:XXXX┃XXX┃XXXX┃X0┃XXXXX┃XX0┃XXXXX┃XX0┃6、解决难点:采取听辩和比较的方法。师:同学们,老师唱你们听一听,比一比哪种声音演唱能够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为什么?老师范唱歌曲,一种用抒情的声音演唱,一种用欢快,活泼有弹性、跳跃的声音唱,让学生判断。师:同学们都能说上,那好,请同学们试唱一遍好吗?学生很投入的演唱师敲鼓表扬。师:我们还可以为歌曲加伴奏,在休止符的地方,比如,师边唱边拍手。还可以加入鼓为歌曲伴奏,请同学们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老师发各种鼓让同学们设计伴奏的方式。师弹琴,部分学生用鼓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歌曲。7、歌曲处理: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例如,老师弹琴女生唱歌词,男生加伴奏;独唱,大家加伴奏;一组唱歌词,一组伴奏,一组拍桌椅师敲鼓表扬。三、游戏:开火车:要求学生说出带有‘鼓’字的词语,字数不限但不能重复。四、拓展:课件播放鼓的图片欣赏,边看老师边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这只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小浪花,还有许多类别的鼓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和继承、创新,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骄傲、自豪。最后,请同学们敲起鼓,唱起木鼓歌吧!《锦鸡出山》教案【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锦鸡出山》五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2.能背出《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土家族,看土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2.欣赏民间音乐合奏《锦鸡出山》(1)《锦鸡出山》是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生动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情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全曲分为【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部分。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山间春色】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结队出山】(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溪间戏游】(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众御顽敌】(6)欣赏乐曲的第五部分【荣归】(7)完整地听赏一遍《锦鸡出山》3.“打溜子”“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演奏时,各乐器音色多变、节奏穿插、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4.小结欣赏《锦鸡出山》教案【教材分析】出山锦鸡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等。【教学目标】1、聆听《锦鸡出山》,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2、初步掌握“打溜子”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锦鸡出山》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切入。)二、出示课题1、从《锦鸡出山》中选取部分锣鼓进行师生互动。2、视听《锦鸡出山》,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三、课外作业的布置1、搜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与音响资料。2、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鼓声中离开教室。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让我们多多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在民间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的呼吸徜徉!欣赏《阿喽喽》教案【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2、学唱歌曲《阿喽喽》(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3、学唱歌谱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欣赏《阿喽喽》教案【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重、难点】《阿喽喽》中反复出现的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师: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二、学唱歌曲1、初次聆听歌曲《阿喽喽》,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师:这首歌曲是一首彝族儿歌,大家注意听唱词有什么特点?(用了很多衬字,如喽、阿、哩。)2、欣赏《阿喽喽》动画,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3、《阿喽喽》歌曲学习,随音乐学唱歌谱(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4、随老师钢琴填词演唱,提示学生第二段歌词较为口语化。5、随《阿喽喽》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三、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贵州彝族儿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自己了解欣赏跟多的民族歌曲。第三单元唱大戏唱歌《看大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热爱。2.在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3.初步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歌曲所具有的豫剧的唱腔特点。2.表现歌曲的豫剧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2、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是“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音频。)学生欣赏歌曲范唱并回答问题。师:在农村通常把看戏曲表演叫“看大戏”。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看大戏》。二、《看大戏》歌曲学习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看大戏》曲谱。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几处#4及大跳音程),并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曲谱。4、学唱歌词。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教师提示结束句不同)。6、教师播放《看大戏》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7、欣赏歌曲《看大戏》动画。三、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1、教师可请学生看曲谱,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也可提示:从歌曲旋律进行中,有什么变化音,音程进行有什么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2、歌曲的旋律进行中,﹟4的运用是特点之一;旋律进行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也非常有特点;5、2是骨干音,运用较多;同时,第一段歌词最后一句及歌曲结束句一字多音的旋律进行也很有特点等,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些句子,认真体会。3、歌曲具有哪种戏曲的风格特点呢?听一听下面的三个唱段,比较一下,歌曲和其中哪个唱段的风格特点比较相似?学生自由回答。四、分辨戏曲唱段、体会唱腔特点1、教师播放三种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断,学生分辨。(1)京剧《白蛇传》视频。(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3)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视频。师生共同讨论,歌曲《看大戏》听辨与老师刚才播放的哪一种戏曲唱段的风格比较相似?(听辨选择)这三个唱段中,由于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中,旋律进行中#4使用比较多,﹟45的进行也很有特点,音程的跳进以及5、2的运用等方面,与歌曲《看大戏》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设计几个包括2、﹟4、5音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唱,感受音程之间的距离和关系。)教师作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及演唱者常香玉简介。2、再次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视频表演,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五、模仿河南话,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1、模仿河南话,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分别用河南话学说“看呀看大戏,听呀听大戏”“听呀听大戏,演呀演大戏”“将来我要唱大戏”,然后学生演唱这些乐句。师生配合,体会河南方言与歌曲之间的紧密联系。2、演唱歌曲,初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掌握了歌曲的风格特点,请同学们再来演唱歌曲,把我们刚才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演唱中去,努力表现歌曲的特点。(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六、完整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1、设计“念白”。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之前还有一段念白,如果要更好地体现歌曲所具有的豫剧风格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段念白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歌曲旋律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这段念白怎么才能反映出河南的特点呢?——用河南方言。如果班上有河南同学,请河南同学为大家示范。如果没有河南的同学,教师课前做好相应准备,为学生示范。2、进一步感受、体会歌曲所具有的豫剧风格特点,完整表现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河南方言朗读念白、演唱歌曲。学生演唱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要求,除注意语言与旋律结合的特点外,在速度与力度上对歌曲演唱进行设计。如“爸爸妈妈爱迷戏”这里是典型的戏曲“拖腔”,“爱呀爱迷戏”旋律的进行,近似戏曲中的“甩腔”,演唱时可以在这里设计力度及速度的变化。教师钢琴伴奏,请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包括念白)。教师播放《看大戏》伴奏,学生完整演唱、表现歌曲。七、课堂小结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在这首歌曲中,“唱、念”我们今天都运用了,请同学们课下设计几个戏曲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下节课汇报。欣赏《花木兰》教案【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教学重点】: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板书课题:花木兰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时,学习生字“装”,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3、出示课文2、3小节。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理解“经常”。2)学习生字“战”: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指导正确书写“战”学生写“战”,教师巡视。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了解“征兵文书”。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3)试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5)齐读第三节[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_________”。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展开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对文章的深刻内涵也自然从朗读中表现出来。]6、你能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的句式说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吗?(三)花木兰英雄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学习第四节1、过渡: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还因为她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学习生字“善”字形2、“英勇善战”指的就是花木兰非常勇敢,善于作战。当时,她告别了亲人,(出示第四节,引读第四节)1)出示图片1、2、3,理解:花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2)指导读好四个短语。3)小结:这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动词,将花木兰奔赴前线的过程写得清楚而简洁,我们可以读好这四个词,来表现花木兰的英勇。3、师:在从军的数十年中,花木兰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和将士们打了数不清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敌人,被当时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1)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说的就是花木兰打了很多胜战,取得了很多胜战,你找到了吗?板书:赫赫战功。2)指导读好这句话。[说明:第四小节内容离学生较远,理解也就有困难,所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叙述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4、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着板书,将黑板上这些词语全部用上,说说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巾帼英雄?(四)学习第五节1、过渡引读:花木兰回乡后,又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一个姑娘。指名读,读好“原来”2、大家既惊讶又敬佩,惊讶的会怎么说?指名说敬佩的又会怎么说?指名交流三、总结:师:花木兰真是了不起,难怪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回家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说“花木兰”的故事。欣赏《花木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教材分析】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二、欣赏乐曲《花木兰》1、简介花木兰。2、完整聆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BA′。)(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